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杭州靠什麼產業發展

杭州靠什麼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01 03:31:26

A. 杭州的經濟主要行業是什麼

2018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3509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57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632億元,分別增長1.8%、5.8%和7.5%。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5:34.6:62.9調整為2.3:33.8:63.9。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40180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1184美元) 。

(1)杭州靠什麼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B. 杭州什麼產業發達

旅遊業發達!

C. 杭州的經濟特色,發展前途,以及生活在杭州的優缺點

1、杭州經濟主要以旅遊為主線帶動第三產業發展,這是他的主要特色;近年來電子、回信息等新型產業不斷答崛起,帶動了第一、二產業的迅速發展。
2、杭州發展速度是比較快的,尤其是周邊如象蕭山、濱江、下沙等開發區,一天一個變化,優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外資及外商的投資熱情。機會、前途是可想而知的。
3、杭州生活環境、氣候應該是數一數二的,熟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消費太高,對外地來杭州,如果是一般的企業打工者,要想10年內買房,那是天方夜譚,對白領而言起碼需要有分階段才能實現房子的目標。
總之是根據你的能力,如何規劃目標,當然要抓住機遇,最後通過努力才能創造財富。

D. 杭州發展的優勢

首先是 ,中國的政策支持,政策引導著方向。發展靠政策,政策靠落實,落實才能見成效。把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杭州要在引進國際英才上出招了。近日,杭州舉行了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建園啟動儀式。據了解,建設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在全國屬於首創。他們要重點引進的是外籍,特別是非華裔的創業創新人才和專家。目前中國要求科技創新,將科技發展成為第一生產力,據了解,建設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在全國屬於首創。他們要重點引進的是外籍,特別是非華裔的創業創新人才和專家。「引進來」「走出去」在此處落實,將科技人才引進中國,創新立國,提高國家的文化素質和綜合國力,國家外專局將支持杭州在外國人才申請永久居留資格、外國高層次人才出入境等便利政策,指導杭州實施人才簽證制度,充分發揮外資企業在招商引資中的特殊地位,帶動其他產業和企業的發展,發展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先進製造業。

G20峰會,讓杭州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才有意願來杭創業創新。據統計,近年來,杭州已累計引進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2.5萬人、外籍人才1.5萬人,共有外國人注冊(擔任法人)的企業4980餘家,其中外籍自然人注冊企業352家,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葯、企業管理、貿易等行業。

E. 杭州的什麼產業比較發達

旅遊產業比較發達~
然後是輕工業~(比如絲綢和紡織品之類的)
因為前些年說要建「天堂矽谷」什麼的,
所以信息產業也發展了一部分,
濱江那裡有個「動漫基地」的,
還是不錯的!

F. 杭州的特色經濟有哪些

1、杭州經濟主來要以旅遊自為主線帶動第三產業發展,這是他的主要特色;近年來電子、信息等新型產業不斷崛起,帶動了第一、二產業的迅速發展。
2、杭州發展速度是比較快的,尤其是周邊如象蕭山、濱江、下沙等開發區,一天一個變化,優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外資及外商的投資熱情。機會、前途是可想而知的。
3、杭州生活環境、氣候應該是數一數二的,熟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消費太高,對外地來杭州,如果是一般的企業打工者,要想10年內買房,那是天方夜譚,對白領而言起碼需要有分階段才能實現房子的目標。

G. 未來幾年 杭州什麼行業會最有發展潛力

我國最有發展潛力十大行業排名如下:

一、金融地產。由於人民幣升值加速以及業績支撐等因素使得地產股得到擴散炒作,新會計准則將於2007年初實施,對於房地產企業以及園區和地產租賃企業將以公允價來計價,而這些企業的地產市價遠高於成本價,將大大提升和增厚該類企業的利潤。

二、交通運輸。航空業得益於國內航油價格存在下調空間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等兩大利好因素,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勢頭;未來機場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鐵路營業里程和復線、電氣化率將大大提高,這都為鐵路運輸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保持平穩增長的公路行業,目前整體被低估的狀態有望在2007年扭轉。

三、航空業。在本幣升值背景下航空公司也是其主要受益者之一,人民幣持續長期升值將使飛機進口成本和外債負擔不斷下降;人民幣升值有助於燃料成本下降。

四、造紙。造紙行業是人民幣升值受益者之一,木漿大量依賴進口,本幣升值將降低公司原材料成本使業績增長。

五、有色金屬。2007年主要有色金屬價格將繼續維持高位運行,連續暴跌的幾率較小,但各品種間將出現分化,鎳、鋅、鉛將繼續挑戰2006年高點,銅、鋁、錫將不同程度的小幅回落,鎢價仍維持高位運行。

六、機械。在國家強調自主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導向下,機械行業的下遊行業今後更趨於通過結構調整來取得較大發展,相應地對裝備製造業提出更高「質」的要求。

七、農業。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業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八、通信。隨著3G投資前景的逐漸明朗化,我國2007年電信固定資產投資必將迎來一個新的高峰,整體通信行業的景氣度也將會隨之進入一個加速提升階段。通信設備子行業將成為3G 價值鏈中最先和最大的受益者。

九、汽車。市場需求旺盛帶動業績增長,轎車股機會大於商用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公司將取得更快的發展;汽車產業國際轉移趨勢明顯,中國汽車工業面臨一定發展機遇;資產注入與整體上市給相關公司帶來跨越式發展機會。

十、鋼鐵。國內鋼鐵購並重組將是未來幾年投資主線,整體上市只是中國鋼鐵工業重組的序幕,跨企業購並整合將不斷提升公司的內在價值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H. 浙江經濟發展如何

浙江省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817,屬於高等水平,同時他也是多年來中國大陸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2009年以前),可見他的可發展水平甚高。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為272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8%(見圖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12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745億元,分別增長3.3%、12.4%和12.3%。人均GDP為52059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7690美元,仍居國內各省第二位),增長10.1%。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2005年的6.7∶53.4∶39.9調整為2010年的5.0∶51.9∶43.1。從各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來看,第一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0.1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3%;第二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6.5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5.0%;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5.2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3.7%。隨著整體經濟恢復平穩較快發展,各行業也逐漸回到均衡發展態勢。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工業增速比去年提高了6.7個百分點,為本省經濟增長提供了主要動力;第三產業保持穩定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高,除房地產業有所回落外,各行業都保持較快發展。 浙江是中國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對外開放省份。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綜合性的農業高產區域,以多種經營和精耕細作見長,大米、茶葉、蠶絲、柑桔、竹品、水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綠茶產量佔全國第一,蠶繭產量佔全國第二,綢緞的出口量佔全國的30%,柑桔產量名列全國第三, 毛竹產量居全國第一。
浙江工業基礎較好,以輕工業、加工製造業、集體工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95年底,鄉鎮工業已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絲綢工業歷史悠久,產品精美,傳統工業聞名遐邇,電力工業發達,秦山核電站為國家第一座核能電站。新安江電站為國內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和施工安裝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浙江境內交通條件日趨改善。 2010年,進出口總額為25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進口730億美元,增長33.4%;出口1805億美元,增長35.7%,出口佔全國的比重從上年的11.1%提高到11.4%。 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944個,比上年增加206個,合同外資200.5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110億美元。第三產業利用外資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合同外資81.1億美元,實際外資41.4億美元,。 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對外設計咨詢完成營業額29.1億美元;經審批和核準的境外企業和機構共計630家,投資總額40.2億美元。全年實際對外直接投資為26.2億美元,繼續位居全國各省市第一。 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3312.6億元。全年城鎮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5.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58.53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4.3%和35.5%。全年專利申請12.07萬件,專利授權11.46萬件。
浙江外向型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國家批準的一類口岸10個,省級批準的二類口岸10個。有67個市縣對外國人開放,37個市縣列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國家先後批准建立了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保稅區,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包括對外國人開放市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浙西南和浙西北廣大腹地的梯度推進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截止2008年底,浙江與世界上近23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的經濟貿易關系,在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巴西、墨西哥、多哥等國家設立了貿易公司或辦事處。先後建立了30家省級專業進出口公司。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作領域廣泛。來浙江投資的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合作項目涉及多種領域,截至2008年底,已有84家全球500強企業在浙江落戶,投資了224家外商投資企業。。進入90年代以來,對外友好交往發展也很快,已同9個國家結成了23對友好城市(縣、州)關系和4對友好交流關系,與10多個國家的40多個民間組織建立了固定友好交流渠道。全省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也與國外建立了近百對友好關系,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專家,學者相互進行科技交流,聯合國等有關組織在浙江建立了中國水稻研究所等26個項目。

I. 社會與歷史的題 杭州發展經濟有哪些有力條件

杭州都市經濟圈,杭州市加上海寧、桐鄉、德清、安吉、紹興、諸暨6個接壤縣(市)的圈域總面積達24333平方公里,佔全省23.9%;2005年末戶籍總人口為1055萬人,佔全省20%以上,人口密度為434人/平方公里。

(一)經濟發展水平總體較高
2005年,杭州都市經濟圈生產總值達到 4276.84億元,佔全省32%;人均生產總值為40790元,已超過5000美元;三產比例為5.6:53.9:40.4,呈「二、三、一」的產業結構。綜合來看,杭州都市經濟圈已達到中等發達地區水平,處於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後期過渡的發展階段。圈內已形成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機械建材、生物醫葯和化工、食品飲料、包裝塑料、傢具等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杭州周邊的6縣(市)中除安吉外,其他5縣(市)均是全國百強縣;2006年全國百強縣排名榜中,紹興縣列第8位、諸暨市列第14位、海寧市列第21位、桐鄉市列第24位、德清市列第83位。周邊六縣市較強的經濟實力,是杭州都市經濟圈發展的有利條件,也是與南京、武漢、哈爾濱等國內其他都市經濟圈城市相比最突出的優勢。

(二)產業分工格局正在形成
在產業發展上,杭州與周邊6縣(市)已初步呈現有所分工、特色鮮明、一定程度功能互補的格局。作為都市經濟圈核心的杭州中心城區,以現代服務業為主要發展方向,金融、商貿、物流、研發、設計創意、軟體、會展、休閑旅遊、咨詢、中介等服務業,不但服務於杭州市的產業發展和居民遊客需要,而且服務全省尤其是杭州周邊地區。蕭山、餘杭、下沙是杭州新市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杭州發展先進製造業的主要空間,也是示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我省環杭州灣產業帶的核心區。其中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的產業發展水平較高,通過產業分工協作,直接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產業特別是製造業發展,如汽車零部件業、電子通信業、生物醫葯等。周邊地區製造業的發展壯大,也帶動了對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的需求,對杭州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周邊縣(市)還有一些企業的總部搬到杭州,促進了杭州「總部經濟」的發展,如諸暨中義集團、盾安集團等民營企業總部的遷入。

(三)城際交通設施骨架較為完備
杭州都市經濟圈已形成以杭州市區為核心樞紐,杭寧、杭滬、杭甬、杭金衢高速公路以及104、320國道為主要交通走廊的圈域交通骨架;加上宣杭、滬杭、浙贛、蕭甬等鐵路和京杭運河、杭湖申線、杭甬運河、錢塘江等水路,交織成稠密的都市經濟圈交通網路。隨著杭州地鐵總體規劃的批復和一期工程動工,都市經濟圈遠景將形成更快捷的城際軌道交通網。蕭山國際機場是圈內城市共享的、聯結國內外主要城市的最快捷通道。公路、軌道、水路、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對接和共享,為杭州都市經濟圈的合作共建創造了良好基礎條件。

建設環杭州灣產業帶具有良好的現實基礎和有利條件。

一是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為我市加快建設環杭州灣產業帶奠定了基礎條件。

到去年底,我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00.3億元,經濟總量上升到全國副省級城市第六位,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58.4億元,人均GDP達到27500元,約合3300美元,首次突破了3000美元這一大門檻,這標志著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工業化城市化整體推進,國際化市場化全面提升的新的快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這一階段性特徵。

二是迅猛崛起的三大產業群,為加快建設環杭州灣產業帶創造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目前,我市以臨港大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優勢行業為主體的三大產業群發展迅速,並基本形成了石化、能源、造紙、鋼鐵、汽車、服裝、家電和電子信息等八大產業基地,為我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是以港口為中心的交通集疏運網路的形成和完善,為我市加快建設環杭州灣產業帶提供了支撐條件。近年來,我市加大了港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一個多功能、綜合性的現代化港口正在形成。2002年,我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53億噸,列全國第二位,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85.8萬標箱,列全國第六位。

四是發達國家正面臨著廣泛的產業轉移,為我市加快建設環杭州灣產業帶提供了良好的國際背景。
長三角地區鑒於其產業基礎、體制優勢、技術裝備、人文條件和文化底蘊,未來幾年將率先成為全球的加工基地。產業結構在布局上的這一重大變化,將使我市這樣一個以臨港大工業和加工工業為主的城市獲得了加快發展的可能。

五是工業園區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為加快建設環杭州灣產業帶提供了整合的基礎和依託。近年來,我市在加快園區建設,推進城市化發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具有比較扎實的工作基礎。市裡已布局了「10+3」為主體的工業園區,並相繼出台了相關的政策措施。目前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這為下一步環杭州灣產業帶的發展提供了整合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工業園區化的推進,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按照構築大都市的框架,形成了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鎮四級城市化框架體系,城市化水平顯著提高,為規劃建設環杭州灣產業帶提供了強大的城市依託。

閱讀全文

與杭州靠什麼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