⑴ 有個論文要寫,關於新能源的,我的方向是新能源產業近年來的發展
電力短缺、煤炭短缺、石油短缺……當前能源短缺正在日益成為制約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瓶頸」,發展能夠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可再生能源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認為這是一項涉及子孫後代生存與發展的戰略任務。(這個是背景)
「十一五」規劃中將能源、資源等關鍵領域的重大技術開發放在了優先位置上,擬定了能源長期發展規劃,其中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發展核電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長期規劃中佔有重要分量,同時強調了節能優先、效率為本的原則。而《可再生能源法》的正式實施,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有償並網合法化,這為我國新能源產業打開國內市場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實現規模化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政策)
未來對能源的需求未來的人類社會依然要依賴於能源,依賴於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須現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結構和儲量,發展必須開發的能源利用技術,才能使人類的生存得於永久維持。(這是趨勢)
就比如日出東方太陽能有限公司,屬於太陽能這一新能源板塊的公司,主要生產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工程系統、太陽能採暖系統以及太陽能製冷空調系統等,近年來的發展就可以看出新能源產業的蓬勃。(這是實例,你可以去找一些相關的新聞)
綜上,這些都決定了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是必然的結果。四五百字了,哥只能幫你到這里了。
⑵ 找一篇關於新能源的論文1000字左右
對建築節能的幾點看法 論文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視,節約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關注,在我國亦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築物上,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能源問題將成為本世紀的熱門話題,我們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出發,使建築盡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資源,降低對外界環境的污染,並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與自然和諧的工作及生活空間。
中國建築能耗基本情況
我國的建築能耗量約佔全國總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來我國建築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運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築的採暖和空調耗能。據統計,1994年全國僅住宅建築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熱水的情況下為1.54×108t標准煤,占當年全社會能源消耗總量12.27×109t標准煤的12.6%。目前每年城鎮建築僅採暖一項需要耗能1.3×108t標准煤,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1.5%左右,占採暖區全社會能源消費的20%以上,在一些嚴寒地區,城鎮建築能耗高達當地社會能源消費的50%左右[1]。與此同時,由於建築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礦物能源,使周圍的自然與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在能源的利用過程中,化石類燃料燃燒時排放到大氣的污染物中,99%的氮氧化物、99%的CO、91%的SO2、78%的CO2、60%的粉塵和43%的碳化氫是化石類燃料燃燒時產生的,其中煤燃燒產生的佔大多數。燃煤產生的大氣污染物中SO2佔87%、氮氧化物佔67%,CO2佔71%,煙塵佔60%[2]。由於我國是主要以煤而不是以油、氣等優質能源作為主要能源消耗的國家,每年由於燃燒礦物燃料向地球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國。因此,中國對於全球氣候變暖承擔著重大的責任,而作為耗能大戶的建築,其節能也就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
我國節能工作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能源浪費又十分嚴重。如我國的建築採暖耗熱量:外牆大體上為氣候條件接近的發達國家的4~5倍,屋頂為2.5~5.5倍,外窗為1.5~2.2倍;門窗透氣性為3~6倍;總耗能是3~4倍[4]。如果聽任高耗能建築大行其道,建築能耗增長的速度將遠遠超過我國能源生產可能增長的速度,國家的能源生產勢必難以長期支撐這種浪費型需求,從而不得不組織大規模的舊房節能改造,將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另外,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幾千萬棟建築要消耗掉幾十億噸林木、磚石和礦物材料,造成森林的過度砍伐,材料資源的大量開采,帶來土地的破壞,植被的退化,物種的減少和自然環境的惡化。
幾種節能途徑
1.牆體節能
牆體是建築外圍護結構的主體,其所用材料的保溫性能直接影響建築的耗熱量。我國以實心粘土磚為牆體材料,保溫性能不能滿足設計標准。以外牆為例,JGJ26-1995標准規定,在建築物形體系數(建築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值)小於0.3時,北京地區傳熱系數不超過1.16W/(m2·K),而目前常用的內抹灰磚牆,傳熱系數都大於上述節能標准數值。因而在節能的前提下,應進一步推廣空心磚牆及其復合牆體技術。
2.門窗節能
外門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佔住宅總能耗的比例較大,其中傳熱損失為1/3,冷風滲透為1/3,所以在保證日照、採光、通風、觀景要求的條件下,盡量減小住宅外門窗洞口的面積,提高外門窗的氣密性,減少冷風滲透,提高外門窗本身的保溫性能,減少外門窗本身的傳熱量。其節能措施有:
(1)控制住宅窗牆比。住宅窗牆比是指住宅窗戶洞口面積與住宅立面單元面積的比值,JGJ26-1995《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准(採暖居住部分)》對不同朝向的住宅窗牆比做了嚴格的規定,指出「北向、東向和西向、南向的窗牆比分別不應超過20%、30%、35%」。
(2)提高住宅外窗的氣密性,減少冷空氣滲透。如設置泡沫塑料密封條,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門窗材料。而門窗框與牆間的縫隙可用彈性松軟型材料(如毛氈)、彈性密閉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密封膏以及邊框設灰口等密封;框與扇的密封可用橡膠、橡塑或泡沫密封條以及高低縫、回風槽等;扇與扇之間的密封可用密封條、高低縫及縫外壓條等;扇與玻璃之間的密封可用各種彈性壓條等。
(3)改善住宅門窗的保溫性能。戶門與陽台門應結合防火、防盜要求,在門的空腹內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以增加其絕熱性能;窗戶最好採用鋼塑復合窗和塑料窗,這樣可避免金屬窗產生的冷橋,可設置雙玻璃或三玻璃,並積極採用中空玻璃、鍍膜玻璃,有條件的住宅可採用低輻射玻璃;縮短窗扇的縫隙長度,採用大窗扇,減少小窗扇,擴大單塊玻璃的面積,減少窗芯,合理地減少可開啟的窗扇面積,適當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積。
(4)設置「溫度阻尼區」。所謂溫度阻尼區就是在室內與室外之間設有一中間層次,這一中間層次象熱閘一樣可阻止室外冷風的直接滲透,減少外牆、外窗的熱耗損。在住宅中,將北陽台的外門、窗全部用密封陽台封閉起來,外門設防風門斗,防止冷風倒灌,樓梯間設計成封閉式的,對屋頂上人孔進行封閉處理等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節能效果。
3.屋面節能
在不斷改進建築外牆、外窗的保溫性能後,還必須進一步加強屋面保溫隔熱的研究。屋面節能措施的要點,其一是屋面保溫層不宜選用密度較大、導熱系數較高的保溫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過大;其二是屋面保溫層不宜選用吸水率較大的保溫材料以防屋面濕作業時因保溫層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溫效果,如選用吸水率較高的保溫材料,屋面上應設置排氣孔以排除保溫層內不易排出的水分。現在,高效保溫材料已經開始應用於屋面,一些建築的屋面保溫,採用膨脹珍珠岩保溫芯板保溫層代替常規的瀝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規作法的諸多缺點。這種保溫芯板施工方便、價格低廉、不污染環境;芯板為柔性製品,不僅適用於具有平面的屋面,也可用於帶有曲面的屋面,其保溫工程更可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其主要技術指標,表觀密度為110~150kg/m3;導熱系數為0.04~0.06W/m·K;蓄熱系數為0.90~0.11m2·K。抗壓強度大於0.2MPa;吸水率小於0.01%;蒸汽滲透系數為2.18×10-7g/m.n.Pa[5]。這些指標充分體現了膨脹珍珠岩密度較小,導熱系數較低,而且吸水率和蒸汽滲透系數也都很低。這是保溫性能好的材料所必須具備的。2001年已經在西寧污水處理廠的數百平方米屋面工程中使用,收到了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4.利用太陽能
地球攔截的太陽輻射能相當於目前全球電力消費量的1500倍。而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供開發利用的太陽能,只佔理論資源量的很小一部分。據美國能源部評估,1990年美國太陽能經濟可開發資源量約為22Mtce/年,僅為技術可開發量的0.6%。所以,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有巨大的潛力。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潔凈能源,是建築上很具有利用潛力的新能源之一。太陽能在建築上的利用方式主要有,被動式太陽能採暖、太陽能供熱水、主動式太陽能採暖與空調、以及太陽能發電等等。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陸地每年接受的太陽輻射能,相當於2.4×1012tec,2/3國土面積的太陽能總輻射量超過0.6MJ/m2[6]。如果將太陽能源充分加以利用,不僅有可能節省大量常規能源,而且有可能在某些區域完全利用太陽能採暖。
5.夜間通風
夜間通風方法的原理是在夜間引入室外的冷空氣,通過冷空氣與作為蓄熱材料的建築維護結構接觸換熱,冷卻建築材料,達到蓄冷目的。在夏季,為了獲得舒適的室內環境,則需要空調供冷系統。而此時,因為夜間的室外空氣溫度比白天低得多,所以夜間室外冷空氣則可以作為一種很好的自然冷源加以利用。嚴格地說,只要室外空氣溫度低於室內空氣溫度,此時的室外冷空氣就可視為可利用的自然冷源。
⑶ 新能源開發的前景和途徑 議論文2000字左右
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並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以及水力發電、地熱能等的利用技術已經得到了應用。
國際能源署(IEA)對2000~2030年國際電力的需求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總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將最快。IEA的研究認為,在未來30年內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比其他任何燃料的發電都要增長得快,年增長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間其總發電量將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將提供世界總電力的4.4%,其中生物質能將占其中的80%。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總體上偏低,一方面是與不同國家的重視程度與政策有關,另一方面與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本偏高有關,尤其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等。據IEA的預測研究,在未來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將大幅度下降,從而增加它的競爭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與多種因素有關,因而成本預測的結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這些預測結果表明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成本將呈不斷下降的趨勢。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與開發。國家經貿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十五」規劃,並制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重點發展太陽能光熱利用、風力發電、生物質能高效利用和地熱能的利用。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中國在風力發電、海洋能潮汐發電以及太陽能利用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新能源(或稱可再生能源更貼切)主要有: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生物質能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後,國內外許多專家都表示這種能源方式不能大力發展,它不但會搶奪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更將會導致社會不健康發展;地熱能的開發和空調的使用具有同樣特性,如大規模開發必將導致區域地面表層土壤環境遭到破壞,必將引起再一次生態環境變化;而風能和太陽能對於地球來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們必將成為今後替代能源主流。
太陽能發電具有布置簡便以及維護方便等特點,應用面較廣,現在全球裝機總容量已經開始追趕傳統風力發電,在德國甚至接近全國發電總量的5%-8%,隨之而來的問題令我們意想不到,太陽能發電的時間局限性導致了對電網的沖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
風力發電在19世紀末就開始登上歷史的舞台,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一直是新能源領域的獨孤求敗,由於它造價相對低廉,成了各個國家爭相發展的新能源首選,然而,隨著大型風電場的不斷增多,佔用的土地也日益擴大,產生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成了我們又一困惑。
早在2001年,MUCE就為了開拓穩定的海島通信電源而開展一項研究,經過六年多研究和實踐,終於將一種成熟的新型應用方式MUCE風光互補系統向社會推廣,這種系統採用了中國自主研製的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H型)和太陽能發電進行10:3地結合,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電力輸出。在建築上、野外、通信基站、路燈、海島均進行了實際應用,獲得了大量可靠的使用數據。這一系統的研究成果將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新能源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
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H型)突破了傳統的水平軸風力發電機啟動風速高、噪音大、抗風能力差、受風向影響等缺點,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設計理論,採用了新型結構和材料,達到微風啟動、無噪音、抗12級以上台風、不受風向影響等性能,可大量用於別墅、多層及高層建築、路燈等中小型應用場合。以它為主建立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具有電力輸出穩定、經濟性高、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也解決了太陽能發展中對電網沖擊等影響。
隨著能源危機日益臨近,新能源已經成為今後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其中太陽能已經逐漸走入我們尋常的生活,風力發電偶爾可以看到或聽到,可是它們作為新能源如何在實際中去應用?新能源的發展究竟會是怎樣的格局?這些問題將是我們在今後很長時間里需要探索的。
⑷ 汽車新能源參考文獻
[4]顧瑞蘭. 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3.
[5]王慧. 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
[6]. 新能源汽車補貼之思[J]. 經營者(汽車商業評論),2014,10:190-195.
[7]楊毅沉. 新能源汽車推廣三大障礙:成本、技術、地方保護[J]. 決策探索(下半月),2014,11:29-30.
[8]喬亮國,李占元. 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J]. 商業會計,2015,07:86-87.
[9]丁芸,張天華. 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效應研究[J]. 稅務研究,2014,09:16-20.
[10]孫英浩. 日本新能源汽車產業扶持政策的經驗及啟示[J]. 經濟視角(上旬刊),2015,03:76-78.
[11]陳晨,李霞,莫桓. 聚焦各國燃料電池產業政策發展[J]. 電器工業,2015,06:71-73.
[12]陳柳欽. 美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走向[J]. 時代汽車,2011,09:30-34.
[13]陳柳欽. 美日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J]. 汽車工程師,2010,10:22-25+48.
[14]張政,趙飛. 中美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比較研究——基於目標導向差異的研究視角[J]. 科學學研究,2014,04:531-535.
[15]. 國外新能源汽車財稅政策研究及啟示[J]. 電器工業,2014,10:54-55.
⑸ 新能源參考文獻
我的文庫里有一份《國際、國內新能源產業調查報告(最完整版)》,樓主可以去免費下載。希望對你有幫助。
⑹ 急求一篇新能源利用和開發研究綜述的論文
新能源是相對於常規能源說的,有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氫能、地熱能和潮汐能等許多種。新能源的共同特點是比較干凈,除核裂變燃料外,幾乎是永遠用不完的。由於煤、油、氣常規能源具有污染環境和不可再生的缺點,因此,人類越來越重視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1)核能技術。核能有核裂變能和核聚變能兩種。核裂變能是指重元素(如鈾、釷)的原子核發生分裂反應時所釋放的能量,通常叫原子能。核聚變能是指輕元素(如氘、氚)的原子核發生聚合反應時所釋放的能量。核能產生的大量熱能可以發電,也可以供熱。核能的最大優點是無大氣污染,集中生產量大,可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燃料。①核裂變技術,從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電站建成以後,全世界已有20多個國家建成400多個核電站,發電量佔全世界16%。我國自己設計製造建成的第一座核電站是浙江秦山核電站30萬千瓦;引進技術建成的是廣東大亞灣核電站180萬千瓦。核電站同常規火電站的區別是核反應堆代替鍋爐,核反應堆按引起裂變的中子不同分為熱中子反應堆和快中子反應堆。由於熱中子堆比較容易控制,所以採用較多。熱中子堆按慢化劑、冷卻劑和核燃料的不同,有輕水堆、重水堆、石墨氣冷堆、石墨水冷堆,這些堆型各有優點,目前一般採用輕水堆較多。快中子反應堆的優點可以充分利用天然鈾資源,熱中子堆只能利用天然鈾中2%的左右的鈾,而快中子增值堆可以利用60%以上。②核聚變技術,這是在極高溫度下把兩個以上輕原子核聚合,故叫熱核反應。由於聚變核燃料氘在海水中儲量豐富,幾乎人類可用之不盡。可以說,世界人類永恆發展的能源保證是核聚變能。
(2)太陽能技術。①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比較成熟,有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鍋爐燒蒸汽發電、太陽能製冷、太陽能聚焦高溫加工、太陽灶等,在工業和民用中應用較多;②太陽能光電轉換技術,通過太陽能光電池把光能轉換成電能(直流電),主要是光電池製造技術,太陽能電池有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硫化鎘和砷化鋅電池許多種。這種發電技術利用最方便,但大功率發電成本太高。③光化學轉換技術,利用太陽能光化學電池把水電解分離產生氫氣,氫氣是很乾凈的燃料。
(3)風能技術。風能是一種機械能,風力發電是常用技術,目前世界上最大風力發電機為3200千瓦,風機直徑97.5米,安裝在美國夏威夷。我國風力發電裝機總共20萬千瓦,最大風力發電機為120千瓦。
(4)生物質能技術。這是利用動植物有機廢棄物(如木材、柴草、糞便等)的技術。①熱化學轉換技術,把木材等廢料通過氣化爐加熱轉換成煤氣,或者通過干餾將生物質變成煤氣、焦油和木炭;②生物化學轉換技術,主要把糞便等生物質通過沼氣池厭氣發酵生成沼氣,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氣技術在我國農村得到較好應用,工業沼氣技術也開始應用。③生物質壓塊成型技術,把烘乾粉碎的生物質擠壓成型,變成高密度的固體燃料。
(5)氫能技術。氫氣熱值高,燃燒產物是水,完全無污染。而且制氫原料主要也是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氫能是前景廣闊的清潔燃料。
(6)地熱能技術。地熱能有蒸汽和熱水兩種。地熱蒸汽有較高壓力和溫度,可直接通過蒸汽輪機發電;地熱熱水最好是梯級利用,先將高溫地熱水用於高溫用途,再將用過的中溫地熱水用於中溫用途,然後再將用過的低熱水再利用,最後用於養魚、游泳池等。
(7)潮汐能技術。潮汐發電技術是低水頭水力發電技術,容量小,造價高。我國海岸線長達14000公里,有豐富潮汐能。據估算,全國可開發利用潮汐發電裝機容量為2800萬千瓦,年發電700億千瓦時。
Never say die.永不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