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三次產業的分類是什麼
第一產業
第一產業又稱」第一次產業」.指農業, 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但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業.
」三次產業」的劃分最初源於西方經濟理論.西方經濟學家根據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順序將國民經濟部門劃分為三次產業.第一產業一般指產品直接取於自然界或以未經加工的自然資源為勞動對象的生產部門.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國際標准劃分產業分類》中, 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採掘業.根據1985 年5月我國國家統計局提出的關於第三產業劃分標準的規定, 我國第一產業的統計范圍是農業.
第二產業
第二產業指工業和建築業.工業包括採掘工業、製造工業以及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等業;建築業包括建築安裝企業和自營建設單位, 以及為建築安裝工程服務的地質勘探和考察設計等.按照西方經濟理論, 第二產業一般指對經過初次加工的自然資源進行加工或者再加工的生產部門.根據我國國家統計局關於三次產業劃分標準的規定, 第二產業統計范圍是工業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又稱」第三次產業」.一般指提供各種勞務的服務行業.根據我國國家統計局提出的關於第三產業劃分的標准規定: 第三產業是除第一、第二產業外的其他產業.具體可分為: ①流通部門, 包括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 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咨詢信息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③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 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事業, 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等;④為社會共同需要服務的部門, 包括國家機關、黨的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警察等.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 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 在今後一個時期內, 我國還必須注重發展第三產業.
2. 我國三次產業的劃分
三次產業: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它是世界上通用的產業結構分類,但各國的劃分不盡一致。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工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由於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范圍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又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咨詢服務業和綜合技術服務業,農、林、牧、漁、水利服務業和水利業,公路、內河(湖)航道養護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和警察等。
3. 什麼是三次產業結構
在世界經濟發來展史上,人類經濟自活動的發展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初級階段,人類的主要活動是農業和畜牧業;第二階段開始於英國工業革命,以機器大工業的迅速發展為標志,紡織、鋼鐵及機器等製造業迅速崛起和發展;第三階段開始於20世紀初,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力流入非物質生產部門。
第一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一產業,處於第二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二產業,處於第三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的屬性是取自於自然界;第二產業是加工取自於自然的生產物;其餘的全部經濟活動統歸第三產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三次產業結構。
4. 怎樣認識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
(一)2010年世博會對旅遊業的促進作用 世博會不僅對舉辦地旅遊業及相關行業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通過「旅遊消費鏈」,還將對舉辦地周邊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力。 上海位於長江之首,上海世博會將產生顯著的周邊聯動效應,帶動華東,輻射全國。2010年世博會更將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給這個魅力無限,前景輝煌的東方明珠注以新的活力。為上海加快旅遊業和會展業的發展以及旅遊和會展的有機結合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世博會前後,上海將以獨具特色的會展旅遊,現代都市游和周邊秀美的江南風光游吸引國內外的遊客。據預計,2010年7 000萬人次的參觀者中有30%~35%的人會選擇在華東地區繼續參觀游覽。 如此大的客流量將會促使上海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大幅度提高硬體設施水平以滿足客運要求。屆時,上海浦東、虹橋兩大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500萬人次,建設650公里的高速公路網路,年客運量將達到4 000萬人次;上海旅遊集散中心辟有100多條線路,並將開辟世博會專用的旅遊線路,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這對旅遊業的發展非常有利。據統計,至2010年,上海旅遊業全年接待入境旅遊者將突破500萬人次,國際旅遊收入和國內旅遊收入均比2002年翻一番,全市旅遊業總收入達2 000億元,旅遊業的增加值增幅超出全市平均增幅,實現持續快速增長。 (二)2010年世博會對高新技術產業的促進 150多年的歷史表明,世博會不僅是展示世界各國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和各行業聚首的盛會,而且還是各國產業技術發展的競技場,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科技與文明的真實記錄。在當今社會,世博會必將進一步展示新一輪的科學技術文明,繼續推動蓬勃的高新技術產業向前發展。 利用世博會的拉動效應和聚集效應,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利用世博會項目建設,優化上海市及周邊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空間布局;借世博會科技交流的平台,增強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科技帶動力和支撐力;通過舉辦世博會,廣攬我國高新技術發展所需人才;利用世博會對相關產業發展的刺激作用,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服務業的滲透與融合;以世博會展示「中國研發」為目標,激發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社會各界的科技創新活力。 而且世博會的場館建設、通信、城市交通及綠色環保都離不開高新技術的支持。如環保技術、建築節能技術、節水技術、數字通訊技術、網路寬頻技術等等。不僅給高新技術產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還勢必將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巨大發展。通過面向世界進行高新技術的引進與合作,促進人才的匯聚與使用,高新成果的轉化與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的重組與合並,上海將逐漸成為高新技術的核心城市,努力推動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高速發展,並且帶來無限商機,為以後全面走向世界創造條件。 (三)世博會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具有時代性、獨創性和普遍性三個特點。體現了21世紀城市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觀念。要把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成為一屆最成功、最精彩,最難忘的世博會,不僅世博會本身必須充分體現這一主題,而作為舉辦城市的上海,也必須體現這一主題。 在改善人居環境上,世博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由於世博會園區通常佔地很大,因此各舉辦城市在修建時,往往將其與大規模的城市改造結合在一起。上海這次也是如此。目前選定的上海世博會園區,原是一些污染比較嚴重的工廠。因此,功能改造後,不僅將一舉徹底拔掉這個市中心最大的污染源,而且將為廣大市民創造高質量的公共活動空間,居民的環境生活質量將由此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其二,舉辦世博會,將促進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交通、通信、綠化、環保、給排水等——進行一系列大規模的擴建和改造,從而將明顯提高所有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便捷程度和舒適程度。 園區建成後的世博園區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形成能源聯供系統,實現多能源的聯合供應、儲存、再循環的局面。這些新能源包括太陽能、硫化鈉電池系統、燃料電池、潮汐水能、風能、生物能等。不僅實現節能,而且實現能源再生產。
5. 三次產業結構比怎樣算
用一、二、三次產業在GDP中所佔的比例來表示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
一、二、三次專產業,是根據社屬會生產活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而三次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中,產業結構問題的第一位的重要關系。
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人類經濟活動的發展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即初級階段,人類的主要活動是農業和畜牧業;
第二階段開始於英國工業革命,以機器大工業的迅速發展為標志,紡織、鋼鐵及機器等製造業迅速崛起和發展;
第三階段開始於20世紀初,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力流入非物質生產部門。
(5)三次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吸引國外的資本、先進的技術與管理,並利用自己的人力資本(充足的低成本的勞動力和在總量上較多的人才),加快地發展。鄧小平先生所提出的改革開放,從經濟學上講,其偉大之處,就在於此。
正是由於上述情況,加之中國人口眾多,存在潛在的廣闊市場,才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空間。中國這幾年連續保持世界「一枝獨秀」的高經濟增長率,其內在原因之一,就在於此。
6. 從發達國家的發展規律來看,大多數國家的三次產業結構都會經歷從"一二三"到"二
2011年,我國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與發達國家1971年的水平基本相當,也和當前東亞、東南亞國家的結構基本相當。我國目前總體上正在由工業化的中級發展階段向高級發展階段過渡。
7. 如何從三次產業的演變過程,看待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1、產業結構
指各來個產業部門之間以及自內部的構成和相互關系。
2、產業結構轉型
指由於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產業內部資源配置不合理,導致產業發展遇到多重約束,必須通過提升產業素質,升級置換和重組產業要素,形成新的產業結構以滿足產業長遠發展的需要。
3、產業轉型升級
指產業結構高級化,即向更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技術進步,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並加以研究、改進和創新,建立屬於自己的技術體系。
4、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注意事項
(1)要時刻關注技術的先進性。
(2)要加大研發的投入。
(3)要做好人才建設工作。
(4)要時刻注意信息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空航天與空間科學技術等引領未來社會發展的重大技術的發展,並將新技術應用到新產品上。
(5)要高度重視現有產品整個產業鏈上各個關鍵技術的進展。
(6)要積極推進產學研相結合。
8. 三次產業指什麼
三次產業的劃分最初源於西方經濟理論.西方經濟學家根據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順序將國民經濟部門劃分為三次產業。
三次產業: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產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門稱為第一產業,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它是世界上通用的產業結構分類,但各國的劃分不盡一致。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工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由於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范圍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又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咨詢服務業和綜合技術服務業,農、林、牧、漁、水利服務業和水利業,公路、內河(湖)航道養護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以及軍隊和警察等特殊部門。
2003年版
2003年國家統計局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基礎之上制定了新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
三次產業劃分范圍如下: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
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
新的劃分規定中取消了1985年劃分辦法中對第三產業四個層次的劃分。
9. 誰提出了三次產業劃分
三次產業:根據社會生產活動歷史發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產品直接取自自然內界的部門稱為第一容產業,初級產品進行再加工的部門稱為第二產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稱為第三產業。它是世界上通用的產業結構分類,但各國的劃分不盡一致。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工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由於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范圍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