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文化創意產業的2000字小論文要怎麼寫
我覺得論文首先的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提出自己鮮明的觀點,然後分段闡述。再者必須對國王學院的發展文化歷史有個大概的了解,如果你的論點鮮明,並且有理有據,就不會被降低錄取率的。
『貳』 外國文化產業事例
美國百老匯2008年的票房收入幾乎未受影響、倫敦西區音樂劇的預售票房比2007年高了13.5%,以戲劇和劇院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對一個城市,尤其是國際化的大都市所帶來的經濟影響,究竟有多大?
吳丹
金融危機一周年之際,當人們在驚濤駭浪之後開始盤點時,驚訝地發現,美國百老匯在整個2008年的票房收入幾乎未受影響。跟過去一樣,百老匯的劇院產業依舊為紐約市帶來51億美元的經濟效益。而在倫敦西區,戲票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大賣,當地音樂劇的預售票房甚至比2007年還高13.5%。
在這場風暴面前,文化的重要性越發凸顯,並獨立堅挺地呈現出一種反周期態勢。這也使人們再次思考:以戲劇和劇院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對一個城市,尤其是國際化的大都市所帶來的經濟影響,究竟有多大?
今年,由上海靜安區政府主導的「靜安現代戲劇谷」正式啟動,這一野心勃勃的項目正是追著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輝煌而去。近日,國內外學術界、文化界和商界人士齊聚上海「2009福布斯•靜安南京路論壇」,試圖探討文化的商業價值,以及中國上海能否以「靜安現代戲劇谷」為坐標締造出下一個世界戲劇商業街區。
文化如何推動城市經濟
在現代戲劇史上,美國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堪稱無可挑剔的獨特樣本。戲劇文化與城市之間的關系,在這兩座大都市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早在1870年代,紐約市的劇院就紛紛聚集到時代廣場附近,這些劇院每晚燈火通明熠熠生輝,所謂「偉大的熒光帶」,就是指百老匯從那個年代開始的繁榮景象。這一景象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在黃金(228,-1.64,-0.72%)時期,百老匯的42街道布滿劇院,夜夜歌舞昇平。不幸的是,隨著經濟的蕭條,百老匯在20世紀60年代陷入低谷,許多劇院倒閉,色情場所和犯罪活動長驅直入,到了80年代,遊客和紐約市民都不敢再踏足時代廣場。
在百老匯,歷經百年滄桑的家族企業有不少,美國倪德倫環球娛樂公司是其中之一。倪德倫家族的年輕傳人小羅伯特•倪德倫曾多次來過上海,當他看到政府對「靜安現代戲劇谷」所投注的人力物力,立即聯想起紐約政府當年對百老匯的力挽狂瀾。
「紐約新政府上台後,意識到『一個充滿生機的時代廣場和百老匯產業將促進城市的發展』。於是,政府進行了一系列干預,打擊犯罪、清理色情場所,讓人們恢復安全感。此外,政府收購了7家劇院,建立『時代廣場聯盟』的非營利機構,每年在時代廣場慶祝新年拉攏人氣。百老匯的戲劇慢慢回歸,時代廣場又成為紐約市的文化娛樂中心。」小羅伯特•倪德倫提供了一組數據,從1991年至1992年,百老匯有7159場演出,獲得740萬美元票房,時隔15年,2006年至2007年的演出達到11923場,票房收入達1230萬美元,增幅近60%。令人意外的是,83.5%的百老匯門票都是由非紐約的遊客購買的,這些專門沖著戲劇演出而來的遊客,僅在2006年就為紐約市帶來4.15億美元的消費額。
小羅伯特•倪德倫認為,百老匯對紐約經濟的影響不僅在於票房創造的價值,還包括解決無數就業機會,「百老匯為紐約人提供了4400個全職工作機會,14000人的工作和演出與百老匯直接相關。而其他輔助產業的工作崗位,有3萬多個。最重要的是,藝術提升了紐約市民的生活質量和文化水準,讓他們以生活在紐約而自豪。」
同樣,居住在倫敦的英國人也會以這座城市而倍感驕傲。大衛•萊特博帝是英國麥金托什公司全球商業負責人,在他看來,戲劇是倫敦經濟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沒有西區,倫敦的經濟和文化都是面目全非的。沒有西區就沒有倫敦。如果倫敦只有銀行家,只有女王,就不會有遊客,倫敦就不是現在的倫敦。」
倫敦西區對城市的經濟影響,同樣是一組驚人的數據——2007年,這里的5家劇院一共上演了153部劇目,創造了4.69億英鎊的票房收入,對倫敦經濟的影響超過15億英鎊。
「倫敦西[FS:PAGE]區的戲院並沒有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很多英國人確實取消了歐洲旅行的計劃,但他們紛紛來到倫敦看戲。對他們來說,倫敦西區提供了很強的文化資源,一種巨大的吸引力。這也就是城市的性格,使得我們能在經濟衰退中得到一個抗衰退的保護。」大衛•萊特博帝說。
上海能否成功?
什麼是城市的文化性格?在余秋雨看來:「文化性格就是在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上的一個長久閱歷,時間比較長的閱歷就變成了性格。」
在美國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啟示下,上海能否形成自己的文化性格,創造自己的商業奇跡?
回顧中國歷史,余秋雨能看到許多文化與商業珠聯璧合的輝煌例子——公元8世紀,長安的西市是貿易集中地區,商業極其繁榮,甚至通用波斯金幣。東市裡一家最熱鬧的酒家叫胡姬,常聚集大量詩人吟詩作賦;公元13世紀至14世紀,開封的商業活動與民間藝術活動非常發達,宋朝的首都從開封搬到杭州以後,杭州的文化活動也大量存在;公元16世紀到17世紀,蘇州和南京因為崑曲的繁榮完全被文化的熱潮所包圍,甚至有幾萬人在山上唱歌的盛況。他認為,「靜安現代戲劇谷」一定是一個創新的產業:「我們一定在這會出現讓今天的80後、90後,而且是今天各種各樣階層的人能夠全身心投入的戲劇活動。」
「靜安現代戲劇谷」在台灣戲劇導演賴聲川看來,「是一張充滿潛力的圖像」。通過倫敦與紐約的經驗,他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戲劇本身:「只要你有好戲,就有人來看戲。看戲的人多了,才可以養劇場。我們能不能享受到靜安區有10個劇場每天晚上爆滿的1萬多個觀眾?我當然說是有可能,但是關鍵是演什麼戲。」
大衛•萊特博帝提出疑問:為什麼那麼多年來,世界上只有百老匯和倫敦西區,沒有第三個城市照抄成功的案例?「任何戰略的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被模仿,但舞台藝術是一個例外,它的質量不是那麼好模仿的。倫敦戲劇區的繁榮,主要是由卓越的專業藝術家們所驅動的。」
當高檔商場、寫字樓、奢侈品牌旗艦店、五星級酒店不斷入駐上海市靜安區之後,如何在這塊繁華區域探尋更深層次的文化訴求,成為「靜安現代戲劇谷」的重任。上海能否成為下一個戲劇產業基地,這是尚難以回答的問題。
賴聲川解答得簡單而朴實:「必須要創造一個環境讓更多的藝術家有機會把他們最想寫的東西發揮出來,那麼市場自然就會產生。究竟是拿文化賺錢,還是把文化做出來?我覺得,把文化做好了,錢就來了。」
『叄』 國內哪些學校的公共藝術專業比較好
藝術留學生們在申請大學時有很多的選擇,你可以選擇開設藝術系的綜合類學院(college);也可以選擇開設藝術學院的綜合類大學(university)比如愛丁堡大學等;或者是選擇專門的藝術類院校,比如倫敦藝術學院、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皇家藝術學院等。
藝術院校特點:
專業的藝術類院校最大的優勢必然是其在藝術領域上長久的積淀、豐厚氛圍、最精英和非常的資源。如果你是學習藝術設計的同學,那麼選擇最專業和頂尖的藝術院校,必然是沒有錯的。但是具體到不同的學校,每個學校有每個學校的風格,有些可能比較偏純藝、有些比較偏設計、有些比較概念偏創意、有些比較實際偏商業,這些都要結合你自己未來想從事的方向和興趣做考慮。
綜合類院校特點:
牛逼的綜合類學校自然不會吝嗇在硬體和資源上的投資,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所教授技能都不會比專業院校差的。而且有一個比專業院校有優勢的地方在於:跨學科教學。你可以享受學校內其他專業的資源,藝術和商科、藝術和政治甚至藝術和醫學。不同的學術背景在一起或許對於你的藝術成長有更多的好處哦。排名上,綜合類大學在藝術領域的排名可能不如一些專業院校來的高,但是綜合類排名中是比較有優勢的。
那麼,選擇藝術類大學比較好,還是綜合類大學比較好呢?
綜合類高校綜合類大學囊括眾多專業學科,跨學科學術知識領域的大學,其中就包括藝術類,但其專業性就不如純藝術類的學校強。藝術類院校專業性強一些,目標是培養具備各專業知識,能從事各專業門類教育和實踐的人才、多層次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其注重藝術專業的教學和培養。
『肆』 材料一:自倫敦「萬國工業博覽會」開始,世博會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科技和文化領域的盛會,成為各國人民總
(1)①可以有效促進投資,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②有助於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擴大就業。③有助於更好地促進我國和世界各國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④有助於展示我國的經濟建設成就,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2)①這是經濟全球化的要求。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丹麥希望運用自己的優勢助力中國發展,符合我國與丹麥的共同利益。②這是市場經濟開放性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的開放性要求世界各國必須利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丹麥希望運用自己的優勢助力中國發展,對丹麥來說,是為其優勢技術尋找國際市場,對中國而言,是利用國際技術資源發展自我。③丹麥希望運用自己的優勢助力中國發展是一件雙贏互利的事情,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