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服務機器人產業鏈

服務機器人產業鏈

發布時間:2020-12-29 16:40:27

A. 如何關注機器人產業鏈

目前,全球工業機器人本體市場以中歐美日為主。日、美、德、韓、中五國存量佔全球比例達71.24%,銷量達69.92%.

從機器人使用密度上看,我國目前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仍然遠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離日本、韓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更是有很大差距。韓國是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國家,每一萬名工人中擁有機器人數量347台;日本次之,339台;德國位居第三,251台;中國僅為21台,不及國際平均水平55台的一半。目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在我國比例為6%,日本33%,美國16%,德國14%.

從生產地和消費地看,日本是唯一的機器人凈出口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機器人產能,占據全球機器人產量的66%.機器人消費地最大的區域是除了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佔比約34%,而且是以中國市場為主。

在各個地區機器人技術優勢比較方面,華創證券分析師劉國清認為,日本在工業機器人、家用機器人方面優勢明顯,歐洲在工業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領域居於領先地位,美國主要優勢在系統集成領域,醫療機器人和國防軍工機器人。

「韓國非常重視服務類型(如教育、娛樂)機器人,主導這類型機器人的標准;美國主導高端機器人,如勘探、防爆燈功能機器人;日本的工業機器人非常出色,且比ABB價格便宜;而瑞典的ABB代表歐洲的技術,工藝非常精湛,擁有最完整最好的產業鏈。」廣州數控副總工程師何英武告訴記者。

上游產業價值最高,減速機為核心物質

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包括電機、伺服系統、驅動系統以及減速機,零部件所涉及的技術含量高。


減速機就是點擊高速運轉需要用它將速度減成機器人適用的速度。一般一台機器人本體上一般有6個減速機,1到3軸用的是日本帝人進口的減速機,這家公司的減速機幾乎全世界都在用,4到6軸用的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減速機。但是我們的減速機目前還不成熟,還不能批量生產。」何英武告訴記者。

目前機器人上游利潤價值最高,僅僅減速機占機器人成本的35%左右,電機、控制器部分佔10%左右。國產機器人本體由於關鍵零部件成本較高,毛利率出現負值之外,機器人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保持比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其中以醫療手術機器人毛利率水平最高接近超過70%.

因此,機器人成本下降的關鍵在於核心零部件尤其是減速機能率先實現國產化。

目前國內機器人使用的減速機
伺服電機及驅動還是以國外供應為主,其中日本為最大的減速機出口國。而國內的研製減速機的上市公司以及擬上市公司有秦川發展和華恆焊接,匯川技術、英威騰、科遠股份、華中數控研製驅動器。在非上市公司中,廣州數控和南京埃斯頓除了減速機沒有批量生產,機器人的各個環節都有涉足。

據有關消息,機器人本體生產商如上海機電、秦川發展、蘇州綠新、南通振康等企業則採用合資或自主研發的方式,正積極進入精密減速機領域。「但是目前國內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外資品牌與國內品牌合資研發是不大可能的,因為這涉及核心技術,外資品牌不可能外泄。」何英武向記者坦陳。

中游產業價值受制於上游核心零部件

機器人本體屬於製造環節,產業價值屬於整個鏈條中最低,因為目前包括減速機、控制器、電機伺服系統在內的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ABB、
KUKA等幾家國際巨頭手中,國產機器人的零部件基本依賴進口,機器人整機的成本很難降下來。國產機器人本體成本遠高於國外同類產品,特別是減速機,國內企業購買減速機的價格是國外企業價格的將近5倍。

在國內,沈陽新松、廣州數控和安徽埃夫特等,具有較強的機器人本體生產實力。

國內機器人企業的成功之道在於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研製出經濟機器人本體,或者可以自由編程的自動化設備。因此,長期而言,適合中國市場的機器人本體的國內企業發展潛力較強,因為機器人本體企業在產業鏈上處於主導地位,可以整合上游零部件和下游系統集成商。

「上游的減速機和控制系統相當於機器人的大腦,中游的本體是機器人的身體,只有整合上游和中游形成一個完整的機器人,才能形成產業優勢。」何英武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下游高利潤:95%企業聚集環節

「系統集成指的是將批量的機器人、網路系統以及其他輔助設備組成一個生產車間。」何英武向記者解釋。他還認為:「對比上游的高技術含量,下游的技術含量不是很高,但是利潤也高,因為集成商可以收取方案設計費、服務費,因此國內95%的企業都集中在下游系統集成這環節,其中機器人是國內最大的系統集成商。」

B. 智能製造smart的層次是什麼意思

智能製造就是要把不轉換思維的企業淘汰了!
前一段時間,德國KUKA公司單臂機器人(27.690, -0.47, -1.67%)DR Agilus與乒乓名將蒂姆•波爾的「人機大戰」視頻在網路上廣為流傳。雖然最終波爾以11:9的比分拿下比賽,但德國的工業技術依然讓人驚嘆。或許令人有些恐慌的是,這其實是一場兩年前的比賽,成果來源於德國2013年提出的工業4.0高科技戰略計劃。

裹挾著智能製造、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一些列新鮮概念的工業4.0時代已撲面而來。作為傳統的製造業大國,中國也提出「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向製造業強國轉變。中國的傳統企業將如何利用這次技術革命實現轉型?早已在機械扭轉的「咔咔」聲中嗅到商機的初創企業,又如何在大浪淘沙中站穩腳跟?
要坦然擁抱工業4.0時代,應從三個方面轉變思維。

1、解決用戶痛點

此前在互聯網創業圈中流傳甚廣的一句玩笑話:「不以解決用戶痛點為目的的創業都是耍流氓」,亦可以套用於工業4.0時代專注轉型、創業及技術提升的企業。當傳統流水線式的標准化生產已對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無能為力時,精準定位並解決用戶的痛點就成為企業得以發展的關鍵。

在智能製造生態圈演化的時代,想要在人工智慧、智能製造領域創業成功,首先需要找尋用戶痛點、切入點跟引爆點。在舊有的生態圈裡找到創新之處,你要找到這個生態圈裡最烏煙瘴氣的地方,這里蘊含著商機,然後你再針對痛點提出解決方案。」

在人工智慧、無人機等概念被炒得火熱時,創業者應冷靜地思考。我們正處在從弱人工智慧向強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時代,這中間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科技創新人士要耐得住寂寞,而不是整天尋找風口,只有找到切入點,鑽研怎樣的解決方案可以擊中用戶核心的痛點,才能從中挖掘出商機。

2、從封閉到開放

機器人作為一個系統的整合,每一塊都需要把已有的技術盡量融合。但目前並沒有很好的工具來幫助機器人企業制定需求,設計原型。也正是如此,服務機器人領域沒有大的玩家,因為每一個節點都需要巨大投入。
機器人創業公司應「抱團取暖」,面對如此高額的成本,若想使工業4.0落地,單靠機器人企業提升技術是無法做到的,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應該有一種合作的心態。
比如,根據汽車4S店服務的概念,也可以有機器人4S服務,對於企業級客戶的機器人版塊,可以承擔所有的技術服務,提供維修、維護、改造等一條龍支持,以消除商業客戶使用的後顧之憂。」

3、以系統價值代替數字指標

那麼,是否當科創企業們找到了用戶痛點,提出了精準的解決方案,並彼此打開傳統封閉的大門,各領域本著開放的心態展開合作,將商機變為表格中實實在在的銷量,資本會不會就對其窮追不舍,青睞有加呢?

數字化的指標已不是衡量價值的最重要標准,在工業4.0時代,需要轉變思維的不止傳統企業和創新企業,包括投資方都需要用嶄新的視角來衡量企業價值。

資本對公司的評估將不再僅聚焦於單個的點,而是基於系統的、整體的價值。以智能硬體創業公司為例,中國智能硬體創業公司具有良好的供應鏈、優秀的科技人才,且設計實力提升快等優勢,智能硬體創業要取得成功,需要明確的競爭策略、精確的產品定義、精緻的設計和持續的產品演進路線圖,這些都是傳統製造未曾對企業提出的系統價值要求。

在提升企業系統價值的前提下,中國有機會在智能硬體領域出現多個世界級的企業,也有機會誕生更加創新的商業模式。

C. 工業機器人這個專業前景好嗎

工業機器人的前景是十分美好的,主要有一下原因:

1、人才需求最旺最熱門專業—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熱點技術專業,專業以「國家高職高專精品專業、國家示範高職的重點建設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基礎,憑藉高素質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先進的教學實驗設施、緊密的校企合作企業,綜合實力雄厚的軟硬體,培養的畢業生將掌握工業機器人的核心生產技術,專業定位優勢明顯、就業平台起點高、職業發展選擇廣、技術成長空間大、職稱薪資增長快。

2、社會需求

2014年,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機器人發展也迎來了一次高潮。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需要強力的機器人技術支撐。中國機器人市場在快速增長,機器人及其智能裝備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工業機器人及其智能裝備的集成設計、編程操作以及日常維護、修理等方面都需要各方面的專業人才,這就無形中帶動了一大批與機器人相關的就業途徑,產生的新崗位非常之多。

但機器人相關人才的培養卻沒有跟進,造成了專業人才的短缺,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正是為了滿足社會對機器人專業人才的需求,2015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工業機器人技術這個專業,並開始招生。

D. 深圳有哪些做智能機器人的公司

智能機器人公司看你是要找哪一類型的公司,有工業機器人,有服務類機器人,另外還有機器人也是分很大的產業鏈的,有研發機構公司,有生產的各個供應商的,還有品牌的運營的!

E. 中國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聯盟是一個怎樣的機構

6月19日,2016中國人工智慧機器人應用創新論壇在深舉行,來自業界和學術界的多位大咖人工智慧機器人市場現狀、技術創新、整體發展前景和應用方案等進行了多方位的分析解讀。在這次論壇上,中國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聯盟官網也正式揭幕上線。

(旗瀚科技董事長林綠德、深圳市無人機協會會長楊金才、保千里總裁鹿鵬揭幕聯盟官網上線)

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已呼嘯而至,人工智慧、大數據、網路技術、3D列印和基因技術,引領人類急速進入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以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為代表的新時代正在崛起的前夜,這也成為塑造戰略性產業格局的新風口。

當資本、技術、人才開始蜂擁而入時,如何整合資源,完成產業鏈協作,力爭在產業發展初期凝聚合力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成為擺在中國企業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此背景之下,中國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聯盟4月6日在深圳正式成立,聯盟的目的在於加速智能機器人技術與產品的普及應用;搭建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信息交流、應用推廣、教育培訓、展覽展示平台,促進資源有效利用;完善我國機器人產業鏈,促進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健康發展。

以聯盟為依託,中國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聯盟官網(簡稱:CAIA)6月19日在深圳正式上線,CAIA官網在承擔聯盟平台屬性的同時,也為推進人工智慧和服務機器人行業進步提供媒體屬性職能。

目前,CAIA官網下設「焦點」、「聯盟動態」、「新品發布」、「深度」、「資本」、「人物訪談」等欄目,聚焦人工智慧和服務機器人行業信息和企業動態,為業內人士提供最新鮮的資訊報道和觀察分析。

F. 廣東產業鏈上「重要一環」是機器人嗎

超過2000台單價達數十萬元的數控加工CNC設備,猶如列隊士兵一般排列在巨大的廠房中,24小時不間斷地生產著手機按鍵。這一幕僅僅是東莞龐大的智能手機產業鏈上的一環,同時也是廣東大力發展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製造裝備產業一個縮影。

2015年7月,廣東抓住智能製造這一主攻方向,在全國率先出台智能製造中長期規劃《廣東省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5-2025年)》。同年12月,出台《廣東省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5-2017年)》,從機器人骨幹企業培育、機器人應用、創新平台建設等多方面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實施工業機器人製造骨幹企業項目,推動工業機器人及其核心關鍵部件的研發製造與產業化應用,培育機器人製造骨幹企業,支持工業機器人本體製造企業的關鍵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產能提升與擴產建設。目前已分兩批遴選機器人骨幹企業25家、培育企業35家,在全省樹立示範效應。

G. 國內機器人技術發展現狀,與國外的差距有哪些

日本在工業機器人、家用機器人方面優勢明顯,歐洲在工業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領域居於領先地位,美國主要優勢在系統集成領域,醫療機器人和國防軍工機器人。

「韓國非常重視服務類型(如教育、娛樂)機器人,主導這類型機器人的標准;美國主導高端機器人,如勘探、防爆燈功能機器人;日本的工業機器人非常出色,且比ABB價格便宜;而瑞典的ABB代表歐洲的技術,工藝非常精湛,擁有最完整最好的產業鏈。」廣州數控副總工程師何英武表示。

「減速機就是點擊高速運轉需要用它將速度減成機器人適用的速度。一般一台機器人本體上一般有6個減速機,1到3軸用的是日本帝人進口的減速機,這家公司的減速機幾乎全世界都在用,4到6軸用的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減速機。但是我們的減速機目前還不成熟,還不能批量生產。」

目前機器人上游利潤價值最高,僅僅減速機占機器人成本的35%左右,電機、控制器部分佔10%左右。國產機器人本體由於關鍵零部件成本較高,毛利率出現負值之外,機器人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保持比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其中以醫療手術機器人毛利率水平最高接近超過70%。

目前國內機器人使用的減速機、伺服電機及驅動還是以國外供應為主,其中日本為最大的減速機出口國。而國內的研製減速機的上市公司以及擬上市公司有秦川發展和華恆焊接,匯川技術、英威騰、科遠股份、華中數控研製驅動器。在非上市公司中,廣州數控和南京埃斯頓除了減速機沒有批量生產,機器人的各個環節都有涉足。

機器人本體生產商如上海機電、秦川發展、蘇州綠新、南通振康等企業則採用合資或自主研發的方式,正積極進入精密減速機領域。但是目前國內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外資品牌與國內品牌合資研發是不大可能的,因為這涉及核心技術,外資品牌不可能外泄。

閱讀全文

與服務機器人產業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