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秦皇島產業發展

秦皇島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01 21:07:15

A. 秦皇島都有哪些產業

摘要:秦皇島形成穩定的「三二一」型產業結構,是與秦皇島農業不發達工業基礎薄弱等市情有關,因而仍然存在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低;產業組織企業市場化水平較低;投資結構不合理,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等問題為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和合理化,秦皇島應積極發展新興第三產業,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還應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在第二產業內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抓好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設;在第一產業內要以延伸產業鏈為主,發展特色農業關鍵詞:秦皇島;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

近年來,秦皇島經濟總量一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05年,完成生產總值501億元,比去年增長12%三次產業分別增長5.5%12.3%和13%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27億元,增長21.6%實現財政收入55.57億元,增長22.5%,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5.71億元,增長3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4.93億元,增長19.3%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310項,完成投資110億元戴卡輪轂技改等5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投產港口吞吐量完成1.71億噸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億元,增長13.6%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640億元386億元,比年初增長10%和9%居民消費品價格總水平上漲1.1%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5∶41.3∶48.2調整為10.2∶40∶49.8,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所佔比重比去年各下降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則上升0.6個百分點總體看,秦皇島的經濟是穩步上升的,同時,經濟結構調整也取得積極成效

一標准產業結構基準下的秦皇島經濟

秦皇島產業結構的快速發展以1978年為界,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全市產業結構與以前相比,不斷向合理化方向邁進,具體表現為:

1.三次產業之間的結構關系得到改善
從1978年到2005年,全市第一二三產業增長速度的不同,導致產業結構明顯的變化三次產業的比重由29.7∶37.7∶32.6發展到10.2∶40.0∶49.8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的比重在逐漸縮小;第二產業所佔的比重有較大上升;第三產業所佔比重基本穩定三次產業比例從「七五」末的24.3:31.6:44.1調整為「九五」末的13.7:36.4:49.9,到2004年為10.5:41.3:48.2這說明秦皇島經濟在實現持續快速增長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的同時,產業結構總體上朝著積極的方向變化
從表2可以看出,秦皇島第二產業發展較快,「三二一」順序的產業結構穩定形成,為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與升級,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奠定了基礎這不僅符合國際經濟發展的一般趨勢,而且也符合秦皇島城市功能定位
但是,假如把秦皇島市產業結構現狀與「錢納里標准產業結構」比較,會發現許多問題:GNP中第二產業所佔比重偏高,第一產業比重偏低2004年,秦皇島市的GNP中,第二產業所佔份額為41.3%,明顯高於「錢納里標准產業結構」提供的比例;第三產業在GNP中的份額與標准大致相同;第一產業在GNP中的份額為10.5%,與標准相比明顯偏低2004年,就業結構中,秦皇島市第一產業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高達49.6%,明顯高於標准產業結構;第二三產業的就業比例分別為20.0%30.4%與標准相比顯著偏低

2.三次產業內部結構得到明顯的改善
從農業產業結構看,改變了以往農業經濟中種植業占很大比重,種植業中糧食生產「單打一」現象在農業產值中,種植業比重由1979年的73%下降為2005年的45.5%,林牧漁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4.5%,比去年增長0.8個百分點,其中,畜牧業佔44.3%,增長1.4個百分點;農業產業化經營率提高2個百分點
從工業結構看,輕重工業比重由20世紀80年代「輕工業優先」局面轉為「重工業帶動」的趨勢全部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1.6個百分點機械製造金屬壓延糧油食品和玻璃建材四大產業實現增加值81.92億元,增長21.7%耀華牌浮法玻璃等5個產品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輕重工業內部結構變動比較明顯,輕工業內部需求彈性較小加工層次較低的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行業,與重工業內部的採掘工業和原材料工業比重的逐漸下降,呈現出一定的產業結構升級趨勢
從第三產業看,商業增加值比重逐漸下降,旅遊房地產金融保險業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2005年,秦皇島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302萬人次,實現旅遊社會總收入69.1億元,分別增長7.5%和14.2%這些表明全市第三產業正向高層次多樣化發展

3.基礎產業獲得較大發展
「六五」以來,由於國家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傾斜,全市鐵路民航公路的通車里程都有很快增長;運輸工具和技術設備水平也得到改善;能源原材料供給緊張,交通通訊和郵電業等基礎設施緊缺的狀況大大緩解;通訊和郵電業還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秦皇島產業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秦皇島市對產業結構調整雖取得一定成效,但其進一步發展仍存在許多不足

1.從產業結構看,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低,有待進一步優化
如上所述,秦皇島產業結構自1980年以來始終是「三二一」型,2004年,三次產業結構分別為10.5%41.3%48.2%但是,「三二一」產業格局並不是秦皇島市經濟內在素質步入工業化較高階段,而是與秦皇島農業不發達,工業基礎薄弱,港口倉儲交通運輸業在第三產業中佔有很大比重的市情有關
可以看出,在第三產業內部,面向生活的服務體系發展較快且比重較大,而面向生產的社會服務體系相對滯後且比重較小;傳統行業發展較快比重大,新興行業發展慢比重小;高檔消費設施發展較快,而面向大眾和社區的中低檔消費設施發展相對緩慢體現知識經濟內涵的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在第三產業的比重僅佔0.77%
從第二產業看,秦皇島初加工低附加值的原材料工業居主導地位在製造業的27個大類行業中,以玻璃水泥中厚鋼板等為主體的生產基礎原料產品初加工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企業佔全部製造業企業的比重達27.24%;普通機械專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儀器儀表等深加工企業占製造業企業的21.60%;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企業僅占製造業企業的0.26%
通過分析秦皇島第二三產業內部結構得出,秦皇島現有的「三二一」產業結構不代表秦皇島已經步入了工業化的較高階段,而是其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造成的這一結論可以從三次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得到佐證
顯然,第一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是三次產業中最低的,未達到1,存在結構偏差2004年,第一產業結構偏差系數高達-0.79這種狀況的出現,一是農業技術水平不高,農業實際勞動生產率較低,投入勞力多,產出少;二是仍存在較多的剩餘勞動力,有限的耕地對勞動力產生了排斥力作用,農業仍是弱勢產業

2.從產業組織看,企業市場化水平較低,未能達到競爭秩序與規模效益有效制衡
市場經濟正是優化資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衡量市場經濟,實現程度的指標是地區企業組織形式假如國有和集體企業比例較高,說明市場化進程較慢,不利於資本存量在不同的產業進行調整另外,企業的規模能反映出產業結構高度化程度,企業規模較小,不能產生規模效益,高效率部門的比重將降低
在列入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內資企業數量佔77.4%,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佔6.47%,外商投資企業佔16.07%在內資企業中,國有和集體企業佔49.56%,私營企業佔50.43%這表明私營經濟發展較快按企業規模分類,大型企業6家,中型企業54家,小型企業388家,小型企業佔全部企業的86.61%
在列入統計的建築企業中,內資企業數量佔98.23%,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佔0.88%在內資企業中,國有和集體企業佔21.97%,其他企業佔78.03%按企業規模分類,大型企業僅9家,中型企業l3家,小型企業138家,小型企業佔全部企業的86.25%表明秦皇島市的建築企業資質等級低企業規模小,不能適應目前國內外建築市場的需要
在獨立核算的11個運輸企業中,國有和集體企業9家,其他類型2家按專業分類,公路運輸企業8家,佔主導地位
在列入統計的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中,內資企業數量佔52.45%在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佔25.0%,國有企業比重較高

3.從產業投資與技術看,投資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技術創新能力更待加強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2004年在第二產業方面的投資佔2.03%,其中,工業方面的投資佔5.81%;而工業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占工業投資的79.89%;在製造業的投資中主要集中在對環境有污染初級產品低附加值生產企業,如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等產業,占製造業總投資的48.71%,而在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方面的投資僅占製造業總投資的2.98%這說明低附加值初級產品投資多,高附加值產業投資少,產業鏈有待通過優化投資結構進一步延伸
與此相關的是全市各企業的技術創新薄弱2004年,全市60家大中型工業企業中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7881人,占企業全部從業人員的11.5%由於技術開發成果數量少,導致高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夠,主要體現在高技術產品銷售收入方面高技術產品銷售收入佔全部銷售收入的3.83%,而在國外這一比例已經達到25%;新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6.88%;科技活動經費支出6693萬元,佔全部產品銷售成本的0.37%

三秦皇島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

上述問題說明秦皇島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根據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秦皇島產業結構調整除了遵循市場需求導向原則成本效益原則與產業協調原則外,應著重遵循依託比較優勢的原則和技術進步原則為此,秦皇島市產業結構調整要在以產業結構合理化為方向的基礎上兼顧產業高度化,做好下述幾個方面的工作:

1.進一步優化產業內部結構,促進經濟協調發展
第一,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調整提高傳統第三產業,積極發展新興第三產業,增大第三產業的GDP比重在第三產業內部要大力發展旅遊業秦皇島市2002年旅遊收入為40.83億元,居河北省榜首,旅遊業實現的收入佔GDP的12.16%,是秦皇島市最具有特色與潛力的優勢產業
根據以上數據建立模型:y=a+bt+d1+d2其中,y表示旅遊收入,t表示年份,d1d2是虛擬變數,表示其他因素對旅遊收入的影響
經Eviews軟體計算得出結果是:y=21.54+2.57t-16.03d1+13.35d2按照此方程猜測,2010年,秦皇島的旅遊社會收入應為76.01億元
第二,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也要大力發展房地產業房地產業作為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集開發經營裝修服務維修物管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由於其特有的產業特徵,以及市場潛在需求大的現狀,具備成為主導產業的條件
第三,在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同時,在工業內部也要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逐步關停並轉一些高耗高污染的冶金化工等產業

2.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競爭力
高新技術產業是經濟的核心,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秦皇島市的產業結構優化有著重要意義一是以技術改造為手段增強傳統產業競爭力,對建材冶金化工機械食品等傳統產業進行新一輪改造,增強企業和產品市場競爭力二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培育新經濟增長點,非凡是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和新醫葯新能源等為主要內容的高新技術產業

3.積極培育主導產業群,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
主導產業是產品需求收入彈性和價格彈性最大,進而後向聯系和前向聯系的聯系效應最大的產業,正是通過主導產業的聯系帶動效應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秦皇島市主導產業群包括食品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工業機械工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給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礦采業非金屬礦采業傢具製造業房地產業等

4.發展特色農業,延伸產業鏈
農業結構戰略調整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發展過程,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區域的特點對區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進行全面系統地調整和優化
一是培育以甘薯種植為中心的產業群盧龍具有「中國甘薯之鄉」稱號,現在已初步形成甘薯種植機械製造化學工業食品加工等產業群,應進一步在政策方面給予扶持在技術上給予指導在信息方面給予幫助,使其盡早成為完整的產業鏈
二是培育以海產品養殖為中心的產業群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地發展漁業,同時延長漁業產業鏈,積極培育水產品加工產業,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格局
三是培育以葡萄種植為中心的產業群秦皇島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型季風氣候,該地區丘陵地帶的低緩坡地最為適宜葡萄生長

B. 為什麼秦皇島經濟在河北排名那麼落後

因為秦皇島沒有支柱產業,沒有不可再生資源。主要靠旅遊,但還存在很強的季節性。

對於秦皇島來說,作為一個旅遊城市它是不可能過度的發展重工業的。一個旅遊城市最重要的就是客源,假如發展重工業來拉動經濟增長,那肯定免不了煙囪的烏煙瘴氣了。

秦皇島瀕臨渤海灣,特產以海產品為主:鐵板蟹、干貝、海蝗魚、梭魚、墨斗魚、帶魚、魷魚、海螺、毛蚶等貝殼類品種繁多,集渤海灣海味產品之精華。

秦皇島是一座既蘊涵古都風韻,又富有現代氣息的文化都市,為國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山海文化、長城文化、旅遊文化、民俗文化特色鮮明,中西多元文化交融匯聚,城市文化印記俯拾皆是。

(2)秦皇島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截至2012年末,秦皇島市共有旅遊景區(點)47家,其中國家5A級景區1家(3處),4A級景區15家。旅遊星級飯店58家,其中五星級飯店3家,四星級13家。

秦皇島是一個有山、有海、有河、有濕地、有長城的多元生態旅遊城市,優越的地理區位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這個城市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要擦亮「生態旅遊」這塊「金字招牌」,秦皇島將更大力度採取措施維護秦皇島的生態環境。

秦皇島已經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往來關系,20多個世界500強企業和知名跨國公司在此投資置業。同美國、義大利、日本、韓國、南非等國家的20多個城市締結了友好交流合作關系。

C. 你能簡單介紹一下秦皇島和廊坊這兩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情況嗎

廊坊整體經濟較為發達,總體消費情況還可以,區域位置也好,尤其是隨著首都第二機場的開建,利益和發展前景會更好。秦皇島屬於旅遊性城市,北戴河還是領導人的度假地,消費比較高,經濟發展上也有挺大的機遇。

D. 秦皇島現在經濟發展怎麼樣

房地產發展飛快,旅遊仍然是支柱產業,人均收入和支出均有大幅提高,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

E.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發展

秦皇島開發區是目前國內少有的集國家級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大學科技園、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和省級軟體產業基地等政策優勢和載體服務於一體的經濟強區。2003年9月,秦皇島出口加工區通過海關總署等國家8部委聯合驗收,正式封關運行;2008年底,經­國務院批准,出口加工區被賦予保稅物流等功能,為物流企業提供了更加優惠、更加便捷的平台。燕山大學科技園為河北第一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2004年,河北省軟體產業基地正式通過河北省信息產業廳和省發改委組織的專家評審論證並開工建設;2005年1月,開發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順利通過科技部審批,晉升為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2008年,成功舉辦首屆「中國.秦皇島國際數據論壇」,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同時,「秦皇島數據產業基地」揭幕,旨在打造全球數據產業基地——「數谷」。2009年5月,被河北省科技廳評為「河北省高新技術區域特色產業基地」。
秦皇島開發區是河北省第一家ISO14000國家示範區和河北省環境保護模範城。供水、供電、供氣、通信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能夠為大規模投資創業提供堅實的保障。供水方面,秦皇島µ­水資源豐富,是我國北方少有的不缺水城市。可以提供10—15萬立方米/天的供水能力,並可供給價格較為低廉的原水。供電方面,由華北電網直供,供電安全穩定可靠。供氣方面,已完全實現天然氣供應,通信方面,擁有集語音、數據、圖像傳輸於一體的世界一流的通訊網路,三大電信運營商網路無縫覆蓋,區內擁有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地區總部,3G網路全面貫通。
2001年以來,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相繼獲得ISO14000國家示範區、全國投資環境40佳、跨國公司最佳投資開發區、中國最佳投資環境開發區、「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 1984年10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在秦皇島市區大、小湯河之
間,規劃l.9平方公里的土地,設立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在一片瓦礫、滿目荒灘之間,第一批「開發區人」秉承著「要把開發區建成改革開放的試驗區和高科技的示範區,在對外開放事業中發揮帶動和輻射作用」的歷史使命,喚醒了這片沉寂、荒蕪已久的土地。
18年彈指一揮間。開發區這片飽浸著幾代人心血和汗水的熱土,已憑借它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勁動力,成為拉動全市經濟提升的龍頭。 構築輝煌的里程碑
依據「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逐步積累、滾動發展」的開發建設思路,開發區從0.62平方公里一期開發「起步區」崛起,在短短幾年內,擺放了一批成效顯著的中外企業。1992年夏,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同志來秦皇島開發區視察,為開發區帶來了第一次擴區開發的機遇。根據秦皇島開發區發展建設的良好態勢,1992年底,國務院批准,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擴區。原屬海港區、撫寧縣的孟營、前進等6個村的土地、6000餘名農村人口劃歸開發區,總面積為10平方公里。
針對農村的各項管理工作,1993年7月11日,市委、市政府批准開發區設立農村工作管理局。項目開發佔地,村民不支持,村幹部也有顧慮,不願做工作。在六村黨員幹部會上,當時任擴區工作總指揮的胡英傑擲地有聲的一番話使村幹部們汗顏:「你們當年入黨想的是什麼?宣誓時說的是什麼?是不是只想佔便宜?如果你們只想佔便宜,那還入黨干什麼!」在當時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農村工作局幹部員工以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換來了六村群眾的支持和理解,換來了農村社會的祥和穩定,換來了項目開發的順利進行,也在開發區歷史上樹起了第一次擴區的里程碑。
孟營小區一幢幢挺立的樓房、村民們自發贈送的金匾、燕大附中驕人的高考成績、前進小學嶄新的校園……這些都寫滿了開發區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也寫滿了開發區農村人民群眾對工委、管委的不盡感激和信任之情。 祥和穩定的社會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伴隨著一個個大型項目的落地、開花、結果,秦皇島開發區已初步形成了以大型企業為支柱的高新技術產業群。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樓鱗次櫛比,綠地園林景色恰人,夜色流光溢彩,人民富足安康……秦皇島開發區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成為地方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長點。 一個重要的戰略舉措
占開發區農村人口三分之一強的孟營村整體拆遷改造,搬進了新樓房;有1000餘人的前進村也拆遷了,10平方公里的經濟建設有效用地全部擺滿了項目。開發區項目引進與用地緊張的矛盾已日益顯現。是滿足於現有的經濟水平小富即安,還是擴大發展以拉動全市經濟的提升?開發區工委、管委領導高屋建瓴,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市開發區擴大區域范圍方案》。
2002年10月16日,是秦皇島開發區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市委書記王建忠同志主持召開市黨政聯席會議。市長菅瑞亭,市委副書記周衛東、張樹仁、諶曙光等領導與市國土、規劃、財政等各局以及撫寧縣、海港區政府的負責同志專題研究秦皇島開發區擴區有關問題。會議決定,擴大開發區區域范圍,以切實發揮開發區作為全市對外開放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快開發區的開發建設步伐。
10月31日,市長菅瑞亭主持召開開發區擴區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研究決定將原屬海港區的許庄、約合庄、煙台山、西張庄、鳳凰店、王校庄、計新莊、楊庄戶、邢庄、楊道庄、撫寧縣的深河、東甸子、望海店、13個村,約26平方公里的土地、11000人口,整體劃入開發區,並命名為開發區新區。
2002年11月4日,管委主任胡英傑任組長,工委副書記宋蘭香、管委副主任田鳳鈞、總會計師劉曉毅、管委副主任彭雲任副組長,管委辦公室、社會發展局、勞動人事局、建設規劃局、公安分局等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成立了開發區擴區工作領導小組。社會發展局局長曹成立任擴區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下設新區管理處駐西張庄村北,負責擴區接收及13個村的日常管理工作。自此,開發區第二次擴區拉開了帷幕。
第一次擴區至今,開發區已走過了10年的發展歷程。現在,當年奮戰在擴區第一線的管委主任胡英傑等領導為了新區13個村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為了完成開發區新時期的歷史任務,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帶領社會發展局幹部員工義不容辭地沖上了二次擴區第一線。
10月18至22日,社會發展局的有關人員三赴新區13個村。就各村經濟、民風、學校、文化市場、醫療機構設置等情況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11月3日,工委書記楊泰安、管委副主任田鳳鈞深入新區13個村,熟悉各村基本情況。11月4日,管委主任胡英傑、工委副書記宋蘭香、管委副主任田鳳鉤等領導再赴新區,深入調查了解各村村情、民情。擴區牽動著工委、管委領導的心,也在社會發展局幹部員工的心頭涌動著神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與工委、管委保持一致,理解和支持開發建設工作,這將是開發區二次擴區後一個時期農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據初步了解,新區各村村情復雜。個別村兩委班子不健全;有的村兩委幹部不團結,干群關系緊張;部分學校房屋簡陋;有大量群眾聽信誤傳,以為建房就能補錢、栽樹就能得利,以致新區各村家家建房,遍地栽樹……針對這些問題,秦皇島開發區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部署。工委書記楊泰安。管委副主任田鳳鈞、總會計師劉曉毅等聽取各組情況匯報,調查研究,為同志們鼓勁。 2010年9月19日,市黨政聯席會決定,啟動開發建設深河新區,將原屬撫寧縣的40個村交由開發區統一規劃、統一管理。至此,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達到128平方公里(含東區20平方公里),為開發區快速發展開辟了新空間。

F. 秦皇島哪些行業比較發達

旅遊、餐飲、玻璃
現在在開發區引進了不少項目,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許多新的行業發展壯大

G. 秦皇島近幾年行業發展前景

秦皇島哪個行業都不太好,旅遊業雖然是支柱產業,但是近兩年也發展不太好,在秦皇島比較適合做個體,至於行業的發展潛力,沒看出有什麼行業有潛力,旅遊業算是發展不錯的行業了,只是近幾年有點衰退了

H. 中國的秦皇島主要是以什麼為主要的經濟支柱的是不是工業城市經濟怎麼樣

秦皇島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基礎雄厚、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五大支柱產業為:以玻璃、水泥、新型建材為主的建材工業;以鋼材、鋁材為主的金屬壓延工業;以復合肥為主的化學工業;以汽車配件、鐵路道岔鋼梁鋼結構、電子產品為主的機電工業;以果酒、啤酒、糧食加工為主的食品飲料工業。主要工業產品有1000多種。河北遠洋運輸集團、耀華玻璃集團公司、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山海關船廠、渤海鋁業有限公司、戴卡輪轂有限公司、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正大有限公司、金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鵬泰麵粉有限公司、海燕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淺野水泥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幹企業的生產規模、技術水平在全國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農業:秦皇島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具有明顯的寒暑交替,常年無霜期175-185天,年平均氣溫10.5°C ,年平均降水量736.3mm,年光照時數2796小時,適合大宗作物生長繁育。境內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8條,100平方公里以上的23條,有較大面積的沖積平原,境內10米以下有充足的地下水,水源充足。耕地面積293萬畝,以棕壤褐土為主,佔耕地總面積的72.7%。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麥、甘薯、花生等。林果資源有蘋果、梨、葡萄、山楂、水蜜桃、板栗、核桃等。境內海岸線長126.4公里,6萬畝沿海灘塗和20萬畝淺海為發展水產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水產品生產分為海水捕撈、海水養殖和淡水養殖三大類。全市農業人口190多萬,人均耕地1.1畝。
近年來,秦皇島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實施市場、龍頭、能人、科技帶動,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初步形成了三大成果:一是特色主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已建成年產值5億元以上的農業特色產業10個,即肉雞、釀酒葡萄、糧油加工、玉米澱粉、海洋水產、甘薯、生豬、蔬菜、牛羊、果品,其中前8個產業年產值超10億元,前6個產業的規模在河北省名列前茅。二是龍頭企業規模和實力不斷增強。已建成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35家,其中億元以上的9家,10億元以上的2家(秦皇島正大有限公司、驪驊澱粉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驪驊、華夏、地王、野力、集發、海陽農產品批發市場7家企業被命名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三是農產品加工強市的目標正在形成。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已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強。糧油加工轉化能力達335萬噸,是全市糧油產量的3倍多。
商貿業:秦皇島是中國重要的港口城市,地處東北、華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和環渤海經濟區的中間地帶,是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重要的出海口。舉世聞名的秦皇島港是中國北方天然不凍不淤良港,以能源輸出為主,兼營雜貨和集裝箱,年吞吐量過億噸,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經常性貿易往來,躋身世界大港行列。

I. 秦皇島的發展前景

秦皇島經濟發展駛上快車道
「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2005年全國200座城市基礎設施競爭力排名第8位」……一項項「桂冠」彰顯秦皇島海濱城市經濟活力:連續三年GDP增幅達到12.3%,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達到「九五」以來最好水平。心齊氣順勁足、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秦皇島經濟社會發展如何闖出了這樣的新局面?黨的十六大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把富民強市、和諧興秦作為頭等大事,深懷愛民之心,力謀富民之策,恪守為民之責,圍繞秦皇島發展「怎麼看、怎麼辦、怎麼干、怎麼保障」,「四措並舉」使全市發展建設保持鮮明特色和與時俱進的活力。一抓思想解放,明確工作思路,掃清發展障礙。針對制約發展的思想和體制障礙,市委、市政府連續兩年組織開展了「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學、轉、促」「學、比、趕、促」等一系列幹部教育活動,更新發展觀念,激發創業熱情,理順工作思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發展實踐,確定了「開放帶動、科教興秦、可持續發展和城鎮化」四大主體戰略,堅持「科教開放興市、項目人才帶動、多業多元發展、三大文明並進」的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思路,確立了「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濱海名城」的城市發展定位,提出了「自我加壓、負重奮進、抓住機遇、跨越發展、圖強進位、創優爭先」的各項工作總要求,並在縣域經濟、工業發展、旅遊和現代服務業、城市建設管理、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明確一系列工作思路和重要舉措。二抓重點工作,查找影響發展的症結。突出「一條主線、兩大支撐」的工作著力點,狠抓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不放鬆。市委、市政府制定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使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逐步形成糧油食品、機械製造、玻璃建材、金屬壓延四大臨港產業和臨港物流、休閑及商務旅遊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4+2」優勢產業格局。三抓環境建設,打造特色宜居和創業城市。市委、市政府確立了建設「綠色、和諧、活力、魅力秦皇島」的特色發展思路和「環境是生產力」的理念。連續三年組織「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三城同創」活動,使城鄉容貌發生了明顯變化。同時改善投資環境,把我市行政服務中心經驗向全國推廣。四抓執政理念,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正確政績觀。在全市大力弘揚「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的主旋律,市級四大班子首先從自身做起,從主要領導同志做起,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以正氣引領風氣,用導向激勵幹部,層層樹立起良好的黨風政風和工作導向,把全部心思用在富民強市、和諧興秦上,埋頭苦幹,不事張揚,按著葫蘆摳籽,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抓落實,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秦皇島科學發展、提速發展、和諧發展的新路子。
參考:河北秦皇島商務之窗

閱讀全文

與秦皇島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