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綱要

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綱要

發布時間:2020-12-29 14:01:44

『壹』 黑龍江省北珍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黑龍江省北珍綠抄色食品有限公司於2006年成立,它的前身是黑龍江省海林市正大山海產品加工廠,公司生產的「森王牌」東北山珍、黑木耳、猴頭、元蘑、榛蘑、香菇等30多個純天然食品品種。
法定代表人:由景元
成立時間:2006-08-01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23010810002920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哈爾濱市平房區平房鎮東二道溝村

『貳』 急求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綠色食品發展現狀:
1.管理機構及產品標准。
中國於1989年提出綠色食品的概念,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開始發展綠色食品,設立了綠色食品管理機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逐步開展了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標準的制定以及對外出口等工作。1993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加入了有機農業運動國際聯盟(IFOAM),開始與國際相關行業交流與接觸。1996年在參照有機食品國際標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制定與頒布了《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對綠色食品的生產和開發進行規范管理,逐步建立了涵蓋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包裝儲運、專用生產資料等環節的質量標准體系框架,制定了49項綠色食品標准,注冊了我國第一例證明商標——綠色食品標志商標,該標志在日本和我國香港地區也成功注冊。
2.產品生產和開發現狀。
經過10餘年的發展,綠色食品產品數目從1990年底的127種發展到2000年底的1831種,佔中國農產品分類標准中的7大類,29個分類,包括糧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產品、酒類、飲料類等。共中初級產品佔30%,加工產品佔70%。綠色食品實物生產總量達1000多萬t,使用的農田、草場和水面達到333萬公頃,貿易額達到400億元人民幣。從全國來看,產品開發已經覆蓋了絕大部分省區,東北幾省區及江蘇、山東等由於開發較早,產品數量也較多。
全國參與綠色食品生產和開發的省區和企業也越來越多,到2000年底參與綠色食品開始的企業共有964個,企業年生產總值達到402億元人民幣,年銷售額為285億元人民幣,稅後利潤17億元人民幣。國內一些著名的大企業也開始積極申報綠色產品,從事綠色食品的開發和經營,如內蒙古伊利集團、中國藍田集團、山東魯花集團等。目前從事綠色食品開發和經營的國內上市公司達到20家,綠色食品產值達億元的企業達到35家,在全國確定的151家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中有12家為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品牌——市場」的產業鏈條正在形成。
二、綠色食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綠色食品管理體系還不完善。
(1) 綠色食品的標准和規范未能與國際接軌。(2)組織管理體系未能協調統一。
2.綠色食品開發力度明顯不足生產和加工還沒有形成規模。
3.綠色食品市場體系還不健全。
4.宣傳力度不足。
三、中國綠色食品發展優勢:
1.自然資源優勢。
中國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國土遼闊,各地氣候條件、地理環境條件都不盡相同,生態類型多樣,動植物種類繁多,為綠色食品的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2.勞動力資源優勢。
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較低,為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開發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3.良好的生態農業基礎。
10多年以來,中國的生態農業已經成為發展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成功模式。截至1997年,全國已有51個縣建立了2000多個生態農業基地,面積達666.7萬公頃,約占總耕地面積的7%,這些生態農業基地為安全、優質、無污染的綠色食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四、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策略:
1.強化管理機制健全管理體系。
2.通過政策宏觀調控加大綠色食品開發與發展。
3.盡快建立健全綠色食品市場流通體系。
4.加大宣傳力度。
5.技術研究開發與培訓。
綠色食品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在生產中需要大量的技術投入,如優良品種的選育、專用農葯和肥料研製開發、作物病蟲害的生物防治、產品的貯藏與保鮮技術,以及符合環保和食品要求的包裝材料的開發生產等,這些實際問題的解決需要國家加大技術研究與開發。同時由於我國農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要進行綠色農產品的生產也需要接受技術培訓,才能掌握綠色食品生產的相關技術。

『叄』 黑龍江省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有哪些優勢

黑龍江省綠色食品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企業數、產銷額等六大指標年均增長率均超過12%。監測面積、產品數、企業數分別佔全國的25.8%、29.2%、12.5%。正是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使我省從「十五」乃至「十一五」期間,綠色食品多項指標始終居全國首位。
在正視成績同時,我們看到,綠色食品原有競爭優勢有的在弱化,而新的競爭優勢,如產品創新和區域品牌建設等還沒有完全確立,而在外省份加快發展和注重培育競爭優勢的市場業態下,當前我省綠色產業優勢位次有所後移。
1996年到2010年,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主要經歷了三階段:第一階段(1996~2002年),處於產業競爭全國強勢中的首位,第二階段(2003~2005年),處在強勢中的第二位;第三階段(2006~2010年),排序已降到第五位。從附表中可以看出,盡管我省綠色食品始終處在強勢集群中,但在不同年份發展位次已經開始發生變化,綠色食品產業在全國中的排序位次已開始後移。
從分析看,在第一階段由於資源優勢、政策支持及「起步早」等因素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我省綠色食品其處於強勢集群的首位;第二階段由於市場需求規模擴大,對其產業發展和保持競爭優勢起了促進作用;第三階段產品、技術與管理創新和政策支持、特別是科技進步決定著產品深加工和市場開發的程度,已成為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這一階段,我省對綠色食品產業的支持力度相對於其他省份有所下降,特別是科技進步及轉化為生產力又相對滯後,使其在同一層次中的地位下降。此外,量大鏈短,精深加工層次不夠,營銷體系建設滯後,品牌小、多、雜,名優新特產品比重不多等也成為競爭優勢弱化的主要因素。此外,產品結構和市場的地區結構不合理制約著競爭優勢的發展,在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的銷售中,省外市場佔60%左右,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進一步分析,在上升的銷售中,主要產品是初級品和初加工品,省內市場約佔35%左右,比較穩定,國際市場銷售呈下降趨勢,這也從另一方面表明了產品結構中,深加工產品的比重較低,是競爭優勢淡化的因素之一。
為確保綠色食品產業優勢地位,應採取以下措施及發展策略:一是科學發展,轉變產業發展方式。要針對量大鏈短等精深加工的「短板」等問題,從科學發展,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入手,加快推進由種植業向養殖業延伸、由綠色食品向有機食品延伸、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延伸;實現綠色食品大省向綠色食品強省跨越。二是科技創新,增加產業科技含量。科技創新是提高產業發展水平的核心,是保持和發展競爭優勢的動力源泉。要組織引導技術人員深入綠色食品領域,學習和引進國際技術標准,加快完善我省綠色標准體系;以綠色食品標准化基地和科技園區為突破口,開展產學研對接,開展綠色新品種、新技術試驗與推廣;緊盯國內外市場,大力開發專用麵粉、大米、制酒玉米等專用型綠色食品以及兒童營養食品、老年營養食品、婦女保健食品等營養健康類綠色食品。三是實施精品戰略,創立激勵保護機制。要搞好品牌整合尊重品牌建設和整合規律,把區域內的綠色食品或者同類產品整合到地理標志品牌之內,統一標准,統一形象,集中宣傳。要引導中小企業要積極向名牌產品企業靠近,通過聯營聯牌,貼牌生產,引導產品向優勢品牌聚攏,借名開拓市場。加大綠色食品品牌推介力度,把黑龍江綠色食品打造成地理標志產品,在國內外得到廣泛認知、認同。大力培育綠色食品品牌經營主體,搞好綠色食品品牌評選認定,形成激勵機制;建立相應的監督舉報體系和打假維權聯系制度,對生產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經濟和刑事責任的處罰,為培育馳名品牌創造良好的環境。
對於政府而言,要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保護名牌產品,對省級及國家級品牌實施保護,建立相應的監督舉報體系;相關部門要建立打假維權聯系制度,為企業的品牌經營保駕護航,對生產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經濟和刑事責任的處罰,為培育馳名品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此外,政府還應考慮運用財政、金融等支持性政策,推動區域性品牌戰略的實施。
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簡稱為「三品一標」,是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產品生產消費的主導產品。今天介紹一下無公害農產品的相關知識。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和規范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並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未經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標志圖案主要由麥穗、對勾和無公害農產品字樣組成,麥穗代表農產品,對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豐收,綠色象徵環保和安全。根據《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分為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產地認定由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產品認證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組織實施,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的產品方可申請產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定位是保障基本安全、滿足大眾消費。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是政府行為,認證不收費。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需要經過申報、材料審核、現場檢查、專家評審、頒發證書等程序。
區分普通農產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的主要方法是看其在銷售時是否加貼全國統一的無公害農產品標志,通過辨別標志的真偽,來判斷該產品是否是無公害農產品。揭開全國統一的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產品或包裝上留有16位防偽數碼,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查詢該產品是否為無公害農產品。一是1066958878簡訊息查詢方式。將標識上的16位防偽數碼編輯成一條簡訊息發送至1066958878,數秒鍾後系統會回復一條簡訊可知標志的真偽。二是通過互聯網查詢。登陸http://www.aqsc.gov.cn的防偽查詢欄目,在防偽標識查詢框內輸入產品數碼,確認無誤後按「查詢」鍵,即可迅速得到鑒別結果。
我省是無公害農產品大省,全省已累計有1.45億畝耕地完成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評,佔全省耕地的近70%,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超過9000個。
肇源縣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按照「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總體思路,全力擴大基地規模、打造綠字型大小農產品品牌。目前全縣經過認證的綠色、有機、無公害等綠字型大小農產品標識已發展到350個(其中綠色食品發展到22個、有機食品發展4個),檢測面積達到210萬畝,基本實現了耕地的全覆蓋。
政企聯手 350個「三品」標識掀起綠色風暴
肇源縣通過宣傳發動、基地帶動、申報推動等措施幫助企業申請「三品」標識:利用媒體播發標准化種植及技術規程;邀請大專院校、業務部門的專家學者舉辦「三品」培訓班60多場次,使綠色無公害食品技術宣傳入戶率達到90%以上;大型基地的成功認證也起到了極大的帶動作用。
2006年以來,肇源縣先後在省里爭取80多萬元資金,加大「三品」的環境監測力度、完善相關軟體設施、健全基地安全設備,先後成功申報了50萬畝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准化基地和230萬畝「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一體化推進生產基地」。這2個大型基地一體化認證的成功申報,使企業實現了由原來的基地、產品分開申報綠標到基地產品統一申報的轉變,極大地簡化了申報手續,同時,節省了大量經費。在基地內申請綠標,每個可節省1.5萬元的申報費用。大型基地申報當年,全縣就獲得了200多個無公害認證和8個綠色認證。立陡山的大米、文國的肉雞、把家河的江魚、古龍的雜糧、復興的蔬菜,當地有名的優質農產品,全都有了綠色標識……一場「綠色風暴」,席捲肇源。
農產品加「綠」 企業與農戶雙贏
綠字型大小農產品的品牌認證,使肇源的「小米雜糧」、「江魚蔬菜」等從過去的「小家碧玉」變成了「大家閨秀」。如何讓這些「大家閨秀」靚裝遠嫁,肇源縣從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入手,精心打造市場主體。
「肇源大米」自2009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以來,品牌知名度上了新台階,帶動基地農戶增收3800元。「綠色標識使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一斤普通大米只能賣到1.25元,而獲得綠色標簽後,身價就會翻一倍,甚至幾倍、十幾倍。」該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截至2011年底,肇源縣8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准化基地已發展到63萬畝,實現產值12億元;全縣綠色食品龍頭加工企業已有29家。這些綠色大龍頭的勁舞,有力支撐全縣 「坐地消化綠色水稻基地產品,水稻原糧加工不出縣」目標的實現。
綠色品牌 為企業贏得市場一路綠燈
憑借綠色食品品牌打造,肇源縣通過幾年的努力,率先打破了「原字型大小農產品質優價不優」的魔咒,走出了一條產業新路。天源食品公司是該縣罐頭廠改制後成立的企業,以前老罐頭廠生產的番茄罐頭隨著國際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在俄羅斯市場佔有率逐漸下降。天源食品公司在加大技術和工藝改造力度的同時更加註重綠色品牌的培育,先後申請了「雙燕」牌番茄醬、整番茄罐頭、美味黃瓜等一系列綠色食品品牌,打出了「綠牌」,不但穩定了俄羅斯市場,還打入中東、非洲、歐洲、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市場,2011年實現外貿出口2800噸、創匯300萬美元。

『肆』 黑龍江省的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企業都有哪些

可以去華南城綠色有機食品頻道看看。

『伍』 黑龍江省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有哪些優勢

大興安嶺地區塔河縣依託自身資源優勢、環境優勢、政策優勢。每平方公里不足7人,無任何工業污染,,環境維持在良好的自然原始狀態,是一塊全境無污染的凈土之一。塔河縣地處黑龍江畔、大興安嶺腹部中心,氣候溫涼。塔河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榛雞、雪兔、狍子、等380多種珍禽異獸,有40餘種淡水魚。有木耳、蘑菇、猴頭菇等十多餘種野生真菌食品,有越橘(野生藍莓)、草莓、黑加侖等十幾種野生漿果。十年來,大興安嶺地區一直享受國家天保工程、生態功能區建設范圍,塔河縣確定了堅持生態優化發展戰略,全面加強資源保護,扎實推薦項目建設,全力打造綠色食品、北葯三大基地,打創中國最大的藍莓加工基地的宏偉目標。

『陸』 黑龍江在發展綠色食品方面具有怎樣的特色和優勢

資源豐富,而且付給工人的報酬相對南方低一些,這都是優勢

『柒』 黑龍江嘉峰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黑龍江嘉峰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黑龍江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計委高技術現代化農業示範工程的實施者、中國食用菌協會龍頭企業、省科技廳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科研、生產、加工、營銷為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擁有現代化的設施和高科技人才,承擔了省級食用菌良種繁育、菌種保藏和生產示範的重任。黑木耳、香菇產品獲國家A級綠標,被授予「全國食用菌行業十佳龍頭企業」稱號。企業注冊資本3000萬元,2008年公司產值5300多萬元,利稅合計500餘萬元。十年來,嘉峰人一直信守「產品即人品,服務即營銷」的原則,以品質彰顯品牌,產品暢銷國內數十個核心城市,出口韓國、日本、俄羅斯等諸多國家,贏得了消費者、專家和政府好評與贊譽、從而形成了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三位一體的良好企業形象。現已通過國際標准化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並順利通過GMP標准及食品生產QS認證,先後有幾十種產品獲得有機產品標識認證,並不斷向商務流通、連鎖經營、跨國合作等方向拓展,現已建設完成28個食用菌標准化種植基地,輔射帶動2萬多農戶種植食用菌致富。形成了以嘉峰為核心的現代化科技農業的產業發展模式.科技為先導,健康是使命!嘉峰集團廣納賢才,強強聯合。聘請了全國首席健康教育專家、著名心腦血管專家洪昭光教授為公司的高級顧問、還聘請了張金霞、郭硯翠等多名國家級、省級食用菌相關專家為顧問,聯合韓國江原生物科技研究所、北京昭光大眾健康研究所、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共同利用生物高新技術研製開發食用菌功能性保健食品,食用菌深加工等中葯保健品系列產品。以健康產業成就美好的生活!為著人類健康,更為著美好的生活,嘉峰集團「品牌致勝,營銷致遠」,規劃出「兩個五年計劃」的美好藍圖;建設完成東北地區最有影響力的食用菌高科技園區,新建工廠化蟲草示範基地,萬人培訓中心,食用菌餐飲中心、靈芝園等,建設完成一百個標准化食用菌種植基地,帶動十萬戶農戶種植食用菌致富,以嘉峰合作社形式在全國建立2000家連鎖店,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00億。三年內在資本市場成功上市。
法定代表人:王國志
成立時間:2000-01-24
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23000010001752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群力鄉城西村

『捌』 黑龍江益助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黑龍江益助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是2014-07-15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哈爾濱市香回坊區民生路東答七道街2號副1層3號。

黑龍江益助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30110300843165Q,企業法人張雷,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黑龍江益助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有機、綠色產品的展示、批發、配送、連鎖加盟及電子商務;蔬菜的種植及銷售;批發兼零售:水果,糧食,水產品,生鮮豬肉,土特產品;農作物的收購及銷售;水果、種苗的種植及銷售;食品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黑龍江益助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閱讀全文

與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綱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