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江西為讓深度貧困村脫貧投入了多少資金
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江西省扶貧專和移民辦對於當地最近確定屬的269個深度貧困村,江西省將加大投入力度,確保每個深度貧困村存量及增量扶貧資金和政策性融資達到1000萬元。
據了解,江西省這269個深度貧困村主要是根據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信息數據,綜合考慮貧困人口規模及脫貧難度等因素,以貧困發生率10%及以上、集體經濟薄弱、無特色優勢產業、基礎設施落後、公共服務較差為主要依據確定的。
『貳』 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發布是什麼
2月27日消息,日前,來教育自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將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教育扶貧,用3年時間打好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戰。
根據《方案》,力爭到2020年,「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保障各教育階段建檔立卡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程全部資助,保障貧困家庭孩子都可以上學,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更多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接受更好更高層次教育,都有機會通過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或職業培訓實現家庭脫貧,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的能力顯著增強。
『叄』 重慶深度發力解深度貧困採取什麼措施
城裡人很難想像山裡人對路的渴望。
冬至陽生,秦巴山脈,一條即將完工的隧道正橫穿大山。打穿這座山,以往攀山越嶺、肩挑背扛的生活,就會成為歷史。
隧道所在的城口縣沿河鄉,是重慶去年確定的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
有幹部開始不理解:「扶貧投了不少錢,為啥一多半用來修路?」「為啥?因為沒路才窮;不修路,啥子發展都談不上!」沿河鄉黨委書記吳雪飛認為值。
基建欠賬多、貧困人口多、自然條件差、發展能力差,是18根脫貧攻堅「硬骨頭」的共性。
每天起早貪黑土裡刨食,玉米、紅薯、洋芋「三大坨」賣不上幾個錢,加上小兒子患上重病,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46歲的漢子馬學成背地裡沒少抹眼淚;
有一手嫁接果樹的技術,卻沒買果苗的資金,坐在土牆邊,奉節縣平安鄉的蔣業安剝著玉米,望著別人家的果林又羨慕又嘆氣;
剛還完蓋房的債,丈夫卻因一場病離世,看著體衰的父親、還在讀書的孩子,巫溪縣紅池壩鎮的劉吉翠咬牙撐起一個家。
馬學成、蔣業安和劉吉翠的心酸,在18個深度貧困鄉鎮里多有發生。怎樣才能讓這些真正的貧中之貧高質量脫貧?
重慶市委明確責任目標:精準到人頭、統籌到區域,深度發力,下足「綉花」功夫。
深度發力,「力」從何來?四大火力集中:深度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生態條件,深度調整產業結構,深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度落實各項扶貧惠民政策。同時,有針對性地實施穩定脫貧、基礎設施、產業扶貧、生態保護、人口素質、公共服務、村「兩委」提升七大脫貧攻堅行動。
幫扶幫到位,貧困戶干勁來。馬學成家種上了中葯材,一畝地產出將增3倍;蔣業安栽下了自家的果林,技術和銷售都不用愁;劉吉翠種了5畝茶,也種下脫貧的希望。
沿河鄉的穿山路眼瞅著今年就通。「好日子就在前頭哩!」沿河鄉北坡村百十來戶村民,濃濃的期盼終於要實現了。
『肆』 什麼是貧困深度
貧困深度其實就是深度貧困,是指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社會發展、公共服務、民生等方面較差的區域,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伍』 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重點要做到六個確保是哪六個
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要做的六個確保分別是:
一,大力宣傳國家關於脫貧攻堅的方針版政策,決策部署,工權作措施,做好貧困群眾思想發動,宣傳教育和感情溝通,確保逐步消除精實貧困。
二是緊扣兩不愁三保障,選准發展路子,科學制定脫貧計劃,確保脫貧攻堅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三是堅持因貧施策,分類幫扶,確保貧困人口真脫貧,脫真貧。
四是領導所在村脫貧攻堅行動,全程監管扶貧資金項目,推動落實公示公告 確保所有資金項目使用公開公平公正。
五是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抓好村級組織建設,選優配齊帶頭人,確保黨組織成為脫貧攻堅的戰斗堡壘。
六是促進脫貧持續穩定增收,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確保脫貧質量鞏固提升。
『陸』 脫貧攻堅的主要難點是深度貧困
脫貧攻堅的主要難點是深度貧困。主要難在以下幾種地區:
一是連片的深度貧困地區,西藏和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四川涼山、雲南怒江、甘肅臨夏等地區,生存環境惡劣,致貧原因復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缺口大,貧困發生率普遍在20%左右。
二是深度貧困縣,據國務院扶貧辦對全國最困難的20%的貧困縣所做的分析,貧困發生率平均在23%,縣均貧困人口近3萬人,分布在14個省區。
三是貧困村,全國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居住著60%的貧困人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嚴重滯後,村兩委班子能力普遍不強,四分之三的村無合作經濟組織,三分之二的村無集體經濟,無人管事、無人幹事、無錢辦事現象突出。
(6)深度貧困村產業發展方案擴展閱讀:
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縣、貧困村,致貧原因和貧困現象有許多共同點。
一是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於一體。深度貧困縣中,有革命老區縣55個,少數民族縣113個。自然地理、經濟社會、民族宗教、國防安全等問題交織在一起,加大了脫貧攻堅的復雜性和難度。
二是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深度貧困地區生存條件比較惡劣,自然災害多發,地理位置偏遠,地廣人稀,資源貧乏。西南缺土,西北缺水,青藏高原缺積溫。這些地方的建設成本高,施工難度大,要實現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難度很大。
三是社會發育滯後,社會文明程度低。由於歷史等方面的原因,許多深度貧困地區長期封閉,同外界脫節。有的民族地區,盡管解放後實現了社會制度跨越,但社會文明程度依然很低,人口出生率偏高,生病不就醫、難就醫、亂就醫,很多人不學漢語、不識漢字、不懂普通話,大孩子輟學帶小孩。
有的地區文明法治意識淡薄,家族宗教勢力影響大,不少貧困群眾沿襲陳規陋習,有病不就醫靠信教、搞法事,婚喪嫁娶講排場、搞攀比,「一婚十年窮」。不少群眾安於現狀,脫貧內生動力嚴重不足。
四是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深度貧困地區往往處於全國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同經濟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還有一些地方處在地質災害頻發地帶,「十年一大災、五年一中災、年年有小災」,實現脫貧和鞏固脫貧成果都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五是經濟發展滯後,人窮村也窮。很多深度貧困村發展產業欠基礎、少條件、沒項目,少有的產業項目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不足,對貧困戶的帶動作用有限。深度貧困縣村均集體收入只有8800多元,同所有貧困縣平均5萬元相比,差距較大。
『柒』 屬於深度貧困地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是什麼
深度貧困地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主要有:
1、深度貧困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緩慢,回發展不充分;
2、內生發展能答力提升緩慢,發展不平衡;
3、一些深度貧困地區產業扶貧在資源利用、發展成果分享、項目建設等方面存在隱患;
4、集體經濟發展緩慢,促進鄉村發展的機制不夠健全。
『捌』 結合深度貧困的原因,談一談如何推動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
建圖書館,建學校,建醫院,繼承古代的技術,招聘有古代能工巧匠能力的人,然內後招收學生學容習,有技藝在手,雖然可能會苦一點,但是肯定能過好,還有,留種子,田間地頭的地方怎麼樣留種子,怎麼,怎麼樣建倉庫,怎麼樣讓讀過書的孩子有地下地,怎麼樣讓種田,不要轉基因,養殖,不要激素,如何機械化,溫柔化,污水治理,河道治理,督促企業成立科研小組,處理污水,變廢為寶,提供技術經濟上的支撐,讓他們去其他研製出來的機構單位購買,如果多少年還沒有搞出來罰錢,甚至封企業,停掉營業執照,勒令整改,甚至一些失業人員,年紀大的也可以參與進來,還有分手,未婚,離婚以後生下來的孩子,他們的社會福利問題,是不是比打掉孩子生下來更好的辦法,甚至困難時可以放,不困難了,問孩子的意見是否同意。
『玖』 貧困深度這個指標怎麼計算
貧困深度就是貧抄困人均收入水平距襲離貧困線的距離,需要多少貨幣來彌補。可以用貧困缺口指數來衡量。簡單的貧困深度計算方法就是(貧困線收入-貧困人口人均收入)/貧困線收入。較為復雜的衡量方法,可用森指數來衡量,參考阿瑪蒂亞森《衡量貧困的社會學》引自國外貧困研究文獻譯叢.改革出版社,1981.
『拾』 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頻達到百分之幾
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頻比例達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