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第五屆中國文化產業前沿論壇

第五屆中國文化產業前沿論壇

發布時間:2021-01-01 10:14:16

⑴ 恆昌代表出席全球化智庫第五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了嗎

由全球化智庫(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簡稱CCG)和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 (CAFIEC)聯合主辦、內聯合國發展署中國(UNDP)協辦的容主題為「擴大開放,應對全球化新挑戰」的第五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京舉辦。作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優秀創新企業,恆昌代表聯席總裁劉冰也受邀出席此次盛會。

恆昌代表聯席總裁劉冰受邀出席2018第五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

⑵ 有廈大藝術學院的學長學姐嗎,廈門大學文化產業與藝術管理專業考研每年錄取名額都是固定的嗎

的確,每個高校的研究生每年都有固定的招生計劃。但在招生計劃下,具體招生數量會根據生源情況、招生政策變化等略有浮動。有的年份,可以多出計劃2、3名。

廈門大學文化產業與藝術管理專業初試科目有四門課程: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614中外音樂史、818藝術概論。

614中外音樂史的參考書目:

  1. 劉再生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人民音樂出版社
    2.余志剛編著《西方音樂簡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3.汪毓和著《中國現代音樂史綱》,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4.汪毓和著《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第三次修訂版),人民音樂出版社

    此外,往年考試真題、2018年廈門大學音樂系614中外音樂史考研題庫等,你可以參考一下。

    廈門大學的818藝術概論推薦的是:《藝術概論》,彭吉象,北京大學出版社。

⑶ 廣州日報的獲得榮譽

2008年1月17日,在由傳媒雜志社主辦的首屆中國傳媒領軍人物年會暨第三屆中國傳媒創新年會上,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戴玉慶等榮獲「2007年度中國十大創新傳媒思想人物」,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入選「2007年度中國十大創新傳媒集團」。
2008年1月24日,在2008年中國廣州競爭力論壇上,有關單位發布了2007年度中國廣州大型企業競爭力研究成果。廣州日報報業集團連續三年成為廣州最具競爭力服務業企業第二強,「廣州日報」也入選2007年度中國廣州十大最具競爭力服務品牌和十大最具競爭力國有企業。
2008年1月31日,由中國傳媒論壇學術委員會、史坦國際STANCHINA主辦的第四屆最具投資價值媒體評選活動在北京揭曉,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多家報刊、公司獲獎。戴玉慶社長當選為「2007年度中國傳媒年度人物」,《廣州日報》、《第一財經日報》被評為「第四屆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媒體」報紙類媒體,《南風窗》被評為「第四屆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媒體」雜志期刊類媒體,粵傳媒被說為「07中國十大傳媒投資案例」,《足球報》獲「07中國年度十大體育傳媒獎」。
2008年2月,經過3個月的嚴格評審和向社會公示,廣州日報社等20家文化企業被認定為第一批「廣東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本次評選是按照省政府下發的《廣東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認定暫行管理辦法》,由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省文化廳、省科技廳、省信息產業廳、省廣電局、省新聞出版局、省統計局和省文改辦等部門共同組織進行的。
由中南大學中國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中國文化報社、全國工商聯文化產業商會、長沙廣播電視集團和中國市場出版社聯合發布的首屆「中國文化產業品牌」榜中,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位居「中國紙媒文化九大品牌」之一。
在中國報業新媒體新技術論壇暨2008年中國報業協會信息技術工作年會上,「廣州日報新版數字報紙」項目獲得「2007/2008年度中國報業電子技術項目一等獎」;《廣州日報采編業務信息提示系統》作為國內首次利用計算機LED顯示技術及自動語音合成技術開發的報業智能效能監控輔助系統,以其創新性亦被評為「2007/2008年度中國報業電子技術項目一等獎」;此外,「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網路升級項目」被評為「2007/2008年度中國報業電子技術項目優秀獎」。
世界品牌實驗室和世界經理人對外發布的2008年(第五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顯示,《廣州日報》以64.75億元的品牌價值緊隨《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第四次躋身中國平面媒體品牌價值的三鼎甲,且一年內品牌價值升幅達9.45億元之多。
在「貢獻中國—2007-2008中國傳媒百強年會」中,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當選「中國傳媒百強產業貢獻獎」,集團董事長戴玉慶獲「中國傳媒百強產業貢獻獎人物獎」,廣州市報刊發行公司總經理趙文華獲「2007-2008年度傑出傳媒發行人」稱號。
由中國記協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新聞獎評選工作結束,《廣州日報》報送的漫畫《誓師大會》(作者張濱;編輯:徐峰)列一等獎,是廣東媒體中唯一一家;《香港回歸10周年高端訪談》(作者:竇豐昌邱瑞賢何濤;編輯:李婉芬黃卓堅劉蕤紅)列二等獎。
2008年7月4日,《多媒體數字報紙使用功能測試報告》在京發布,測試組通過測試指標的賦值分配,計算出335份多媒體數字報紙的總分數,並進行排名。排名第一的是《廣州日報》,第二名是寧波《播報》,第三名是《萊蕪日報》。
《廣州日報》在第四屆「網路狀元媒」中國新聞傳媒大獎評選中獲得「最具影響力時政類狀元媒」、「最具影響力財經類狀元媒」和「狀元媒知道特別大獎」三項大獎。此次評選以億萬網民的搜索結果為基礎,沒有短期投票,不設評委團,一切以數據說話,說明《廣州日報》已成為網路轉載率最高的報紙之一、網民中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

⑷ 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咨詢中心的大事記

行業會議建設
2004年6月中建政研信息咨詢中心開始發展行業會議建設,結合當前各行業的熱點、難點,本著指導性、示範性、研討性原則,在現代工程項目管理、招投標、合同管理建設項目監察審計;房地產相關政策、房屋產權登記、房屋徵收補償、物業管理:市容治理與城市規劃、環境整治;新聞發言人與危機應對、交通應急、高速公路管理;投資項目經濟評估評價、投資項目管理與投資項目後評價、低碳循環經濟發展領域不斷進取,並得到中國相關行業政府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已經成為中國本土行業會議建設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機構。
執(職)業建設教育建設
2004年7月份中建政研根據當前市場需要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開始發展執(職)業建設教育建設,為國家指定專業培訓機構,組織建立了國內相關專家庫。
內訓板塊建設
2005年是中建政研完成自開創以來最為輝煌的一年,開創內訓板塊在「超越自我,終身學習」成為當今時代的共識,愈來愈多的企事業單位更加註重本單位管理人員及員工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內訓板塊中快速定位了職業教育、工程建設領域(工程法律法規,現代項目管理、招投標、造價管理、合同管理風險管理、采購管理、EPC工程總承包、國際工程等)法律法規體系、城市建設規劃、綜合管理(財稅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生產管理、集團管控、經營管理與技術)、投資領域、房地產領域(房地產最新政策解讀分析、房地產融資、房地產項目管理、房屋產權登記、房屋拆遷、住房保障、住房公積金管理、物業管理、物業盈利模式)七大板塊。
同年相繼承接上千家企事業單位內訓定製服務,並且簽訂了長期需求協議。中煤國際,中國風電集團、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北方重工、中航國際北京公司連續簽約為培訓供應商。同年9月份中建政研根據企事業單位的需求,為企事業單位量身定製相關課程,正式開創了具有針對性強,參加人員廣泛,培訓時間、地點靈活的新模式。
科技項目申報及咨詢建設
2005年10月份中建政研繼續建立自己有著良好的政府背景和強大專家團隊,秉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群策群力解決路徑和務實精神。創建了將高價值的咨詢服務、切實可行的實施能力與持續改善三者緊密結合的方案模式。咨詢內容尤其擅長戰略規劃、組織優化、資本運作、人力資源、制度體系、項目管理、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後評價、項目資金申報等,在各類企事業項目管理能力與企事業單位核心競爭力管理水平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端研修建設
2005年11月份中建政研率先發起改革扛起了高端研修的旗幟。在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給企事業管理層帶來難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迎來嚴峻的挑戰,為在薄雲詭譎中乘風破浪、隨意馳騁,不僅要有過人的膽略和魄力還要具備極強的洞察力、判斷力、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中建政研率先發起改革扛起了高端研修的旗幟。先後與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大學、國家外國專家局培訓中心通力合作,開創了企業總裁研修,高端研究生班、建設領域公共管理碩士(MPA)、建設項目管理碩士、房地產卓越總裁研修、資本運營總裁研修、領導商略高級管理研修等課程。通過國內外最頂尖級教授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授課在通過研修後頒發相應學位或證書。培養了大批的成功人士。受到全國各地企事業單位的高度贊揚。更是率先獲得美國PMI項目管理培訓機構資格證書。
國際交流建設
針對國際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中建政研在2006年4月份正式開展國際交流業務,廣泛開展對外建設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日本 、韓國、芬蘭、巴西、東南亞等國外近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先後組織考察培訓40多期,團員600餘人次,為國內外建築業交流構建了平台,為增進企業與政府的交流,中外建築業的合作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橋梁作用。並且獲得承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外專局等相關國家政府機關部門委託的其他外事工作。7、軟體開發推廣建設2006年7月份推出產品開發與推廣建設,中建政研在確立了軟科學領域的地位後,積極探索高新技術領域,尤其是在軟體開發與推廣方面,尤為突出,現在中建政研正加大投資力度,對新產品戰略組織管理,新產品開發設計程序等多個方面全面研發,取得不俗的成績。曾經為普樂軟體系統搭建了銷售平台,堪稱中心產品研發的成功里程碑。
論壇組織建設
2008年3月份為加強國內外的交流與協作,中建政研堅持高端、前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為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之間搭建了高層次、高效率的交流合作平台,開創了論壇組織建設。2006年同年組織了「海峽兩岸FIDIC及國際工程合同管理高級論壇」、「中國文化產業前沿發展論壇」、「融入北京那--大廠發展論壇」、「環渤海區域協調發展高層論壇」等大型高峰論壇。受到政府企業事業單位高度認可與贊賞!

⑸ 國家社會重大事件(今年2010年世博會)—〉文博會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由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公司、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有限公司承辦的唯一國家級文化產業博覽交易盛會,每年5月在深圳舉行。

首屆文博會在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等領域,初步打造了集文化產品博覽、文化產業要素交易和文化產業信息交流於一體的綜合平台,奠定了我國唯一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展會的基礎。

第二屆文博會展覽面積達105000㎡,將於2006年5月18日到21日在深圳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第二屆文博會將進一步提高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程度,特別是強化展會交易功能,使之成為資源最豐富、種類最齊全、規模最宏大的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交易平台。

主辦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廣東省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深圳報業集團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公司
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有限公司

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

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是經國務院批准,由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市委宣傳部等26個委辦局協辦,北京市貿促會承辦的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盛會。以「點亮創意智慧,融入科技力量,煥發文化魅力,創造財富價值」為宗旨。

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視覺藝術協會、美國國際知識產權聯盟、世界動漫協會、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和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瑞典、比利時、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與中國政府和業界進行廣泛交流,探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國際合作搭建平台。

自2006年12月10日首屆文博會以「創意、科技、文化」為主題在京開幕至今,每年一屆的文博會全方位展示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豐富資源、發展環境以及市場潛力,多層面傳播了世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理念和成功經驗。
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最大的盛會之一。

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開幕

11月25日晚,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北京市政協主席陽安江出席開幕式。劉淇宣布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開幕。文博會組委會主席、文化部部長蔡武致開幕辭,組委會主席、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主持開幕式。

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是國家文化部、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的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盛會。第四屆文博會緊緊圍繞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確定的戰略導向和戰略重點,以「激發文化創新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為主題,將舉辦展覽會、論壇峰會、推介交易、創意活動、文藝演出五大系列數十場活動,突出展現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進入加速發展新時期的新面貌、新商機;搭建文化經貿服務平台,促進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資源整合、產業合作,推動優秀文化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

全國30個省區市派出代表團全面參與文博會活動;來自經合組織、國際知識產權聯盟、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視覺藝術協會、世界動漫協會等十個國際組織和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奧地利、波蘭、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阿根廷、智利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48個代表團組專程赴會,與中國政府和業界進行廣泛交流,探討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合作。

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是經國家批準的全國性文化產業博覽會,是全國最大規模的文化產業博覽會之一。文博會堅持以新的文化發展觀引領文化產業發展,以「資源展示、項目推介、產品交易、產業發展」為宗旨,以「整合文化優勢資源,」為主題,全方位、大規模展示西部優秀文化資源,推介西部文化產業建設成果,擴大西部特色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促進西部文化產業升級發展。

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是由國家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西部十二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協辦國家級文化產業博覽會。過去確定的原則是,博覽會由西部地區十二個省、自治區、市輪流承辦。自2005年以來,已在雲南省昆明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先後舉辦了三屆。出於提高文博會的市場化運作水平、扶持培育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會展企業、提高招商招展的質量、打造西部文博會品牌,以及西安擁有諸多優厚便利條件等方面的考慮,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共同研究,建議:今後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不再採取輪流舉辦的方式,可永久落戶西安。經過組委會的審議,最終確定,中國西部文博會將永久落戶西安,並且將目前的每年舉辦一屆變更為兩年舉辦一屆。

2010年第五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致力創建多元、現代、創新、實效的文化產業交流合作機制,積極組建政策信息發布平台、文化產業展示交易平台、區域合作交流平台和文化項目投融資平台四大功能平台,形成跨區域文化產業交流對話,推動文化資源、資本與市場創新合作。本屆展會共設5個主題館、12個專業展區、2500個展位,展覽總面積10萬平方米。

第五屆文博會主題:整合文化優勢資源、推動區域交流合作
主辦單位:國家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西部1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陝西省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西安市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陝西省文化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
運營機構:西安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有限公司
展會地點:主會場 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
分會場 在臨潼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寶雞法門寺、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等地設20個分會場

活動規劃
會議論壇: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曲江論壇
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示範基地聯席會議、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大會
貿易洽談:2010西部圖書定貨推介及版權交易會

第五屆東西部演出交易會
西部古玩書畫藝術收藏品拍賣會
融資洽談:2010西部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投融資洽談會
2010西部文博會優選文化產業項目投融資推介會
文化演藝:全國知名演出劇目匯演
西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創意評獎:第五屆西部文博會組織創意評獎

2010年文博會

時 間:2010年5月14-17日
為方便市民參觀,5月15日(周六)、16日(周日)加開夜場至晚9點。
地 點:深圳市深南大道6007號會展中心

⑹ 第五屆中國十大文化街區是哪年

2015年04月21日,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北京市皇城歷史文化街區等30個街區入選。

⑺ 李利安的學術活動

2010年:
1、2010年2月1日—4日,出席中國佛教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北京),會後接受中央政治局常委賈慶林接見。
2、2010年3月15至19日隨終南山佛教文化代表團赴香港訪問,3月18日下午在香港佛教文化院舉辦的佛教文化論壇上講演《終南山佛教文化的歷史地位》。
3、2010年4月17日,出席由陝西師范大學宗教研究中心主辦,台灣華嚴學會、扶風縣法門寺博物館協辦的「首屆中國密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西安)。
4、2010年5月11日,出席由陝西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西北道教史》首發式暨學術研討會。
5、2009年8月5日,出席首屆佛教准提菩薩文化研討會(河北蔚縣),並作《觀音信仰的基本體系與基本特徵》的主題發言。
6、2010年6月20日,參與發起並籌辦和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百態觀音名相研討會」,並做主題發言。
7、2010年8月7日,出席由陝西省宗教局、陝西省環境保護廳、西安市國土資源局聯合主辦的「走進大秦嶺」宗教文化論壇,在大會上發表《終南山佛教文化的現代價值》的講演。
8、2010年9月4日出席由陝西省環境保護廳、西安市國土資源局、陝西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以「綠色秦嶺、生態華山」為主題的「2010大秦嶺生態論壇」(華陰)。提交論文《陝西歷史文化資源的五大劣勢及秦嶺宗教文化的彌補作用》,並做大會發言。
9、2010年9月6日出席陝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明·十六羅漢圖學術研討會」(西安),提交論文《羅漢信仰的基本內涵、基本特徵及其現代意義》,並做大會發言。
10、2010年10月15日,出席教育部「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暨第九屆華夏儒商國學論壇(北京),在大會上主講《觀音文化對現代生活的啟示》。
9、 2010年10月16日,出席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中國佛學院、佛教在線聯合主辦的「佛教護國思想與實踐」研討會,提交論文《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佛教界的護國思想與實踐》,並做大會發言。
11、2010年10月25日出席山東省佛教協會主辦的「明哲佛教教育思想」交流座談會(煙台),並作大會發言《明哲長老佛教教育思想的基本特點》。
12、2010年11月21日出席由陝西省電視台主辦的「2010中華祈福文化高峰論壇」(西安),提交論文《傾聽鍾聲背後的智慧之音》,並在大會上發言。
13、2010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華夏儒商學院在西安主辦的首屆華夏儒商易學論壇,並在開幕式上作《周易與陝西的淵源及其現代意義》的發言。
14、2010年12月2日至3日出席由《中國宗教》雜志社主辦、各全國性宗教團體會刊協辦、上海市佛教協會和上海玉佛禪寺承辦的「當代宗教媒體的定位與責任研討會」(上海),提交論文《試論當代中國宗教媒體的社會責任》,並作大會發言。
2009年:
1、2009年2月6日,應邀參加了西安市旅遊局主辦的「國家文化旅遊示範城市申報討論會」,並就西安文化資源開發和旅遊內涵擴展在會上發言。
2、2009年3月21日,出席在國家圖書館召開的《中華大藏經續編》編委會工作會議,會議就中華大藏經續編的體例、進展計劃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3、2009年3月24-25日,出席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台灣佛光大學共同主辦「人間佛教的當今態勢與未來走向」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揚州)。提交論文《人間佛教面臨的核心理論問題》,並做大會發言。
4、2009年3月28-4月1日,出席由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中國佛教教協會主辦的世界佛教論壇(無錫)(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作為協辦單位之一),在「佛教的心靈環保」分會場作題為《法顯精神對現代心靈環保的啟示》的發言。
5、2009年4月20日上午,出席陝西省委統戰部召開的「文化統戰工作專題座談會」,並被安排為第一位大會發言。
6、2009年4月27日-29日,出席由中國嵩山少林寺、中國文化書院、北京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主辦的「禪宗中國——少林問禪百日峰會」,並在6月14日作「生命的特性與生命的關懷」和「信仰的力量」兩場學術報告。
7.2009年5月20日,出席由全球華人華僑聯合會、中國六祖寺、韓國龍華寺等聯合主辦的「佛教六祖祭暨第二屆禪文化全球之旅——韓國高峰論壇」。作為中方兩位代表之一在大會上發了言。
8.2009年6月27-30日,參加由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道家與道教研究中心、陝西省道教協會聯合主辦的「2009驪山問道」大型文化活動,並在本次會議高潮階段的「儒釋道三教和諧論」對話會中,與陝西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趙馥傑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劉仲宇教授等等六位嘉賓分別代表儒釋道三教,對和諧問題展開討論和對話。
9、2009年7月18日,出席山西省五台山普庵寺修復工作會議(深圳)。
10、2009年7月26日上午,籌辦並參加由美國木魚項目和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國際傑出青年研究生佛教參學營」(西安)。主持開營儀式並主講《印度佛教向中國的傳播——以長安為考察中心》。來自美國、印度、澳大利亞、荷蘭、德國、加拿大、法國以及中國香港、台灣等地的20位佛教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和7名佛教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以及三位從事佛教研究和教學的教授來到古城西安,與西北大學、陝西師范大學、陝西省社會科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單位的教授以及西北大學佛教方向的博士碩士研究生一起,就長安佛教進行學術交流和考察活動。
11、2009年9月19日,出席由陝西電視台主辦的《2010盛世鍾鳴 祈福四海》文化合作研討會,就2010年新年鳴鍾祈福活動闡述了自己的意見。
12、2009年8月15日至16日出席由榆林市民族宗教局主辦,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協辦的2009中國榆林首屆關公文化論壇。並在首場大會發言中發表了《關公信仰的基本特徵與現代價值》的演講。
13、2009年9月12日,出席由山東大學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山東大學宗教系主辦的「倓虛大師在近現代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座談會(淄博),在大會上發表《倓公妙解金剛經》。
14、2009年9月14日,出席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雜志社和兗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兗州佛教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兗州),並在大會上做題為《佛頂舍利的歷史淵源》的發言。
15、2009年10月27-30日,參與籌辦並出席首屆長安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西安)。提交論文《觀音名稱在長安的歷史演變與爭論》,在大會學術交流上做總結性評議。
16、2009年11月22-23日,出席「和諧宗教與文明城市」迎世博學者論壇(上海),在大會上做題為《西部地區的宗教結構與社會文明》的發言。
17、2009年11月26日,出席由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院、宗教學系聯合主辦的「21世紀中國宗教研究的方法與議題」學術研討會(北京),並在大會上做題為《從西部宗教的基本特徵看當代中國宗教研究的方法與議題》的發言。
18、2009年12月31日,出席陝西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陝西文化產業高峰論壇」。發表了《陝西佛教文化資源的基本特徵與開發建議》的論文。
2008年:
1、2008年7月5日,在北京出席《中華大藏經·續編》(漢文部分)編委會工作會議,並就編輯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在會上發了言。
2、2008年12月29日參加由陝西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主持的《陝西省志民族宗教志》評審會議。《陝西省宗教志》是省宗教局主持、李利安教授負責編寫完成的。
3、2008年3月21至23日,出席第二屆楚山紹綺禪師、能海上師學術研討會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舉行,提交論文《千手千眼觀音信仰考》,並主持第一場大會。
4、2008年4月16日,出席「山西晉東南地區觀音文化研討會」,提交論文《中國觀音信仰的基本體系》,並作大會發言。
5、2008年4月28日上午,出席佛舍利五重寶塔學術研討會,並做大會發言,提出《佛舍利五重寶塔的四個特點及「句宗受為守」釋義》。
6、2008年5月11日—14日,出席應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民族報·宗教周刊》協辦的「釋迦塔與中國佛教」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釋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並做大會發言。
7、2008年5月24-25日,出席「首屆中國近現代佛教學術研討會」(江蘇南京),提交論文《中國佛教界在抗日戰爭中的十大積極作用》,並作大會發言和點評。
8、2008年10月23—25日,出席由陝西省政協主辦的「陝西2008文化產業發展研討會」,並做大會發言《重塑終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
2007年:
1、2007年11月4日上午,出席《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編輯委員會會議。會議標志著《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 續編》作為國家重大出版工程正式啟動。
2、2007年12月9日,紀念太虛大師圓寂6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浙江省奉化溪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20多位學者及佛學院師生參加了開幕式,主持第二場大會。
3、2007年10月11日上午,由山西省臨汾市佛協主辦、臨汾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協辦的法顯學術座談會開幕式在臨汾市金海灣大酒店召開,做第一場大會發言。
4、2007年10月14日至15日,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佛教與現代化」——紀念太虛大師圓寂60周年研討會,並作為第一場大會的點評人,提交論文《佛教人間性與超人間性及當代人間佛教的困境與出路》
5、 2007年12月8日至10日出席由奉化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奉化雪竇資聖禪寺主辦,《中國民族報·宗教周報》協辦的「潮音永輝——紀念太虛大師圓寂60周年學術研討會」(奉化),提交論文《太虛大師與康寄遙居士》。
6、2007年9月13-14,出席由閩南佛學院、香港文匯報、廈門大學聯合主辦,南普陀寺承辦的「和諧社會與道風建設·2007中國佛教公眾形象主題論壇」(廈門)。提交論文《當代中國佛教公眾形象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
7、2007年7月16日至18日出席由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中國思想史學科建設研討會——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西安),提交論文《中國思想史研究領域存在的幾個薄弱環節》。
2006年:
廣州:2006年12月,「禪宗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論禪佛教內在形態諸嚴肅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北京:2006年12月18-19日,中國宗教學會第六次全國會議及科學發展觀與宗教研究學術研討會。
武漢:2006年12月15-17日,首屆中國湖北禪宗文化論壇,提交論文《明末清初禪宗的圓融之路》。
上海:「佛教倫理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2006年9月28-29,提交論文《論佛教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成都:第三屆國際玄奘學術研討會,2006年9月20-23日,提交論文《玄奘對古代印度觀音信仰的考察》。
太原:「佛教本土化與晉陽佛教文化嬗變學術研討會」,2006年8月19-23日,提交論文《淺析晉陽佛教文化的內涵、特色與開發利用》。
廣州:菩提達摩與中國禪宗學術研討會,2006年5月28-30日,提交論文《〈菩提達摩來華時間考〉質疑》。
2006年4月,在西安參加「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歷史文化產業開發的基本原則》;
2006年3月20-24日,在雲南參加「普賢信仰與中國文化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普賢十大行願信仰的基本結構》、《普賢十大行願的現代意義》;
2006年3月4-6日,在台北參加「第五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觀音菩薩與現代社會」,提交論文《古代印度觀音信仰的起源》;
2006年1月15-16,在泰國曼谷參加「大乘佛教:在構建和諧與世界和平中的作用」,提交論文《大乘佛教的社會力量構成及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2006年1月9-11日,在山東大學參加教育部重大課題「民間信仰與中國社會工作會議」。
2005年:
2005年12月24—28日,提交 「華岩論壇」論文《參與西安申辦世界佛教論壇的經歷與體會》(重慶);
2005年12月,提交中國統戰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宗教力量的基本結構及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甘肅,蘭州);
2005年12月1—3日,在上海參加真禪法師與當代佛教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真禪法師佛學思想與實踐的人間性特徵》和《試析真禪法師佛學思想的基本特徵》;
2005年11月4-6日,在上海參加「中國宗教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提交論文《如何理解宗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2005年10月在成都參加紀念楚山禪師誕辰600周年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楚山禪師念佛禪思想的基本特徵》;
2005年9月在河北承德參加海峽兩岸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佛教的人間性、超人間性及其與人間佛教的關系》;
2005年8月在四川什邡參加馬祖與中國禪宗文化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什邡馬祖禪文化資源開發的可行性、基本原則和幾點建議》;
2005年5月在西安參加什邡馬祖禪文化資源開發座談會,大會發言題目為《佛教歷史文化產業開發的基本原則》;
2005年5月在西安參加「陝西省漢傳佛教祖庭調研規劃論證會」,大會發言題目為《陝西境內漢傳佛教祖庭研究基本規劃》;
2004年:
2004年11月6-7日,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參加「第一屆中日佛學會議」;
2004年10月17日,在西安參加「第十屆中日佛教學術交流會議」;
2004年9月,在北京參加「西部人文資源論壇」學術研討會,以《歷史文化產業的價值判定與開發原則》為題作大會發言;
2004年8月29日,在西安參加「中日長安都市文化與韓國日本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空海在長安求法期間在語言文學方面的追求與成就》;
2004年8月14—18日在五台山參加「中國五台山佛教文化論壇」,大會發言題目為《觀音與文殊:悲智雙運的理論價值及其實踐意義》;
2004年8月5—8日在山西太原參加「中國第二屆凈土宗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古代印度觀音救難信仰與凈土信仰的融合》;
2004年6月11日—14日在無錫參加「人間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佛教的超人間性與人間佛教》;
2003年:
2003年12月20—21日在廣州參加「華林寺與禪宗文化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華林寺的歷史文化內涵及其開發建議》;
2003年12月在西安參加「中日長安佛教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3年11月21—24日在西安參加「佛教與基督教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3年11月5—8日在西安參加「玄奘大師與紫閣寺學術論證會」;
2003年9月26—28日在杭州參加「首屆吳越佛教文化與社會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從中國民間觀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與中國儒教文化的對話》;
2003年8月17日在西安參加中日「文化地理學視野中唐代長安的宗教與文學」學術研討會;
2002年:
2002年11月15—22日在馬來西亞沙勞越參加「馬中中華文化藝術交流會」;
2002年10月在北京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承辦的「文化對話:可能性與界限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從中國民間觀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與中國道教文化的對話》;
2002年5月在西安參加首屆終南山佛教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關於印度佛教觀音信仰中國化問題的一些思考》;
2001年:
2001年11月在五台山參加五台山研究會年會,做《深挖區域文化內涵,加強實際應用研究》的主題發言;
2001年3月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參加美國宗教學會西部分會2001年年會;
2001年3月22—25日在美國芝加哥參加「美國亞洲學會(AAS)第53屆年會」,並被安排為第143號研討會「宗教正在中國消亡嗎?」的論文評議人(共222個分類學術研討會,參加人數超過2千人);
2000年以前:
2000年10月在美國香檳城參加「台灣海峽兩岸關系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
1999年8月在西安參加「中國西北大學與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金剛經在西天的產生及其向中土的傳播》;
1999年3月在銅川參加「第二屆玄奘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金剛經〉玄奘譯本對羅什譯本的補正作用》;
1997年9月在天台參加「第二屆天台山與東亞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法華經〉與南亞和東亞的觀音信仰》;
1997年8月在咸陽參加中韓「儒釋道三教關系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儒道思想對中國民間觀音信仰的影響》;
1996年9月在西安參加中日「長安佛教與日本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中國漢傳佛教的觀音信仰體系》,並作大會主題發言;
1995年9月在登封參加「紀念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金剛經六種漢語譯本之比較》;
1994年4月,在西安參加「第一屆國際玄奘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金剛經玄奘譯本淺析》;
1992年10月在峨眉山參加「峨眉山與巴蜀佛教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秦巴山區佛教的幾個特點》;
1988年10月在常熟參加「印度宗教與中國佛教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關於金剛經的幾個問題》;
1987年7月在北京參加「中國南亞學會第4屆年會」,提交論文「關於金剛經產生時間問題的再考證」。
1986年在西安參加「全國隋唐佛教學術研討會」。

⑻ 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的同期活動

研討會/論壇 開幕盛典:西部文博會開幕式
研討會/論壇 主題論壇:中國文化產業高峰專論壇
研討會屬/論壇 產業會議:「4+100」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示範基地聯席會議
研討會/論壇 項目招商:西部12省市文化產業項目系列推介會
研討會/論壇 西部盛宴:西部文博會歡迎宴會
研討會/論壇 經典視聽:首屆中國西北音樂周(節)—長安音樂會 研討會/論壇 精彩演藝:和諧廣場專題演出
研討會/論壇 產業共贏:西部12省市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集中簽約大會
研討會/論壇 炫動西博:創意評獎、閉幕式及頒獎大會
研討會/論壇 曲江未來:西安曲江新區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
研討會/論壇 世界交流:「漢長安?古羅馬」 絲路古城對話
研討會/論壇 資源推介:西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生產成果推介會
研討會/論壇 影視論壇:西部影視創作與製作發展論壇
研討會/論壇 視覺享受:中國西安國際民間影像節及頒獎晚會
研討會/論壇 現場交易:西部重點圖書定貨推介及版權交易會
研討會/論壇 民間精粹:西部歌謠——陝甘寧回響
研討會/論壇 劇目匯演:西部省市知名劇目匯演

⑼ 文化產業的專業設置

推出《2013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總評榜》
TOP 1: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專業) TOP 2: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TOP 3: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文化產業與管理系) TOP 4:山東藝術學院藝術文化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TOP 5: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文化產業系)
TOP 6: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學系) TOP 7: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院) TOP 8: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TOP 9:南京藝術學院文化產業學院 TOP 10:閩南師范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文化企業管理能力;掌握文化產業的經營特點和運作規律,了解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同時具備現代管理、現代經濟和法律知識,為文化企事業、政府管理部門和教育培訓部門培養能夠從事文化產業管理、文化企業經營、文化市場運作、文化項目策劃、文化經紀、貿易、咨詢和傳播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國內部分設立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或方向的院校: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復旦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閩南師范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濟南大學歷史與文化產業學院、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咸陽師范學院、廣東商學院、江漢大學、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安徽師范大學、長春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現代藝術研修學院、浙江工商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雲南大學、貴州大學、徐州師范大學、雲南藝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華東政法學院、重慶工商大學、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廣州大學、山西師范大學、中央文化幹部管理學院、江西財經大學、天津財經大學、上海大學、深圳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南昌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湘潭大學、青海大學、長沙理工大學、仰恩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石家莊學院、四川文理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管理系、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蘭州文理學院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是研究和實踐東方文化的非實體學術研究機構,成立於l997年4月。
中心的主要研究領域有: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日本文化、韓國文化,越南文化等。中心主要工作內容有:編輯出版東方文化研究叢書,舉辦各種類型的學術研討會,舉辦專題講習班、研修班,提供有關的咨詢與建議,開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中心聘請院內外、國內外有關著名學者為特約研究員,黃心川為名譽主任,徐遠和、李甦平曾任中心主任,現任主任為孫晶,副主任卞崇道,秘書長王青。
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為四川大學所屬從事文化傳播與文化產業基礎理論、應用理論、管理決策理論研究的跨學科、跨院所的綜合性研究機構。2011年獲批成為首批全國版權示範基地,中心主任是蔡尚偉。
中心的宗旨是發揮四川大學新聞傳播、文學藝術、工商管理、歷史文化、軟體工程、外國語言等學科的綜合優勢,主要運用現代化的以實證調查為基礎的社會科學研究手段,深入研究世界文化產業特別是亞太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現狀及走向,為中國特別是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建設性思路與方案,提供有關決策咨詢服務,培養和培訓有關專門人才,集科學研究、決策咨詢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是中國人民大學直屬的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機構,研究所依託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整合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相關科研院所及產業鏈相關的優秀資源,開展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題的課題研究、標准制定、戰略規劃、決策咨詢、園區建設、人才培訓、品牌推廣、投資促進等系列活動。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被譽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理論之父,是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中國文化發展綱要》起草工作小組專家組成員,北京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等8省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顧問。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為多個國家部委,省市級城市和數十家文化產業園區提供過咨詢服務,是國內文化創意領域成功實踐案例最多的文化創意研究機構 。
清華大學
國家為加強文化產業領域的學術研究,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根據中央領導有關指示精神,2004年5月,經清華大學校務會議批准,學校以新聞與傳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學院、信息學院等7個與文化產業研究相關的實體學院為依託,建立了校級跨院系的清華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中心有一支多學科權威學者和高層行業管理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和非物質經濟等相關領域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國際學術聲譽,2005年被批准為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被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是熊澄宇。
中心將以國家文化體制改革精神為指導,以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為研究對象,以提升中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為宗旨,面向市場,面向國際,面向未來,努力建設一個設備先進、機制靈活、人才薈萃、成果豐富、研 學產管一體化的國家基地,為政府決策、產業發展和學科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上海社會科學院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是上海社會科學院設立和領導的專業研究機構,以建設國際一流的文化智庫為目標,以理論研究為基礎,以規劃應用為重點,以決策服務為特色,長期從事文化產業、創意經濟、城市戰略、企業文化、體育經濟等方面的專業研究和規劃設計。中心主任為花建。 1. 陳少峰,1964年出生於福建省漳浦縣。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專家,教育部評審專家,中國文化產業前沿論壇召集人。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倫理學史、正義的公平、新中道的管理哲學和文化產業商業模式等。
2. 向勇,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英國劍橋大學Judge商學院訪問學者,英國倫敦Metropolitan大學商學院訪問教授。兼任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國家扶持動漫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海淀區創意產業協會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韓國文化院顧問委員會文化產業組委員。
3. 金元浦,男,漢族,1951年1月生,浙江浦江人。1987年於陝西師大獲文學碩士學位。1991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師從錢中文先生學習,1994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99-2000赴韓國講學。現為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博士點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文藝學學科帶頭人,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4. 崔俊超,知名自媒體人,動漫產業國際聯盟副秘書長,「文化旅遊產業」微信公眾平台創辦人,多家大型媒體特邀專欄作者,供職山水盛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從事旅遊演藝、主題公園、農業生態、文化傳媒等大型文化產業項目,創辦中國文化旅遊產業微峰會任秘書長、河南媒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執行董事。曾參與有中國著名爆笑舞台劇《開心麻花》河南巡演、世界著名音樂劇《貓》、中嶽嵩山大型實景演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中國首席禪文化主題酒店《禪宗少林·照見山居》、大型實景神話音樂劇《嫦娥》等市場營銷與品牌宣傳工作。
5. 范周,男,首席研究員、教授、博士,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全球文化產業學術聯盟主席,《中國文化產業》雜志社總編輯。歷任山東省曲阜市文化顧問、中國金牌形象大使等大型活動總策劃,參與了許多著名企業的整體經營策劃和營銷活動。在北京市朝陽區、河北省承德市掛職期間,主抓文化產業工作並將豐富的實踐經驗充分運用到科研教學中。
6. 葉朗,浙江衢州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兼任宗教學系、藝術學系主任。同時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兼高校美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市哲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

⑽ 中國文化產業十年

《中國文化產業十年》

——了解當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最佳讀本

十年風雨兼程,中國文化產業逐步從萌芽走向成熟,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出台,標志著發展文化產業已經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

《中國文化產業十年》一書【1】的作者【2】盤點了從1999年到2009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從政府、企業、學界三個不同的角度記錄了十年間的點點滴滴,全方位詮釋和分析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使讀者不僅能夠把握中國文化產業的成長歷程,更能對當前中國文化產業的現狀有深刻認識。

鑒於文化產業的獨特性,使得多數人對它都缺乏統一的認識。因此,本書在前言中首先對文化產業的某些學理基礎做了一些深入的考察,特別是對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概念和提法做出了解釋,使讀者能很好地把握文化及文化產業的本質特性。

全書主要內容分為十個章節,全方位、多角度介紹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脈絡,例如,在「十年征程」一章,作者主要從四個階段介紹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

在「政策導向」和「體制改革」兩章,作者主要以政府為主體的國家層面來分析我國文化產業領域內的政策及體制改革相關情況;

人力資源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起到決定作用,因此「學科建設」一章著重介紹了以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為首的教育學術機構十年來的努力及其成果;

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是改革實踐領域最重要的陣地和平台,作者對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總結了四種發展模式,鑒於篇幅,在「區域發展」一章中,只針對每一發展模式選取一個典型城市或省,著重加以說明;

「產業集群」一章中的產業園區和基地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台,作者根據園區的特點和功能,進行了若干分類,其發展程度也代表了當今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企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落腳點,在「企業風雲」一章中,作者著重分析了文化企業的商業模式,並開創性的、第一次對中國文化企業的商業模式進行分類和梳理,總結出了25個文化企業商業模式,以饗讀者;

文化軟實力的提出對中國文化對外競爭提出了新的課題,「對外競爭」一章,分析了十年來中國文化出口及文化軟實力的成長過程及值得借鑒的方法;

十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不斷加速度,以陳少峰教授為代表的眾多學者的思想結晶,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寶貴財富,但這些思想多散見於著述、報告、文章、調研、會議中,作者把它們總結出來,呈現給讀者,是「思想指引」一章的初衷。

本書印刷出版之時,正逢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出台,較之目前文化產業發展速度、產業格局、發展趨勢,可以預見未來十年將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把握未來趨勢與商機便顯得尤為重要,「走向未來」一章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最後,作者總結了十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大事記,不僅方便讀者檢索、查閱,更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記錄著歷史。

縱觀本書,其資料豐富,內容詳實,實為了解中國文化產業第一書。本書不是文化產業的歷史教科書,而更是一種總結和特點分析的專論,或者說,它是作者眼中呈現的一些值得關注的特點、熱點、經驗和智慧的梳理。因此,不論是在校學生,還是在正在實踐著的文化產業人士,閱讀本書,都會對中國文化產業有全方位認識,有助於本職工作,希望此書能作為從事文化產業研究和實際工作者參考或可資借鑒的讀本。

【1】金城出版社2010年1月

【2】陳少峰,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國文化產業30人論壇召集人。1964年出生於福建省漳浦縣。1980年起先後在福建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大學學習。1991年獲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1至1993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1993年起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2000年起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倫理學、管理哲學和文化產業。著述包括《中國倫理學史》、《倫理學的意蘊》、《宋明理學與道家哲學》、《文化產業戰略與商業模式》、《企業家的管理哲學》、《學而優則商》、《企業文化與企業倫理》、《文化產業讀本》、《正義的公平》等專著。

朱嘉,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助理。

閱讀全文

與第五屆中國文化產業前沿論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