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會越來越好嗎
音樂產業應用場景廣泛 全場景、全鏈條競爭發展
音樂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較於影視教育等行業,處於發展相對薄弱的環節,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政府出台相應措施進行扶持。2017年5月,在《綱要》中首次將「音樂產業發展」列入到「重大文化產業工程」,從國家頂層設計上明確了音樂產業作為新興戰略文化產業的重要地位。並具體提出音樂產業未來發展的三個主要任務:第一,釋放音樂創作活力,二,建設綜合性現代音樂產業體系,三,加強音樂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為音樂產業未來發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
中國音樂產業市場規模預測分析
在政策扶持和資本青睞下,傳統音樂產業與新興音樂產業加快融合,不斷重構產業鏈條、創新商業模式、激發消費活力,推動中國音樂產業在經濟新常態下正式進入快速增長的「新時代」。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移動音樂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音樂產業總規模約為3253.22億元,比較2015年增長了7.79%,同比增速高於同期GDP增速1.09%。2012-2016年全國音樂產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2017年全國音樂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3500億元,達到了3509.9億元,預計到2018年增速仍保持7%左右,音樂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0.15億元。
中國在線音樂用戶規模預測
截至2017年6月,網路音樂用戶規模達到5.24億,較去年底增加2101萬,占網民總體的69.8%。其中手機網路音樂用戶規模達到4.89億,較去年底增加2138萬,占手機網民的67.6%。2017年中國在線音樂用戶規模達到5.8億人,增長率達到18%,隨著智能手機的推廣和普及,手機網民數量持續增長,預計在線音樂用戶規模將進一步增長,預計2018年在線音樂用戶規模將達到6.7億人。
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2015年政府大力打擊盜版,推動了我國正版音樂的發展,憑借著資本的追捧和技術的進步,在線音樂行業發展態勢良好。2015年國內在線音樂付費市場規模為10.5億元,同比增長121.8%,預計未來三年國內數字音樂用戶付費市場規模有望保持年均45%的高速增長。縱觀2014-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產業市場規模情況,三年市場規模增速保持在50%左右。初步估算2017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為85億元,同比增速略有放緩。預計到2018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
中國在線音樂平台競爭格局分析
在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合並後,在線音樂儼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方是騰訊為首的QQ音樂,一方是阿里為首的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另一方就是酷我、酷狗和海洋音樂成立的新公司。除此之外,網路、網易雲及A8旗下的多米等音樂平台也各據一方。
2017年在線音樂APP用戶滲透率排行榜中,QQ音樂最受大眾的喜愛,滲透率為69.9%;其次為酷狗音樂滲透率68%,酷我音樂位列第三。
「作品荒」危機尚存,多方積極打造原創音樂人扶持計劃激發優質原創音樂內容生產
歸根到底音樂產業是文化產業,音樂產業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卻難掩其根子上的危機,這個危機就是作品荒。原創性內容的生產與消費對於音樂產業產業鏈的良性循環起到決定性作用。
獨立音樂人開始走進大家視野,應該是從素人音樂選秀節目那些選手唱火的民謠開始,比如馬頔的《南山南》等作品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也讓獨立音樂人進入大眾關注的視野。
如果說2014是獨立音樂井噴的一年,那麼到2016年,獨立音樂人的力量已具備撬動音樂市場部分消費群體的能力,並且受到各大數字音樂平台的重視與扶持。
2016年以來各方紛紛推出「扶持原創音樂人」發展的平台計劃,聚焦於打造數字音樂時代原創音樂、獨立音樂人的成功孵化和培養,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各園區均對原創音樂內容的生產加大資金投入與項目扶持,為原創音樂提供製作、宣傳、發行、營銷、渠道、平台等產業化服務和資金服務。
音樂產業應用場景廣泛,音樂產業下半場是全場景、全鏈條競爭
今年2月,國家版權局發文稱,騰訊音樂(包括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已在近期,就網路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二者將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並商定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同時積極向其他網路音樂平台開放音樂作品授權」。自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出台《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轉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之後,這次雙方的合作,也標志著音樂市場的版權問題或將得到初步解決。
拋開版權問題之外,音樂產業接下來的發展將要面臨的是全場景、全鏈條的競爭。音樂的應用場景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是生活的一種剛需。它關聯性更強,可以滲透、融合到任何一個產業,比如說電影、游戲、演出行業、廣播、電視等。從迷你KTV的火爆,到各地音樂特色小鎮的逐漸興起,音樂產業的應用場景范圍更廣,形式也更加多樣。
因此,以打通音樂創作、錄制、出版、復制、發行、傳播、進出口、版權交易、演出、教育培訓、音樂衍生產品等縱向產業鏈;連接音樂與廣播、影視、動漫、游戲、網路、硬體播放設備、樂器生產、旅遊等橫向產業鏈;形成上下游相互呼應、各環節要素相互支撐的音樂產業綜合體系為目標,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建立的全國首個「音樂資產託管平台」,將是「文化+金融」在音樂產業領域的全新實踐。
2. 我國在線音樂產業屬於什麼發展階段
2015年我國音樂產業鏈分析,與全球的音樂產業生態相似,中國的音樂產業也在服務提供商環節分成三條子產業鏈。但是三條子鏈的現狀可謂冰火兩重天。第一條子鏈,唱片音樂鏈,飽受盜版問題的困擾,至今仍在生死線上掙扎。
與全球的音樂產業生態相似,中國的音樂產業也在服務提供商環節分成三條子產業鏈。但是三條子鏈的現狀可謂冰火兩重天。第一條子鏈,唱片音樂鏈,飽受盜版問題的困擾,至今仍在生死線上掙扎;第二條子鏈,音樂版權鏈,同樣因為正版保護不力而一度難以為繼,但隨著國內版權保護的力度加大而有所好轉。第三條子鏈,音樂演出鏈,是目前最為火爆的鏈條,也是目前支撐整個中國音樂產業的最主要盈利來源。
但這樣的結構明顯不利於中國音樂產業的長遠發展。從全球的經驗來看,第一條、第二條子鏈是整個音樂產業中市場集中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產業鏈條。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大型跨國音樂公司和音樂分發渠道的新貴,都集中在這兩個鏈條當中。第三條子鏈本身既不參與創作音樂作品也不參與製造音樂明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消費前兩條子鏈的勞動成果。
更重要的是,唱片產業鏈目前正在經歷的變革改變了整個產業的地緣結構。來自瑞典、韓國等國家的企業,打破了原來由唱片寡頭把持的音樂市場。這其實為中國音樂企業取得全球市場地位打開機會窗口。把握住這一機會,就有可能造就中國的音樂產業垂直整合巨頭,為實現中國文化輸出、展現國家軟實力提供世界一流的平台。在這場戰斗中,中國不能也不應該輸。
3. 音樂產業的未來是哪裡
1. 全球音樂產業正處在一個劇烈震盪的轉型期,轉型的幅度、速度、轉型內涵的豐富性和深邃性以及這場轉型可能帶來的機會和殺傷力,前所未有。
2. 最核心的一個轉型不是圍繞音樂本身,而是圍繞音樂受眾。音樂產業未來將不能再繼續沿用「聽眾」、「觀眾」、「歌迷」、「購買者」這樣的概念來界定和思考自己的受眾,而是要從基因里、血液里和骨子裡把自己面對的受眾首先視為「用戶」。音樂不再僅僅是做給聽眾聽的、觀眾看的、粉絲追捧的、消費者購買的,而是做給用戶來「體驗」的。用戶體驗將為未來支撐音樂產業發展的最重要的軸心理念。在未來,用戶不僅需要體驗,他們也需要「被」體驗—也就是說,音樂產業必須學會引導、總結和管理用戶的體驗需求。
3. 好的音樂作品固然有助於用戶獲得好的用戶體驗,但它們遠遠不構成好的用戶體驗的全部。歌曲僅僅是歌手與歌迷之間、內容提供者與用戶之間發生關系的一種載體而已。
4. 長期而言,我仍然相信在整個娛樂產業鏈上只有兩樣東西最有價值:優質版權內容和黏性用戶界面。這不僅適用於音樂產業,同樣適用於影視、游戲等其它娛樂產業分支。這兩樣東西恰恰也是形成優質用戶體驗的基本要素。
5. 就版權內容而言,無論是100年前還是100年後,能夠熱賣和廣為流傳的作品永遠都是少數—少到可能僅占整個出品量的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這沒辦法,因為真正有大才華和非凡天賦的創作者永遠都是少數。這不是音樂產業的問題,而是人類基因的問題。對個體的音樂公司而言,能夠命中這千分之一乃至萬分之一的幾率當然是重要的;但是對整個產業而言,試圖改變這樣一個幾率則沒有太大的意義。
6. 在我看來,音樂產業轉型的核心不在於從物理轉向數字—那隻是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的變化而已,而在於改變用戶發現和確認偶像並同他們的偶像親密接觸的用戶界面。過去的用戶界面更多地發生在消費者拿著CD的手上。未來的用戶界面將更多地發生在用戶拿著手機和滑鼠的手上。
7. 這個新的用戶界面應該是
a) 跨終端的(至少可以橫跨電腦和手機這兩大載體)
b) 跨媒體的(至少可以利用傳統電視、廣播等平台進行有效推廣)
c) 便攜的和可植入的(可以輕松穿越和植入QQ、MSN、新浪、搜狐、淘寶、開心等相對封閉的網路環境)
d) 高度整合和渾然融合的(我在上面不僅可以在線視聽和下載專輯和單曲,還可以瀏覽相關新聞、明星圖片、演唱會視頻和直播、插播卡拉OK版歌詞歌詞、形成自己的榜單、獲得類似作品的推薦、評論作品和藝人、和有類似愛好或感受的人發生社會關系、給藝人用微博留言、購買演唱會門票、購買明星衍生產品,等等等等)
e) 高度互動的(可以根據用戶視聽愛好自動生成推薦榜單,粉絲可以同偶像在同一時間分享共同的體驗,歌迷可以得到歌手一對一語音回復等等—不過,有些服務肯定是要收費的)
f) 具有一定社區感的(可以很方便地把諸如MSN、開心等其它地方的「好友」拉進來並與之分享視聽感受)
g) 高度個性化的、允許用戶自己定製和改善自身體驗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審美取向和用戶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顏色風格,模板模塊,甚至可以根據用戶使用習慣自動生成更加適合他們自己的新的視聽景觀)
8. 當然,用戶界面還將存在於握著種種演唱會和見面會門票的手上。今天,在全球音樂產業中,與現場演出的人員已經佔到音樂行業從業者的46%。在未來,現場演出將是整個音樂產業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當然,它的重要性不僅僅是體現在門票收入和廣告收入上,更多的將體現在通過物理界面產生數字界面用戶的傳播、推廣和營銷功能上。也因此,Ticketmaster和Live Nation的合並如果能夠順利完成,將比四大中任意兩大的合並更會改寫全球音樂產業的格局。順便說一句,」Ticketmaster + Live Nation」(TLN)的模式在中國同樣有機會被復制,當然這家公司最好還能同時具備數字發行能力,那它就真的將無往而不勝了。
9. 伴隨著Pandora、Myspace這樣的草根平台的成長,整個音樂產業的權力金字塔正在變得越來越扁平,獨立音樂人正在面對更多的機會。不過,即便如此,四大音樂公司在未來也許會有合並,但不會消亡。好的推廣平台和發行渠道依然具有非常長久的價值,但是—與過去不同的是—他們面對的不再是簡單的物理渠道;要想贏在未來,他們必須同時具備跨媒體營銷和多平台分發的能力。
10. 從數字音樂的商業模式而言,未來在有線互聯網上恐怕還是以廣告和月費(會員費)為主。在無線互聯網上,我認為會更多地依賴單曲收費、月費(會員費)和相關的電子商務。其實,做這個區分意義沒有那麼大,最後大家會殊路同歸走向融合,平台運營商一定會給用戶盡量多的付費方式選擇。(最近在美國流行起來的Spotify就是這樣一個混合模式。)
11. 從本質上說,世界上只有兩大類同音樂有關的公司。你要麼是內容公司(音樂公司、經紀公司、版權集成公司等),要麼你是用戶界面的運營公司(數字音樂銷售平台、下一代音樂客戶端播放器等)。
12. 如果你是前者,那麼你的核心資產只有兩個:好賣的歌和好賣的人。你要做的事就是面對多個平台和渠道把這些歌和人的價值做到極致再榨取到極致。如果你是後者,你的核心資產也只有兩個:能給用戶帶來好的體驗的用戶界面,以及前面那類公司給與你的合法授權。你要做的事就是獲得盡可能多的正版授權並且把它們通過產品創新和內在融合變成越用越爽、越爽越粘的用戶體驗。
13. 在某種意義上講,對前一類公司來說,好賣的人比好賣的歌還要重要。原因很簡單,我們已經不是「一條大河向東流」的時代。在今天,一個藝人的生命周期比一首歌的生命周期要長不少,很多很有生命力和市場價值的歌手甚至可以沒有一首像樣的歌。(我們無須對此感到悲哀,這就是今天的快速偶像消費品市場。)因此,音樂公司的秘密武器一定是同尚未徹底紅起來的藝人簽訂商業上有意義的一把鎖死的360度全面代理合同,而不是「喪權辱國」地簽回或者挽留只能用來裝點門面的所謂「大牌」。
14. 在中國音樂市場,未來版權作品和藝人會繼續呈現相對分散的格局,但是具有市場號召力和現場演出能力、有成規模的忠實粉絲群的藝人會向幾個大平台集中。在產業鏈上,未來高市值公司將主要來自於兩個方向:一是以整合現場音樂市場和藝人資源為核心,兼具偶像製造、藝人經紀、跨媒體音樂內容製作和互動娛樂營銷功能的新型音樂公司;一是平台型的用戶界面運營商和渠道整合者。兩者雖然核心競爭力不同,但在中國它們不僅不會涇渭分明,相反還很有可能會互相滲透。
15. 在思考音樂未來的商業機會的時候,有幾個假定我們是可以、也必須要先入為主地接受的:第一,版權保護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即便在中國,不僅僅因為政府的決心和力度,也因為技術的進步。第二,未來無論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都是可以隨時隨地上網的,並且流量成本趨近於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如同人民是熱愛電影的一樣—人民也是熱愛音樂的,並且會繼續熱愛下去。
4. 為什麼要音樂產業調研
調研對於營來銷管理來說其重要性猶自如偵查之對於軍事指揮。不做系統客觀的調研與預測,僅憑經驗或不夠完備的信息,就作出種種營銷決策是非常危險的,也是十分落後的行為。
具體來看,調研對營銷管理的重要
性表現在五個方面。
1、提供作為決策基礎的信息;
2、彌補信息不足的缺陷;
3、了解外部信息;
4、了解市場環境變化;
5、了解新的市場環境 ;
作為營銷活動的重要環節,調研給消費者提供一個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把自己對產品或服務的意見、想法及時反饋給企業或供應商。通過調研,能夠讓該產品生產或提供服務的企業了解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質量的評價、期望和想法。
綜上所訴就是調研的作用以及意義了,調研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和前行,彌補不足之處,尋找專業的調研公司可以進入群狼調研公司的官網進行了解。
5. 音樂產業產業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
加入曲投投共享歌曲版權收益
以前音樂行業不行,核心問題在於,大部分從業者特別是音樂人,錢只有出沒有進,用戶不為音樂付費,音樂人沒錢賺,那除了為愛發電,當然不願意,也不能專心做歌,那行業能行嗎?之前也說過了,只有音樂付費後,整個行業才能完成閉環,也有利於整體中國音樂市場。
音樂付費這一點無疑是要大力推行的,當然現在開始也並不算晚,只要行業和大眾都能發自真心地去接受、去支持這件事,那麼屬於音樂人和華語樂壇的黃金年代很快就將到來。
6. 中國音樂產業占據世界音樂市場的比率
不到百分之一。中國的盜版和非法下載太多。
世界音樂市場份額(世界計=100%)
1 美國專 27%
2 日本 22%
3 英國 10%
4 德國 9%
5 法國 6%
6 加拿大 2%
* 中國屬、韓國は共に約1%
2009発行 國際レコード・ビデオ製作者連盟資料より
7. 音樂產業的層次說明
環球唱片 (總部美國紐約) — 25.5%
索尼音樂娛樂(Sony Music) (總部美國紐內約) —容 21.5%
EMI (總部英國) — 13.4%
華納音樂集團 (總部美國) — 11.3%
其他獨立公司 — 28.4%
隨著世界經濟中心轉向美國,娛樂產業也隨之來到這里。 很多學校提供相關專業的本科或證書學位。商業音樂手冊-- Music Business Handbook and Career Guide (Music Business Handbook & Career Guide) 的主要作者 David Baskerville,就在丹佛大學提供音樂管理專業項目。同時是南加州大學 USC,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芝加哥音樂學院Chicago Musical College, 海特音樂學校Hartt School of Music, 俄亥俄州里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 和加拿大特里巴斯學院Trebas Institute, Canada 的客座教授。
8. 音樂產業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韓國現代流行音樂最早出現在1915年,嚴重影響菲律賓流行歌曲。由於日本的殖民當局需要在韓國限制所有形式的藝術表現,韓國人很少有機會建立自己的現代風格。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音樂表演由美軍在靠近美國軍事基地在韓國提供的例子,韓國的現代音樂。
韓國流行音樂現場很快有幾個類型:西化的男孩或女孩樂隊的上訴主要在於它們的外觀;在技術上困難,老年人體裁有其根源在於殖民時期,並深受老年人韓國和經常業余吉他歌手兼作曲家,誰成為流行在上世紀60年代和生在一個簡單的唱腔。在20世紀70年代,搖滾音樂引入韓國,主要推廣的趙容弼。小跑也成為主要的流行音樂風格。
目前,在2000年,流行團體仍然很受歡迎雖然已有出現韓國的R & B和hip - hop 。藝術家如mc旺角, 1TYM ,雨,大爆炸和Epik高級已證明是成功的。地下藝術家如醉虎, Tasha (尹美來) ,動態多,也有助於嘻哈成為主流。最近,搖滾音樂已經成為公眾注意的,與行為,如尹道鉉樂隊和徐太志獲得國家的承認。此外,也有流行的技術/舞蹈藝術家如李貞鉉和金賢正,誰都有了很長的職業生涯,而其餘牢牢紮根於自己的風格的音樂。一樣好,民謠和的R & B依然受歡迎,如歌手白智年輕和KCM公司,此外,法國興業准,繼續他們的成功了許多年。
也有許多藝術家誰有國際成功的。寶兒已成為銷量最高的國際藝術家來自韓國,由於她的實力的J -彈出市場,這是部分原因是李秀滿適應的藍海戰略。自那時以來,藝術家,如酸雨和Se7en也發布相冊以外的韓國,成為眾所周知的整個東亞地區。雨也有他的國際巡迴賽2005年未雨綢繆,在巡迴演出的日期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第一個韓國明星這樣做。最近他一直在好萊塢電影精選。
金凡秀是韓國藝術家首次進入美國公告牌排行榜和排名51的Hot 100單曲排行榜於2001年。在此之後,獨唱女藝人,水貂和韓裔美國人組,由腮紅也達成的Billboard熱門舞蹈俱樂部播放圖表,他們排在第1位, 2006年和# 2在2007年分別。頭骨,韓國雷鬼藝術家永貴娛樂也被列為3號在美國公告牌本周的R & B / Hip - Hop單曲銷售和# 14熱單曲銷售在2007年。 Se7en誰也從永貴娛樂,寶兒從SM娛樂公司和民從JYP娛樂目前都集中在美國上市。但是,尚未得到顯著,成功的亞裔或亞洲藝術家在美國唱片業。
當前風格
的K - POP是類似英國的流行音樂,其中的R & B ,舞蹈,和hip - hop是非常受歡迎的風格在2000年。然而,與英國流行音樂,其中大部分的男孩和女孩帶群體要麼打破或非正式解散,泡泡糖流行仍然是非常受歡迎的韓國。群體,如神話, TVXQ ,大爆炸,奇跡女孩和超級少年繼續成為最暢銷的K - POP和藝術家的作品,如液化石油氣Ahyoomee和釋放新穎歌曲,在不同程度的成功。然而, 2000年已上升R & B歌手的群體,如法國興業准,大媽媽和SeeYa有成功的專輯。歌謠也非常受歡迎, 2006年已被釋放民歌單打非民歌藝術家,包括神話,白志揚。此外,快步音樂作出了復出,並且在主流的K -彈出以及,這主要是由於成功的張允貞和朴鉉斌。 2007年的特點是與釋放許多女孩和男孩樂隊,但只有少數管理頂端的圖表,最顯著的宇宙大爆炸的歌曲「謊言」 ,並想知道女童的「告訴我」 。盡管新的樂隊首次亮相,物理光碟銷售已經越來越低,由於停滯不前的K -彈出行業。最高銷售專輯2007年甚至沒有達到二十〇點○○○萬馬克只有19099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