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提高什麼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供給體系質量。
PS: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提高(供給質量體系)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2.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教育的抄意義是讓人明白作為一個人需要對人類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一個人只有明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才能有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前提,只有完成自己責任和義務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這就是教育的目的。而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就是教育的主要內容。
教育就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系統地傳授知識和技術規范等的社會活動。教育的根本價值,就是給國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誠實守法、技藝精湛、博學多才、多專多能的人才,培養和養育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力,培養合格公民,為國、為家、為社會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推動經濟增長,推動民族興旺,促進人的發展,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教育在社會中起著相當重要作用,而教育又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等,這些教育加在一起對孩子的引導作用相當重要。
3. 三次產業融合、城鄉融合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的地位
城鄉融合發展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走鄉村振興道路,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鄉村振興路徑的核心問題有兩個,一是「誰來振興」,二是「怎麼振興」。在「誰來振興」的問題上,鄉村振興必然要通過推動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帶動資金、技術和人才的進入,凝聚鄉村發展的合力。在「怎麼振興」的問題上,必須以城鄉二元結構變革作為主動力,推動城鄉地位平等、城鄉要素互動、城鄉空間共融。
4. 大健康行業有前景嗎
健康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健康已成為新世紀人們生活的基本目標。目前,「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政府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大健康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大健康產業細分領域
我國依託大健康四大產業層級,形成了囊括醫療產品、服務、健康管理、環境、康體養生、智慧養老、商業配套、產業配套等全產業鏈的健康產業譜系。
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健康產業發展前景極為廣闊。隨著人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中產階級規模不斷擴大,城鎮化推進,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環境污染與氣候變化以及政府增加醫療衛生投入等,人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健康需求規模將持續增加,健康需求日趨個性化、多元化和多層次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大健康產業尚處於開發初期,發展空間巨大。2017年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達4.4萬億元,預計2018年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5.4萬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健康產業規模有望達10萬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30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健康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引領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到2035年,構建起完善的現代健康產業體系,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和創新能力的健康企業集團、一批特色鮮明品質高端的健康產業聚集區、一批具有全球健康資源和要素配置能力的區域。
1、構建現代健康產業體系
構建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業態豐富、布局合理、功能強大、結構優化、高質高效的集健康管理、醫療衛生、醫葯、醫療器械、養生、康復、保健食品等為一體的現代健康產業體系。重點構建起完善的現代化學葯、中葯、生物葯、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的研發、生產、流通體系,構建覆蓋城鄉集健康管理、醫療、衛生、康復、養生等為一體的健康服務體系。
2、培育壯大優勢市場主體
做大做強做優醫葯生產企業。推動醫葯流通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發展,並向醫葯物流與醫葯供應鏈企業轉變。促進保健食品企業規模化、品質化、品牌化發展。支持婦幼保健、傳染病防控、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等成為高質量高效率服務組織;支持專業醫療機構專業化、精細化發展,支持社區醫療機構社會化、大眾化、普惠化發展;鼓勵民營資本、外資投資營利性醫療機構;鼓勵健康咨詢研究機構、平台型企業發展。
3、造高質高效健康產業鏈與供應鏈
鼓勵和引導健康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主體良好合作,合理分工,有效集成。支持上下游主體共同構建安全、高質、高效、透明、綠色、共享、有競爭力、創新力的健康供應鏈,消除健康供應鏈環節的短板,實現人流、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通暢、高效、安全,構建可持續的大健康產業生態系統。
4、推動健康產業與養老、旅遊、文化、餐飲、體育、會展、地產、美容等融合發展
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葯品生產流通企業、營養機構、康復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機制。推動二級以上醫院與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之間的轉診與合作。統籌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資源,合理布局養老機構與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等,形成規模適宜、功能互補、安全便捷、醫養深度融合的健康養老服務網路。推動健康產業與旅遊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醫療健康旅遊、養生旅遊,建設一批包含健康主題的特色旅遊城鎮、度假區、主題酒店、養生體驗和觀賞基地。推動健康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健康產業的文化內核,賦予健康產業更多人文關懷特質,促進健康產業與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有效融合。推動健康產業與餐飲有機結合,發展有品牌效應的健康餐飲和養生餐飲。推動健康產業與體育相結合,形成以健康引導體育,以體育促進健康的良性互動格局。支持舉辦代表性強、發展潛力大、符合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中醫葯健康服務展覽和會議。推動健康產業與地產融合發展,促進房地產功能升級。推動健康產業與美容產業融合發展,催生「美麗」產業。
5、優化健康產業布
根據國內各地健康資源稟賦、自然地理環境、生態狀況、歷史文化、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在全國范圍內培育一大批特色鮮明、專業化程度高、配套完善、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優勢明顯的健康產業集群。建立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城鄉互動、東中西聯動、地區協同的健康產業發展格局。推動各地健康產業集群持續升級。
6、推動健康產業國際化
推動健康產業融入全球健康研發、生產、服務、知識網路,高水平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相結合,積極承接國際健康服務和研發外包,在全球范圍內整合醫療衛生、醫葯、醫療器械、生物、研發等優質資源,全面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和全球健康服務能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區域和世界影響力的健康產業集團。根據各國情況,分類實施多層次、多渠道國家間健康合作戰略和政策,推動構建全球健康共同體,促進全球健康水平提升。
7、推動健康產業現代化
大力發展信息化、網路化、數字化、智能化、精益化、個性化、系統化的健康產品和服務。加強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終端、機器人、人工智慧等為支撐的智能健康服務系統研發和應用,推動全社會健康資源與要素的互聯互通與協同,逐步構建起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健康檔案庫與個人健康狀況實時監測系統。大力發展面向偏遠地區和基層的遠程醫療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醫療服務,建立區域遠程醫療業務平台和雲中心,發展遠程診療、心電監護、影像、病理診斷、檢驗等支持服務,遠程醫療服務覆蓋所有縣(市、區)。
全面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推廣應用人工智慧健康服務新模式新手段,促進智慧醫院建設,發展智慧健康醫療和便民惠民服務。積極發展疾病管理、居民健康管理等網路業務應用,推進網上預約、線上支付、在線隨訪、健康咨詢和檢查檢驗結果在線查詢等便民服務。加強化學葯、生物葯、中葯、醫療器械、營養、康復和基因等領域關鍵技術的創新,推動重點領域創新成果的產業化。
5. 農村三次產業融合和三次產業融合的區別
英文「economy」的詞源
英文中economy源自古希臘語οικονομα(家政術)。οικο為家庭的專意思,νομο屬是方法或者習慣的意思。因此,其本來含義是指治理家庭財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擴大為治理國家的范圍,為了區別於之前的用法也被稱為「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
這個名稱後來被馬歇爾改回經濟學(Economics)。到了現代,如果單稱經濟學的話,是在政治經濟學或者更廣的層面來考慮經濟,因此一般在指經濟學的時候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是同義的。
6. 納米技術是什麼
納米技術,是指在0.1-100納米的尺度里,研究電子、原子和分子內的運動規律和特性的一項嶄新技術。
科學家們在研究物質構成的過程中,發現在納米尺度下隔離出來的幾個、幾十個可數原子或分子,顯著地表現出許多新的特性,而利用這些特性製造具有特定功能設備的技術,就稱為納米技術。
納米科學技術是以許多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科學技術,它是現代科學(混沌物理、量子力學、介觀物理、分子生物學)和現代技術(計算機技術、微電子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核分析技術)結合的產物。
納米科學技術又將引發一系列新的科學技術,例如:納米物理學、納米生物學、納米化學、納米電子學、納米加工技術和納米計量學等。
(6)三次產業由什麼向融合發展轉變擴展閱讀
納米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的主要區別
納米技術研究的是以控制單個原子、分子來實現設備特定的功能,是利用電子的波動性來工作的;而微電子技術則主要通過控制電子群體來實現其功能,是利用電子的粒子性來工作的。人們研究和開發納米技術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對整個微觀世界的有效控制。
納米技術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綜合學科,研究的內容涉及現代科技的廣闊領域。1993年國際納米科技指導委員會將納米技術劃分為納米電子學、納米物理學、納米化學、納米生物學、納米加工學和納米計量學等6個分支學科。
其中納米物理學和納米化學是納米技術的理論基礎,而納米電子學是納米技術最重要的內容。
7. 華為5G是什麼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4G的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包括三大應用場景,即增強移動寬頻(eMBB)、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以及超高可靠性低時延通信(uRLLC),相對4G速度更快、延遲更小、應用更豐富。
以華為1月發布的5G CPE Pro(Balong5000晶元)為例,理論上行速率1Gbps,下行速率4 Gbps。一般而言,4G手機的理論上行速率在10Mbps-100Mbps,下行速率在75Mbps-1.4Gbps。理論值5G的速度是4G的10-100倍。
5G能提供更低時延,理論上可達到1~4毫秒,而4G的時延約為10~20毫秒,5G比4G的時延低5~10倍。
正是因為5G提供了可靠度更高的網路連接,可應用在無人駕駛、遠程手術、大型賽事和演唱會VR直播等對速度和時延要求更高的行業場景。
8. 如何理解三次融合是農業產業化升級版
農業供給質量不高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農業供給是一個投入產出系統。農業供給質量問題,不僅表現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不能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生活質量提高和健康生活的需要,而且更在於農業投入不合理和農業資源消耗過度及環境惡化等方面。要想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就必須在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的同時盡可能地給農業資源松綁,讓農業資源能夠休養生息。 2016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更是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2017年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進一步提出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途徑,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步實踐表明政策效能強根據2015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及部署,2016年我國推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著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效率和競爭力目標,結合農村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各地紛紛開展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一年來的實踐表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通過一年來的實踐,人們逐漸認識到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通過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等主要抓手,尊...
9. 台灣有什麼歌星
鄧麗君、鳳飛飛、劉文正、羅大佑、江蕙、周傑倫、蘇芮、張惠妹、李宗盛、張清芳
1、鄧麗君
代表作品: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南海姑娘,但願人長久
鄧麗君和鳳飛飛到底哪個排第一,哪個排第二,其實很難抉擇。上世紀七十年代,鳳飛飛依靠主持和更多的曝光率,確實要比麗君紅。但是,論影響力,鄧麗君還是無可比擬的。
她被美國《時代周刊》鄧評選為「世界七大女歌星」和「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之一,成為唯一一位同時獲得兩項殊榮的亞洲歌手。
她的歌曲在華人社會廣泛的知名度和經久不衰的傳唱度為其贏得了「十億個掌聲」的美譽,被日本藝能界尊為「亞洲歌唱女王」。其生前演藝足跡遍及台灣、香港、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發表國語、日語、英語、粵語、閩南語、印尼語歌曲1000餘首,對華語樂壇尤其是大陸流行樂壇的啟蒙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也為開創日本演歌流行化新曲風和促進亞洲流行音樂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時至今日,仍有無數歌手翻唱她的經典歌曲向其致敬,被譽為華語流行樂壇永恆的文化符號。
2、鳳飛飛
代表作品:追夢人,天涯歌女,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星語
台灣一代歌後,國寶級歌手,七十年代台灣最著名的女歌手,與鄧麗君,劉文正齊名。是華人社會享有高知名度的著名演藝人員。其演藝事業橫跨歌手、演員與綜藝節目主持人,在華人歌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其歌唱生涯中,出版各類唱片近百張,8次獲得金像獎最佳女歌星獎,兩度摘取金鍾獎歌後桂冠。
3、 劉文正
代表作品:三月里的小雨,閃亮的日子,遲到,蘭花草
華語歌壇一代巨星,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華語歌壇的天王巨星,台灣樂壇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偶像巨星,他是真正將「校園歌曲」發揚光大的第一人。1975年發行第一張唱片正式出道,他激情的演唱風格和俊美清秀的形象讓他很快風靡了整個國語歌壇,1980年他與鄧麗君分別拿下第一屆金鍾獎最佳男女歌星獎,1983年他連續摘下第三屆最佳男歌星獎,便在最紅的時候消失在螢光幕前,從此隱退,這時他才30歲。短短八年的歌唱生涯,卻讓他成為華語歌壇不朽的的一代巨星。退出後他遠走美國,再未出現在人們面前。
4、羅大佑
代表作品:戀曲1990,童年,光陰的故事,東方之珠
創作歌手,音樂人,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對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園民歌及整個華語流行音樂風格轉變有劃時代的影響。他是一個時代的標志,他創造了台灣音樂的一個歷史階段。先後獲得的獎項有:1987 亞洲最傑出藝人獎、1992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主題曲《似是故人來》、1990金馬獎最佳電影主題曲獎《滄海一聲笑》、1994 第十三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主題曲獎《女人心》等等,堪稱娛樂界難得的經典男人之一。
5、江蕙
代表作品:家後,感情放一邊,傷心酒店,酒後的心聲
台灣閩南語歌壇天後級歌手,出道超過20年,堪稱當今台灣樂壇身價最高的女歌手,擁有三張台灣本土銷售超過100萬的唱片,歷年專輯銷售總和光台灣本土就超過1000萬,在國語歌手中都罕見,獨霸閩南語歌壇20年,多次獲得台灣金曲獎,其中在1990年首屆金曲獎的最佳女演唱人(未分國語和方言),以唯一一名閩南語歌手的身份入圍並擊敗數位國語歌手而獲獎。
此外1993年以同樣的身份擊敗數張國語專輯獲得第四屆金曲獎最佳專輯獎(得獎作品:《酒後的心聲》台灣二百萬銷量金碟),並在第十一屆-第十四屆(2000-2003)創下連續四屆獲得最佳方言女演唱人的輝煌記錄,以致於宣布不再報名此獎,在第十二屆還開創了兩張專輯入圍同一屆,1人占據2個名額的前所未有之記錄。其後三屆獲得最佳閩南語專輯獎(第十六屆,第十七屆,第二十屆),並在第二十屆金曲獎獲得第十屆到第十九屆全民票選最愛金曲(家後)第一名。
6、周傑倫
代表作品:菊花台,蝸牛,安靜,簡單愛
當今流行樂壇天王巨星,開創了流行音樂的中國風。他的音樂融合中西方元素,風格多變,四次獲得世界音樂大獎最暢銷亞洲藝人;憑借專輯《Jay》、《范特西》、《葉惠美》及《跨時代》四次獲得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獎,並憑借《摩羯座》、《跨時代》獲得第20屆和第22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2003年登上美國《時代-TIME》周刊亞洲版封面人物。
7、蘇芮
代表作品:酒干倘賣無,親愛的小孩,一樣的月光,跟著感覺走
華語樂壇里程碑式人物,天後級歌手,音樂作品影響了幾代人,是眾多歌壇後輩共同崇拜和欣賞的歌手。作為80年代最著名、最有成就的實力派歌手代表,90年代至今蘇芮仍有不少佳作傳世,影響了兩岸三地幾代的歌手和樂迷,其音樂魅力歷久彌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蘇芮的聲音。
8、 張惠妹
代表作品:姐妹,我可以抱你嗎,聽海,記得
當今華語樂壇天後,中國台灣原住民歌手。在全球多地舉辦個人演唱會150餘場,共發行個人專輯16張,其中1996年以發行首張專輯《姐妹》出道,在台灣銷售108萬張,1997年發行第二張專輯《Bad Boy》累計在台銷售125萬張,位列IFPI銷售冠軍9周,創下台灣本地歌手最高銷售紀錄。1998年,張惠妹獲得美國Billboard亞洲最受歡迎女歌手獎,也成為第一個被CNN專訪,並登上TIME雜志封面的台灣女藝人。
9、李宗盛
代表作品:愛的代價,當愛已成往事,真心英雄,夢醒時分
華語樂壇著名音樂人,集音樂製作人、詞曲創作者、歌手於一身,自20世紀80年代起創作了大量經典歌曲。是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台灣流行樂壇的第一推手,被稱為華語流行音樂教父。 他被華人音樂界譽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亞及東南亞最重要的音樂製作人」,一手捧紅了眾多流行歌手,打造了無數經典金曲,締造了20世紀九十年代滾石帝國的輝煌,是華語流行樂壇公認的首席金牌製作人。
10、張清芳
代表作品:花雨夜,純粹,快樂天堂,別來無恙
金曲獎與金鼎獎「鍍雙金」華語世界天後級女歌手、電視與廣播節目主持人,也曾嘗試戲劇演出。張清芳1980年代即以學生歌手身份走紅登峰,藝界持續力道驚人。二十年來,一直不靠緋聞炒作知名度,她令有人難望其項背的成績,是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最傑出、最成功的藝人之一,迄今發行約30個人專輯累積銷售量早在1998年由《TVBS周刊》調查已突破1千3百萬張,有華語樂壇「東方不敗」美稱。
拓展資料:
金曲獎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音樂獎,與金馬獎、金鍾獎並稱為台灣三大娛樂獎。1990年開始舉辦,第1屆至第22屆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第23屆之後由台灣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頒獎典禮約於每年5、6月間舉行。
1986年時,行政院新聞局廣播電視事業處推廣的「好歌大家唱」活動,目的為征選優良詞曲創作來激勵台灣音樂市場與音樂人,1990年1月6日,第1屆金曲獎成形。1997年新聞局再將「唱片金鼎獎」與金曲獎合並辦理,獎項數擴增至逾20項,分為「流行音樂類」及「非流行音樂類」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