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杭州和南京哪個城市市容好,城市規劃和經濟水平呢
不得不承認,杭州好一點
2008年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榜單,日前揭曉。本次榜單的研究對象涉及中國大陸的652座城市,前10名分別為杭州、上海、無錫、南京、寧波、北京、佛山、蘇州、常州和廣州。
南京將成長三角最大交通樞紐
今年是《福布斯》中文版第5次推出「中國最佳商業城市調查」。為保障榜單的權威性,分析數據均採用歷年來國家統計局所發布的權威數據,不採用專家主觀評分制。
「作為擁有豐富文化遺存和深厚歷史積淀的千年古都,南京正在向人們展示其青春活力的一面。」制榜人陳嵐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上榜城市的排名是依據勞動力素質指數、高級人才指數、經營成本指數、市場規模指數、市場潛力指數、客運指數、貨運指數、資本活力指數,這8項參考指數調研數據來進行的。
制榜團隊在調研時發現,目前南京長江四橋和過江隧道建設正熱火朝天,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鐵路也將相繼開工,南京即將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這些無疑將為南京物流業發展插上騰飛翅膀。而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僅僅是南京第三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軟體、電子信息、旅遊等產業,也將為南京經濟發展注入勃勃生機。
南京綜合競爭力表現極佳
「南京科教實力雄厚,高級人才多,勞動力素質較高,交通便捷……這些都是南京位列第四的原因。」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葛守昆說,不過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南京是典型的區域商業中心城市,這個地位不可替代。他分析說,南京處於長三角北翼,都市圈輻射范圍較廣,我省的鎮江、揚州、淮安等城市,安徽的馬鞍山、蕪湖、滁州等城市,都在南京的商業輻射范圍之內,南京既是周邊城市市民的商業消費中心,也是周邊城市商業發展的重要節點。「要說科教優勢,北京不比南京弱;要比資本活力,蘇州比南京強。為什麼它們排名在南京後面?就在於南京是無可替代的區域重要商業節點城市,而其他城市不是。」
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李程驊研究員也持相同觀點。他說,現在,大家已經形成了南京是全球城市商業發展、國內城市商業發展節點城市的共識。「特別是隨著寧合動車組的開通和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發展,長三角新的發展軸已由滬寧軸延伸到寧合軸,不僅大大促進了寧合兩市及其周邊城市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把長三角和長江中上游城市連接起來,帶動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的發展。」
李程驊認為:「南京商業功能、產業功能配套完善。此次排名第四,不過是南京綜合競爭力的一個表現而已。」
南京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市商貿局新聞發言人何俊遠對南京取得這一名次並不意外。昨天他在接受采訪時說,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南京的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一直排名第四,說明南京的商業發展規模始終位居全國前列。「這是一座非常具有包容性的開放城市,經營成本較低,投資環境好,商業輻射周邊12個城市2000多萬人口,擁有發達的物流,市場潛力巨大,可以給投資者重要的信心。而創業者和私營資本活力正是《福布斯》評價一座『商業城市』的主要依據。」
他同時分析說,和蘇南其他城市相比,南京的商業短腿在郊縣,蘇州、無錫的郊縣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佔到全市的70%,而南京只有33%,說明南京的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開拓郊縣市場,拉動消費,推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陳嵐說,最佳商業城市起碼要具備四個要素:要有一流的人居環境,要有優秀的創業人才,要有活躍的創投資本,要有高效的政府服務。政府應大力營造有利於企業成長的社會環境,著力激發企業創新發展的活力,把企業作為寶貴的社會財富和資源,引導全社會形成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歡迎企業家的良好氛圍。
「最近國務院發布了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改革方向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文件,長三角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南京作為長三角的重要城市,應抓住這一機遇,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陳嵐說。
■延伸閱讀
「2008福布斯」百強商業城市研究指標
「2008福布斯」百強商業城市研究對象為中國大陸652個城市,對其中2006年GDP超過190億元的194個城市進行基礎數據搜集和研究。
研究指標包括勞動力素質指數、高級人才指數、經營成本指數、市場規模指數、市場潛力指數、客運指數、貨運指數、資本活力指數。大部分指標為2004年、2005年和2006年3年數據的平均值;個別指標採用了調查時點數據。
南京各項指標的得分為勞動力素質指數0.9134,高級人才指數0.6711,經營成本指數0.7783,市場規模指數0.4781,市場潛力指數0.7647,客運指數0.1536,貨運指數0.1608,資本活力指數0.3044,總得分為44.41。(3《財富氣象》)
㈡ 谷里街道的發展規劃
科學定位打造「四區一集鎮」
按照南京南部近郊綠色、旅遊、休閑、高檔人居及都市觀光農業建設重點發展組團的規劃定位,結合南京二環東南過境段及域內「四橫四縱」主幹線的新建與擴建,進一步加大軟、硬環境的建設力度,加快「無縫對接」的進度現深度,彰顯區位、交通、資源、流通、品牌等「五大優勢」,積極打造「四區一集鎮」。
突出五個重點
一是,緊扣牛首山風景區、銀杏湖風景區,連點成線、以線帶面,積極打造南京南郊旅遊、休閑、度假名勝區;二是,依託江寧開發區、濱江開發區,充分發揮與南京主城與立體交通網「無縫對接」的特有優勢,積極接受輻射與配套,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積極打造有較高知名度的工業與三產等配套產業集中區;三是,立足區內豐富的原生態山水等自然資源,順應現代居信理念,通過休閑產業帶動,積極打造南京近郊綠色、高檔居住區;四是,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千盛農庄、晶鼎農業生態園、千畝茶花等花卉博覽園等項目為支點,積極打造知名的南京南郊都市農業觀光區;五是,依據新的區域總體規劃,加快農民向城鎮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城鎮向功能區集中的建設與改造步伐,高標准、高起點地打造現代化的新街道。
配套設施建設
江寧開發區谷里科技產業配套區共分為兩部分,即江寧開發區谷里科技產業配套東區(原東善橋工業集中區)和江寧開發區谷里科技產業配套西區(原谷里工業集中區)。
東區總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依託緊鄰江寧開發區的區位優勢,區內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入駐項目呈現體量大、科技含量高、產出多、附加值高等特點,現有入區企業70餘家並已全部投產,主要產業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航空配件、數控軟體,已基本開發完畢。
西區總規劃面積約4.5平方公里,於2002年11月份經江寧區政府批准設立。近幾年按照打造南京市重點街道工業園區的定位,產業集聚效應已逐步顯現,成為街道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主要載體和平台。一期開發近3平方公里,已落戶170餘家企業,超千萬元投資項目90餘個,形成了新能源、汽車製造、精密製造、現代物流等幾大產業定位。
2009年,谷里街道被南京市政府授予「汽車零配件產業特色名(鎮)街」的稱號。
㈢ 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做強做優電子信息等工業支柱產業,硅(Si)是信息
(1)②Si+2Cl 2 ![]() D:非金屬;非金屬 |
㈣ 南京未來發展規劃
落選」的11號線還「有戲」
中國江蘇網5月21日訊 昨天,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關於印發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通知顯示,《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國務院批准,未來五年,南京地鐵將再建8條線路,總長度為157.2公里。到2020年,南京將形成13條運營線路、總長約540公里的軌道交通網路。現代快報記者歐陽麗蓉
㈤ 南京市六合區馬集今後發展有規劃嗎
我個人在打他這個發展規劃的話,不是很確定的,所以他的一個情況還是有待爭奪,可以繼續的去做市場研究
㈥ 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規劃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高新區已發展成為南京市支柱產業;是電子信息和生物工程與醫葯產業的基地,並且成為航空航天和新材料等產業的聚集地。南京軟體園、南京醫葯與生物工程科技園和半導體科技工業園,代表了南京高新區最新的發展特色。全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90家,佔南京市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40%,是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且90%以上的產品和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列入國家「863」計劃、火炬計劃的高科技項目近30項,並已初步發展成為集研發創新、孵化創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群體為一體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江蘇省技術創新基地。
呼應沿江大開發、做大做強高新區,南京高新區正在加快新區-泰山園區的建設。泰山園區位於高新區建成區的南側,緊鄰南京長江大橋,規劃面積8.18平方公里。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全面展開,一批進區項目已開工建設,新區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海內外客商。
根據規劃,高新區將按照依靠做優促進做大,通過做特帶動做強的發展思路,繼續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宗旨,以技術創新為先導,以建設國內一流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研發基地為目標,加快建設,加快發展,爭取在5到10年時間把南京高新區發展到50平方公里的規模。屆時,一座科技新城將隨著南京江北新區崛起而崛起,南京高新區也將與海內外科技精英和有識之士攜手發展,共享自然之美,同創事業輝煌。
㈦ 南京堯化門今後5年會有多大發展
日前,由南京市規劃局會同棲霞區政府組織編制的南京新(新港)堯(堯化門)新城堯化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經過南京市政府批准正式實施。根據新規劃,新堯新城將會把社會發展當做經濟發展的目的,高度關注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將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以及社區、民政等事業發展與產業戰略同步考慮、同步規劃,加強城市服務功能建設,進一步提升南京沿江開發在區域中的競爭力。
規劃面積682公頃
堯化地區作為新堯新城組成的一部分,是其范圍內唯一具備大面積住宅開發的區域,是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出口加工區生活配套用地的最佳選擇。規劃將其功能定位為,棲霞區委區政府所在地,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的生活配套區。整個規劃南到滬寧鐵路,西臨繞城公路,東至仙西路,總面積682.37公頃,將形成一個地區中心、三個社區的布局。
綠地率近20%
在整個規劃過程中,市規劃局和棲霞區政府堅持「環境為重」的理念,大力推進公共綠地建設,綠化用地佔規劃用地19.95%。凡標高40米以上的自然山體,全部保留;利用區內的山地建設城市公共綠地或社區公園;在緯一路以南堯新路東,將新建太平山公園;保留堯新路南部現有的綠地廣場,在地區中心建設地區中心廣場。
開發前必須文物勘探
重視自然、歷史的保護。作為南京市地下文物保護區——六朝陵墓區范圍,規劃要求在堯化地區的一切建設活動,必須先進行嚴格的地下文物勘探,在取得文物部門的批准以後才能開工建設。土城頭路是明代外廓遺址,保護要求更高。規劃將土城頭路調整為游覽性道路,通過四號路替代目前土城頭路的交通功能,保持現有的線型和寬度,兩側各控制30米的綠化帶。
居民區設施全配套
規劃指出,堯化門地區今後效益低下的工業用地、非城市建設用地將轉換為居住用地和設施用地,居住區域要建成標准示範性社區。在二號路兩側單位住宅區,改造住宅立面,改善交通條件與居住環境。除保留烷基苯廠和金陵石化以外的工業用地外,均轉換為居住用地及配套設施用地。
據悉,為改善環境,在太平山公園兩側靠堯新路規劃3.87公頃文化中心和4.35公頃地區級體育中心。整合現有的醫療資源,在煤田醫院的基礎上,將擴建成有240多個床位的地區性綜合醫院。強化文化教育功能,將新建兩所中學、3所小學、10所幼兒園,改擴建2所中學、2所小學,中學、小學規模按南京普通中學、小學辦學條件中城市一級中小學標准進行設置。
地鐵7號線穿新區
有關人士介紹,目前繞城公路、緯一路、仙新路作為外圍道路,溝通堯化地區與周邊的主城、經濟開發區、仙林新市區、棲霞等城市地區,規劃區內道路在現有路網框架的基礎上,通過局部調整、補充完善,形成二縱二橫的主骨架和一縱一橫的次骨及若干支路所組成的道路網系統。根據南京市軌道交通規劃,地鐵七號線將從東山新市區經主城進入堯地區,在堯化設地鐵停車場。在通信方面,規劃區內電話容量將達4萬門,線路容量5.1萬門,分別設置中國通信、移動、聯通、鐵通、網通發射基站5處。
㈧ 求南京市2007-2030城市總體規劃 文本
南通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08-2030)》綱要論證會,省建設廳副廳長張泉、副市長朱晉等領導出席了會議。專家組聽取了規劃編制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院的介紹,審閱了規劃文本和圖件,在認真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論證意見。
南通市城市總體規劃(1994-2010)於1994年編制完成,並於1996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2001年進行了局部調整。隨著我市區域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南通承接上海輻射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城市發展的內部、外部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原總體規劃已難以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2005年6月,市政府專題向省建設廳請示,要求進行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得到了省建設廳的同意和支持。2006年初我市委託清華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的修編工作,2007年7月份通過省建設廳組織的綱要論證。隨即又委託江蘇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開展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與此同時,為使城市交通與城市發展、城市用地相互反饋、相互銜接,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實現交通與城市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我市又委託省規院編制南通市綜合交通規劃。省規院對這兩項重大規劃編制工作極為重視,由院領導領銜組成精乾的工作團隊,多次駐通現場踏勘,召集相關部門召開數十次協調會,搜集整理了詳實齊備的一手資料。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終於在2008年10月份完成了南通市總體規劃討論成果。在此基礎上,我局專程赴省建設廳匯報《南通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06-2020)》成果,得到省建設廳的基本肯定,隨後按照建設廳的要求,從解決建設用地發展需求和供給矛盾出發,將規劃年限由2006-2020調整為2008-2030,通過組織規劃編制單位開展深化研究,形成了提交論證的規劃成果。
南通城市總體規劃成果專家組由南京大學教授崔功豪教授任組長,由來自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東南大學、上海市規劃局、蘇州市規劃局、南京交通研究所,以及省國土廳、文物局、社科院、交通廳、鐵路辦等單位的13位專家組成。專家組認為,《南通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成果在綱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深化研究,充實完善了有關內容,提交論證的規劃成果指導思想明確,思路清晰,內容較為全面,達到了國家和省對城市總體規劃成果編制的要求。總規成果對市域和規劃區的各項設施布局和生態環境建設進行了統籌安排,重視中心城市和周邊城鎮的協調,有利於區域和城鄉統籌發展。提出的城市發展目標、中心城區發展規模、總體布局、發展方向和基礎設施布局等基本恰當。專家組同時對規劃成果進一步完善提出六點意見:一是進一步論證城市經濟發展目標,合理引導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強化現代服務業的空間布局,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交通等各項設施的配置,適應城市未來發展的需要。二要按照集聚集約發展的要求,結合城市化態勢和空間特點,合理確定市域城鎮等級規模和空間資源的保護利用,並加強對縣(市)城鎮總體規劃的統籌。進一步強化對沿江、沿海岸線優化利用的引導及生態岸線的保護。三要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工業用地的布局,合理增加城市生活岸線,充實城市高度控制和整體風貌的規劃內容,優化綠地布局,加強公共開敞空間布點及控制。四是完善機場、港口、鐵路、水運及城市綜合集疏運系統,加強城市綜合樞紐布局規劃內容,南通鐵路東站宜確定為客貨運綜合站;完善交通分區劃分及其政策,充實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內容,優化城際、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布局,理順城市組團間的交通聯系。五是完善市域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體系、充實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內容,合理劃定歷史街區保護范圍、確定歷史城區建設高度限制,補充對歷史文化資源利用的規劃引導。六是充實近期建設規劃和2020年規劃內容,加強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做好與交通、水利、環保等有關專業規劃的協調。
《南通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08-2030)》綱要論證組由南京交通研究所楊濤所長任組長,有八位專家組成。專家組認為南通具有通江達海的交通區位優勢,正處於城市戰略地位提升期和加速發展階段,與城市總體規劃同步修編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對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發揮南通區域服務功能具有重要意義,規劃編制是必要的、及時的。《綜合交通規劃綱要》指導思想明確,理念先進,資料翔實,內容豐富,符合國家和省有關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綱要階段的編制要求。《規劃綱要》在全面分析了南通城市現狀交通需求與供給特徵的基礎上,對現狀城市交通存在問題的診斷是正確的,對未來城市交通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態勢的判斷符合南通發展特點,提出的城市交通發展目標與戰略符合南通的城市發展目標要求。為了更好地開展規劃成果編制工作,專家組提出五條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強與上海、蘇南交通關系的分析,明確與上海、蘇南聯系通道數量和預控要求。結合市域空間布局規劃,整合鐵路、公路等交通資源,優化干線公路網布局。二是優化岸線資源分配和利用,適當增加城區段生活岸線。進一步深化對港口集疏運輸特徵、集疏運方式、集疏運通道布局、港口陸域用地規模及布局和關鍵交通結點的研究。三是明確2020年等重要時段城市綜合交通發展需求和交通設施布局的引導。進一步加強與城市發展方向、用地功能布局的銜接,南通鐵路東站宜確定為客貨運綜合站,優化鐵路客運樞紐功能並提出周邊用地功能調整的建議。四是完善交通分區劃分及其政策,落實公交優先的路網、樞紐、用地布局等措施,進一步優化城市軌道線網布局方案。五是深化老城區交通組織與實施策略,加強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交通措施。
兩規劃將按照專家組意見進行進一步修改完善,並按程序上報省政府審批。副市長朱晉在論證會開始時致辭,他簡要介紹了南通的市情和兩個規劃的編制過程,希望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在總體規劃成果和綜合交通規劃綱要論證過程中多多獻計獻策、指導把關,進一步增強本輪城市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為南通經濟社會及城市發展提供可靠依據。朱晉說,各位領導和專家所提出的論證意見為我們下一步總規成果的修改和城市總體綜合交通規劃的編制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南通今後進一步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市將著力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對專家所提的論證意見及各位專家發言中所提出的意見,抓緊梳理和研究,有些問題要做專門的會商。二是請省規劃設計院很好地消化各位領導和專家所提出的意見,能夠比較好地把握所提意見的關鍵和實質。盡快地對總規成果進行修改,盡快地搞好兩個規劃之間的銜接,抓緊對城市的綜合交通規劃進行編制。三是懇請各位領導和專家對南通一如既往地給予關心和支持,及時提出有利於南通發展的好的建議,使我們少走彎路,更好地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以人為本的要求,促進南通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