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甘肅省2016年文化產業

甘肅省2016年文化產業

發布時間:2020-12-31 21:10:48

Ⅰ 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好不好有沒有正式工和臨時工的區別

還可以吧。
按照勞動法有關規定,應該沒有臨時工與合同工的區別。但是許多人都是抱著老觀念,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仍然任重而道遠。 這里關鍵是區別勞務關系、勞動關系兩種情況。如果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是「勞務關系」,那麼,大概就被當成了所謂的「臨時工」,除了「工錢」,不受勞動法保護,沒有社會保障。如果是「勞動關系」,那就受勞動法保護,有社會保障。 認定勞動關系,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主體合格;二是雙方存在管理與被管理關系,被管理者向管理者領取報酬;三是勞動者的勞動是用人單位的業務組成部分。 對於這三個條件,第一個沒有大問題,退休人員、學生、未成年人都不是合格主體,很好區別。 第二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也是比較容易區別,比如,臨時干點修理工作,那顯然是勞務不是勞動,有特定的某個任務,干一段時間的也是勞務。如果乾的時間比較長,算不算勞務、臨時,應該也容易區別。勞務關系的雙方是平等的;勞動關系是不平等的。 第三個條件,有的業務就難以區分。比如說食堂廚師的勞動以及某些勤雜工的勞動,算不算用人單位的業務組成部分?好像是可以算、也可以不算。某個單位,它可能需要一個食堂、也可能不需要食堂;一個食堂里,它可能需要3人,也可能需要5人。編制內的人,當然可以說是單位的業務組成部分,那麼超編的人呢?就可能會被當做「勞務人員」(或者就叫「臨時工」)了。 這界限不清的條件,還看雙方的約定,如果勞動者表示可以當「勞務工」,那麼用人單位就可以按「臨時工」的報酬標准發給(按照民法的公平原則,臨時工除了不享有「社會保險費」外,基本工資津補貼應該與正式工「勞動者」相同)。但是實際上,哪位「勞務工」不想得到「社會保險費」待遇呢?當「勞務工」是無奈的,不自願的。在公家單位,工資經費往往是財政撥款,單位有嚴格的編制,按編制撥付部分或全部工資,這樣,需要臨時用人時,就出現了不受勞動法保護的「勞務工」(或者說是「臨時工」)。有時通過疏通關系,臨時工也有「轉正」的。 但是企業單位應該說不存在「臨時工」的情況。即使「臨時用工」,也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用工時間。在一個企業,勞動者必須遵守規章制度,歸企業管理,所付出勞動也是企業業務所需。這完全符合勞動關系的三個條件。問題在於許多勞動者不懂得「勞動關系的三個條件」,不知道要求認定「勞動關系」。——不要說一般的勞動者,甚至是有的法律工作人員,也不一定了解「勞動關系的三個條件」。另外,至於用人單位負責人不懂勞動法,那就更普遍了。 法律、正義、真理本身是不會走路的。相信、追求法律、正義、真理的人多了,法律、正義、真理的價值意義才能體現出來。只有很多人都要求解決勞動爭議,勞動法才能彰顯其維護正義的價值。

Ⅱ 2016年甘肅省華亭縣中考作文

絲綢之路三千里,華夏文明八千年。敦煌莫高窟翩翩飛天,幾度踏夢而來;嘉峪雄關狼煙雖已散去,依然令人神往不已;大地灣文化、馬家窯文化,流光溢彩、如夢如幻,奏響了華夏文化壯美的序曲。這里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這里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交匯地,這里是紅色文化的重要奠基地,這里是現代文化的重要創造地。這里,就是甘肅。 2013年1月,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獲得國務院批復,建設美好新甘肅的宏偉藍圖正式確立。7月19日,「走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中央媒體采訪」活動在甘肅蘭州啟動。記者隨采訪團深入這片文化沃土,共同探尋這里數千年文明發展的座座豐碑,共同見證這里文化發展厚積薄發的勃勃生機,共同展望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美麗藍圖。 提及甘肅,你會想到什麼?是上古神話中的人文始祖伏羲,還是絲綢之路上的厚重敦煌,亦或是豪情萬丈的邊塞詩歌?當然,你也會想到這個西部省份經濟稍顯落後,人民善良而朴實。歷史上的甘肅為人們留下了太多文化寶藏。今年1月21日,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正式獲國務院批復,這個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的西部大省,迎來了它因文化而崛起的難得機遇。 7月19日,參加「走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中央媒體采訪」活動的18名記者在蘭州采訪了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連輯,在他的介紹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藍圖和建設步驟逐步清晰。 「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中,以文化建設為內容的國家級戰略平台只有甘肅的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連輯說。在推動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背景下,甘肅依託悠久厚重、豐富多樣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人文資源,贏得了全新的發展機會,這對經濟欠發達、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甘肅來說,無疑是一劑全新、強勁的發展良葯。 據連輯介紹,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工作布局簡稱「1313工程」,即圍繞「一帶」,建設「三區」,打造「十三板塊」。在45.44萬平方公里的狹長的甘肅地域內,沿著絲綢之路,可以看到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三區」覆蓋了甘肅的東、中、西部,而具體13個細化的板塊基本覆蓋了文化發展的各個方面,甘肅全省的文化資源在這樣一個大的規劃中將被完全利用起來。 獲批復至今,甘肅省委、省政府已經基本完成了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頂層設計。3月29日,甘肅省政府召開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工作會議,研究出台了《關於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及13個板塊的分方案,開始對甘肅文化資源進行首次最詳細的全面普查,並對文化資源進行分類、定級以及價值評估,避免後續開發的盲目和無序。 「文化建設不能完全依靠公務員,所以我們啟動了文化智庫建設。」連輯說,甘肅正在廣邀知名學者和專家,分別從13個板塊進行調查研究,搭建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的專業學術平台。此外,甘肅現有的100多家大型民營文化企業將進入政府搭建的「綠色通道」,由政府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據連輯透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已與多家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 甘肅2013年上半年文化產業投資合同金額已達1290億元。」連輯說,這個數字在2012年是600億元,2011年以前甘肅甚至沒有專門針對文化進行的投資。這一切不僅歸因於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更歸功於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系統提出,從而讓投資者有了足夠的信心。 據了解,目前,甘肅文化產業投資額在100億元以上的項目就有5個。2012年,甘肅全省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78.17億元,佔全省GDP的1.4%,而按照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甘肅文化產業增加值將佔全省GDP的3%以上。 不僅僅是文化產業,甘肅的文化事業也將和文化產業一起,藉助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相關要求,2012年至2015年,編制出台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總體規劃,啟動實施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重點項目,到2015年,重點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更好保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基本建立。 據連輯介紹,在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布局上,甘肅目前重點發展的區域有敦煌、蘭州和天水。作為中華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和希臘文明四大文明交匯地的敦煌,以其精美的佛教藝術和自然景觀以及「敦煌學」的全球流行,成為當之無愧的發展重點。蘭州憑借日益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天水依靠伏羲文化等也贏得了許多關注。 提及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建設節奏,連輯說:「在頂層設計和謀篇布局之後,我們要把具體任務從省委、省政府交到社會各界和基層辦事部門手中,讓他們承接信息、承接責任,參與建設。」從重點到全面、從頂層到基層,甘肅正在以實際行動探索一條經濟欠發達但文化資源富集地區實現科學發展的路子。 「我們要敞開門戶進行交流,用全國的力量甚至世界的力量來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連輯頗有底氣地說。歷史上,甘肅曾是各國文化、我國各民族文化交匯融合的重要地點,這里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向西直到中亞內陸各國,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建設,將這條古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文化連結方式串聯起來。「國與國之間的政治交往和經濟交往常常不能達到文化交流的深度。」連輯說,未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文化交流能夠藉助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建設達到一個新高度。 同時,「甘肅文化」的概念也在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中不斷清晰。連輯對「甘肅文化」進行了闡釋:甘肅文化即敦煌文化和西部文化的融合。敦煌文化體現出開放、包容和國際化,是一種精神文化;西部文化即開拓進取、不畏艱險的英雄主義文化,是一種行為文化。如何實現甘肅文化的更好表達?連輯說:「我們不僅要講甘肅話、講普通話,還要講外語。」 但是,脆弱的生態環境、目前較為落後的配套硬體設施,依然是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和發展時需要直面的問題。連輯說,未來的發展尤其是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中,將遵循「環境容量有限原則」設定遊客容量和文物展陳方式,並啟動建設創新區的「雲服務平台」,即網上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未來,高科技的展示方式將極大滿足觀眾需要,從而實現遊客分流,避免對文物古跡和脆弱自然環境的破壞。而在配套硬體設施建設方面,甘肅也會按照計劃逐步改善。文化給了甘肅重新崛起的機會。希望隨著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建設,包括甘肅在內的整個西北地區能夠實現經濟發展的轉型,重現歷史上的輝煌!第二篇隴西有2000多年的悠久築城史。早在公元前384年,隴西地方就建立了縣一級行政組織——道。其故城在今隴西文峰鎮渭河北岸, 原三台王家新莊以東的二級台地上, 這是史書有記錄的最早的隴西古城肇始之地。 歷史上隴西古城因其建置沿革的變化幾易其址。今天的隴西城坐東北朝西南,南北兩山遙相對峙,西河、南河、渭河三水環繞城郭,是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上柱越公汪達鎮守隴右,當時隴右道(駐地就是現在的隴西),將縣城從東面遷移5000米,築於今天縣址。所以民間還有俗語:「先有汪家人,後有鞏昌城。」 乾隆版《隴西縣志》記載: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 (1379年)指揮劉顯重修, 周九里一百二十步,高四丈一尺,壕深三丈七尺,闊三丈,門四:東曰永安、南曰武安、西曰靜安、北曰清安。月城門四: 東曰迎暉、南曰來熏、西曰柔遠、北曰鎮朔。 1938年,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察西北教育時在隴西日記中寫道:「四月二十五日……下午重上仁壽山,觀大殿及諸廟……太白故里碑……此間城牆及鼓樓等建築高偉,頗有省會氣魄……」 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隴西建設成為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上「西承蘭州,東接天水的現代化中等城市」,定西市委、市政府提出將隴西打造成隴中區域經濟中心,1949年以前,隴西城區西大街,中山街(今萬壽街)、東大街、縣門街、新街、元坊街(今腰門街),倉門街等主要街道,最寬不過5米,全為土路面。1950年後,城區道路建設逐步加快。到1958年,陸續拆遷威遠樓周圍民宅,擴建廣場1400平方米。1962年拆除南門,1970年拆除南大街兩側民房,加寬路面8米,雙側增設了2.5米寬的人行道。在省地駐隴單位的支援下,加之各機關單位的義務勞動,經過3年,將南大街、萬壽街、威遠樓廣場、解放路、縣門街鋪設成為油路。1973年後,將西大街、景家橋、自由路、新街、倉門街、東大街、勞動巷等修成瀝青路面。1979年沿石頭巷起,截彎取直拓寬北大街、南大街(拓寬至24米)和交通路,改造成瀝青路。1983年,沿東、西城修築東、西城路。到1995年底,威遠樓廣場拓寬達12000平方米,並在東大街入口兩側修築花壇兩處,供人們休閑。到2003年,城市建設經多渠道籌資,先後開通整修拓寬縣門街、東城路、西大街、紅旗路、西城路、北城路(東、西段)、東大街、葯聖街、葯都路、人民路、長安路等城市道路,道路的結構增加了水泥混凝土等形式。 人民廣場火車站廣場的新建,和積極的綠化政策提升城市形象,城關和文峰的聯動發展勢態良好,中等城市規模初具,憑借優越的區位優勢隴西逐漸成為隴中地區的中心城市。

Ⅲ 急需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鑒,有2016年和2017年的嗎求分享一下

數據狗論壇會第一時間上傳2017年統計年鑒

Ⅳ 2016年甘肅省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哪些

甘肅省歷史文化名城:
1、敦煌、
2、張掖、
3、天水、
4、武威、
5、榆中縣青城鎮
6、宕昌縣哈達鋪鎮、
7、永登縣連城鎮、
8、古浪縣大靖鎮、
9、秦安縣隴城鎮
10、臨潭縣新城鎮、
11、榆中縣金崖鎮。

Ⅳ 甘肅的歷史文化

甘肅歷史悠久,是中國遠古人類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農業的主要發祥地之一。

追溯到史前時期,甘肅氣候還是比較溫暖、濕潤,草木茂盛,河流縱橫。根據考古發掘的大量文物證 明,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有先民曾在甘肅活動,如今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在甘肅已 有千處以上。西周時期,秦人先祖定居於現在的甘肅天水一帶,後又向關中發展;秦統一全 國後,遂設立了隴西郡,築起西起臨洮、東北至陝北的秦長城。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 戰亂迭起,以河西走廊為中心的青海、寧夏、新疆、內蒙等廣大地區,經歷了前涼、後涼、 西涼等「五涼」政權。隋唐時期是陸上中西貿易絲綢之路繁榮的頂峰,也是甘肅歷史上政治 、軍事、文化的鼎盛時期,出現了政治家李淵、牛僧孺及著名詩人李益、傳奇作家李公佐等 ;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創建於東晉,歷經北魏、西魏、北周,至隋唐基本上形成了今日的 規模。元代建立大一統帝國後,創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設甘肅行中書省,治所設 張掖,除轄今日甘肅大部分地區外,兼領今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的部分地區,於是中 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甘肅省的行政區劃。

明清時期,陸上中西交通貿易有所恢復,中原同邊疆的交流日益繁榮。但隨著千百年來國家經濟文化重心東移和海上交通的發展,甘肅在全國的經濟地位與文化發展已比不上過去。在建置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陝西右布政使司為鞏昌布政使司,次年又改為甘肅布政使司,將治所從鞏昌(今隴西)移至蘭州,奠定今日甘肅省的格局。

1949年8月甘肅解放以後,即成立甘肅行政公署,轄 ll個分區(專區、市),73個縣(區)。1950一1957年,先後成立天祝、東鄉、肅北、張家川等一批民族自治區(後改為自治州、自治縣)。1958一1965年,全面調整區劃,大規模並縣,直至1984年底,又做了個別調整。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全省設7個行政公署、2個自治州、5個省轄市,下設68個縣(7個民族自治縣)、ll個市轄區、7個地轄市。

閱讀全文

與甘肅省2016年文化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