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文化產業管理2019年多少分能上
2019年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的分數線現在還未公布,所以目前來說,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內的錄取分容數無法確定。請隨時關注學校的官網,及時掌握各專業的分數線查詢動態。官網地址:http://www.cucn.e.cn。
也可以根據2018年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的分數線來進行預估和預判,2018年分數線查詢地址:http://center.cucn.e.cn/cx/2018/。
根據省市不同,2018年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錄取分數線稍有不同。如北京市的錄取分數,最高分為559分,最低分為514分;山東省的錄取分數,最高分為577分,最低分為567分;四川省,最高分為544分,最低分為540分。
『貳』 文化創意產業都包括什麼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體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
中國近幾年在文化藝術市場蓬勃、公共展演場地加大建設(如國家大劇院、798藝術區)等,除在既有製造業的優勢下尋找出路外,也開始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2)2018我國文化產業政策擴展閱讀:
發展層次:
我國的文化產業其實也分成幾個不同層次,鑒於這些層次在產值、經濟總量、發展步伐方面不一樣,我們把它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以旅遊為龍頭的文化產業發展方式,這是較為初級或低級的發展方式。這種方式簡單、門檻低、入門方便,依託於本地資源,容易掌控,所需的初步資金不多。在整體的管理和操作形式上也處於較低層面,所以中國各地,尤其是西部、中部城市,總是先採取旅遊,或者叫人文旅遊的方式來發展文化產業。
第二個層次,目前我國在各地佔據主導地位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就是國有的廣電集團、電影集團、廣播電視集團、新聞出版集團、演出集團等等,在國家層面上有中演集團、中國電影公司、中國廣電集團等等,還有其他的電視台、廣播電台等等
第三個層次,在東部一些地區,包括西部和中部的省份,已經開始意識到文化產業發展的高端形態是創意產業。創意產業的最大特點是以高科技為支撐,以全球化為背景。它們要上市就是去納斯達克、紐交所、倫敦交易所上市,是有全球背景的。
『叄』 文化產業管理的就業方向。
文化產業管理的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既能從事文化產業管理方面的理論研究,也能在宣傳文化系統、文化管理部門和文化產業各個行業(如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旅遊、藝術演出、文化貿易與投資、文博事業等)的綜合管理層中,從事相關的實際工作,也能到海關、銀行等部門從事國際文化貿易管理及文化投資咨詢等工作。
『肆』 2018年廣東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排名第幾
2018年廣東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統計排名第一
『伍』 2018年中國文化產業佔GDP多少
2018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升至4.3%
2018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8737億元,比2004年增長10.3倍;
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提高到2018年的4.30%,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逐年提高。
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看,2004-2012年間,文化產業對GDP增量的年平均貢獻率為3.9%,2013-2018年進一步提高到5.5%。
『陸』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考研可以報考哪些學校
1、考研方向-公共管理學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貴州大學;
鄭州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2、考研方向-工商管理學科:
同濟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武漢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3、考研方向-新聞傳播學科:
中國傳媒大學;
廈門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4、考研方向-法律學科:
吉林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湘潭大學。
其他學科下設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可以去研招網查看。另外,不同學科下設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考試要求不同,可以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選取相關專業。
(6)2018我國文化產業政策擴展閱讀: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大致可分為六類:
1、文化基礎與文化資源類課程,如文化資源學、文化傳播學、美學、藝術基礎、宗教文化、中外文學藝術、中國傳統藝術、應用民俗學等;
2、一般管理類及文化產業管理類課程,如文化產業學、管理學、文化經濟學、文化投資學、文化貿易學、文化產業管理等;
3、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案例、人文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傳媒經營管理等;
4、政策法規類課程,如經濟法學、文化法規學、知識產權與文化產業、中外文化體制與產業政策比較、文化法規案例分析等;
5、語言類課程,如專業外語、西方文化原著選講等;
6、信息技術應用與管理類課程,如信息技術與文化產業、網路設計與管理等。
『柒』 2018全國手工藝產業博覽會在哪裡開幕
「2018全國手工藝產業博覽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23日在上海青浦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園開幕,本屆博覽會以「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創新時代作新篇章」為主題,匯聚國內工藝美術、書法藝術、非遺傳承的傑出大師和代表性作品,分設中國木雕、中國玉石雕、中國陶瓷、中國古典傢具、藝術品全球購等主題展區。
「全國手工藝產業博覽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自2016年開始,已成功舉辦三屆,逐步成為中國工藝美術、非遺傳承、書畫藝術等領域的品牌展會。本次展會的總展覽面積約3萬平方米,展期為6月16日至7月16日。
「2018全國手工藝產業博覽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6月23日在上海開幕。
當天博覽會的開幕式上,還舉行了博覽會全國專業委員會授牌儀式,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園全國國匠專業委員會、雕塑專業委員會、玉石雕專業委員會、藝術金融委員等宣告成立,唐克美、范偉民、宋世玉、高常梓等行業權威人士將領銜各專業委員會的發展,從而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產業平台。
『捌』 濟南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校企合作)2018錄取分數線
濟南大學與浪潮集團合作舉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方向的校企合作項目,2017年計劃招生120人,教學地點位於主校區:山東省濟南市南辛庄西路336號。
『玖』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取得哪些輝煌的成就。文化方面來說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年來,在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下,中國大力推動公共文化建設,培育全社會共同的價值和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廣大文藝工作者競相奉獻精品力作,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心,不斷守正創新,迎來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博物館、共同圖書館等文化站遍及
70年前的中國大地上,僅有21座博物館、55座公共圖書館、896所文化館和群眾藝術館,鄉鎮文化站幾乎一片空白。而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76家、文化館站44464個、博物館4918座,覆蓋城鄉的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已基本建成。
2、市場繁榮,文化產業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8737億元,比2004年增長10.3倍;2005-2018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9%,高於同期GDP現價年均增速6.9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逐年提高,已經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3、業態創新,融合發展趨勢強勁
2016年、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0.3%和34.6%,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營業收入均增長8.6%,文化新業態已成為引領和示範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游戲和電子競技、網路文學、數字出版也迎來了發展的強勢期。2018年,我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2144.4億元,佔全球游戲市場的比例約為23.6%。
4、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文化繼承發展成效突出
截至目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達4296處,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3154家,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總數達40個,世界遺產55處,位居世界第一。
『拾』 2018華北地區文化產業年收入各多少
華北地區文化產業年收入基本上在兩個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