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三五重點發展哪些產業
對於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將為相關行業帶來新的投資布局。內供給側改革的首要容看點在於去產能,從目前我國產能過 剩行業布局來看,多集中於基礎工業,如鋼鐵、水泥、玻璃、電解鋁、煤炭等,且普遍存在「散小亂弱」、產業集中度較低和產能利用率低的現實。實施供給側改革 將有利於改善產能過剩行業的基本面,優化行業格局,恰恰為相關周期性行業帶來大量並購重組機會。 民生類改革一直是「兩會」的焦點。2016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與「健康中國」相關的醫葯生物產業政策還將持續落地,行業由此將迎來歷史性發 展機遇。從行業整體發展空間來看,目前中國健康產業佔GDP的比重不到5%,與發達國家10%以上的佔比相比差距仍較大。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 「健康中國」帶來的健康產業投資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級別。 沿著國家提出的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挖掘投資機會,首先是涉足養老核心產業的企業,其次是積極探索創新養老模式的企業。
㈡ 「十三五」規劃正式發布,給醫葯產業帶來哪些利好
一、十三五規劃綱要正式發布。針對醫葯行業,此次《綱要》中出現最多的詞彙便是創新,《版綱要權》提出,要鼓勵研究和創制新葯,將已上市創新葯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葯品優先列入醫保目錄。此外,《綱要》還將高性能醫療器械研發擺在了重要位置。二、「十三五」規劃中將「健康中國」提升為國家戰略,確定了以健康為導向的民生發展目標,大健康產業蘊含著巨大商機,成為社會資本投資的一個重點。在互聯網+的浪潮下,逐步涌現出一些創新的商業模式。
㈢ 如何看待醫葯工業與醫療衛生在"十三五規劃"里的發展與挑戰
21世紀衛生行業醫務人員思想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
更新時間:2007-10-10
一、衛生行業思想工作面臨的挑戰
1、衛生行業思想工作面臨由計劃經濟向場經濟體制轉軌
㈣ "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葯產業重點發展哪些領域,投資前景如何
「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葯產業將重點發展重大疾病化學葯物、生物技術葯物、新疫苗、新型細胞治療制劑等多個創新葯物品類,同時發展生物3D列印技術等重大醫療技術。
投資前景方面:
醫療器械行業2014年終端規模約2,556億元,預計未來五年行業復合增速15%。
據預測,未來5年內全球幹細胞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美元,近5年平均增長率將在20%以上。
因些,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㈤ 十三五規劃,對醫葯行業說了啥
一、研發創新道路必然要走
《建議》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細細想來,根據《改革化學葯品注冊分類試點方案(討論稿)》中對於,新葯全球新的定義,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十三五規劃:醫葯行業必看的八大重點
《建議》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設,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體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稅收優惠力度。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由此,小編想到的是《關於授權國務院開展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和葯品注冊分類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草案)》規定,授權國務院組織開展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允許葯品研發機構和科研人員取得葯品批准文號,對葯品質量承擔相應責任。對科研人員科研成果的肯定,激發創新活力和成果分享激勵。
《建議》提出: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實施范圍,推動設備更新和新技術應用。小編認為該規定,意味著政府將加大對企業研發成果的投入和支持,至於力度和決心,讓我們拭目以待。特別是中小型研發企業應當對後續細則,有所期待。
二、生產製造必須變強
《建議》再次強調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實施《中國製造二○二五》。促進信息技術向市場、設計、生產等環節滲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支持企業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桿推進技術改造,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隨著葯品GMP、
GSP全面落實,拿到GMP、GSP證書已經不是高枕無憂,只有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和質量管理水平,有條件的企業加大信息技術的融合參與國際競爭,獲得用戶認可,樹立自己的質量品牌才是發展之道。
三、環保、節能減排、危化品的安全監管要求更嚴
之前史上最嚴新《環保法》的出台已經奠定了制葯行業必須要走安全、環保之路的基調,此次十三五規劃再次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那些三廢處理仍然不合規的企業,還是認真實做為好。
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傳統製造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鼓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推動低碳循環發展。
實施危險化學品和化工企業生產、倉儲安全環保搬遷工程,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想想「天津大爆炸」事件,大家對於這條也就明白四、價格領域改革,政府幹預減少仍是基調
《建議》特地強調: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五、醫療體制改革仍然任重道遠
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小編認為「公立醫院破除逐利機制」大有學問,誰的逐利,醫院?醫生?代表?還是一些不合理的「機制」,對於這個大難題,如何破除,小編很是期待。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社會辦醫,呼喊多年,一直難以邁出去,希望非營利性民營醫院盡快獲得真正的公平待遇吧。
堅持中西醫並重,促進中醫葯、民族醫葯發展。中葯一直被支持,卻越走越遠,個中緣由不必細說,只是期待中葯產業能早日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
六、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
《建議》提出: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堅持精算平衡,完善籌資機制,分清政府、企業、個人等的責任。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完善社會保險體系。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發揮醫保控費作用。改進個人賬戶,開展門診費用統籌。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七、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議》提出:優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注重培養選拔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領導幹部,提高專業化水平。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調動各級幹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小編希望,這條規定真正落實,尤其是葯品監管人員,更應當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公平公正、敢於擔當的心。
八、企業發展環境將獲得優化
《建議》提出:優化企業發展環境。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優化運營模式,增強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激發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
大環境(政策、行政干預、稅收)的惡化,已成為醫葯企業發展受到制約的嚴重因素,我們希望企業的發展環境能獲得保障,過分的行政干預能減少,給企業創造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九、網路空間或成為醫葯發展新平台
十三五規劃提出:拓展網路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此項規劃雖好,但是基於「互聯網+」的醫葯網路平台創新,由於醫葯行業的特點,發展並未如期待般快速,「春雨醫生」等醫葯軟體和電子商務類醫葯服務仍待突破。
專業資料推薦: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葯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
㈥ "十三五"國家葯品安全規劃包括哪些范圍
維護公眾健康,保障公眾需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保障公眾用葯安全、有效、可及,防止葯品安全事件發生,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深化審評審批改革,提升監管水平。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寓監管於服務之中,優化程序、精簡流程、公開透明,完善科學監管機制,提升監管效率和水平。
鼓勵研發創新,提高產品質量。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導向,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破除制約創新發展的思想觀念和制度藩籬,促進提升研發創新水平,推動企業強化質量安全控制,切實提升葯品質量和療效。
加強全程監管,確保用葯安全有效。完善統一權威的監管體制,推進葯品監管法治化、標准化、專業化、信息化建設,提高技術支撐能力,強化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監管,保證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發展目標。
到2020年,葯品質量安全水平、葯品安全治理能力、醫葯產業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
葯品質量進一步提高。批准上市的新葯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導向,具有明顯的療效;批准上市的仿製葯與原研葯質量和療效一致。分期分批對已上市的葯品進行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2018年底前,完成國家基本葯物目錄(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289個化學葯品仿製葯口服固體制劑的一致性評價;鼓勵企業對其他已上市品種開展一致性評價。
葯品醫療器械標准不斷提升。制修訂完成國家葯品標准3050個和醫療器械標准500項。
審評審批體系逐步完善。葯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更加健全,權責更加明晰,流程更加順暢,能力明顯增強,實現按規定時限審評審批。
檢查能力進一步提升。依託現有資源,使職業化檢查員的數量、素質滿足檢查需要,加大檢查頻次。
監測評價水平進一步提高。葯品不良反應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體系以及以企業為主體的評價制度不斷完善,監測評價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葯品定期安全性更新報告評價率達到100%。
檢驗檢測和監管執法能力得到增強。葯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機構達到國家相應建設標准。實現各級監管隊伍裝備配備標准化。
執業葯師服務水平顯著提高。每萬人口執業葯師數超過4人,所有零售葯店主要管理者具備執業葯師資格、營業時有執業葯師指導合理用葯。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推進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二)深化葯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
鼓勵研發創新。
完善審評審批機制。
嚴格審評審批要求。
推進醫療器械分類管理改革。。
(三)健全法規標准體系。
完善法規制度。推動修訂葯品管理法。修訂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基本完成葯品、醫療器械、化妝品配套規章制修訂。根據葯品安全形勢發展和法律法規制修訂情況,清理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基本建成科學完備的葯品安全法規制度體系。
完善技術標准。對照國際先進水平編制《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20年版)》,化學葯品標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物製品標准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中葯(材)標准處於國際主導地位。提高葯用輔料、葯包材標准整體水平,擴大品種覆蓋面,穩步提高民族葯(材)標准。建立葯品標准淘汰機制,全面清理歷版葯典未收載品種標准和各類局(部)頒標准,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加快醫療器械國際標准研究轉化,優先提高醫療器械基礎通用標准和高風險類產品標准。制修訂化妝品相關標准。
完善技術指導原則。修訂葯物非臨床研究、葯物臨床試驗、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類、葯用輔料安全性評價、葯品注冊管理、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等指導原則,修訂葯品生產、經營質量管理規范附錄和技術指南。制定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使用以及不良事件監測技術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