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關村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
吸引500強的三大優勢
●從美國回到中關村辦企業的趙克順僅用5天時間就辦好了選址、注冊等相關手續,他親自體會到了一站式辦公的方便,他說:「中關村辦事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勝於在美國辦公司。」
追蹤的過程其實是相互吸引的過程。
負責對外工作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夏穎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關村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僅2001年,中關村管委會就接待了來自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個來訪團組。其中,部長級以上的政府團30餘個,世界500強公司15家,國際知名投資證券機構20餘家,國外著名大學20多所。」
「中國經濟的異類。」他們在考察過後驚呼,「中關村一開始就占據著全球產業鏈的高端。」中關村獨特的發展道路和發展勢頭讓全球500強看到了明晰的前景:中關村已處於與世界經濟同步、越來越直接、對位的競爭狀態。
綜合採訪中獲得的情況可以將500強來中關村的理由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中關村密集的智力資源,30萬高校畢業生近在手邊,此優勢全球罕見。二是中關村聚集的中科院、清華、北大等院校實驗室成為最方便的可利用、可合作資源。三是中關村自身的產業鏈具有吸引力。
而最近500強集中進入中關村與中關村「三年大變樣」目標的實現關系至為密切。
在全球所有科技園區中,中關村的硬體建設規模最為宏大。據統計數字顯示,三年來,中關村改、擴建道路20餘條,總長120多公里。鋪設電信管道200多公里、天然氣管線117公里、熱力管線11公里。中關村還拆除了違法建設400萬平方米,僅海淀就新建綠地680萬平方米。其中,貫穿中心區的城市主幹道中關村大街,已形成雙向6條機動車道、綠地環布兩側的繁華街區。新建成的北清路則貫穿發展區,軟體園、生命科學園、永豐產業基地、國際商城、新醫葯園等重要產業基地呈團式分布於道路兩側,中關村的發展藍圖初步顯現。
中關村的軟環境更被全球500強所看中。《中關村科技園區條例》一出台,即被新加坡聯合早報譽為「對知識和人才充滿了敬意」。它為中關村營造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市場經濟平台提供了制度和法規保障。中關村出現了全國第一家無經營范圍的企業,全國第一家注冊資金100%為無形資產的企業,全國第一家有限合夥風險投資機構。
從美國回到中關村辦企業的趙克順先生告訴記者,他親自體會到了中關村一站式辦公的方便,「我僅用5天時間就辦好了選址、注冊等相關手續,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勝於我在美國辦公司。」中關村服務中心有38個職能部門進駐,集中現場辦公。有21個審批項目,平均縮短辦理時間7天。
資料顯示,中關村在軟體、集成電路設計、移動通信設備、個人電腦、掃描儀、稀土永磁材料、大功率數字廣播電視發送設備、大直徑單晶矽片、太陽能集熱設備等產品領域的產業規模和市場份額均為全國第一。中關村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經持續十年,2001年實現技工貿總產值2014億元。中關村連續三年對北京經濟貢獻率超過60%。
❷ 上海浦東新區適宜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優勢是什麼
優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廣闊的腹地,使上海發展成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也是我國主要的科技、教育中心.上海發展和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最主要的有利條件是科技力量雄厚.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❸ 美國矽谷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區位優勢是什麼
主要是科學技術的支持,
那兒有一些國際上都很有名的大學,
這些大學支撐起了這個科學技術的聖地
它包括的因素。
1.敢於冒險的創業文化。
2.工作的流動性強
3.寬松的制度環境
4.對失敗的寬容態度
5.非正式組織的交流與合作
6.分散決策的組織結構
7.活躍的風險投資
❹ 北京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是
北京的教育、科學和文化發達,集中了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眾多的高等院校,人才集中,所以北京的中關村發展成為我國高科技中心,這也是北京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
故選:B.
❺ 印度班加羅爾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有什麼
(1)①自然環境優越。該地海拔700多米,氣候宜人,干凈整潔,空氣質量好,有利於吸引人才。
②接近高等院校和科技發達地區。班加羅爾雲集了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管理學院和印度信息技術學院等許多名牌大學。
③政府大力支持。
(2)技術先進和人才優勢,高速交通的發展優於發展中國家。
(3)大學、科研機構提供技術,不斷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政府營造廣闊寬松的創業空間、良好的法制環境;企業放眼世界,將企業做大。
❻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最重要條件是什麼
B
其他三個都可以排除。自然資源豐富的像我國東北和西北,高新技術發展明顯比不上京津地區內;位置優容越的地方很多,但是沒有好的大學和雄厚的科技力量,也沒什麼發展;至於勞動力充足的地方就更多了,而且多是廉價勞力,這就說明勞力的素質並不很高。
❼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哪些模式
高新技術產業復主要發展模製式 :高新技術產業帶作為區域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中心,實現了 科技與經濟的直接結合,打破了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相互分離的狀 態。特別是從科研院所和大學中生長出來的一批科技企業,依託知 識優勢、人才優勢、先進的管理思想,發展成為全新一代、機制靈 活、競爭力強的現代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帶地域寬廣,企業多,從 業人員數量大,是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大規模集結地。盡管 這些產業帶沒有嚴格的計劃和規劃,但當地政府或其它主持機構往 往會採取一些措施來吸引高新技術科研與生產單位。世界各國在發 展本國的高新技術產業時,常常對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發展環境和經 驗加以研究,如建設科學城、技術城與科技工業園區時均借鑒產業 帶的某些條件與做法。但是,畢竟高新技術產業帶發展因素較多, 只能在某些具備特定條件的地區試驗,國內大多數城市在發展區域。
❽ 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什麼
高新技術的作用在於能夠直接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影響市場
因此高新技術對市回場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答。
例如蘋果公司的產品,在智能手機這一塊獨具一格,投放市場之後很快積攢了大量的用戶群體,這些群體基於蘋果產品的認同形成客戶群,這對於一個公司而言是十分利好的,但是如果開拓不足就很麻煩了,例如喬布斯死了後,蘋果研發就不行,而且其他的手機製造商也跟風發展智能手機,削弱了蘋果的用戶基礎。這還算小的
大的比如在前沿科技,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的研發,發明的高新產品甚至能扭轉時代,在時代的發展中,總是快魚吃慢魚,所以很多所謂的大魚被小魚吃掉,就因為大公司大,但是制度僵化,反而不及小公司。國家層面的研發就更恐怖了,以二戰之後的美國為例,很多軍用技術做了軍轉民,這也是美國二戰之後商業發展繁榮的重大原因。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發展,為了不落人後的發展
❾ 北京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是
答案B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北京的相關知識。高新技術產業關鍵影響因素是科技,北京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是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眾多。
❿ 相對於中國,印度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優勢
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總體水平比印度要強得多。至於印度相對中國的優勢,主要有:
一是印度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合作環境有自身的一些優勢,就是美、歐、日對印度的高技術轉讓、出口的環境相對中國來講要寬松一些,而對中國的技術出口、技術轉讓極為嚴格,一些中國的高技術人才被美國列入所謂的「黑名單」,控制這些高技術人才赴美參觀訪問。二戰後,為遏制社會主義國家,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後來日本也加入了該組織)於1949年11月聯合成立了多邊出口控制協調委員會——「巴黎統籌委員會,限製成員國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包括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等。在巴統解散後,1993年,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又制定了瓦森那協定(Wassenaar Arrangement),對中國等國家的高新技術產品和軍事裝備等出口進行限制,中國難以通過市場途徑獲取戰略高技術。
二是印度的大學教育優勢,根據麥肯錫對中印兩國高等教育的比較,盡管印度的高等教育投入水平遠低於中國,學校也比較破舊,但是,印度高等教育的效率高,體制優越,印度的素質教育水平要比中國高,印度的大學生明顯比中國的大學生更能勝任跨國公司中層管理階層的工作。
三是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這使印度學生的思維模式、習慣等更接近歐美跨國公司的需求,因此,印度在軟體與服務外包、影視產業方面有相對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