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國際產業轉移發展趨勢

國際產業轉移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0-12-31 10:19:23

❶ 未來50年什麼行業最有發展前途

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很不錯。一、未來五到十年,將是中國汽車產業充分內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容,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關鍵時期。單純從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導出對行業發展前景和利潤水平的預期則顯著低估了發展潛力; 二、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加入WTO和國內經濟增速高位運行,汽車需求一直維持相當的熱度。隨著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提升,商用車穩健成長且市場競爭結構趨向合理;乘用車價格的大幅下降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綜合作用,導致需求快速增長。 三、由於勞動力、資金、技術之間的比例關系明顯改善,中國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和價值鏈環節不斷擴大。對於汽車製造這樣的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並且兼具勞動密集的高端製造業,中國已經初步具備承接產業轉移並有可能實現競爭力的快速提升。

❷ (20分)近年來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出現一種新趨勢,由以往向內陸地區轉移,開始向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轉

(1)據「 廣州市氣溫年變化圖」看夏季氣溫太高,而11月份平均氣溫在20℃左右有利於運動員水平的發揮;據「廣州地區平均各月降水量直方圖」分析11月降水稀少,晴天多,有利於比賽順利進行(6分)
(2)原因:①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勞動力價格上升,企業成本增加;②原材料、土地以及能源價格上升;③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化;④東南亞國傢具有一定的交通優勢。(任答2點給4分)
積極意義:①資金、技術與人才等生產要素集中到主導產業上,使產業升級更加順利;②由人口集聚所引發的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污染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③能源緊張狀況得到緩解。(任答2點給4分)
(3)緯度低,熱量豐富,農作物一年四季皆可生長;地處熱帶,水熱條件好農作物生長環境優越,農產品種類豐富。(6分)

❸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必要性和緊迫性有哪些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必要性和緊迫性:

1、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順應了我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轉型的需要。

「一帶一路」尤其是「一帶」起始於西部,也主要經過西部通向西亞和歐洲,這必將使得我國對外開放的地理格局發生重大調整,由中西部地區作為新的牽動者承擔著開發與振興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二廣大區域的重任,與東部地區一起承擔著中國走出去的重任。

同時,東部地區正在通過連片式的「自由貿易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

2、為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大發展機遇

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無數國家的實證經驗都已證明,建設良好的基礎設施對於促進經濟增長具有極其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要建設良好的基礎設施,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資金嚴重不足。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樣一個缺口。

3、為全球貿易增長提供了大發展機遇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框架下,還有很多鐵路線、公路線都正在建設之中。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國企業在非洲建設的公路大約為3萬公里,鐵路也有6000多公里。這將對促進非洲經濟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亞非拉歐發展中國家的交通基礎設施將得到大幅改進,進而為這些國家的貿易增長提供了良好機遇。

4、促進全球化轉型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在於構建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路體系,而且是包括了「海陸空天電網」的一個立體的網路體系。這樣就將直接促進全球產業體系更好地一體化,也能更好地促進貿易和投資的更加便利化。

5、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

中國的扶貧經驗,是可以為世界上很多發展中國家借鑒和參考的,特別是在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實施和執行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過程中,中國的脫貧經驗也是可以通過共建「一帶一路」這樣一個平台,向世界傳播,使那些目前仍然還處於絕對貧困狀態的國家和人民盡快脫貧致富。

這是與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基本精神高度吻合。這也應該被視為對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特別是對扶貧治理模式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

❹ 當前國際國內產業轉移都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

國際上
勞動導向型的產業一般是由發達國家轉移向發展中國家,這個是不變的。
市場導向型的產業一般是有市場少和市場已經飽和的國家轉移向市場大和由潛在市場的國家。
(在這里說明一下,中國的情況過去和目前的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市場導向型的產業轉移的對象國家,所以出現:名牌產品在中國製造,在中國銷售的情況。但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勞動力資源開始下降,市場仍然廣大。科技水平不斷飆升!在這情況下就導致新的產業轉移趨勢:勞動力導向型的產業大部分會向我國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個人認為會向東南亞、南亞等靠近中國的一些國家轉移,市場導向型的產業跟科技產業會慢慢的在中國的積累,現在只能說是積累。)
在國內
首先我們知道我國政府是十分希望中國的科技產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的!而且也希望中西部也能得到發展。所以對這兩項情況建廠設立公司的都出台了很多優惠政策,如:長期貸款免利息等。

目前宏觀上來說,我國是產業轉移就是東部向中西部轉移,但是轉移一般都受資源和地價的影響。舉個例子吧,天利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科技產業,他在新疆設立,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靠近新疆石油。隨著城市的擴大化,很多廠房出於地價的壓力逼迫轉移!!)

而所謂的微觀上,則針對每個地方的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產業轉移。舉個例子:廣東珠三角地區的產業會向廣東非珠三角地區轉移,因為廣東珠三角地區依靠地理等優異條件將會成為中國發展高新科技產業的先鋒,所以一些就產業會作出相應的轉移,說白一點就是騰個地方出來讓我搞技術。。。因此;一些被命名為:廣州駐河源產業區等出現!!

❺ 生意越來越難做,未來哪些行業比較有前景

個人認為未來健康養生、養老、新零售、教育、自媒體、人工智慧等六個行業會比較有前景。原因如下:

時代在不斷進步,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都有不同的商機,很多人到底是什麼行業賺錢最多還是賺錢最好。

這真的沒有標準的答案。 所有行業都有商機,可以賺錢。 看你怎麼選擇。 對於想成為企業家的人來說,選擇什麼樣的行業需要自己深入理解,尋找下一個風口。

我相信這兩年中,很多朋友都有切身的體驗。 那就是面上很多實體店都做不到了。 用我朋友的話來說,街上很少商家不改變商店的招牌。 因此,網上也有很多輿論將實體店消亡的原因歸結為馬雲,其實我不太同意這句話,今天我們談論實體店消亡會帶來什麼樣的行業興起和機會的問題。

有人聽到了! 最近最有可能成為風口的豬有什麼行業和產品?

從市場上看,可能真的是豬。

5、自媒體

當今時代,發展最快的行業應該是自媒體,知識費用是大趨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追求的東西也會改變,精神需求會更大,更准確。

所以,未來與內容相關的領域非常受歡迎,是需求量非常大的受歡迎行業。

6 .人工智慧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工智慧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越來越香。 現在人工智慧的發展還處於萌芽階段,但很多人都能看到其中隱藏的商機。

今後幾年,如果能很好地把握這個行業的機會,找到高點,就能取得一些成果。

❻ 發達國家全球產業轉移的方向,不是發展中國家

7月3日 17:02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布:
目前,一般公認的工農業生產現代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有北美洲的美國和
加拿大,亞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歐洲的大多數國家。世界銀行把一國的年人均收入在6000美元以上的國家,稱為高收入國家,即發達國家,1988年有25個。亞、非、拉美的國家,絕大多數都是發展中國家,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異

發達國家的工農業都很發達,經濟實力雄厚,經濟發展水平高。而發展中國家在歷史上,長期淪為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二次大戰後,紛紛獨立,發展自己的民族工業,但實際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經濟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目前,這些國家仍面臨著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共同任務。
總的來說,有兩點差異:
1、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生活水平、生產力、進出口商品、對外貿易額等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2、發展中國家相互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懸殊,但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速度都較快,如中國。

第三世界是指經濟發展比較落後,在國際政治經濟關系中地位比較低的國家和地區。在地域上大多處於發達國家的南邊。第三世界國家也稱為發展中國家,南方國家。

詞意變化

此名詞最先由經濟學家Alfred Sauvy於1952年8月14日的法國雜志Le Nouvel Observateur中提出。原本是指法國大革命中的Third Estate(第三階級)。冷戰時期,一些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國家為表示並不靠攏北約或蘇聯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詞界定自己。很多不結盟運動的成員國屬於第三世界。

另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在1974年2月22日同尚比亞共和國總統卡翁達談話中曾提出:「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這是另外一種定義。

現在,這個詞主要指那些具有很小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UN Human Development Index)的國家,不管他們屬於那種意識形態。這些國家在學術上也被稱為南部國家, 發展中國家, 不發達國家和主體世界(Majority World)。

發展歷程

第三世界是在二戰以後發展起來的。萬隆會議、不結盟運動、七十七國集團是第三世界形成和發展的三個標志。

該回答在7月3日 17:04由回答者修改過

❼ 當前國際國內產業轉移趨勢

中央抄以再重申。我國正從中國 製造逐漸向中國 創造 轉型。更不斷深化和發展第三產業。這是我國發展的必然趨勢。
首先從地緣經濟來看,中國的低端製造業正逐漸向南亞及其他第三國家轉移。這是由於我國的生產成本逐漸增高而決定的。所以國家必須注重高附加值,的高端製造業,從而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只有這樣中國的經濟才會持久。 中國是一個十幾億的人口大國只有必須大力發展「自主品牌的製造業」而不是來料加工的「製造業」才能滿足我國的就業情況。從而才能持久發展。
中國的第三產業必須以製造業為前提,只有中國的製造業成功升級發展,才能帶動第三產業健康的發展。

❽ 當前國際國內產業轉移都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

國內,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中部、西部區域遷移,追求低勞動力成本
國際上,這版種遷移是從勞動力成本權逐漸上升的中國遷移到越南、柬埔寨。
國際上,客戶服務等智力密集型企業,從美國、歐洲,向印度遷移。如果你在美國,你的DELL電腦出了問題,售後服務電話可能就是一個印度工程師幫你解決。
從體來說,各種遷移,都是是在一個原則下進行,即資本的逐利性,從成本高的地方往成本低的地方走。

與國際產業轉移發展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