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30 15:15:50

Ⅰ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什麼什麼什麼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帶

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環渤海地區
北京屬於環渤海地區

Ⅱ 妨礙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總體上看,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大學生隊伍、工程師隊伍和研發隊伍,技術創新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加之大國的巨大的市場效應,技術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礎條件較完善。
但是,我國的整個產業發展仍然處於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水平。從統計數據看,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規模十分龐大,居全球前列;但從實質分析,我國的許多高新技術產業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新技術產業,而是在高新技術產品的最低端環節從事低水平的裝配、代工,附加值極低,就像富士康代工的iPhone、iPad,是頂級的高新技術產品,但主要的價值掌握在蘋果公司手中。
具體來講,妨礙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地方政府的短視行為,把主要資源集中於招商引資,技術創新的政府引導性投入和支持不夠。盡管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自主創新的政策,但是地方政府大搞GDP競賽,為了在短期內把政績做到最大,把增長率搞到最大,把政府極為有限的土地、財政資金、金融等資源,用於招商引資,把利益大量的向跨國公司輸送。而對本土企業的扶持力度太小,還要用本土企業的稅收補貼引進的跨國公司,實質上是打擊了本土企業的正常發展。成都、重慶、鄭州、武漢等地血拚富士康,不知花了多少中小企業的稅銀,富士康如果按市場價拿地、招聘員工,像一般企業那樣不搞稅收返還,富士康造就破產了,根本運作不下去了。但是,中國增長體制的怪胎,讓富士康們很滋潤,讓自主創新的中小企業很痛苦。
二是金融體制妨礙了自主創新。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體制,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自主創新最重要的機制。我國目前的金融壟斷體制,金融資源主要集中於國有控股的金融機構,金融資源主要投向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央企;資本市場的層次體系不完善,櫃台市場不發達,股權退出通道狹窄,制約了民間投資;還有民間資本過度逐利,缺乏理性,民間金融的正面效應難以發揮。
三是文化落後。創新文化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靈魂。目前,我們的社會缺乏一種核心的價值觀,官商勾結的文化主導社會發展,唯利是圖成為社會的痼疾,整個社會還缺乏一種道義精神。就像聖雄甘地所說的:不勞而獲的財富、沒有理智的享樂、沒有人格的教育、沒有道德的商業等等。

Ⅲ 高新技術的發展歷程

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稅收優惠,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減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全面實施。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工作取得新突破,股權激勵、鼓勵企業創新創業的財稅支持、技術轉讓稅收激勵、科技金融、非上市公司股權代辦等政策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先行先試。創業板正式啟動,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支持的重點。
《2013-2017年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十一五」以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成果顯著,在信息與空間、新材料、先進製造、能源、先進交通等領域涌現出一批重大技術創新成果,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高速鐵路、無線寬頻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新能源汽車等技術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若干高新技術重大成套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實現了自主設計製造;以信息網路等高新技術為主要支撐的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等現代服務業新興業態層出不窮。
國家高新區和產業化基地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將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提供強大支撐。目前,我國啟動了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等三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國家高新區總數達到83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172家,國家現代服務業產業化基地48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259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35家,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58家,一批市場佔有率高、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已初步形成了布局較為合理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
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及園區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高新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化能力亟待加強,對推動產業整體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核心裝備等掌握不足,產業化環境建設工作與國家重大科技計劃的銜接有待加強,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亟需進一步完善。

Ⅳ 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特別依賴於什麼等條件

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特別依賴於科技力量雄厚 等條件。

北京、上海已成為版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權的核心。珠江三角洲、滬寧杭、京津石(石家莊)因具備工業基礎、科技力量雄厚、高層次知識性人才集聚、交通便利、對外開放程度高等有利因素,已開始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帶,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國中西部的武漢、重慶、西安、蘭州等地正日益成為中西部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

Ⅳ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

高新技術產業的集抄約程度襲明顯不足,具體體現在高新區單位土地的產出率低下,高新技術產品附加值低,高新技術企業的利潤率低且呈現下降趨勢,導致優惠政策過度,空間擴張太快,促使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競爭力不強。
產業結構高度趨同,比較優勢不明顯。在發展初期,許多高新區在爭相發展一般性高技術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項目時,片面追求結構的高度化而忽視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
由於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部企業之間沒能形成「優勢互補、良性競爭」機制,加之園區提供的過度優惠政策,導致園區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強,出現「貿而不工、科而不研、研而不果」的怪現象,導致園區內部高新技術企業未能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主要精力用於高新技術產品的貿易上,進行低層次的、重復性的經營競爭,缺乏現代技術內涵。

Ⅵ 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的思考

(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制度建設是保障
(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創新創業環境是基礎
1、首先,培養高技術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創新基金和中介服務體系,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營造與國際接軌的良好創業環境,在其起步和持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建立企業為主體的研發體系要發揮市場機制和計劃機制兩方面的作用,形成市場和政府對企業研發機構的「合力干預」,促進園區內以企業為主體自主創新的研 發體系的建立。
3、培育高新企業創業文化氛圍,弘揚敢於嘗試的創業文化。借鑒學習美國矽谷「競爭、合作、創新、寬容」的獨特創業文化,借鑒學習日本「以人為本、激勵前進」的文化氛圍。

Ⅶ 我國目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戰略是什麼

對信息來、能源、先進制自造、材料、交通、對地觀測與導航、現代服務業等7個技術領域和產業化環境建設戰略,以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在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集中力量,有所作為。要特別強化各技術領域間的協同配合,強化技術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的有機結合,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使「十二五」科技規劃的目標任務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相關。

Ⅷ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不同開發區產業開發重點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迅猛,以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形式分專布,大多依附於大城屬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在我國東部密集,中西部稀疏,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產業開發的重點是不相同的.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閱讀全文

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