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IT行業未來幾年的發展前景如何
比較符合高中生需求的技術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IT技術。科技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對於人才的需求上來說越來越大,這個技術不僅僅是現在工資高,需求大。而且是以後也是這樣。因為科技會不斷的提高,就會有不斷的新的科技IT職業產生。
⑵ IT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互聯網企業這幾年的高速發展,進入互聯網行業的人才也越來越多,那麼對於未來十年,IT行業的發展在哪些方面:
技術角度:比如目前比較熱門的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數據挖掘等。這些技術之所以熱門,大概代表了當前技術發展的趨勢。至少從目前看,這些技術還處在發展初期,幾年內還會是IT行業熱門。
行業角度:由於IT正在快速滲透各個傳統行業,所以也迫使很多傳統行業不得不開始轉型或者與互聯網對接。比如前些年做零售行業的蘇寧電器,也在轉型做電子商務。
下面是近幾年IT行業的就業前景分析:
1、市場需求大隨 著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行業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擴大。據數據統計,未來五年,我國信息化人才總需求量高達1500萬— 2000萬人。其中「軟體開發」、「網路工程」、「電腦美術」等人才的缺口突出。以軟體開發為例,我國軟體人才需求以每年遞增20%的速度增長,每年 新增需求近百萬。
2、就業范圍廣一般稍微有規模的企業,都有自己的IT部門,如果企業里的信息量比較大,就需要資料庫的管理、企業信息化管理等,學員除了去新興行業外,還可以去這些比較有規模的企業里,擔任信息部的重要職責。
3、崗位性質重要軟體是電子載體的靈魂,也是游戲開發、網頁開發等的核心技術,因此學員畢業後可以從事的是這些行業的關鍵性崗位。
4、薪資: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IT業以其超強的發展勢頭,成為目前頗具前景的高薪行業之一,諸如軟體工程師、網路工程師、影視動畫設計師等IT人才必將成為職場 緊缺人才,發展前景好,薪資水平也水漲船高。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IT行業是目前平均收入較高的行業,其從業人員平均年薪已逾十萬元,有經驗的IT工程師平均年薪一般在12萬元以上。
5、職位適應性強軟體人才不但是核心人才,而且是通用人才,走到哪都不怕,所以哪個行業發展快,就可以去哪個行業,更大限度提高人才的價值而降低職業風險。
6、提升速度快軟體人才需要一定的技術性,而高校的培養和企業的需求嚴重脫軌,導致軟體人才奇缺,因此一個熟練的軟體技術工程師,特別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7、職業生涯長很多人都說軟體工程師的職業生涯短,其實這是一個誤解。IT軟體工程師是通用性人才,其不受行業發展的限制,而且也不受年齡和體力的影響,和醫生、律師一樣,年紀越大,經驗越豐富,也就越值錢。
8、工作環境優:伴隨著全球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轉移的浪潮,我國信息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電子信息產業大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及沿海發達城市 成為我國信息產業較密集地區。一般從事信息產業的企業大都集中在高級寫字樓內或國家級或省級軟體科技園。工作環境優越,生活設施完善,同行業人才聚集,有利於建立廣闊的人脈,為自己的事業奠定穩固的基礎!近幾年來,隨著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業態的蓬勃發展,軟體產業也加快了向服務化、網路化、融合化等方向的發展,不僅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性、互動性顯著增強,同時還更加深入地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促進了信息消費等新消費形態的迅速崛起。
⑶ 信息技術的未來展望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產業分支也形成多元化發展趨勢,總的來說,信息技術在未來將有以下幾個發展方向:、
一、微電子與光電子向著高效能方向發展
預計本世紀應用電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術和生物晶元的功能強大的計算機將要問世,可以模擬人的大腦,用於感測認識和思維加工。預計在未來十多年內可以產生存貯量達到每立方毫米100萬G,而功耗僅僅為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千萬分之一的生物晶元。
二、現代通信技術向著網路化,數字化,寬頻化方向發展
這種發展趨勢也催生了信息技術的成長,一方面,市場對IT人才的需求量有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衍生於信息技術的行各行各業也競相發展。
三、信息技術將會促使遙感技術的蓬勃發展
感測與識別技術 它的作用是擴展人獲取信息的感覺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識別、信息提取、信息檢測等技術。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通信技術和感測技術將緊密集合,這將是信息技術的作用面和影響面更為寬廣。
總結:從以上各個方面綜合來看,信息技術有一些共同的發展趨勢:
(1)高速大容量。速度和容量是緊密聯系的,隨著要傳遞和處理的信息量越來越大,高速大容量是必然趨勢。因此從器件到系統,從處理、存儲到傳遞,從傳輸到交換無不向高速大容量的要求發展。
(2)綜合集成。社會對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要求信息業提供更豐富的產品和服務。因此採集、處理、存儲與傳遞的結合,信息生產與信息使用的結合,各種媒體的結合,各種業務的綜合都體現了綜合集成的要求。
(3)網路化。通信本身就是網路,其廣度和深度在不斷發展,計算機也越來越網路化。各個使用終端或使用者都被組織到統一的網路中,國際電聯的口號「一個世界,一個網路」。雖然絕對了一些,但其方向是正確的。
而在這種共同趨勢下信息技術所面的主要問題就是信息技術人才的缺乏,技術人員的培養速度遠遠比不上人們對信息技術應用需求的增長速度。
總之,人類已全面進入信息時代。信息產業無疑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產業。信息將成為知識經濟社會中最重要的資源和競爭要素。市場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將成為大勢。
⑷ 未來信息產業的發展方向
趨勢發展
⑸ 信息技術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從人類信息交流和通信的演化進程可以清楚地體會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性.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社會功能,已經成為21世紀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信息技術在改變社會的產業結構和生產的同時,也對人類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21世紀,信息技術將會朝著以下幾方面發展:
一、微電子向著高效能方向發展
當代的計算機都是建立在微電子學基礎上的。過去在微電子學方面有一個摩爾定律:即晶元集成晶體管數量每18個月左右增加一倍。據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達到每12個月增加一倍。20世紀50年代,面積為0.1平方英寸的矽片上只能裝上1個電子元件,現在則高達3萬多個。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微電子技術即將進入「後光刻時代」,未來隨著納米科技的發展可能將使計算機建立在更微觀集成、更高速的基礎之上,引起篩子領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結果是:(1)效率更高。納米技術能製造更節能、更便宜的微處理器,使計算機效率提高百萬倍,可生產出更高效率的寬頻網,海量存貯器,集感測、數據處理、通訊為一體的智能器件。(2)體積更小。納米計算機可縮小到頭發絲直徑的千分之一。美國已利用納米技術製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機器人,該項技術使用了微電腦,機器人具有初級邏輯思維能力。此外,該機器人還能在絕對危險或人類所不能及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應堆內的故障處理,此項技術也可用於原子的運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裝有飛機駕駛程序的納米晶元植入人體體內,通過細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訓你就能駕駛飛機。
預計本世紀應用電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術和生物晶元的功能強大的計算機將要問世,可以模擬人的大腦,用於感測認識和思維加工。預計在未來十多年內可以產生存貯量達到每立方毫米100萬G,而功耗僅僅為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千萬分之一的生物晶元。
總之,可以預見,微電子與電子器件及集成結構功能將向著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發展。
二、計算機向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21世紀,計算機向著超高速度、小型化、並行處理(同時處理)、智能化方向發展。它的發展軌跡不同於自然界的「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誰佔領了市場先機誰就成為主導產品。
目前在計算機領域有一個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體積減少10倍,價格下降10倍,這一定律也即將被突破。
在超高速方面,IBM的高性能計算機峰值已達到每秒300萬億次以上。美國計劃在2010年前研製出千萬億次計算機。從量子理論推出來的極限計算機,其速度將達1051次/秒,且內存可達1031比特。
在小型化方面,日本在利用集成電路方面,將一家電視台(包括設備和信息採集存貯)壓縮到紐扣小的晶元上,取得了初步成功。他們准備將其再壓縮到葯片大小,甚至設想將檢查設備通過葯片置入病人體內,以直接觀察病人的病情。
在智能化方面,冰箱電腦里事先存儲了你的飲食習慣,零食、油米醬醋等吃完了,它會自動連接互聯網,替你向超市訂購;微波爐可以自動下載食譜,只要你事先把買回的雞鴨魚肉放進去,它便會在你預定的時間自動進行解凍,並做成香噴噴的美味佳餚。
這些預測,實際為人們展現了信息技術無限廣闊的發展前景,也說明信息技術離「成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網路向著高級化方向發展
計算機技術屬信息處理技術,通信技術屬信息傳輸技術,在它們各自獨立發展階段,信息技術很難有大的突破。20世紀60年代以後,在計算機技術日臻完善、通信技術普遍數字化後,這兩大信息技術在兼容與共存的基礎上有機結合在一起,使信息技術進入了信息傳輸、處理、儲存一體化的新時代,一方面實現了現代通信系統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傳播的自動化和高效化,各種通信方式一體化;另一方面,使計算機藉助通信線路實現了網路化。總趨勢是數據、話音和圖像三種技術的融合。
計算機聯網後其發展趨勢表現為:
1.普及無線聯網
通信技術與網路技術相互融合,進一步發展為以無線保真技術為基礎的無線聯網。它可以通過攜帶型電腦或其他運算器件隨時隨地高速聯網,而無需電纜。無線保真技術將使個人擁有網路通信能力,這是一次深刻的社會進步。
2.能量無限擴充
網路的出現,使信息資源真正成為了繼物質、能源之後的第三大重要資源。計算機聯網,特別是1994年網際網路商業化以來,網際網路帶來的網路革命的沖擊使世人震驚。用美國人的話來形容:變革之大猶如10次工業革命和基督教改革加在一起發生在一代人之內。網際網路造就的電子空間正成為世界各國繼陸地、海洋、天空之後爭先搶占的「新邊疆」,因為,誰在電子空間佔有優勢,誰就會在網路經濟的發展中獲得豐碩經濟利益,美國近年來經濟的發展就是一個實例。的確,網路技術的應用,使計算機的能量實現了無限擴充,信息資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因為,一個設計優良的網路能夠把聯機的累積力量植入每個單機;一部微機所聯系的網路越大,它的用處越多,力量也越強;上網工作時,不是在使用個人的計算機,而是在使用一台能量無限擴充的龐大計算機。不僅如此,未來的網路發展是要將分布在地球各個角落寬頻多媒體業務無縫地連接起來,用戶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用任何一種接入方式,訪問全球任何一個資料庫和網路。同時可以和任何用戶保持任何方式的通信交流。另外,網路將超越地球引入太陽系甚至更遠的空間。
3.功能逐步完善
傳統網路由於技術和基礎設施的局限,在網路安全、規模、性能、提供的業務能力方面都存在缺陷,未來的網路必將朝著更大、更快、更及時、更安全、更方便的方向發展。
由中國自主研發的下一代互聯網主幹網核心技術2006年9月正式通過國家驗收,這一成果確定了中國在世界下一代互聯網中的領先地位,也標志著中國在世界下一代互聯網研究與建設上占據了一席之地。下一代互聯網主幹網在核心技術上實現了四大突破,其中三項屬於國際首創,這不僅確立了中國在下一代互聯網領域的領先定位,有了話語權,更重要的是,徹底擺脫了對國外互聯網關鍵技術及產品的依賴,在確保國家信息安全的同時,對中國互聯網產業將產生重要影響。
下一代互聯網與現代互聯網的區別:更快;更大;更安全;更及時;更方便。
——更快。下一代互聯網將比現在的網路傳輸速度提高1000-10000倍。
——更大。目前,網路最大的問題就是網路地址資源有限,在目前的IPV4協議下,現有地址中的70%已分配光,明顯制約著互聯網的發展。從理論上講,現在使用的IP地址有43億個,其中北美佔有3/4,約30億個,而人口最多的亞洲只有不到4億個,中國只有3000萬多一點,由於IP地址不足,許多國家只有採用地址共享、拔號上網的方式利用互聯網,嚴重製約了這些國家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與現在的網路相比,下一代互聯網將逐漸放棄IPV4,啟用IPV6地址協議,下一代網路的最大優勢就是網路地址近乎無限,每人可以擁有1600萬個IP地址,幾乎可以給你家庭中的每一個可能的東西分配一個自己的IP地址,每個用戶的汽車、洗衣機、電話、冰箱等IP地址,在全球互聯網上都是唯一的,讓數字化生活變成現實。
——更安全。目前的計算機網路因為種種原因,存在大量安全隱患,下一代互聯網將在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安全問題,可以有效控制、解決網路安全問題。
總之,人類將全面進入信息時代。信息產業無疑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產業。信息將成為知識經濟社會中最重要的資源和競爭要素。
⑹ 中國IT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二十一世紀進入信息時代,席捲全球的信息科技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變革,信息產業已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目前,中國軟體產業還處於成長期,其市場潛力還遠遠沒有挖掘出來。2005年中國軟體市場總體規模將達到907億元,增長率達到33%。2010年左右,中國軟體產業將步入成熟期。IT產業作為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其迅猛發展的關鍵是有一大批從事IT技術創新的人才。一定數量、結構和質量的IT人才隊伍是IT產業發展的支撐,一個國家的IT人力資源儲備、IT人才培養及使用狀況決定著該國IT產業發展的水平和潛力。也可以說,IT產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高水平的IT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是走向IT產業大國和強國的前提條件。美國、印度和愛爾蘭的信息產業發展就是最好的例證。
就中國來說,IT產業在過去5年經歷了年28%的增長速度,是同期國家GDP增長速度的三倍,對GDP增長的拉動作用已進一步增強,對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2003年,我國IT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88萬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4000億元,利稅總額1000億元,IT產品出口額1421億美元。軟體與系統集成銷售收入1600億元,軟體出口額20億美元,創歷史最好水平。IT產業佔全國工業比重達到12。3%,佔GDP的9。1%,成為第一大產業。
而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將會利用國際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聚集各種資源,突破核心技術制約,在集成電路、軟體、計算機與信息處理、現代移動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務和系統集成等技術領域加強創新,促進IT產品更新換代,推動我國由IT大國向IT強國轉變,並進而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所以,無論是從大的方向講,還是從小的方面講,培養和儲備高素質的IT人才都顯得非常重要。
五部委報告:IT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萬
中國計算機報訊教育部、信息產業部、國防科工委、交通部、衛生部日前聯合發布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與軟體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護理等四個專業領域的人才需求狀況。
⑺ 信息技術的未來發展將呈現哪些新趨勢
未來信息技術將呈現六大發展趨勢
從新興產業所處發展階段和推進層次來看,預計到2020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是轉變生產方式的強力引擎,包括信息網路基礎設施、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智能終端、三網融合、物聯網、雲計算、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和高端軟體及伺服器,在產業發展規劃中備受關注。
信息技術未來發展趨勢之一是基於情境的服務。這是一種將現實世界與數據有機結合的新興技術。隨著情境信息來源的日益集中並且更加易於獲取,企業可以把從不同渠道獲取的數據進行快速整合,促使企業發現新的營收增長點。
趨勢之二是融合型數據架構。對大多數企業而言,都需要將數據轉化為寶貴的資產,數據架構需要實現新老資料庫以及不同數據系統之間的轉化和銜接,有效處理結構性和非結構性數據,從而使其創造最大價值。今後的趨勢將是企業重新平衡調整資料庫架構,實行新的非結構化數據管理方式。
趨勢之三是產業化數據服務。與數據架構趨勢相關,數據的真正價值(包括企業內外部數據)將通過自由共享得以實現。因此,數據不僅是同單一的應用掛鉤,也不再只是屬於某一企業。未來幾年,領先企業將利用各種數據管理方法,根據對數據真正價值的清晰認識,對數據共享實現產業化運作。
趨勢之四是社交驅動的信息技術。未來社交媒體將不再只是企業的「附帶」營銷渠道,而將逐漸成為改變客戶、員工以及合作夥伴利用技術手段同外界實現互動的方式。
趨勢之五是「平台即服務」創造的靈活性。「平台即服務」(PaaS)架構不僅是企業節約成本的一種模式,未來還將對企業靈活應對市場發展變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PaaS提供商將逐步提供3項附加內容,即可重復使用的商業服務、整合能力以及拓展能力。
趨勢之六是統籌分析型安全技術。同以往相比,網路和移動設備以及其他非傳統溝通途徑將使企業之間更加「密不可分」。其結果是風險增加,企業評價風險的方式也相應發生變化。與此同時,如果企業能以數據為中心來看待安全問題,相應運行分析驅動型的安全系統,將有助於企業抗擊各種潛在風險。
⑻ 未來的信息技術將改變什麼
隨著互聯網越來抄越普及襲,電腦相關的行業人才也越來越稀缺,就業崗位逐年增多,人才供不應求。因此從事互聯網相關的行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於想學的專業,就看個人的愛好和本身的素質來看,建設藝術設計,電子商務,新媒體UI設計,影視後期等等都是近兩年發展很快的專業,就業前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