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裡配金融分析發展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性
工業互聯抄網是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全領域、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中的融合集成應用,是實現工業智能化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其本質是以機器、零部件、控制系統、信息系統、產品以及人之間的網路互聯為基礎,通過對工業數據的深度感知、傳輸交換、計算處理和高級分析,實現從單個機器到生產線、車間乃至整個工廠的智能決策和動態優化。
炎黃財經就報道過:工業互聯網是工業智能化的基礎支撐。工業互聯網對工業智能化的支撐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
1、是通過構建互聯互通的網路基礎設施,將分散化的物理生產單元相互連接,打破信息孤島,促進生產系統內部各層級、生產系統與商業系統的集成整合,實現生產、供應鏈、產品等數據的無縫傳輸,構建數據優化閉環;
2、是基於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的數據技術,能夠對機器運行狀態、生產經營狀況、產業鏈協同和市場需求信息,進行充分感知、復雜計算和深度分析,形成工業生產的智能化決策;
3、是通過企業對外的泛在互聯網路,將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市場用戶、售出產品緊密連接,形成協同化、定製化和服務化的生產組織模式和商業模式,提高生產資源配置效率,創造差異化的產品和新的服務價值,推動工業智能化的實現。
❷ 加快5G+工業互聯網,會對製造業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近年來,「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都是行業專家討論的熱點話題,在「2019 年經貿熱點論壇」上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曲維璽、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等智庫專家就國內外經貿熱點,一致認為,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如「工業互聯網」「5G」「數字科技「等新概念、新技術將作為平台和工具發揮巨大作用,為實體產業創造新機遇。
當前備受關注的5G商用落地,李毅中指出,發展5G第一要積極,但也不能太急,還得一步一步走扎實,5G並不是隔斷歷史,而是在4G基礎上發展,不斷改進改造。
李毅中特別指出,工業互聯網應當與5G結合起來,共同發展,「要把5G建立到工業互聯網裡面去,提升工業互聯網的能力,充分賦能工業企業」。他認為,國家對5G技術應用高度重視,同時國內工業兩化融合基礎雄厚,5G在工業製造業運用的時間不會落後服務業和消費領域太多。
❸ 海爾卡奧斯為工業互聯網發展做了什麼
1.其一復,重大工業項目引進. 在攻勢中提到制:支持平度市打造高端裝備、家電電子、化工橡膠和食品飲料四個重點產業集群;以平度南村工業園(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範區北區)為突破口,著力打造白色家電生產基地,重點推進高端裝備和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支持萊西市打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農副食品加工、綠色超低能耗建築四個重點產業集群;以萊西姜山工業園為突破口,打造
2.其二,加快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 作戰方案中明確指出:支持兩市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傳統製造業智能製造和技術改造升級. 既然要讓傳統製造業在發展工業互聯網的過程中實現升級,採用的平台必然是智能化的,這一點與卡奧斯的屬性十分契合. 卡奧斯平台基於「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自主開發,它前聯研發、後聯用戶,依託工廠數萬個感測器,實現人員、設備
❹ 產業互聯網目前哪裡發展的好
在我的理解當中,互聯網的直接作用就是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傳播成本。這種情況下,降低信息傳播成本對誰有利——有利的更大,互聯網發展越快;有利的更小,互聯網發展就慢些。
以這個假設作為前提,我們來分析下四個地區、六個對比的互聯網發展狀況:
1、美國和歐洲
互聯網起源於美國是沒有錯的,但是到今天我們看,世界上著名的互聯網公司還是美國多,歐洲少。甚至我們有個感覺,似乎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也不必歐洲差到哪裡去(對不對後面再說)。
在我看來,互聯網在美國發展的快,其原因是所有國家裡面非常特殊的:因為就信息傳播的成本來說,美國和歐洲社會發展水平差不多,成本降低帶來的機遇也差不多。但是,美國的文化是統一的,這點很重要。
在歐洲,一個網路應用面對的必須是全歐洲的消費者。這樣這個應用的成本才能攤薄到每個消費者頭上,這樣成本、收益的比率才能比較的低。咳咳,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妹,這小國家這么多,語言那麼多,我成本怎麼也下不去啊……
而美國,基本上都是英文,恩,同樣的應用,成本就低多了……
如果某個應用在歐洲、美國有相同的收益,那麼這個應用在美國一定能賺大錢,為公司帶來現金。公司有了現金,就可以繼續擴張,擴張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在歐洲的話,盈利與否都兩說了。
2、美國和日本
日本和美國具有相似的人口規模,相似的文化統一度(日本的文化統一度應當比美國高)。但是日本的互聯網發展仍然沒有美國好。其實原因很簡單:日本的其他產業太強了,而日本的文化擴張能力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強。
你看,當互聯網萌芽的時候,日本正處於黃金時代的燦爛余輝中(70、80年代,日本在經濟上的強勢直逼美國):有一個很賺錢的生意在手,你對於新的東西投入總是不那麼大嘛~
當互聯網在90年代爆發的時候,因為美國的先期投入,所以這個時候似乎網路世界是以美國為主角的。日本當然沒有戲份(全世界都沒有戲份)。
到
了00年代呢?泡沫、泡沫,不斷的泡沫讓日本趕不上互聯網的新班次——而且,這個時期美國轉向了金融(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美聯儲抓住的救命稻草就是次
級貸,就是08年金融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的那個次級貸)。以日本人的角度來看,那我也去做金融才是比較好的出路(其實到了這個時期,日本人由於其他產業的
強勢導致的對IT的漠視這樣的理由已經不是很有說服力了。所以,對於00年代的這一段大家批判理解。)(關於孫正義與軟銀,後面談)。
關於日本的
文化擴張能力:你會發現日本的文化出口都是消費級別的,至少遠遠沒有美國大片那種「普世價值」宣傳的影響力。中國人或許會嚮往美國那樣的「普世價值」(中
性,請不要過度解讀),但是中國人會因為各種各樣復雜的原因不會信奉日本的文化吧(當然了,不絕對)。而且,美國的互聯網公司
發展起來以後,海外市場可以開拓歐洲,至少英國是沒有問題的。日本開拓哪裡呢??東亞都是有歷史恩怨的,東南亞,互聯網沒有那麼發達……
從成本角度來說,雖然確實互聯網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但是這個成本:在日本人強盛的時候,對日本人不算什麼重大利好(對被日本人經濟上逼到死角的美國人來說倒是個利好),在日本人衰落的時候,又成本略高。
3、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
這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如火如荼,大有和美歐比拼的架勢。
互
聯網帶來的信息成本利好對中國來說是很有價值的,這個價值遠遠高於其他國家:中國的信息傳播設施沒有美歐日發展那麼成熟,而互聯網是一個相對低成本的高起
點——這是中國發展互聯網的原始動力。這個動力可以舉例來說:我國的金融體系不完善,各種金融卡使用沒有美歐日那麼方便;我國的信用體系不完善,沒有美歐
日那種在大街上撒泡尿都能影響健康保險的程度(誇張了,批判理解哈~);我國的支付體系不完善,恩,你知道中國的PKI(public key
instrument)基本上到了02年才大體算是完成了么?
但是僅僅有動力是不夠的,印度也有動力,但是印度以和中國相似的人口也沒聽說發展出來啥。哦,對了,印度還是軟體外包產業的大國呢。這個時候我們要看到中國和其他的第三世界國家的重大不同:中國不僅有動力,也有一點實力,還有一點因為實力產生的動力。
中國的工業化底子,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比起來都是好的,這個好可以從人才儲備(文盲率等)、重工業發展程度等等看出來。恩,上網怎麼也得認字吧?上網的電腦怎麼也得自己能組裝吧(很多國家就是連組裝都不行……)。
這種實力還產生了一點動力:互聯網的真正發展僅僅靠做一些消費級別的東西是不行的,特別是在中國這個用戶沒有為互聯網產品付費習慣的國家。那麼,中國的互聯網必須有一些工業級別的東西:互聯網必須在中國的工業化中間起到作用。
所以馬雲做個「黃頁」居然還成功了,因為這是中國企業接觸互聯網的一個門路。所以馬雲做淘寶成功了,因為這是中國工廠擺脫渠道商的一個門路。所以馬雲做支付寶成功了,因為這是用戶擺脫麻煩的跟不上時代的網銀的一個門路。
這些人觸網嘗到甜頭,所以他們會支持互聯網的發展,這也是馬雲的帝國產生的一個原因。
在擴張能力方面,中國比美日歐的人口規模都大了一個數量級:恩,我辦個奧運會奧運場館都可以通過參觀的方式來小小的做一下資金支撐。這個人口規模就已經能夠製成大量的網站(比如知乎)運行了。或者說,這個人口規模,在互聯網泡沫時期,能為中國公司拉到比較多的風投做擔保。
換句話說,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在國外擴張的意願並沒有很多——光國內擴展就很有癮頭了嘛~這就導致了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國外擴張上的穩重。
舉例來說:親,還記得大明湖畔的ebay么?擴張太早,目標市場沒有調查清楚,直接在中國輸給了淘寶,也沒聽說在別的國家創出什麼道道來。至於中國企業,攢夠了錢就可以先東南亞、東亞,然後歐美的擴張了嘛~
可以小小總結一下:中國互聯網發展起來的原因真是全球最特殊的,也許也是最健康、有力的原因。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下面繼續分析。
4、美國和中國
美國和中國三個不同:人口規模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不同、技術水平不同。
前兩者前面都有表述。技術水平美國當然是高的~但是問題在於,美國全方位的高技術並沒有很順暢的轉化為賬目上的收益。
在
互聯網的相關領域內,什麼是高技術呢?人工智慧什麼的這兩年剛剛做出來,但是還沒有在市場上獲得大的反響。均衡負載什麼的就美國那點人,人家又不差錢,投
入的動力不夠啊(恩,你看連大眾點評網這樣的三線甚至四線互聯網應用都搞均衡負載了,美國的三線互聯網應用?好吧,咱也沒聽說過……這點批判下)。
所以你看,美國對中國的優勢主要在於:技術儲備雄厚(人家都出來那麼牛的人工智慧了啊親!!!中國的在哪裡啊)就差轉化為金錢了,技術成本低,很多中國必須做的技術研發人家不用做(均衡負載滿滿的都是淚)。
5、日本和中國
很
多不同在這里就不表述了,這里只說幾個個不同:日本的物流體系,因為太健全的緣故,所以日本人網購的動力不如中國那麼強。強到什麼地步呢?門牌號清清楚
楚,不會出現中國這種連自己的門牌號都不知道的情況。各種小店深入基層,當美國人在大mall裡面買東西的時候,日本人多逛幾個小店就置辦全一套傢伙了。
不過異軍突起的日本的軟銀為代表的投資集團——應當說是學美國金融學到了一些真東西,在中國投了大量的互聯網企業。投的多了,當然,命中目標的也就多了。這大概是日本在互聯網時代最精彩的舉措。不過也別忘記,至少還有個美國和他爭著搶著要投資呢……
6、歐洲和中國
這應當是本文的重頭戲。
當
互聯網剛剛起來的時候,歐洲可以算是世界領先,和美國不相伯仲的。逗比之處在於,從那個時候開始,歐洲的各種小國寡民症狀就極大的阻礙了歐洲互聯網行業發
展:能想像歐洲各個國家各個大學自己都開發一個網路協議的窘迫嗎?更逗比的是要不是有tcp/ip一系列協議兜著,歐洲現在仍然是這種協議一堆的情況。
一個內部不聯合的歐洲,從一開始就在互聯網時代輸掉了。
如果只是內部不聯合也就罷了。問題在於,歐洲的產業空心化,雖然沒有美國那麼嚴重,但是歐洲的工業也是只剩下賺大錢的工業了:要麼精密儀器,要麼高端化工,要麼賣個奢侈品,要麼賣個東歐妹子與白粉(pia飛)。你看,這些產業有上網的動力么?
在中國,如果你在00年代有個鞋廠,至少你會把本廠的次品拿出來上淘寶清倉嘛~估計清倉效果也還會不錯(我就有一雙這樣的鞋子,只是一個針腳沒訂好而已嘛~基本看不出來)。
但是歐洲??上述的幾個產業的訂單模式、生產模式都不支持這樣的網路消費方式。換句話說,歐美的產業空心化,直接導致的就是消費者消費量最大的產品他們自己不造了……全都是中國製造。這種情況導致的就是中國的淘寶會火起來,但是歐美沒有這樣的模式。對了,日本也沒有。
當然,人家歐洲很冤枉的嘛~就算我小國寡民,就算我沒有低端工業,那我諾基亞要是能和小米一樣搞個營銷,我在互聯網時代也算有拿得出的東西了
❺ 國內外發展工業互聯網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與挑戰
(一)政策環境有待建立
(二)行業壁壘需要打破
(三)產業鏈有待完善
(四)共贏模式有待確立
(五)應用模式需要探索
(六)安全問題亟待關注
❻ 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市場規模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保持穩步增長,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堅實基礎。測算數據顯示,2018 年、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分別為4386
億元、5361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1%和22.2%。預計2020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6520
億元,同比增長21.6%。2017-2020 年期間,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增長超過93%,年復合增長率達24.6%。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