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三五」規劃為葡萄產業帶來哪些利好趨勢
趨勢一:葡萄酒必將迎來消費大時代
《建議》提出在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達到1.2萬美元;未來5年,我們將使中國現有標准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從這方面來講,消費升級是必然趨勢。
葡萄酒雖然是舶來品,但其文化卻是生活品味的體現,業已影響著整個世界。隨著人們收入、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對健康養生的重視,葡萄酒必將走近千家萬戶,必將迎來消費大時代。
趨勢二:葡萄酒銷售渠道將進一步下沉
《建議》提出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等目標要求。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這需要每年城鎮化率提高一個多百分點,大概涉及1000多萬人。
城鎮化的發展,伴隨著生活水平的變化,葡萄酒的發展又與經濟收入水平息息相關。一線城市的消費量雖然還會增長,但從渠道形態上、競爭程度上,顯然不是最大的增長點。因此,必將有越來越多的三線、四線城市的運營者開始經營葡萄酒,一線、二線的企業與品牌也會開始爭奪三線、四線市場。當然,渠道的下沉不僅僅是上述內容,也包括了消費的下沉,由於互聯網的影響,導致渠道形態的多元化,從工廠直接到消費者的餐桌也必將成為重要的趨勢,比如微商等等。
趨勢三:葡萄酒產業生態鏈將會加速完善
《建設》提出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濟,發揮引領作用,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從國家鼓勵區域協調發展、品牌農業發展以及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的環保升級來看,葡萄的種植和釀酒產業的發展,都是符合國家各項發展政策的。但現在的葡萄種植到釀造的產業鏈還不完善,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寧夏、甘肅、新疆等種植葡萄的省區,應抓住這一利好機會加速自我完善。
趨勢四:葡萄酒的旅遊產業化發展
《建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眾所周知,葡萄酒不僅是保健飲品,更是一種生活形態、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從體驗經濟來講,葡萄酒產業要快速的走向大眾,就要發展旅遊產業,而葡萄旅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酒庄酒體驗文化的發展,只有這樣,葡萄旅遊產業才能步入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這一點,寧夏走在了前面,但還需進一步完善。
趨勢五:葡萄酒的職業教育時代到來
《建議》提出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這說明職業教育將得到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法的相關內容也將進一步得到完善。
葡萄酒教育也是一種素質教育,不僅僅是葡萄酒從業人員的需要,也是一種生活形態的需要。這不僅反映到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學開設葡萄酒教育課程,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社會上職業教育辦學機構。從這里,便會誕生出葡萄酒專業教育、職業培訓和特色教育三個方面。據悉,以省級命名的葡萄酒學院在寧夏已獲批,看來也是搶先一步。
趨勢六:葡萄酒產業的互聯網化
《建議》還首次提出「網路經濟空間」。對葡萄酒企業來說,網路空間不僅僅是做個企業網站、擁抱互聯網,而必須用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來加速融入與整合,使消費者能更好更便利的體驗到別樣的服務,進一步推動企業和葡萄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葡萄產業不僅是健康產業,民生產業,也是朝陽產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葡萄酒必將迎來全新的發展。
2. 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發展現狀目前我國主要的葡萄酒產區有哪些
中國葡萄酒十大產區:
一.通化產區 由於天氣寒冷,主要種植抗寒性強的山葡萄(V.amurensis),其中有些年份採摘到的長白山野生山葡萄僅有350-450噸.
主要品牌:通化酒廠,長白山酒廠
二.渤海灣產區 受海洋的影響,氣候變化穩定,熱量豐富,雨量適中,土壤適宜,自然條件優越,是我國優秀的釀酒葡萄產地.主要品種有:霞多麗,貴人香,赤霞珠,品麗珠,蛇龍珠,梅樂,佳麗釀和白玉霓等.渤海灣產區的葡萄酒佔到中國葡萄酒產量的2/3.
主要品牌:華東酒庄,郎格斯酒庄,張裕卡斯特,王朝,華夏長城,長城金色庄園
三.懷涿盆地產區 氣溫適中,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雨量偏少,十分適宜龍眼,牛奶葡萄的生長.近十年推廣赤霞珠,梅樂等品種已成功.
主要品牌:中法庄園,紅葉酒庄,容辰酒庄,德尚酒庄,張裕愛斐堡,沙城長城庄園
四.清徐產地 大都分布在山坡梯田上,海拔多為800-900米,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多礫石,十分適宜葡萄的生長.
主要品牌:怡園酒庄
五.銀川產區 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土壤含礫石,未開墾,土質原始,適宜葡萄的生長,是目前西北地區較大的葡萄產區,現已新建了王泉營,廣夏,民化,御馬4家大規模的葡萄酒企業.
六.甘肅武威產區 近年來梅樂,黑皮諾,霞多麗等品種已大面積推廣.據說產區的葡萄酒是西北地區的佼佼者.
主要品牌:莫高,祁連,國風,皇台,蘇武山
七.新疆吐魯番產區 這里歷來是我國無核白葡萄生產基地.現在這里成功試種了赤霞珠,梅樂,品麗珠,歌海娜,西拉等品種.葡萄糖度較高,酸度相對較低,適於釀制具有西域特色的甜型葡萄酒.
主要品牌:鄉都
八.新疆石河子產區 1997年在這里創建的新天葡萄酒公司,葡萄園面積達15萬畝.這里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土壤富含礦物質,葡萄品質好,無污染.主要品種有:龍眼,牛奶,赤霞珠,梅樂,霞多麗,黑皮諾等.一些抗病性差的優良白色品種如索味濃,雷司令等及早中熟紅色釀酒品種在該地區有較大的發展前途.
九.雲南彌勒產區 這是我國最具特色的新興的葡萄酒產區,它是我國緯度最低(北緯25度);海拔最高(1500米),氣候最多樣化,土壤最紅,酸度最高,紅葡萄顏色最深,歐美雜種釀酒葡萄--玫瑰蜜種植最多的一個特殊產區.主要品種有:玫瑰蜜,赤霞珠,梅樂
主要品牌:雲南紅,香格里拉
十.黃河故道產區 近年來幾家葡萄酒廠新開發的葡萄基地,通過引進赤霞珠等晚熟品種和改良栽培技術,基本控制了病害的流行,提高了葡萄的品質.
3. 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的發展現狀
在波爾多,葡萄酒貿易是最主要的活動之一,並因此推動了許多不同行業的興起。毫無疑內問最容主要的兩種從業者是葡萄種植商和葡萄酒商。在經紀人的協助下,他們都致力於生產質量上乘的葡萄酒並提供給消費者。既對抗也互補的葡萄種植商和葡萄酒商聚集在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的麾下,攜手應對面臨的相同問題,包括品質的提升,推廣和市場活動組織,並努力調整生產和供應以滿足客戶需求。協會主席每兩年輪選一次,由會員公開選舉。
如今,在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的努力下,波爾多葡萄酒品牌以及其產品得以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在中國,波爾多葡萄酒被更多的所認同與接納。事實上,協會對於中國市場十分重視,他們認為這里充滿機遇與挑戰。
4. 求一份關於藍莓產業經濟發展的文獻綜述 求一份關於葡萄產業經濟發展的文獻綜述 3000
你這個獎金少了,知道的人,少人理你,而且是三千字呀?你寫三千字,別人也給100金幣,你怎麼想?
5. 世界的葡萄產業是怎樣發展的
葡萄的栽培面積遍及世界五大洲。以40℃的熱帶到-40℃的寒帶,到處都有栽培葡萄的蹤跡,但多數葡萄園分布在北緯20~52之間及南緯30~45之間。大約95%的葡萄集中在北半球。
世界葡萄栽培面積與產量過去一直保持在世界果品生產的首位。近年來,柑橘的面積和產量超過了葡萄,但葡萄仍穩居第二位。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00年統計,1999年世界葡萄栽培面積為742.6萬公頃,佔世界水果總面積的15.2%,世界葡萄產量6068萬噸,佔世界水果總產量的13.6%。
歐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栽培區,面積最大的國家有西班牙、前蘇聯、法國和義大利,各有葡萄面積100萬~150萬公頃,其面積和產量佔世界總面積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此外,歐洲的葡萄牙、羅馬尼亞、希臘、保加利亞等國家的葡萄栽培也很發達。
亞洲栽培面積最多的國家是土耳其,其次是伊朗、印度、敘利亞等國家,主要是以鮮食品種和制干品種為主。
北美洲最大的無核葡萄乾生產基地是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南美洲的葡萄生產國在阿根廷、智利和巴西;大洋洲的葡萄生產地是澳大利亞。以栽培目的來說,歐洲的法國、義大利、前蘇聯、西班牙和南美洲的阿根廷等國家,主要是釀造品種,每年用於釀酒的葡萄約3000萬噸,上述5國的葡萄酒的產量佔世界葡萄酒總產量的70%左右。
近年來世界葡萄平均單產為每公頃6500~7400千克。單產水平較高的國家有美國(15860千克/公頃)、澳大利亞(13950千克/公頃),每公頃產量達10000千克的國家有德國、義大利、南非、法國等。其他國家平均單產都較低,這與氣候有關,也與社會經濟狀況、生產技術、管理水平等因素有關。
6. 雲南應如何根據氣候特點發展葡萄產業
氣候、土壤、地域條件是葡萄生長的先決條件。
1.雲南地處我國南部高原地帶,平版均溫度在5-24℃左權右,與溫帶地區氣溫相仿,溫度適宜;
2.雲南地處高原地帶,氣溫日較差大,有利於葡萄糖分積累,年較差小,有利於延長生長期;
3.雲貴高原光照充足,且陰雨天較少,有利於葡萄充分接受日管照射,利於葡萄生長;
4.雲南降水充沛,但時間和空間分布不均,全省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足夠供應葡萄生長;
5.雲南地處南部,溫度較高,無霜期較長且少有冰雪,有利於葡萄生長;
6.雲南紅土肥力不高,粘度較大,有利於葡萄生長(葡萄園的土質對葡萄品質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一般葡萄樹並不需要太多的養分,所以貧瘠的土地特別適合葡萄的種植。);
7.雲南山地較多,坡地較多,有利於排水與陽光直接照射,利於葡萄省生長(斜坡既有利於陽光集中照射,又擁有更好的排水性能,所以要比土壤過於肥沃的平地更適合種植葡萄樹。)。
7. 喬治亞紅酒的喬治亞葡萄酒產業發展現狀
如今,葡萄酒產業重新成為喬治亞國內支柱產業,成為其出口創匯的主要商品之一版。據統計,2014年格權魯吉亞向46個國家出口葡萄酒5906.7萬瓶,是世界主要葡萄酒出口國之一。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喬治亞葡萄酒第5大出口市場,並且是增長最快的市場。隨著中格經貿關系的進一步加深,相信物美價廉的喬治亞葡萄酒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
8. 我國紅提產業發展的現狀,規模,主要區域。。誰有這方面資料求幫助
紅提葡萄產業是近年來我縣在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
中結合本地自然特點,探索和開發出的一項高投資、高產出、
高效益的特色產業,已經在我縣局部地區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
勢,在促進農業增收、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
業化經營、推行標准化生產、開展市場化運作、實行社會化服
務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已被縣上列為重點產業,
納入農業發展規劃。其特點是生長期長(達
240
天)
、糖份含
量高(達
22
%)
、上市季節佳(在元旦、春節期間)
、貯存期長
(
5
個月以上)
,果粒鮮脆爽口
,
深受各地市場歡迎。被消費者
興譽為是全面唯一春節採摘的紅提,海拔最高的紅提,生長期
最長的紅提,最鮮脆爽口的紅提。目前在市場上已形成了明顯
的價格優勢
,
質量優勢
,
季節優勢和品牌優勢
,
在國內國際市場
發展空間大
,
正值擴大面積
,
佔領市場的有利時機。
一、發展現狀
(
一
)
種植規模。
紅提葡萄保護栽培技術
1997
年由縣農廣
校引入,在高海拔丘陵山區試栽,並進行扣膜避雨、延時保護
栽培試驗,取得成功。通過推廣使我縣傳統農業生產劣勢地區
(高海拔、氣候冷涼、有效積溫低)的農民得到大幅度增收。
2009
年底全縣發展基地
14
個(城關鎮紅沙川、五渠,柳樹鄉
韓家井、山岑,大同鎮汪家坪,中堡鎮邢家灣、中堡、魯家莊,
武勝驛鎮火家台、富強堡,中川鎮史喇口,秦川鎮炮台,上川
鎮上古山,七山鄉官川)
,建成二代日光溫室
3850
棟,共定植
紅提葡萄
67
萬余株,並配套建成了保鮮貯藏、套袋生產等設
2
施,
2010
年落實新增紅提葡萄面積
1200
畝,目前已完成牆體
施工
1180
畝、定植紅提葡萄
16
萬余株
,
到年底紅提葡萄面積
累積可達到
5050
畝。
(
二
)
發展空間。
紅提葡萄在我縣的適宜地區是海拔在
2000
—
2300
米之間,
≥
10
℃有效積溫在
2400
—
2600
℃之間的地區,具體鄉鎮有秦
川、上川、大同、柳樹、城關、中堡武勝驛鎮、七山、通遠等
鄉鎮的大部分村社,適宜發展的空間較大,適宜發展的面積在
5
萬畝左右,在我縣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三
)
市場潛力。
根據近幾年的銷售來看,全國各地市場元
旦、春節期間基本沒有新鮮葡萄,各地對新鮮葡萄產品十分歡
迎,對我縣紅提葡萄的質量也十分放心,產品呈現出供不應求
的銷售趨勢,
2006
年好多外地客商前來訂貨,都因貨源緊缺而
不能如願。因此,可以看出紅提葡萄產業的市場潛力大、市場
前景廣闊。
(
四
)
產值及效益。
按
50
米規格的日光溫室定植紅提葡萄的效益分析:當年
定植紅提葡萄苗
200
株,第二年產紅提葡萄
500-1000
斤,收
益
4000-8000
元,第三年進入盛果期,平均產果
1800
斤,收
益
1.5
萬元,第三年可全部收回投資,並少有收益,以後每年
可收入
1.2
—
1.5
萬元,是種植小麥的
24
—
30
倍。按此標准計
算,
2007
年紅提葡萄產量在
125
萬斤以上,
農民收益
1200
萬
元,
2008
年產量將達到
300
萬斤,農民可得到
2400
萬元的收
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9. 誰有 紅酒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加上政府促進內需政策的實施,促使國民未來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得到提振,有效刺激我國居民對葡萄酒的消費需求。
同時,國家產業政策支持、葡萄酒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推動我國葡萄酒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前瞻產業研究院《互聯網對中國葡萄酒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指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的葡萄酒產量達到138.16萬千升,平均每五年翻一番,近十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6.98%,近五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5.75%;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47.68億元升至438.46億元,增長了8.19
倍。2013年,由於消費市場的改變以及進口葡萄酒持續沖擊的影響,我國葡萄酒行業景氣度下滑,產量降至117.8萬千升,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降至408.17億元。2014年,行業發展狀況稍有回暖,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420.57億元,較上年上升3.04%,產量下降了1.44%至116.1萬千升。到2014年底,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達到217家。
我國葡萄酒需求快速增長的利好發展勢頭吸引外國葡萄酒不斷進入中國,給國內品牌葡萄酒生產企業帶來較大沖擊。2008年以來,我國葡萄酒進口量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進口量和進口金額分別以年均24%和31%的增長率逐年增長至2012年4.26億升和25.73億美元的水平。2013年的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為4.06億升,同比下降4.65%,進口葡萄酒總額為
23.98億美元,較2012年下降6.83%。2014年中國進口葡萄酒數量基本持平,全年進口葡萄酒4.09億升,同比增長0.87%,進口葡萄酒總額為22.13億美元,同比下降7.69%,進口葡萄酒對櫃內市場仍有一定沖擊。
2006年以來,國內葡萄酒行業的利潤率總體保持上升態勢,主要原因為在葡萄酒市場需求旺盛的態勢下,葡萄酒產品銷售價穩步上升,基本抵消了包裝成本及其他費用上升帶來的影響。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行業的利潤率出現了短期波動,但2011年恢復到歷史最好水平。2012年,我國葡萄酒行業利潤率出現下滑,主要是由於進口葡萄酒的不斷增加給國內葡萄酒企業帶來較大沖擊:至2013年,國內葡萄酒消費市場出現變化,高檔葡萄酒銷售下滑較大,加之進口葡萄酒對國產葡萄酒市場的持續性沖擊,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利潤率水平。2014年的行業數據顯示,葡萄酒行業在消費結構和進口酒的沖擊下利潤率進一步下滑。
一、未來三到五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將會出現高速增長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沒有哪個時代離開過酒,「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歡」,這雖然更多說的是白酒,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飲酒習慣也在發生著悄然變化,這種變化我們身邊隨處可見,那些還在酒桌上拼殺白酒的幾乎都是60、70一代人,40、50一代身體已經不能再允許太多折騰了,而80、90後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的飲酒習慣明顯不同於他們的父輩了: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添一添,那種被動的飲酒方式在他們身上已經不易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生活化、更自由地飲酒了。
未來3到5年,80後一代將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這一代人對葡萄酒的喜愛將遠超過白酒,因為80、90年一代的消費習慣變化,未來白酒市場將有一大部分會被葡萄酒所取代。
近年來無論是國內外葡萄酒企業,還是葡萄酒知識傳播培訓機構都在積極地推廣葡萄酒知識。幾年前這些還都是少數精英階層才可涉及的,葡萄酒也被認為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奢侈品,可也就是幾年時間我們再看,很多葡萄酒培訓已經深入到二線城市,而且葡萄酒市場推廣更是已經深入到三線城市,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甚至已經到鄉鎮一級市場。葡萄酒知識的普及度也越來越高,葡萄酒在中國老百姓心中已不再那麼神秘和高不可攀,在未來3到5年內相信葡萄酒知識在中國會越來越普及。
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這幾年在中國迅猛發展,她們所帶來的影響力中國老百姓已經切身體會到,新媒體不但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更推動了傳統商業模式的變革。新媒體是新時尚,葡萄酒是時尚品,所以當葡萄酒遇上新媒體,必將掀起行業波瀾。也買酒、酒美網等新媒體與葡萄酒的結合,已經徹底終結了葡萄酒行業的暴利時代;微信等的快捷分享讓無數菜鳥都變成小半個專家。這些新媒體毫無疑問未來幾年仍將會高速發展,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葡萄酒市場發展推波助瀾。
行業內統計,中國葡萄酒目前僅300億左右的市場總量,相對於白酒數千億市場來說目前還只是「小兄弟」,但是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加之葡萄酒知識的普及以及新媒體的推波助瀾,我們相信未來3到5年中國葡萄酒必將會高速增長,甚至會出現暴發性增長。
二、國產葡萄酒行業的三大難關
中國葡萄酒市場簡單來看可分為國產酒與進口酒,未來到底誰更有機會搭上中國葡萄酒市場高速增長的「動車」呢?
國產葡萄酒目前主要是張裕、長城、王朝這三大品牌,也就是傳統定位認為的行業第一陣營,第二陣營目前也就威龍、華東等,第三陣營主要是一此地方性品牌,如雲南紅、漢森、通天、皇軒、怡園莫高等。實際上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是比較畸形的,國產葡萄酒行業明顯的三大現象是:一、第一陣營體制受限;二、第二陣營後勁不足;三、第三陣營難以突破。
深入分析三大現象背後是國產葡萄酒行業存在的三大問題,這三大問題在未來3到5年仍將是制約國產葡萄酒發展的三大難關。
難關一:體制關。國內一線酒企,無論是白酒還是葡萄酒,大多還是國有體制或受國有體制的影響。國產葡萄酒企業最明顯的就是王朝,應該來說,王朝真正是中國葡萄酒品牌的代表,但是因為體制受限,這些年來幾乎沒有發展,南部的改革剛見成效又被體制的框架活活拖死;再說說長城吧,中糧兼並後幾經折騰仍然沒有走出誤區;發展相對好一些應屬張裕了,改制給其帶來了發展的澎湃動力,但第一陣營如果僅此一家發展仍然不變改變行業的大格局。
難關二:底蘊關。中國白酒文化歷經幾千年傳承,源源不斷,底蘊深厚,所以才能支撐其品牌的高附加值。而相對於白酒,現代意義上的葡萄酒在中國真正發展也才30餘年,盡管這些年來業界有人在談中國西部也有幾千載的葡萄酒史,但那終歸也只是在業界談談而已,歷史的斷檔是無法去修復的。相比歐洲幾千年葡萄酒發展史,我們的葡萄酒明顯存在文化底蘊上的不足,正是因為這一重要原因影響了國產葡萄酒品牌附加值的提升,這一點是中國葡萄酒最難以突破的一關。從當前國產葡萄酒行業現狀來看,行業本身還難以形成合力(這部分內容另撰文研討)來引導國民對於國產葡萄酒價值的進一步認知。實際上業內都知道2011年在北京舉辦的一場盲品比賽中,來自寧夏產區的葡萄酒擊敗了法國波爾多名庄酒,再現1976年那場經典的美法葡萄酒大賽之盛況,這足夠說明了中國葡萄酒這些年來所取得的發展,可這些信息也僅在行業內流傳。筆者從事一線國產葡萄酒營銷推廣多年,常遇到消費者對於國產葡萄酒的不認同,初遇時十分懊惱,理性分析後也淡定多了。這一難關的突破需要國產酒品牌形成合力,特別是第一、二陣營的合力引導,可現實是只有張裕一家在極力吶喊,王朝、長城都還深陷在自身的泥潭中苦苦掙扎,而威龍卻主打「有機」概念自立門戶了。所以這一關將是未來3到5年內國產葡萄酒難以跨越的最大障礙。
難關三:價值意識關。國產食品這幾年不斷被曝光的陰暗面在葡萄酒行業也存在,2011年央視曝光了河北昌黎一帶的假酒事件,2012年張裕的葯殘門事件沸沸揚揚,山東煙台一代至今仍然能大量提供所謂的「超低價原酒」。國內食品行業從業者的行業自律仍然令人擔憂,這是從加工業方面來說的。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競爭的無序性也導致渠道商一再壓縮采購成本,迫使製造企業一再壓低製造成本,乃至以次充好,造成惡性循環。這兩方面的問題歸結起來都是行業從業者的價值意識和道德意識缺失,這一問題的解決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所以未來3到5年也將會成為影響國產葡萄酒發展的一大難關。
三、進口酒市場潛力巨大
我們分析了國產葡萄酒因為三大難關不易跨越,未來3到5年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中國葡萄酒市場高速增長已是必然,所以進口酒巿場機會巨大,這種機會也源自於進口酒自身的幾大優勢:一是中國老百姓還是認為進口品牌文化底蘊相對深厚,特別是舊世界地區的品牌,葡萄酒行內有句話:老外是看酒喝酒,咱中國人更多是看人喝酒,意思說的是中國人特有的「面子」文化,喝進口酒比喝國產酒更有面子;二是相比國產酒,進口酒的品類更豐富,消費者可選擇性更強,先不去說葡萄酒新、舊世界共有多少產區,每個產區又有多少種自己的特色產品,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在國產酒中幾乎就沒有優秀的起泡酒,而起泡酒卻深受年輕一代喜愛,那咋辦?於是乎世界各地琳琅滿目的起泡酒紛紛搶灘登陸;三是相對於國產酒,進口酒市場價格不透明,更有利於保持渠道利潤,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這三方面歸結到一點來看還是因為國產酒行業自身的發展受限,服裝行業就是明顯的例子,十到十五年前,中國市場的中高價位服裝幾乎都是洋品牌,可隨著中國服裝業的快速發展,現在我們身上幾乎都是福建、廣東等地產的民族品牌。國產葡萄酒行業如果能擺脫限制,高速發展,那未來巿場格局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