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名山區茶葉產業發展概況

名山區茶葉產業發展概況

發布時間:2020-12-29 23:46:51

1. 蒙頂山茶的發展史

西漢
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 蒙山縣人吳理真在蒙頂山馴化野生茶樹,研究制茶工藝,開創了世界人工植茶的先河。陶谷的《清異錄》載:「吳理真住蒙頂,結庵種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絕佳者曰『聖揚花』、『吉祥蕊』。」蒙頂山,是世界上有文字記載的人工種茶最早的地方。


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 蒙頂茶開始入貢皇室。
憲宗元和8年(公元813年) 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嚴道縣蒙山在縣南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
公元816年 楊曄《膳夫經手錄》記:「蜀茶得名蒙頂,於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頂。」
公元825年 李肇撰《唐國史補》: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號為第一。
文宗開成5年(公元840年) 蒙頂茶傳入日本。


神宗熙寧7年(公元1074年)、9年(公元1076年) 提舉茶馬司先後在名山、百丈設置「茶場」,盡「榷」全縣茶葉。
神宗元豐4年(公元1081年) 皇帝下詔:「專以雅州名山茶為易馬用」。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7年) 重申神宗原詔:「用名山茶易蕃馬」並「定為永法」。
孝宗淳熙13年(公元1186年) 蒙頂茶創始人吳理真,被封為「甘露普慧妙濟禪師」。上清峰的七株「仙茶」,進一步神化,列為正貢茶。並在該處修建石欄圍護,取名「皇茶園」。


蒙頂貢茶,改制芽茶進貢。蒙餅制藝,開始改為炒青,重色、香、味、形。所制黃芽、石花、芽白、雀舌馳譽全國。創制「甘露」名茶,質量超過唐、宋時代的「石花」。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祛疾。」


蒙頂「仙茶」演變為皇室祭祀太廟之物,「皇茶園」外所產茶葉,開始列為正貢,副貢和陪貢。
德宗光緒32年(公元1906年) 名山王恆升、李裕公等18家茶商,為抵制印茶侵銷西藏,集資5萬兩白銀籌建「名山茶葉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
民國26年(公元1937年)名山縣成立茶業同業公會,入會會員172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8 年 中共名山縣委按照毛主席關於「蒙頂茶要發展,要和群眾見面」的指示,組織800餘人上蒙頂山開荒種茶。並以凈居庵為場部,建立了茶葉培植場。
1959年 「蒙頂甘露」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1963年 成立「四川省國營蒙山茶場」。
1979年 國營蒙山茶場李家光等人在蒙頂山中部海拔1400米處柴山崗婁子岩,發現四株千年古茶樹。
1981年 「蒙頂」商標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
2003年 「蒙山茶場」改制為「四川省蒙頂皇茶茶業有限責任公司」。
2004年 《世界茶文化蒙頂山宣言》在蒙頂山發表,明確了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世界茶文明的發祥地,確立了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聖山的地位。

2. 雅安市名山區六色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雅安市名抄山區六色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是2015-05-20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雅安市名山區雙河鄉扎營村四組。

雅安市名山區六色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5118033458624749,企業法人黎先富,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雅安市名山區六色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為本社成員提供茶苗、茶樹、普通經濟林苗木、普通生態林苗、城鎮綠化苗種植技術,信息交流;組織銷售本社成員種植的茶苗、茶樹、普通經濟林苗木、普通生態林苗、城鎮綠化苗。(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雅安市名山區六色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3. 雅安名山縣發展怎麼樣

這幾年還不錯,主要還是茶葉產業。陳家壩新區也開發的不錯。還有就是工業園區。其它沒什麼變化。

4. 蒙頂山茶的蒙頂山茶的歷史發展

1958 年 中共名山縣委按照毛主席關於「蒙頂茶要發展,要和群眾見面」版的指示,組織800餘人權上蒙頂山開荒種茶。並以凈居庵為場部,建立了茶葉培植場。 1959年 「蒙頂甘露」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1963年 成立「四川省國營蒙山茶場」。 1979年 國營蒙山茶場李家光等人在蒙頂山中部海拔1400米處柴山崗婁子岩,發現四株千年古茶樹。 1981年 「蒙頂」商標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 2003年 「蒙山茶場」改制為「四川省蒙頂皇茶茶業有限責任公司」。 2004年 《世界茶文化蒙頂山宣言》在蒙頂山發表,明確了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世界茶文明的發祥地,確立了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聖山的地位。 2012年12月31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公布認定2012年度中國馳名商標,名山縣「蒙頂山茶」證明商標順利通過認定,成為四川省首個茶葉類地理標志類馳名商標,雅安首個農產品類馳名商標。[1]

5. 名山區哪些鄉鎮產茶葉

名山出產茶葉的地方很多,基本上整個雅安名山區都是種植茶葉的,出了縣城周邊的幾個鄉版鎮因為權土質不適合種植其他地方都有大面積種植,主要以茅河,黑竹,馬嶺,聯江,廖場,萬古,中鋒等幾個鄉鎮為主,種植面積名山區超過百萬畝,也是四川最大的茶葉產地

6. 名山縣有幾個茶葉市場

沒有幾個

7. 蒙頂山茶發展歷史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
蒙頂茶簡介
蒙頂茶產於四川蒙山。蒙山跨名山、雅安兩縣,山勢巍峨,峰巒挺秀,絕壑飛瀑,重雲積霧,景色與峨眉山、青城山齊名。古人說這里「仰則天風高暢,萬象蕭瑟;俯則羌水環流,眾山羅繞,茶畦杉徑,異石奇花,足稱名勝」。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羅、井泉、甘露等五頂,亦稱五峰。相傳2000多年前,僧人甘露普慧禪師吳理真,「攜靈茗之種,植於五峰之中」。蒙山五頂,中頂上清峰最高。吳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樹。這茶樹「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罩覆,久凝不散」,久飲此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壽,故有「仙茶」之譽。
蒙頂山茶的歷史及演變過程
《尚書》所謂「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盡出於此。」蒙頂種植茶樹早在西漢甘露年間(公元前53年)縣人吳理真親手將七株「靈茗之種,植於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這是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文字記載。享有「仙茶」之譽的蒙頂茶,以它獨特的品質,精湛的制藝,娟秀的外形,悠久的歷史,燦爛的茶文化而蜚聲中外,載譽史冊。《雲南記》說:「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聯延數十里,在縣西南。古詩雲:「蒙山之巔多秀嶺,不生惡草生淑茗」。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現在,吳理真種茶遺址——皇茶園、汲水澆茶的古蒙泉、結廬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採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著眾多旅遊者前往參觀,駐足憑吊。 世界茶文化發源地蒙頂山茶,隨著南北絲綢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於蒙,蒙頂又美之」。蒙頂茶之所以為世獨珍,不僅因為它具有優良的品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且制藝特別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陽氣,其茶芳香,為天下稱道。」遠在東漢,已有「雷鳴茶」、「吉祥蕊」、「聖揚花」等茶問世。「蒙頂茶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冪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天寶元年(742年)入貢皇室,從此名播神州。當時進貢長安的散茶類有雷鳴、霧鍾、雀舌、鳥嘴、白毫等,緊壓茶類有龍團、鳳餅。憲宗時,蒙頂茶已成為進貢最多的一種,《元和郡縣志》載:「蒙山在縣西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蒙頂茶因入貢京華而譽滿天下後,達官貴人不惜重金爭相購買,身價百倍,昂貴異常。「蜀茶得名蒙頂,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當時名山農民種茶的積極性受到極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後之人競栽茶,以規厚利,不數十年間,遂斯安草市,歲出千、萬斤。」可謂盛況空前。唐代,中日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日本從公元630-894年間,派出大批遣唐使來中國學習政治、經濟、語言文字、佛教文化、生產技術、建築藝術等,前後共13次,每次多達數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僧以及隨員。文宗開成五年(840年)留學僧慈覺大師圓仁學習期滿,從長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饋贈的禮物中,即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此時,蒙頂茶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而且已作為國家級禮茶,飄洋過海傳到國外。
如果說唐代開創了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那麼,宋代則是蒙頂茶和名山邊茶發展的極盛時期。蒙頂茶的質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藝進一步完善,創制出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貢品。那時,四川茶葉產量居全國第一,名山茶葉產量又居四川之首。從宋神宗元豐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葉產量常在一百萬公斤左右。 名山茶葉成為西南、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所特別喜愛、適合他們飲用的「邊茶」,特詔「專以雅州名山茶易馬,不得他用。」並「立為永法」。名山茶葉成為歷代王朝與藏族、回鶻等族進行茶馬貿易的專用商品,成為漢族人民同藏族、回鶻等族人民增強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蒙頂茶自唐以來,一千多年中歲歲進貢,年年送京,直至民國除舊革新。解放後,蒙頂名茶得到應有的恢復和發展,蒙山茶場運用現代制茶技藝,按照古傳貢茶的特點,恢復石花、黃芽、甘露、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名茶生產。上世紀80年代,又創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頂名茶多次被評為 國家、省優、部優產品,前3種名茶已作為國家級禮茶。近10年來,蒙頂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產量增長,質量提高,不僅為國內人民所喜愛,而且躋身於國際市場,深受美國、日本、泰國、瑞士、斯里蘭卡等國人民青睞。香港《文匯報》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為題,報道蒙頂茶「不愧為實至名歸之茶中極品」。
茶中故舊「蒙頂茶」
蒙頂茶,產於地橫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縣的蒙山,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兩句飄揚蒙頂茶的詩句,寓意頗深,傳說揚子江心水,味甘鮮美,用這種水泡蒙山中頂的仙茶,是人間最美的佳飲,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蒙頂茶」愛慕之至,贊語不絕。
茶聖陸羽在評價名茶時曾說:「蒙頂第一,顧諸第二」(顧諸茶產於浙江長興,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稱的蒙頂茶其由來,有不少神話傳說,傳說古時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葯,都沒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來告訴和尚,說春分前後春雷初發時,採得蒙山中頂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這位老和尚聽了老翁的話,便在蒙山上清峰築起石屋,請了一些人長住在這里,遵照老翁所傳授的方法,采了蒙頂茶。煎服後,老和尚病果然好了,體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歲的人。於是,蒙頂茶可以返老還童的神話遂之傳開。
蒙山,古時屬於祀祭的名山之一,相傳大禹治水成功時,曾在此致祭。佛教傳人中國,蒙山逐漸成佛教勝地。山頂上的五大峰——上清、菱角、毗羅、靈泉、甘露、其命名都與佛教有關。蒙山的貢茶圓,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嚴密,各守其職。
蒙頂茶,是蒙山所產各種花色名茶的統稱。有雷鳴、霧鍾、雀舌、鷹嘴、芽白等品名,以後又有鳳餅、龍團等緊壓茶。民國初年,以生產黃芽為主,故稱蒙頂黃芽,為當時的蒙頂茶的代表。如今,以生產甘露為多。
蒙頂茶屬綠茶類,在製做上不發酵,以下就簡單介紹一下幾種蒙頂茶的製法:
蒙頂甘露——採摘標准為一芽一葉初展,新鮮芽葉適當攤放,以高溫殺青,經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觀,條索緊卷我毫,淺綠油潤,香氣高爽,味醇甘鮮,湯黃微碧,清澈明亮。
蒙頂石花一一嫩芽經殺青後,即在鍋中整形,後經攤涼再入鍋復炒,低溫烘乾。銀芽扁直整齊,湯色黃碧,香氣純鮮,味甘雋永。
蒙頂黃芽——製法與石花大同小異,唯殺青後要揉捻。色澤黃亮,芽呈金黃色,香純清,味濃鮮,湯色清黃明亮。
萬青銀葉和玉葉長青---是遲採的稍大芽葉製成,製法與甘露相同,唯茸毫減少,品質較甘露稍次
呵呵 在網上找的,有可能你看過了

8. 名山縣茶葉生產規模最大的廠家是

雅安茶廠 躍華茶廠

9. 名山區哪些鄉鎮產茶葉

名山出產來茶葉的地方很自多,基本上整個雅安名山區都是種植茶葉的,出了縣城周邊的幾個鄉鎮因為土質不適合種植其他地方都有大面積種植,主要以茅河,黑竹,馬嶺,聯江,廖場,萬古,中鋒等幾個鄉鎮為主,種植面積名山區超過百萬畝,也是四川最大的茶葉產地

閱讀全文

與名山區茶葉產業發展概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