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子競技的發展
隨著中國游戲行業的發展,大到北京上海,小到三線城市,越來越多的游戲比賽在全國各地舉辦,如果沒有游戲解說,許多精彩瞬間容易被忽視。
2. 電子競技游戲產業的發展環境,從政治,經濟,文化進行解答
從政治方面來說,電子競技的發展會受到很大的挑戰。從經濟方面來談電子競技。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從文化角度來看,電子競技推動了文化的變革。
3. 電子競技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隨著各大賽事興起以抄及被官方認可,電襲競產業的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都十分可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子競技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 2017年,電競年收入繼續保持高增長,移動電競收入329億元,增幅100.6%,占電競市場份額43%,端游電競17年收入為367億,增幅為14%,未來移動電競仍將作為主要增長引擎帶動中國電競市場發展,2018年移動電競游戲市場規模將達469億元,超過端游電競市場規模418億元,成為最大的電競市場內細分市場。
2015-2020年中國電子競技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雖然中國用戶已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網游用戶群體之一,但產業化程度不足。比如,大多數世界頂尖的電競賽事並不是中國開發的。當然,一些國內電競聯賽發展得越來越快,但距離具有世界影響力還有不少距離。同理,在游戲開發、賽事推廣、選手培訓、電競解說等產業鏈條上,我國電競產業雖然開了一個好頭,但在你追我趕的激烈競爭下,還必須不斷推陳出新、加大投入,以爭取領先位置。
4. 電子競技怎麼發展的
一、電子競技(Electronic Sports)就是電子游戲比賽達到「競技」層面的活動。電子競技運動就是利用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通過運動,可以鍛煉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心眼四肢協調能力和意志力,培養團隊精神。電子競技也是一種職業,和棋藝等非電子游戲比賽類似,2003年11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准,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將電子競技改批為第78個正式體育競賽項。二、電子競技的意義:就電子競技內涵來說,其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與傳統體育項目的精神是一致的。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孕育誕生了許多新的運動項目、運動方式,電子競技正是其重要體現,特別是其概念和內涵的不斷發展,對豐富和發展體育運動項目、拓展體育精神有其獨特作用。電子競技滿足了人們多元化的體育健身需求,特別是在引導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三、電子競技與其他項目區別:首先,電子競技≠電子游戲其實,可以把電子游戲看成是一個程序,而這個程序是由各種高級代碼組合成的。但是電子競技卻不一樣。舉個例子,在玩游戲過程中,究竟游戲是核心,還是較量是核心?電子競技這個概念拆開來看,游戲,電子或者說代碼在不同游戲中的組合千變萬化,但是競技卻是永恆的核心。其次,玩游戲≠電子競技當然有,很多不玩游戲的人,都會覺得玩游戲只是一種娛樂而已,輸贏不重要。當然,說的並沒有錯,玩游戲只是一種娛樂。但是如果加上競技,則是完全不同。首先是心態,假如這個比賽不是游戲,而是各種體育類比賽,那麼每個人的想法是不是都會改變。當然游戲也只是游戲,可為什麼那麼多人熱衷於電子競技呢?就是因為電子競技在競技的本身還帶著娛樂性。生活在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五感,而電子競技則是從五感入手,為什麼喜歡?因為畫面感好,因為音樂聽著舒服,因為心裡不知道對手會幹嘛所以緊張激動。這比傳統的一些身體運動又多了很多東西。當然有些人玩游戲純屬消遣娛樂,而有些人卻是真的當做一個競技比賽,每個人的想法不同,這點無可厚非。玩游戲可能包含了電子競技,但是電子競技絕對≠玩游戲。最後,電子競技=體育?現代體育的特徵在於組織性、競爭性、身體性,這三個基本要素里,從近年來風起雲涌的諸項電子競技比賽來看,前兩個要素,已經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電子競技,具備組織性、競爭性的特點。那麼關鍵來到了身體性這個要素上。其實相比電子競技,傳統競技體育運動的身體性也一直存在著爭議,對於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的表現,我更傾向於身體只是比賽的一部分,競技體育並不能脫離智力的訓練和在比賽中策略、精神、技巧等智力方面的因素。在傳統的體育大項足球、籃球、田徑、體操等項目上,項目對身體的要求就極為明顯,對體能、身體技巧要求極高。但是轉而看看檯球、射擊、棋類項目,這些項目對身體機能的要求相對就會小一些,電子競技與足籃相比明顯對身體要求小很多,但是與棋類相比卻似乎不分伯仲。除此之外,電子競技對身體機能的要求只是相對較小,而對於手、眼、心的結合運用、精密操作,還沒有哪個項目能比得上電子競技。
5. 電競行業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電競行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和自由是分不開的。而且現在電競行業也有一個很好的產業鏈在支撐著電競行業的發展。
游戲廠商通過舉辦自主賽事或加盟第三方賽事,讓更多玩家接觸的這個電競項目,從中獲取高質量游戲用戶並直接收益;如TI5、WCA、NEST等賽事通過流量優勢,吸引廣告商贊助,並可在賽事內容方面做文章,向直播平台兜售版權,以此取得賽事品牌在商業價值層面的變現。
6. 電子競技的行業構成
行業構成
電子競技賽事
電子競技首先離不開平台,也就是電視游戲、電腦游戲和智能手機游戲,所有電競賽事都是基於游戲展開的。
國際上作為電競賽事的游戲多為直接對抗的FPS游戲、英雄對戰類DotA競技游戲、格鬥游戲,廣為人知的電競游戲包括穿越火線、星際爭霸1、星際爭霸2、魔獸爭霸3、DOTA2、CSGO、DotA、英雄聯盟、王者榮耀、風暴英雄、雷神之錘、絕地求生、和平精英、APEX、帝國時代;
虛榮、守望先鋒、FIFA、爐石傳說、彩虹6號、無限法則、皇室戰爭等游戲。
電競賽事一般是以聯賽的方式舉辦,一年舉辦一次,或一年分多個賽季。
選手
即「電子競技運動員」,是指那些出類拔萃,經過層層選拔,有資格參加電子競技比賽的職業玩家們。與傳統體育的運動員一樣,職業選手要對一款游戲(一個項目)經過長時間不斷的練習。
選手一般分為職業選手和業余選手,區別在於業余選手只會以業余的身份參加比賽,而不以游戲為職業。職業選手一般都會隸屬於某傢俱樂部/戰隊,形成僱傭關系。
三、俱樂部
也叫戰隊。和體育聯賽(如NBA)里的俱樂部一樣,是由運動員相聚而成的互益組織。職業戰隊一般都會擁有獨特的標識(如隊標、隊服)以及進行統一的作息安排。
隨著行業的規范及游戲水平的不斷提高,職業戰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角色,如領隊、教練、分析師等,他們一般負責戰隊的幕後工作,如選手指導以及比賽分析等。
四、贊助商
俱樂部的運作離不開贊助商,贊助商主要提供經費、實物或相關服務等支持,而俱樂部或賽事組織者為贊助商進行商業宣傳,形成互利關系。
業余戰隊一般無贊助商,或由網吧和個人提供贊助。而職業戰隊則更多的是由企業與俱樂部達成合作關系,並提供贊助。
曾經國內賽事和戰隊對贊助商的基本沒有要求和選擇,但隨著中國電競的發展,中國國內賽事和戰隊對贊助商的選擇也越來越慎重和專業。例如,為了顯示器刷新率能達到國際最高標准。
(6)游戲電競產業發展策略擴展閱讀:
電子競技主要可分為兩大類:
1、比勝負的對戰類(FPS類、即時戰略類、運動類、卡牌對戰類),例如:彩虹六號:圍攻行動、英雄聯盟、PUBG、皇室戰爭、Dota 2、星際爭霸2、魔獸爭霸、實況足球、NBA 2K系列、守望先鋒、CSGO、爐石傳說、APEX、堡壘之夜、傳說對決。
2、比分數的休閑類(競速類、音樂類、益智類),例如:極品飛車、節奏街機、俄羅斯方塊。
各地的電子競技
1、韓國
金融危機後,韓國政府開始扶持電競項目,因此其國內電子競技行業取得了與其它傳統行業同樣的社會認可,同時還擁有相對完善及龐大的職業電競體系。在即時戰略項目的星際爭霸系列上,韓國擁有廣泛的愛好者。
韓國目前被認為是電子競技行業最發達的國家。星際爭霸系列以及英雄聯盟等電子競技游戲在各類國際大賽上皆多次獲冠軍,守望先鋒世界盃更是包攬了至今三屆的冠軍。
2、歐美
歐美的電競項目非常多元,各類賽事亦相當豐富,有著強大的競爭力及市場。許多廠商都會砸下重金舉辦各項賽事。
3、日本
電玩在日本多以休閑目的為主,競技型游戲並非主流。唯獨街機游戲競賽屢見不鮮,格鬥游戲亦在日本風行。
4、中國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早在2003年就把電子競技運動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運動項目。
「中國電子競技運動會」(CEG)在2004年第一季度揭幕。設立的比賽項目共分為國標類、休閑類和對戰類三種類型。
2016年9月6日,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其中增補了「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到名錄,屬於教育與體育大類下的專業。這標志著電競專業正式進入中國高等教育。
5、其他國家
除了歐美和東亞各國,南美洲、東南亞和大洋洲等地區電競活動亦相當流行。
在南美洲,尤以巴西的電競行業最為興盛,舉辦過多次電子競技展覽,也吸引了不少歐美大型廠商的投資及贊助,其中射擊游戲的項目實力相比比其他類型游戲更加突出,擁有曾在國際大賽上奪冠的反恐精英國際強隊miBR以及SK Gaming。
在東南亞盛行Dota2和穿越火線等游戲,擁有Dota2強隊Fnatic。
參考資料:網路-電子競技
7. 電競行業怎麼樣
回答的有點多請耐心看哈!
希望能幫助到你,還請及時採納謝謝!
2018年8月,中國電子競技國家隊在亞運會中摘得兩金一銀的佳績,《英雄聯盟》總決賽,中國團隊3-1戰勝勁敵韓國奪得金牌。取得了這樣的好成績更是讓更多人將目光轉移到電子競技這一樣特殊的體育比賽項目之中。如今的「電子競技」不再是玩物喪志,而是一個朝陽產業,並且具備著蓬勃發展的屬性。
電競人才稀缺導致崗位缺口巨大
一個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必定會有激烈的競爭存在,電子競技的人才的短缺已然成為阻礙電競行業飛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預計2020年,電競行業崗位空缺將超過50萬人,因此電競行業面臨著急缺相關專業化的人才,即使部分高校已開設電競相關專業的課程,但仍無法滿足電競教育的剛需,因此使電競教育人才更不應求。
8. 電競行業如何健康發展
中國電子競技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統計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子競技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國內電子競技游戲近年來發展迅速,2018年1-6月,中國電子競技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417.9億元,同比增長16.1%。預計2018年電子競技產業規模將突破880億元。
2016-2018年1-6月中國電子競技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行業痛點亟需突破
1、盈利難題。盡管電競產業發展勢頭不錯,但從目前情況看,很多電競俱樂部面臨著盈利難題。電競行業粉絲的屬性維度相對單一,多喜歡頭部俱樂部,中下游俱樂部流量少,而電競俱樂部主要是將流量變現。目前國內電子競技俱樂部達到上千家,但頭部俱樂部不超過10家。僅少數頭部俱樂部能勉強自負盈虧或盈利,中下游俱樂部基本處於虧損狀態。
2、人才缺乏。隨著電子競技行業的發展,電競賽事規模逐步提升,對相關人才的需求增加。人才缺乏已成為電競行業發展的瓶頸。
3、電競賽事缺乏,電競館緊缺。電競早已成為體育總局認證的運動項目,但電競選手的運動員身份仍未得到官方認證,電競運動員無法得到主流大眾認同,這也阻礙電競產業的良性發展。此外,電競頂級賽事特別是第三方賽事缺乏,電競場館較為緊缺。
4、商業化進展緩慢。國內電競行業還處於發展早期,商業化進展緩慢,商業模式還有待探索。電子競技成為體育的一部分,有利於促進行業發展。
對於移動電競投資者來說,只有搶占更多的用戶,才有發展的希望,因此未來行業的競爭將會越發激烈。
不過眼下,移動電競廠商想要贏得市場、提高自身營收,還是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例如豐富電競游戲的類型,賦予電競游戲更多的屬性,如社交、教育等。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成為電競用戶。畢竟,電子競技如果僅僅有游戲、娛樂的屬性,相信很多人都會對其不屑一顧的。
同時,在技術上,隨著智能手機性能的提升,VR、AR技術的普及,很有可能會為移動電競帶來新的發展空間。不可否認,不管是AR還是VR,都能夠大大提升用戶的視覺體驗,增強用戶的參與感、沉浸感,進而提高用戶的活躍度。雖然目前這些技術仍舊處於探索階段,與移動電競的結合也不是很緊密,但是隨著相關問題陸續得到解決,市場一定會給予充分的響應。
總體來看,電子競技已經成為泛娛樂升級的重要手段。眼下單一的電競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年輕用戶的需求,對於廠商來說,在游戲開發上,也需要加強與影視、音樂等娛樂產業的對接,讓電競產業更加多元化、大眾化。
同時,作為投資者,也需要注意到,眼下移動電競已經吸引了大量的廠商入局,僅手游的數量就保持在每個季度更新7000款,這樣龐大的供給,與之對應的是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整個移動電競市場未來勢必會進入零和博弈。廠商想要突圍,著實難度不小。
9. 電競的發展趨勢
電子競技行業高速發展 電競賽事商業化價值凸顯
電競賽事商業價值逐漸凸顯
《英雄聯盟》誕生以來,中國戰隊首次站上全球總決賽冠軍領獎台。11月3日,2018《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以下簡稱「S8」)中,中國戰隊IG的奪冠引起眾多玩家的熱議,而S8背後越來越多的贊助商身影,則證明著電競賽事的商業價值。
《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由拳頭游戲主辦,是所有《英雄聯盟》比賽項目中最高水平以及最具含金量的比賽,迄今為止已經舉辦了S1-S8共8屆比賽。在本屆比賽中,由於電競行業不斷發展並持續產生較高的熱度,不少資本也瞄向這一領域,並通過贊助的方式以期獲得更好的營銷價值。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此次S8共吸引約50家贊助商,贊助方式不僅涵蓋單純贊助賽事衍生,還包括贊助相關俱樂部及其隊員。其中,參加本屆賽事的3傢俱樂部RNG、EDG和IG分別有11家、7家和3家贊助商,而RNG的選手Uzi則在賽事期間被耐克宣布為代言人。
中國電競產業依然處於高速發展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子競技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中國電子競技市場規模突破770億元,達到了772.8億元。預計2018年中國電子競技市場規模將突破880億元,兩年內預計凈增350億元。其中電競產業的主要收入仍來自於游戲收入,佔比達到93%。
其中電競賽事市場規模10.6億元,佔比1.2%。對比傳統的體育賽事佔比,電競賽事收入占電競產業比例偏低,依然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隨著頭部電競賽事的影響力已經比肩傳統體育賽事,熱門電競賽事數量不斷增加,電競賽事商業化進度加速,預計未來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
中國電競用戶發展空間巨大
過去三年內,中國電競用戶增長率持續保持在20%以上,用戶規模增長超過一億人。主要原因,一是游戲企業對於電子競技游戲的傾向性增強,電競賽事的數量增加,影響力逐漸提升;二是英雄聯盟世界總決賽等諸多頭部電競賽事在中國的舉辦,助力中國電競用戶規模迅速增長。在中國電競覆蓋的人群規模接近五億人,這些都是潛在的電競用戶群體,電競用戶規模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在過去三年,中國電競用戶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預計2018年中國電競用戶規模將達到4.3億人。
電子競技游戲發展狀況:中國電競游戲市場發展迅速,收入超700億元
在電子競技產業鏈中,電子競技游戲是核心。一方面,電子競技游戲是經濟效益最高的一個部分。2017年,中國電子競技游戲市場實際銷售
收入超過700億元,並在過去的幾年期間保持快速增長,未來受「STEAM中國」推出等因素影響,預計收入將有機會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
電子競技游戲也占據著整個產業鏈上游,既能衍生出爆款賽事,賽事同樣也需要游戲產品的授權。
電子競技賽事商業化價值分析
1、單個賽事的影響力媲美傳統體育。電競賽事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且用戶活躍度高,部分頭部電競游戲中的單個賽事影響力已經能夠趕超傳統體育賽事。以剛剛結束的英雄聯盟季中賽為例,該賽事在社交媒體表現、視頻播放情況、觀眾規模三方面的表現均接近或者比肩NBA。影響力是賽事商業價值的基礎,電子競技賽事影響力媲美傳統體育賽事,有利於其未來的商業化及提升電子競技賽事市場規模。
2、全年熱門電競賽事超過500項。其中熱門電競賽事已經超過500項。隨著電競游戲數目增加,電競用戶規模的提升,預計未來電競賽事的數量將進一步增加。賽事是電競的基礎,賽事基數的增加不僅能直接提升電競市場規模,更有利於從不同途徑探索電競賽事商業化,進而加速電競賽事市場的成熟。
電子競技賽事商業化障礙分析
1、未能通過電視等主流媒體傳播阻礙電競賽事的商業化。在電競賽事商業化眾多阻礙中,未能通過電視等主流媒體傳播是重要的一項。這不僅直接影響了電競賽事轉播授權方面的收入,同時,對
電競賽事的傳播也帶來不利影響。
目前,國內游戲及相關節目無法通過開路電視渠道傳播,而數字收費頻道和機頂盒推廣緩慢,影響力不
足。電競賽事在國內主要傳播渠道為直播平台,但這些平台本身存在不少弊端,包括用戶覆蓋面、直播市場亂象等。傳播渠道受限這一特
征將影響電競賽事商業化,降低其商業價值。
與此同時,在海外部分國家,電視轉播成為電子競技在海外快速發展的主要依託,通過主流媒
體傳播的電競賽事受眾范圍大,獲得的關注度高,加上賽事製作精良,使得其賽事商業價值高於國內。因此,探索發展覆蓋面更廣的電視
轉播,對於中國電子競技賽事商業化進程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