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蘋果產業大戶發展人物紀實

蘋果產業大戶發展人物紀實

發布時間:2020-12-31 08:58:29

A. 蘋果產業發展的研究性學習報告

部分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蘋果生產國,也是惟一一個蘋果收獲面積上百萬公頃、產量上千萬噸的國家,產量佔全球蘋果產量的一半還多。但是,隨著蘋果種植面積和蘋果產量的迅猛擴大與快速增長,蘋果價格跌多升少,我國蘋果產業的發展正受到日益嚴峻的挑戰。在國內外消費需求增長跟不上蘋果產量增長的情況下,如何根據蘋果市場供求狀況制定行之有效的蘋果產銷戰略,把產地的資源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把蘋果生產的數量優勢轉變為質量優勢,就成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蘋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一、產業發展趨勢和現狀

1. 栽植面積由快速擴張向平穩發展

根據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的調查研究,1982~1989年期間和1991~1996年期間,我國蘋果產區經歷了兩次大規模擴張,但自1996年後,環渤海灣優勢產區蘋果面積以每年平均5.1%的速度持續下降,而黃土高原優勢產區在1997~2002年種植面積減少後,從2003年至今保持年均
4.53%的速度平穩增長,到2013年我國蘋果栽植面積達到225.14萬公頃,近三年蘋果收獲面積相對穩定,但產量卻呈穩步增長態勢。

2. 區域布局由分散發展向優勢產區集中發展

我國蘋果主產區地處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環渤海灣地區,海拔高、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具有發展蘋果生產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資源優勢。但在這些地區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宜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只有其中的優勢產區更適合發展蘋果產業。目前,從蘋果區域布局來看,環渤海灣蘋果產區種植面積保持動態平衡,逐步向本區域優勢產區集中;黃土高原蘋果產區種植面積保持穩定增長,優勢產區陝西、山西、甘肅發展較快。目前,全國蘋果生產面積在10萬公頃以上、產量在100萬噸以上的有陝西、甘肅、山東、河北、河南、山西和遼寧等7個省。我國蘋果產業布局持續向勞動力豐富、病蟲害少、生產成本較低的西北高海拔地區遷移擴張。

3. 產量水平由「大小年」明顯變化向逐年穩步增長發展

過去,在蘋果生產上,由於基礎設施和栽培投入少,果園土肥水綜合管理跟不上;傳統栽植修剪果樹,樹體密閉通透性差等原因,年際間產量水平差異較大,出現「大小年」周期變化的現象。近年來,受蘋果種植面積持續增加、技術進步、果農對果園投入與管理增加、經濟效益良好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蘋果產量年際間呈持續穩步增長趨勢。2013年全國蘋果產量3849.07萬噸,比2012年增加6.96%,約佔世界蘋果產量的52.3%。

4. 栽培模式由傳統栽培向高效集約化發展

我國的蘋果樹大部分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發展時期栽植的,主要採用以喬砧密植為主要特徵的傳統制度,果園郁閉,通風透光不良;果園管理標准化程度低,生產成本高,機械化作業困難。導致果品質量不高,市場競爭力降低。

近年來,通過間伐減密、提高栽植標准等措施,推廣應用了既省工、省力、優質、高效,又便於機械化作業的寬行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模式,2013年全國示範推廣面積達2.6萬公頃。果園標准化建設、規范化管理、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對推動我國蘋果栽培制度與國際接軌、集約使用土地,實現蘋果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5. 出口貿易競爭加劇,近年形勢有所回暖

自2004年以來,我國就一直穩居全球鮮蘋果出口第一大國地位,出口量總體呈增長態勢,但在2010~2012年出口量逐年下降,到2013年蘋果出口形勢有所回暖,出口蘋果數量為111.22萬噸(同比增長1.9%),金額為11.5億美元(同比增長7.3%),平均單價為1035.6美元/噸(同比增長5.3%)。盡管目前蘋果出口形勢有所好轉,但我國蘋果出口所面臨的發展約束因素漸增,一是國內勞動力要素和資本要素價格持續上漲因素,導致出口競爭力逐步減弱;二是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加上貿易保護加劇國際市場競爭,使我國出口市場增長空間有限;三是質量標准與海關檢驗檢疫也是約束我國鮮蘋果擴展發達國家市場的重要因素。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 蘋果產業化程度低

目前,國外蘋果的產業化處於較高的水平,如日本批發市場與農協、農民結成緊密的一體化聯合體,形成以批發為龍頭、以農協為紐帶、聯合眾多農戶的一條龍體系。而我國的蘋果生產基本上是以家庭為單位,產業化程度低。雖然也建立了果農協會、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但遠未起到應有的作用,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格局並未完全形成。

2. 生產布局和品種結構不盡合理

由於前些年對蘋果發展宏觀調控不力,果農盲目引種,加之果苗市場品種混亂,造成在非適宜區發展了不少果園,在適宜區栽培了一些不適宜品種。品種結構不盡合理:一是品種單一,傳統品種缺乏。目前,全國紅富士蘋果栽培面積約占蘋果總面積的50%以上,新選育推廣的品種也多是富士系列,而受消費者喜愛的金帥、青香蕉、黃香蕉等傳統品種在市場上幾乎看不到。二是早中晚熟品種搭配不合理。長期以來,形成了「早熟較缺、中熟不足、晚熟過剩」的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的品種結構。三是鮮食與加工品種比例失調。發達國家,如美國45%、日本25%的蘋果用於加工,而我國鮮食蘋果則佔到總面積的
90%以上。

3. 標准化生產技術普及慢,果品整體質量有待提高

近年來,由於農村青壯年勞力普遍外出務工,留守在家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中老年人,科技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接受新鮮事物能力有限,致使果園標准化技術無法很好地推廣應用、生產的果品質量參差不齊。在蘋果采後加工處理上,發達國家90%的蘋果經過機械化清洗、打蠟、分級、包裝後才投放市場,而我國目前能達到這種標準的蘋果僅有5%左右,多數是直接採摘進入市場。從生產到加工,果品整體質量不高,這也是我國蘋果難以進入國際高端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果品質量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我國是農葯使用大國,年使用量80萬~100萬噸,屬世界首位。目前,果樹病蟲害防治中生物農葯應用相對較少,主要還是依賴化學農葯,且由於農葯的不科學(劑量、時間、次數)使用,導致農葯殘留量超標。還有些果農安全意識淡薄,隨意加大農葯使用量和采前用葯不注意安全間隔期等,導致人畜中毒問題的發生。化肥仍是目前果園使用肥料的主流,農家肥、沼肥、生物肥比重相對較少。此外,由於污水灌溉、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排放等問題導致土壤重金屬含量增加,這些都給果品質量安全造成一定威脅,也成為蘋果產業發展的重大隱患,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三、發展對策

1. 調整結構,發展優質果品

根據近幾年國內外蘋果產業發展和市場形勢來看,我國蘋果栽培面積不宜再擴大,而應保持基本穩定。蘋果產業發展應將工作重點轉移到調整結構、發展優質水果上來。一是在區域布局上,應遵循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適當集中的原則,盡量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二是優化品種結構,在調減富士系列的同時,適當增加金帥、嘎拉等優良品種種植比例,把早、中、晚熟蘋果種植比例調整到2∶2∶6的較合理范圍內。三是適當發展加工品種,如有計劃地種植高酸度蘋果或通過高枝換頭等方式將部分蘋果改造成專用酸蘋果,逐步建設果汁加工專用蘋果種植基地。

2. 提高產業化水平,實現規模化生產經營

一是提高果農的組織化程度,借鑒國內外有關果品協會、合作社建設的經驗,將分散的千家萬戶果農組織起來,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或協會,以利於形成有效的價格約束機制,規范市場秩序,加強蘋果生產者與市場之間的聯系。二是發展龍頭企業,把企業的資金優勢、管理優勢與生產者的土地優勢、果園優勢結合起來,擴大規模化生產經營,解決分散生產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以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三是提高蘋果產業現代化水平,按照不同蘋果品種特點,分別做好清洗、分級、打蠟、包裝等工作,提高果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四是盡快建立和完善具有現代化電子報價、電子信息發布、電子統一結算和檢測檢疫系統等功能的果品批發市場。

3. 正確處理果品質量安全與產業發展的關系

優質、安全是當今世界果品生產和消費的總趨勢,針對我國蘋果質量標准體系不完善,與國際不能接軌等問題,應大力抓好果品質量安全工作。一是加強標准化生產,全面實現蘋果質量安全達標。堅持以標准控制質量、以標准規范生產、以標准引導果農,加快果業標准化步伐,盡快形成適應現代果業發展的果業標准化體系。二是建立市場准入制度,加大果品質量安全檢測力度。啟動果品例行檢測項目,確定強制檢測的農葯殘留種類限量,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對果品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實行全程監控,建立並嚴格執行果品市場准入制度,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三是全面推行果品基地認證,積極發展有機果品。

4. 不斷提高競爭力,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首先要認識到提高蘋果出口競爭力必須在果品質量上下工夫。先進技術是生產高檔優質蘋果的保證,因此,應重視各個環節的技術操作和先進技術的運用。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果農的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和先進技術的示範推廣,最大限度地保證我國蘋果的質量安全。果農在蘋果種植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蘋果生產標准進行各項操作,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從而保證蘋果生產品質。其次要建立健全蘋果出口檢驗檢疫標准體系,對出口蘋果生產、價格、儲運和銷售進行全程式控制制,不斷優化蘋果品質,從而提高我國蘋果國際競爭力。最後要在鞏固東南亞和俄羅斯等傳統低端蘋果銷售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歐盟、北美等高端蘋果銷售市場,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蘋果出口市場。

B. 蘋果樹該不該砍掉……

2016年蘋果銷售持續萎靡不振,果農收益普遍明顯下降,陝西部分地區出現果農挖樹潮,種植多年的蘋果樹毀於一旦,讓人不免惋惜。近日,記者深入部分蘋果產區,走訪果園,了解果農的心聲與期望,與果農一起探究挖樹的其中原委,探討蘋果產業發展的出路。

我們到底該不該「砍掉我們賴以生存的果樹「?

——延安果農媒體直播間

發現問題:蘋果滯銷,挖果樹蔚然成風

「蘋果現在最難賣了」

1月9日,陝西省周至縣集賢鎮果農王興一見到記者就說出今年令他疑惑不解的苦惱,成堆的膜袋蘋果還整齊擺放在他的庭院當中,用簡易蓬布遮蓋,並不能常時間儲存。他告訴記者,由於知名度小,所以客商少、價格低,剛剛過去的2016年蘋果銷售價格表現最明顯。和周邊地區一樣大小、色澤的蘋果,這里最高0.5元,而周邊地區普遍價格0.9元。因為蘋果遲遲無法銷售,看不到市場前景,當地部分果農已經開始挖樹,看到種植了30多年的蘋果樹被連根刨起,王興表示他們也都是無可奈何。

在禮泉縣駿馬鄉,果農曹俊華對記者說出挖樹的根本原因:「我們果農只注重蘋果產量,不關注品質,也沒有品牌,盲目地打農葯一茬接著一茬,濫施化肥一次接著一次,不及時灌溉,蘋果是催長大的,口感差、色澤差。蘋果連年不好賣,也只能挖樹。」

挖樹的地區主要集中在低海拔的蘋果適生區,面對蘋果銷售難引發挖樹潮等問題,記者采訪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李丙智,他表示,出路還在轉型升級。首先要轉變觀念,以更加開闊的眼界來看待蘋果產業發展。區位優勢不明顯的蘋果產區,目前有良好經濟效益的可以不挖樹,經濟效益較差就挖掉,因地制宜發展更適宜的產業;其次必須科學化布局品種,新型的蘋果品種在栽培、管理等方面操作便捷簡單,在品質、品牌等方面市場區位顯著。通過間伐等手段陸續淘汰老舊品種,實現以新品種為主,以3:3:4布局中中晚熟品種。再次農民轉型升級成新型農民。農民不僅懂技術、會經營,還善管理、能吃苦的新型農民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全面提升栽培管理水平,促進蘋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C. 昭通蘋果詳細資料

雲南引種最早、分布集中的西洋蘋果品種樹。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喬木。溫帶果樹。金帥又名金冠,原產美國。年首次由日本引入中國大連栽培。1940年,昭通人吳敬漪從四川成都購150株,栽於昭通灑漁鄉。今昭通地區果技站仍保存當年栽的正常結果樹70餘株。 該品種適宜較冷涼少雨的地區栽培,以年均氣溫9℃-11℃、降水量700毫米以下最適。果實9月上旬成熟。具有豐產穩產特性。金帥果實平均重180克,長圓形。低海拔地區栽培的果實扁圓形。果皮底色黃綠,成熟後金黃色。肉質細,味偏甜,有芳香,宜鮮食,易生果銹,貯藏後會發綿。
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在全國蘋果區劃意見中,把昭通定為全國蘋果生長最適宜區。與北方蘋果產區相比,

昭通蘋果
昭通蘋果具有四大優勢:一是生態優勢。從氣候條件上看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較差小、日較差大,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光、熱、水資源豐富,是蘋果生產最適宜區。由於地處雲貴高原,紫外線強烈,晝夜溫差大,有機質積累較快,大大利於蘋果的生長。生產條件上看昭、魯兩縣區屬於農業大縣,大氣環境清潔,無工業污染,發展無公害蘋果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二是品質優勢。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所產蘋果色澤鮮艷,肉質細脆、甜酸適度,汁液豐富,風味濃郁,多次獲省優質水果稱號及全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銀獎,昭通蘋果在西南三省、兩廣、東南亞聞名遐邇。三是早熟優勢,昭通蘋果具有較北方產區早熟一個月的特點,在北方蘋果尚未成熟時,昭通蘋果即成熟上市,其早熟種在7月上中旬即成熟,晚熟品種9月中旬成熟,銷售時間較北方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和市場競爭優勢。四是區位優勢,市場廣闊。昭通市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這些省市由於氣候因素,基本不產蘋果。昭通與國內蘋果產區山東、陝西等產區相比,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以及在多年的銷售中已形成了固定的消費市場,所產蘋果可北上四川、重慶,東進貴州、湖南、湖北,南下廣東、廣西。除此之外,南下東南亞也僅三天即可實現由田間到餐桌。近年來,昭通蘋果銷往香港、泰國、緬甸、越南等國家和地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更為昭通蘋果銷售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為了發揮昭通自然資源優勢,幫助農民盡快脫貧致富。1989年農業部將昭通列為我國南方優質蘋果生產基地,1996年雲南省又將昭通列為省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基地列項後,蘋果生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從地委行署到市縣政府都將蘋果生產列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范疇加以考慮,納入了各級政府部門領導農業生產的內管和議事來加以研究。首先在昭、魯兩市縣分別成立了蘋果基地建設領導小組,通過制定水果發展規劃、行政管理法規和政策措施運用行政職能和經濟調節手段,加強對蘋果生產建設的領導。二是在昭通的永豐、土城、灑漁、樂居、守望、小龍洞、北閘、蒙泉、蘇家院及魯甸的桃源、岩洞、文屏、茨院等鄉鎮擴大種植面積,發展規模生產。三、進行了大量的品種引試和更新換代,先後引入新品種30餘個,通過篩選,選出了紅富士、新紅星、喬納金、神沙、2001、紅王將、美國八號等一批適應我區更新換代的品種積極組織推廣應用。目前,紅富士系、新紅星、喬納金已逐漸替代了原有金帥、國光、元帥等老品種,逐漸形成了早中晚熟的合理搭配。基地建設工作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昭通蘋果產業的發展。[1]
2發展
為了將昭通蘋果進一步做大、做強,近年來,昭通市委、政府又將蘋果生產列為全市六大優勢產業,把扶持和培育蘋果

昭通蘋果(6張)
產業的發展作為農村經濟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來抓,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各相關部門緊緊圍繞「以提高果品競爭力和實現增效、增收為目的,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標准化生產為突破口,通過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產業化運作模式,優化調整品種結構,加強果園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環境條件,吸收、消化、利用國內優質果生產先進技術並將其組裝配套,主攻果品質量,強化商品質量意識,培育知名品牌以及圍繞果品采後商品化處理加工及市場開發,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努力提高昭通蘋果業的整體競爭力和效益」新時期蘋果發展指導思想,以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蘋果生產。一方面,在蘋果產區廣泛開展了低產果園改造、無公害蘋果生產,精品果園建設、及強拉枝、大改形、疏花疏果、夏季修剪、果實套袋、配方施肥等優質果生產新技術,努力提高果品質量。另一方面,切實加強蘋果采後分級、包裝商品化處理,「昭錦」、「南國紅」、「昭陽紅」等一些品牌也應運而生,有效改變了我市蘋果的商品形象。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建立年產蘋果濃縮汁5萬噸的生產線2條,第一條生產線已於2007年投產。昭陽區委、區政府兩次舉辦「蘋果文化節」推介昭通蘋果,擴大了昭通蘋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還採取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營銷大戶搞好蘋果營銷。產業化運作有效促進了昭通蘋果產業發展。目前,昭、魯壩區蘋果種植面積達到20.5萬畝,實現產量22.2萬噸,產值達2.37億元。昭通蘋果除銷往雲、貴、川三省及廣東、廣西、香港等地外,還遠銷緬甸、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每年外銷量達到6000多噸。蘋果生產已成為昭魯壩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

D. 中國的蘋果產業是怎樣發展的

我國蘋果產業從新中國成立後取得迅速發展。據統計,自1990年以後,我國蘋果生產進入超常發展時期,產量和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截至2008年,全國蘋果栽培面積達191.89萬公頃,產量約2550萬噸。蘋果栽培面積、產量、濃縮蘋果汁產量和出口量4項指標均已列世界第一。我國正朝蘋果產業化大國邁進。

E. 現代蘋果產業發展的可行性報告

這個報告是呈交什麼單位或領導來審閱,審閱後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具體可以看你的網路信箱可以進一步溝通。

F. 蘋果矮化密植栽培技術

10月10日,「消費扶貧e起來」百名主播入百企助推陝西蘋果銷售活動產地行首站走進中國蘋果之鄉——寶雞市千陽縣,探訪蘋果產業發展的「千陽模式」。

70歲李金鳳在果園里採摘蘋果,一年增收三四千元。

矮砧密植新模式讓果農畝均收入上萬元

「原來蘋果都是大樹採摘非常不便,現在改成矮化後,採摘非常方便。」在千陽縣南寨鎮三合村趙乃強家的果園里,70歲李金鳳正端著一個小梯子採摘蘋果,只見她手拿著一個小剪刀,很輕松的就將一棵蘋果樹上的紅蘋果全部摘完。

李金鳳是鄰村鄧家塬6組的,早上從家裡騎車過來只需十幾分鍾,每年的蘋果採摘季她都會到各處的果園去幫忙摘蘋果,一天收入六七十元,一個採摘季下來可以增收三四千元。

趙乃強家五畝蘋果豐收了

「今年蘋果豐收了,好得很,蘋果又大又紅,產量又好,一畝地起碼賣個一萬多塊錢,好的很。」趙乃強告訴記者,他們家的五畝果園15年的時候栽種的自根砧木t337,發展矮砧密植的新模式,產業效益大大提升,今年商品果預計可以達到3萬多斤,賣上五六萬元不是問題。

趙乃強栽種蘋果,離不開三合村的千陽縣鴻福果業專業合作社的支持。「我們合作社08年成立,目前社員120多戶,種植面積820畝,合作社主要是服務為主,給大家提供苗木新品種和種植技術幫助,讓社員一起增收。」合作社理事長趙志來介紹,三合村發展蘋果已經有近40年的歷史了,是名副其實的老果區,但是卻通過發展矮砧密植煥發了新的生機。

「我們村是最早一批靠種蘋果發家致富的,但是隨著蘋果樹齡老化、品種老化等,產業效益下降很大,後來我們從15年左右開始,全部換了新種植模式,原先畝產最高4000斤,現在產量翻了兩倍多,畝均收入在15000元左右。」趙志來說,新模式栽植密度大,一畝地可以栽種190-200棵果樹,全部採用水肥一體化,管理簡單,省工省時,套袋採摘也很方便。

趙志來說,目前蘋果的收購價在2.6-3元左右,每天都有廣東、湖北、四川等地的客商上門收購。合作社還注冊了「西秦競秀」蘋果商標,建起了蘋果紙袋廠,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果品產業附加值,採取網上和實體店營銷等模式,拓寬果品多元化銷售渠道,推動產業發展。

海升3500畝有機蘋果示範園。

海升果業引領我國蘋果產業發展

在千陽縣張家塬鎮寶豐村的海升3500畝有機蘋果示範園里,蘋果全部是自然生長,不套袋,摘一顆下來輕輕一擦,紅的發亮,口感香脆。

據了解,該果園總投資7000萬元,集標准化、機械化、自動化、精準化為一體,是千陽縣首個有機蘋果矮砧密植示範區。

園區依託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和國際蘋果技術領軍團隊,按照「大苗建園、立架密植栽培、節水灌溉、機械作業、生物防治、果園生草」等現代蘋果種植標准,形成新的蘋果產業種植模式,引領我國蘋果產業發展。

寶雞海升公司副總經理周林軍介紹,海升在千陽有6500畝的果園,全程採用這個不套袋的技術,不套袋的這個蘋果它的口感更好,香氣更濃,也是今後的一個發展趨勢,海升也在引領整個產業,往這種不套袋的方向去做。

海升還在千陽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矮化苗木繁育基地,2018年2萬株苗木出口吉爾吉斯斯坦,這是中國矮化自根砧苗木首次走出國門,突破了中國蘋果矮化自根砧苗木出口的「零記錄」。

從果園出來,探訪團一行又來到了海升果業的蘋果分選車間,這里有海升從荷蘭引進的全亞洲最先進的紅外線光譜全自動分揀線,每個小時可以分選20噸蘋果。

海升引進的紅外線光譜全自動分揀線。

分揀線的設備主管任文強2018年從西安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後加入海升公司,主要負責分揀線的蘋果參數設置。他說,分選線可以實現對蘋果內部和外部品質的全面分選,從外在的顏色、條紋、果徑、病蟲點、日灼等,到內在的糖度、酸度、霉心病、褐變等都可以自動監測。

「現在農業的發展比較好,市場對農業的自動化分選也在加強,發展潛能大,同學里也有很多同學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任文強介紹,農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後大家吃到的蘋果都有科技因素。

扶貧產品對接會 主播紛紛為千陽蘋果代言

「這款是黃元帥,中熟蘋果,口感比較面,味道非常棒,如果大家喜歡的話,歡迎聯系我購買。」「這個紅蘋果是大家常吃的富士,口感香脆,歡迎大家購買。」「千陽紅蘋果,中國好品果,我為千陽蘋果代言,點贊。」

參觀完果園和分選線後,在海升公司召開了千陽縣扶貧產品對接會,網紅主播在產品展台前拍攝短視頻,為千陽蘋果代言,直播帶貨助力蘋果銷售。

「我們這個是酵素蘋果,有晚熟富士和玉華早富兩個品種,大部分都不套袋,不用化肥農葯,口感脆甜,糖度平均達到了17.5,比正常高出5.5左右。」寶雞乾亨農業有限公司的酵素蘋果吸引了主播的目光,大家紛紛在這里停留詳細了解酵素蘋果的特點。

該公司負責人嚴振介紹,他們原先是做酵素肥的,13年開始在張家塬鎮流轉了300畝土地種植蘋果,用自己生產的酵素肥種蘋果,因為量少質優,目前銷售價格比普通蘋果貴一倍多,而且供不應求。

對接會現場,千陽大地豐泰、木美土裡、鴻福蘋果、景千蘋果等20餘家農業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還推介了米奇拉、富士、煙富三號、蜜脆、紅王子、金冠、黃元帥等蘋果產品以及供應能力,填寫了企業檔案,優質的蘋果產品將納入陝西農業品牌網供應鏈選品系統,建立長期的供貨合作機制,後期還將開展專場的直播帶貨活動。

「千陽模式」引領蘋果產業轉型升級

「千陽現在有13萬人,13萬畝蘋果,人均一畝蘋果,果農人均果品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全縣4300戶貧困戶依託蘋果產業穩定脫貧。」千陽縣副縣長邱越介紹,蘋果產業已成為千陽助推脫貧、助農增收、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

從一枚小小的蘋果起步,到今天成長為集苗木、種植、分揀、運銷、倉儲、果汁飲片深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在這紅彤彤的蘋果背後,是千陽人多難來不懈的努力。

千陽縣副縣長邱越介紹千陽模式。

邱越說,千陽是公認的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光照高值有利於蘋果光合物質積累和運轉,果實著色好,含糖量高,香味濃厚,清香撲鼻,肉質脆密,脆甜爽口,品質優良,耐貯運,先後成為中國蘋果名縣、中國蘋果強縣、中國蘋果之鄉。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機遇,高起點規劃、園區化發展、新技術引領、品牌化運營,強力推進蘋果產業轉型升級,探索形成了「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體、機械作務」的蘋果發展技術規范,凸顯出「四省一高一優」的優勢,苗木、技術、管理等方面達到了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水平,探索形成了以「政府支持引導、新型主體推進、矮砧技術支撐、田間大學培訓、產業融合發展」的「千陽模式」,引領著全國現代蘋果產業的發展方向。

G. 靜寧蘋果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靜寧蘋果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是2018-05-17在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版或控股的法人權獨資),注冊地址位於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城關鎮北環路51號。

靜寧蘋果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20826MA73DLD89C,企業法人鮑彥鵬,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靜寧蘋果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蘋果產業發展規劃、靜寧蘋果商標使用的管理;宣傳保護、行業技術培訓、為果農和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各類蘋果基地建設,調處蘋果市場運行管理,靜寧蘋果包裝管理。(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靜寧蘋果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對外投資3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靜寧蘋果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閱讀全文

與蘋果產業大戶發展人物紀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