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國內中醫葯產業發展如何
作為具有原創科技特點的產業領域,近年來,國內中醫葯產業發展迅速,中葯製造工業產值已近萬億規模。
肖偉為此表示憂心:「作為中醫葯的原創國,中成葯如果不能以葯品形式堂堂正正進入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主流市場,中葯國際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我國中葯產業也只能處於全球天然葯物產業鏈的低端。中醫葯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的一張名片,距離邁向全球葯品高端市場仍有很大的距離。」
⑵ 中醫葯產業發展未來的價值是什麼
中醫葯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應該是研究和發掘古代密方驗方和臨床應用的添加方。(做成濃縮的丸劑,便利世界人服用),就是中醫葯走出國門,為全世界人民服務。讓世界人認識中國認識中醫葯,這就是價值,讓中醫葯為世界人民健康服務的價值。(如青蒿素)
⑶ 南昌發展現狀
2005年南昌市GDP 1007.7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實際利用外資9.1億美元,增長24.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0億元,增長44.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1元,人均消費性支出達70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79元,人均消費性支出2472元。 2006年GDP 1184.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2%。 工業 南昌是江西省最大的工業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輛輪式拖拉機、第一輛摩托車、第一枚海防導彈都在這里誕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改革開放以來,南昌的工業經濟有了飛速發展,形成了飛機製造、汽車製造、冶金、機電、紡織、化工、醫葯等現代化工業體系,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新興高新技術產業也具有一定的水平,現在正圍繞打造現代製造業重要基地,以工業園區為主戰場,已形成了六大支柱、十大產業,擁有工業園區11個,上市公司16家,規模企業近千家。 農業 南昌農業實現了產量穩中有升、結構優化提升、基礎鞏固提高、村鎮面貌一新。形成了優質大米、優質果品、瘦肉型豬、特種水產等「十大主導產品」,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商品糧和農副產品的生產基地,全市正在形成「縣有品牌、鄉有產業、村有基地」的特色農業經濟板塊。 商貿流通 因水路交通便利,南昌歷來是南方重要的商貿流通城市,商賈雲集,不僅為覆蓋全省的消費品集散地,也是沿海地區商貿輻射中西部的中轉樞紐。大型商業蓬勃發展,形成了「城內大商場,城郊大市場,城外大物流」的格局,城內主要有南昌百貨大樓、洪城大廈、新洪客隆、北京華聯(江西)、沃爾瑪、麥德龍等大型商場,城外有洪城大市場、江西裝潢建材大市場、南昌深圳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等大型批發市場。著名的洪城大市場是中國大陸九大日用品中心批發市場之一。 對外開放與國際交流 對外交往 1992年,南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內陸開放城市,已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先後與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市、墨西哥托盧卡市、日本香川縣高松市、芬蘭瓦爾濟考斯基市和托亞拉市結為友好城市。 利用外資 1984年至2005年,全市累計批准外商投資項目2202項,吸引了來自美國、歐洲、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台灣、香港、澳門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2005年實際利用外資9.09億美元。出口市場已擴展到日本、美國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南昌地區海關出口總額12.4億美元。 文化科技 南昌是江西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大職業教育基地之一。市內擁有包括全國重點大學——南昌大學在內的45所普通高等院校,2005年在校研究生9150人,在校大學生39.47萬人,在校中專生14.14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9.45萬人。
⑷ 江西省中醫院的現狀
醫院經過近20年的創新研究,獨創的「艾灸新療法」獨樹一幟,得到國內同行專家和國家行業主管部門的一致認可,在針灸醫學領域基本形成了「北看天津針,南看江西灸」的格局。
2007年3月,「腧穴熱敏化臨床研究」項目被江西省政府評為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了江西省醫療衛生界20多年來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零的突破。
新灸法已經在北京、廣東、上海、南京等全國27個省市及江西省50個市縣醫療機構推廣應用,醫院還成立了「針灸世界」網站,向全世界推廣新灸法,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正在改觀中國灸療臨床現狀。2010年9月29日,醫院在上海世博會國際信息發展網管召開了「中華熱敏灸」主題日活動。作為全國唯一一家醫院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舉辦中醫葯原始創新技術推廣主題活動,此項活動引起了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江西省人民政府以及海內外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副省長謝茹,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副局長李大寧、聯合國發展計劃署執行機構——國際信息發展網組織羅馬總幹事丹尼爾·巴瑞奧共同啟動了「中華熱敏灸日」暨「中華熱敏灸全球啟航儀式」。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廳和省葯監局等政府部門領導出席了啟航儀式。新華社、人民網、科技日報、解放日報、中國中醫葯報、大公報、江西日報、江西電視台、江西衛生報等20多家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為振興灸療學術,推動中醫葯走向世界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成立了國醫堂,邀請院內外、省內外名中醫坐診,又成立中醫特色治療部,開展中醫美容、中葯葯浴、針灸瘦身等特色服務。 醫院堅持以醫療帶動科研,提高教學質量,以科研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推動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發展的「四位一體」發展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中醫科技成果轉化碩果累累。
2010年,醫院申報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3個,到位建設經費714萬元。成功申報中醫學省級高水平學科1項,到位建設經費100萬元,成功申報國家中醫葯研究標准推廣基地,國家投入建設經費10萬元,成功申報中醫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個「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和針灸推拿省級示範性碩士點建設扎實推進。嚴格按照GCP要求,規范葯品臨床研究工作。全年組織申報國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和科技支撐計劃等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30餘項,立項7項(立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個);申報廳級科研課題50餘項,立項28項,其中重點課題2個。全年組織科研成果鑒定2個,申報省級科技進步獎2個,其中1個已經通過專家評審。各級別課題完成情況良好,高級別課題結題驗收合格率為100%。2篇研究論文被國際知名刊物刊登,論文影響因子達2.02,實現了我院中醫臨床類高等級論文SCI零的突破。
醫院是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中葯臨床葯理研究基地。醫院與江中集團共同研究開發了國家首批保護中葯品種「復方草珊瑚含片」,國家級新葯「復方瓜子金含片」及咽喉嗓音保健制劑「亮嗓胖大海清咽糖」、「嗓寶沖劑」、「金嗓茶沖劑」等分別獲國家及省級生產證書和國家葯品保護證書,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亮嗓胖大海清咽糖」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西省優秀新產品一等獎、南昌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針灸康復科
該科以傳統針、灸、推拿與現代康復治療手段相結合為特色。江西省中醫院針灸科是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腰痛病協作分組組長單位,其相對應的針灸推拿專業是國家教育部特色專業,江西省首批示範性碩士點、江西省首批品牌專業、江西省醫學領先專業,江西省重點專科,江西省中醫特色專科,江西省南方灸療中心。該科「熱敏灸」獲2008年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等獎空缺,二等獎排名第一)、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擁有「熱敏灸三級實驗室」、「熱敏灸重點研究室」兩個省部共建研究平台。近年來,在陳日新教授的帶領下,我院熱敏灸科研團隊先後承擔了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 、國家自然基金、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行業專項、江西省重大科技攻關、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大項目20餘項,獲科研經費資助近2000萬元。該科以傳統針、灸、推拿與現代康復治療手段相結合為特色。對內外婦兒諸種疑難雜病療效獨特。主要診治中風偏癱、外傷截癱、面癱、面肌痙攣、失眠、三叉神經痛、偏頭痛、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骨性膝關節炎、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軟組織損傷、肌筋膜炎、胃動力障礙、慢性腹瀉、功能性便秘、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耳鳴、耳聾、月經不調、痛經、慢性盆腔炎、男性性功能障礙等多種急、慢性病症。同時通過綜合運用現代康復治療手段,提高患者肢體運動、感知覺、言語等功能。
急診科
該科系國家級重點專科、國家中管局中醫、中西醫結合急診臨床基地、國家中管局重點專病「外感發熱」診療重點單位、江西省中西醫結合急症醫療中心。實行24小時應診。配備先進的醫療搶救和監護設備,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和搶救高熱、昏迷、休克、嚴重哮喘、急腹症、各種急性出血、呼吸困難、急性心力衰竭、心絞痛、心肌梗塞、高血壓腦病、腦出血、腦梗塞、急性過敏性疾病、各種急性中毒及中暑、溺水、電擊傷等意外和復合性創傷、骨折等。
肺病科
該科為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專科、國家臨床葯品研究基地(中葯)、全國中醫肺系病急症協作組成員單位、江西省中醫醫療中心。獲國家專利局發明專利3個,研製國家新中葯2個(蠲哮片、冬菀止咳顆粒劑)。主要診治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支氣管擴張症、肺間質纖維化、社區獲得性肺炎、肺膿腫、急慢性呼吸衰竭、肺癌、胸腔積液、氣胸、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症等疾病。
脾胃肝膽病科
該科系省級中醫治療胃腸和肝膽胰疾病的特色專科(其中消化性潰瘍為省級重點中醫專病,肝硬化為院級重點專病),並為血吸蟲肝病國家級平台建設單位,江西省中醫肝病及脾胃病學術研究牽頭單位。
主要運用中醫及中西結合的手段診治胃腸肝膽疾病,包括:食管炎,胃炎,胃癌前期病變,胃、十二指腸潰瘍,各種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含血吸蟲性肝硬化),各種頑固性腹水,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病,急、慢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潰瘍性腸炎,各種原因所致的慢性腹瀉,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各種寄生蟲病。開展消化內鏡介入治療,如胃腸息肉高頻電凝電切術,食管靜脈曲張圈套結扎術及硬化劑治療,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經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膽管取石術等治療。
腦病科
該科是治療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疾病以及肌肉疾病的科室,其治療的疾病譜有:腦內疾病,包括腦出血和腦梗塞,腦動脈硬化、各種痴呆、腦炎、腦膜炎、腦內血管炎、帕金森病、舞蹈病,抽動症、肝豆狀核變性、癲癇、多發性硬化等;脊髓和周圍神經疾病:急性脊髓炎、脊髓蛛網膜炎、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脊髓血管病、糖尿病性脊髓病、脊髓損傷及多發性神經病、糖尿病性神經病、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癱瘓、舌下神經痛;肌肉疾病:重症肌無力、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肌炎;各種疼痛如頭痛、肌肉痛、腰腿痛以及頭暈、耳鳴、失眠、聽力下降、暈厥、語言不清、抑鬱症等。
該科擁有搶救急危重病人的先進設備,如呼吸機、多功能心電監護儀、鑽顱抽血器具等。此外還配有針灸治療師,和用於中風病人康復的功力車、紅外線治療儀等。
心病科
該科系省級重點中醫專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該科急、危、重症較多,科室根據幾十年臨床經驗,總結出一套以中醫葯為主、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高血壓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異常、動脈硬化、失眠、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周圍血管病變等,中醫屬於胸痹、心悸、水腫、眩暈、頭痛、心痛、喘證、痰飲等范疇)的系列方葯,尤其在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壓、高脂血症等方面具有中西醫結合的獨特優勢。
腎病科
該科系江西省腎病中醫醫療中心,慢性腎功能不全是省級重點中醫專病。該科主要是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診治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腎病綜合征、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尿酸性腎病、紫癜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症、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前列腺炎等疾病。開展中葯口服、灌腸,中葯針劑靜脈點滴治療慢性腎炎、慢性腎衰等疾病。在全省率先開展了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療。該科醫療設備先進,擁有德國和日本進口的血液透析機、濾過機、進口心電監護儀、全自動結腸透析儀等儀器。
血液病糖尿病科
該科系省級重點中醫專科,糖尿病是省級重點中醫專病。主要以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手段治療各種內分泌疾病,尤其對糖尿病及其慢性並發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減退症)的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獨具特色,如配合中葯外洗、熏蒸及靜脈注射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及糖尿病足,中葯結腸透析治療糖尿病腎病及慢性腎功能不全。開展胰島素泵對糖尿病患者早期強化治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滲綜合症等急性並發症的救治,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治療等,有獨到的經驗。運用中醫中葯治療血液疾病具有獨特優勢,著重於對慢性血液病的治療,特別在再生障礙性貧血、各種難治性貧血、各種血小板減少症,急慢性白血病,溶血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方面經驗豐富,並總結出療效較好的中西醫結合系統治療方案。
風濕病科
該科是江西省成立最早的風濕病科,系省重點中醫專科中心、國家級風濕病重點專科。該科對類風濕關節炎、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成人斯蒂爾病、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化、乾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性關節炎、炎症腸病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紅斑性肢痛症、神經源性關節病、雷諾氏綜合征、高尿酸血症、痛風性關節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大動脈炎、巨細胞動脈炎、結節性多動脈炎、韋格納肉芽腫、變應性肉芽腫性血管炎、筋膜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多種風濕免疫性疾病採取中西醫結合、突出中醫特色的診療方案,在辨證的基礎上採取內治與外治結合的方法,形成了獨特的診療特色。並在不明原因發熱、不明原因肝腎功能異常、不明原因肺纖維化或肺間質病變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腫瘤科
該科擅長治療肺癌、肝癌、胃癌、大腸癌、食道癌、鼻咽癌、乳腺癌、卵巢癌、惡性淋巴瘤等各類癌瘤。由於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手術、放化療的毒副作用較大,在治病的同時,經常也極大的摧殘了病人的身體,該科根據中醫學的基礎理論,提倡「以人為本」、「帶瘤生存」等理念,充分發揮中醫葯扶正與抗癌的特色,採用不同劑型、多途徑給葯,如內服、外敷、直腸給葯、靜脈滴注、瘤內注射等手段,治療晚期癌症患者因廣泛浸潤或轉移致身體虛衰、消瘦、貧血、疼痛等症狀;或不適合使用常規治療如手術、化療或放療的患者,明顯減輕患者臨床症狀,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婦科
該科系國家重點中醫專科、省級特色專科。診治范圍涵蓋了婦女經、帶、胎、產疾病及婦科雜病。
該科主要診治,月經病,如崩漏、閉經、痛經、更年期綜合症;女性生殖部位炎症,如帶下病、外陰炎、陰道炎、宮頸炎、附件炎、盆腔炎;妊娠疾病,如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妊娠嘔吐、宮外孕、妊娠高血壓綜合症;產後病,如產後惡露不盡、產後發熱、哺乳期乳腺炎、乳腺小葉增生;疑難雜病,如不孕症、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並開展人工流產、葯物流產、引產術;腹腔鏡下治療女性不孕症、宮外孕、卵巢囊腫;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症的介入治療等。
該科注重中醫特色的傳承,應用針灸、熱敏灸、耳穴貼敷、內服、外敷中葯等多種傳統方法,在上述疾病的診療中獨具特色。
兒科
該科已有50年歷史,現為江西省重點特色專科。該科充分發揮中醫特色,結合現代醫學診療手段,對小兒腦癱、過敏性紫癜、兒童哮喘具有獨到的診治經驗。目前小兒腦癱、過敏性紫癜已成為省級專科專病。科室承擔國家級、省級、廳級科研課題數十項。編著碩士生、本科生、函授生規范教材數本。科室診治疾病范圍包括:小兒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結締組織免疫系統及小兒傳染病等。科室品牌特色病為腦性癱瘓,採用純中醫治療手段,優勢明顯,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患兒前來就診。
外一科
該科對肺癌、食管癌等胸部惡性腫瘤治療手段齊全,可行手術、化療、中醫葯等綜合治療。在胸部創傷、食管、賁門、肺部疾病、縱隔疾病以及胸廓畸形的診治方面臨床經驗豐富。尤其同時合並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消化系疾病、營養不良等多種高危疾病優勢明顯。科室率先在省內引進國際上最先進的縱隔鏡檢查術,處於國內先進省內領先的地位,為大量縱隔疑難疾病患者及多汗症患者帶來了福音。其開展的手汗症在縱隔鏡輔助下的微創根治屬省內首創。
該科以手術為主,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體表、甲狀腺、乳腺、胃、腸、肝、膽、脾、胰等臟器疾病或腫瘤,可開展膽結石、胃癌根治、全胃切除術、肝葉切除、門脈高壓分流斷流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直腸癌根治術、乳癌根治術加成形術、雙側甲狀腺切除術、甲狀腺癌頸大塊切除術等大中型手術及高難手術。
外二科
該科以中西醫結合治療顱腦創傷和神經功能康復為特色,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相結合,開展高血壓腦出血的微創手術、開顱血腫清除術、小骨窗血腫清除術、顱內腫瘤、顱骨腫瘤、頭皮腫瘤、椎管內腫瘤等的手術治療;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顱腦創傷後遺症、中風後遺症、腦積水、癲癇等。
該科以中西醫結合為特色,診治腎上腺疾病、泌尿系統(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疾病、男性科(睾丸、附睾、精索、輸精管、精囊腺、前列腺)疾病。開展了恥骨後保留尿道粘膜的前列腺增生部摘除術、回腸袋原位代膀胱術、及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
該科以現代腔鏡技術與中醫葯相結合為特色診治普外科疾病,包括腹腔鏡下治療胃腸疾病、肝膽疾病(內鏡微創保膽取石等)、腹外疝、闌尾炎等。尤其擅長肝內外膽管結石的治療,術中、術後使用膽道鏡,取石徹底。
外三科
該科系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專科專病單位,採用以中醫葯為主的方法治療各型毒蛇咬傷、毒蟲咬傷,臁瘡、褥瘡、糖尿病足等各種體表頑固性潰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硬化閉塞症等周圍血管病,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銀屑病、慢性濕疹、紅斑狼瘡、皮肌炎、硬皮病、重症葯疹等各種疑難皮膚病,運用中葯內服配合外治的方法治療急慢性乳腺炎、體表腫塊。
骨傷一科
該科室系國家「十一五」重點專科專病、江西省骨傷中醫醫療中心,「骨性關節炎」系江西省省級重點中醫專病。該科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診療骨關節疾病,如:運用中醫傳統正骨手法及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各種創傷骨折、脫位。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近關節部位嚴重粉碎、復雜骨折,痛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與關節結核、骨髓炎、骨腫瘤等疾病。率先在省內開展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成功開展人工全髖、全膝關節置換術、骨盆骨折內固定術、胸(腰)椎骨折、骨與關節畸形矯形等手術。
骨傷二科
該科以診治四肢骨關節創傷為主要臨床任務和研究方向,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診療四肢骨關節損傷、創傷急救及軟組織損傷(包括手外傷和臂叢神經等周圍神經損傷)、骨盆髖臼骨折、陳舊骨折、復雜關節內骨折等疾病。採用現代骨科手術器械和配套的手術設備治療四肢等關節創傷,其手術方法、技術和療效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現已發展成為我省集科研、臨床和教學為一體的臨床研究型骨科基地。
骨傷三科
該科系國家級重點專科、江西省骨傷中醫醫療中心,椎動脈型頸椎病是國家級重點專病。在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椎骨骨折脫位、骨質疏鬆、腰椎管狹窄、骨性關節炎等方面處於省內領先水平;在治療股骨頭壞死、肩周炎、腰扭傷、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骨折延遲癒合和不癒合等有獨特的治療經驗。能運用理療、薰蒸、蠟療、熱敏灸、牽引、傳統手法、小夾板技術等中西醫方法治療各種骨傷疾病;能開展臭氧、射頻熱凝等微創方法,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疾病;成功開展頸椎前後路、腰椎間盤突出症、椎骨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等骨科高難度手術。
肛腸科
該科成立於1959年,為江西省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中醫肛腸專科。治療手段完備,獨具中醫特色,是江西省醫學領先專業、江西省重點中醫專科。
該科突出中醫特色,應用消痔靈注射治療內痔、混合痔;套扎療法治療內痔;內痔分段縫扎術治療環形內痔;外切內扎半閉鎖皮橋整形術治療環形混合痔;外切內掛線治療高位肛瘺;擴切術治療肛裂;硬化劑注射術加肛門緊縮術治療脫肛;外切內扎(內注)術治療環形混合痔;肛門狹窄擴大術;肛周膿腫一次性根治術;中葯保留灌腸治療結腸炎等療法在省內居領先地位,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眼科
該科為江西省中醫眼科與中西醫結合眼科醫療、教學、科研的中心。擁有多種先進的診療設備。在中醫辨治眼科疑難病症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對角膜病與眼底病,中醫辨證用葯與針刺治療相結合,在全省享有較高聲譽。
設有眼底病、白內障、青光眼、兒童斜弱視及視光等專科。長期開展眼底血管熒光造影等檢查,開展YAG、眼底、淚道等激光治療,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玻璃體切割術等多種手術。
耳 鼻 咽 喉 科
該科系江西省重點專科,設嗓音言語聽力醫學研究所。在防治咽喉、嗓音、鼻腔、鼻竇疾病等方面,及耳前瘺管、耳鳴耳聾、梅尼埃病、鼻咽癌、面癱等疾病方面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尤其在採用現代微創手術治療咽喉、嗓音、鼻腔、鼻竇、耳部疾病,並施行謝氏圍手術期平衡康復療法,可增強患者對手術的適應性使手術安全順利,手術後採取謝氏術後康復療法可加速手術創傷修復和避免疾病復發;以及採用謝氏刺營微創針刀療法治療扁桃體炎、咽炎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口腔科
該科開展拔牙、補牙、鑲牙、光固化、口矯正畸(兒童牙列不齊矯正)、烤瓷修復等手術和口腔科常見病的診治。開展齲病(俗稱蟲牙)、急慢性牙髓炎、急慢性根周炎、牙周病(急慢性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頜面部的炎症、良性腫瘤的治療及軟組織創傷修復。尤其重視發揮中醫治療口腔粘膜疾病的優勢。
國醫堂
又稱江西省名醫工作室,聚集了江西南昌地區33位著名中醫學家、學術權威和一批學有所成、術有專長的中年專家,其中博士生導師11名,國務院津貼獲得者12名,江西省名中醫14名。設有內科、外科、耳鼻喉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科室堅持突出中醫葯特色,凸現品牌優勢。
2009年國醫堂榮獲全國首屆優秀名醫工作室光榮稱號。
⑸ 江西省經濟發展狀況及主要工業支柱產業情況
近年來,堅持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推進企業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使我市工業技術裝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產業產品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優化,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一)石油化工。石化工業是我市七大支柱產業之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十五」以來以原油煉化、乙烯加工上規模和化工延伸為主線的大規模改造,使石化工業基本形成了煉油、三大有機合成材料、化肥、農葯、精細化工、塑料加工等25個行業,27大類400餘種產品,年產量達1463萬噸以上,規模效益比較明顯的產業基礎。其中原油配套加工能力達到1050萬噸/年,乙烯加工能力達到了70萬噸/年,形成了440萬噸/年催化裂化、120萬噸/年延遲焦化、120萬噸/年催化柴油加氫、60萬噸/年焦化汽柴油加氫、60萬噸/年連續重整、40萬噸/年芳烴抽提、40萬噸/年潤滑油基礎油等二次加工能力,以及112萬噸/年合成樹脂、26.5萬噸/年合成橡膠、58萬噸/年尿素、15萬噸/年濃硝酸、4萬噸/年1—丁烯、2萬噸/年順酐等的化工延伸加工能力。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蘭州新西部維尼龍公司、西北永新化工公司等一批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的優勢企業繼續做大做強。藍星公司20萬噸甲醇項目將全面建成投產,一期1600萬噸特種纖維等項目加快前期工作,金浦集團與蘭州石化達成了全面的合作協議,將共同出資22億元,建設20萬噸/年碳四深加工和6萬噸丁基橡膠項目,目前已進入選址階段。
面向行業的石化產業研發體系初步建成,14所石化專業科研設計院所、13所大專院校,成為石化產業研發創新的重要平台,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才達到2萬人,成為石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人才支撐。其中中科院蘭州化物所擁有羥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固體潤滑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個高技術研究中心、六個研發中心和九個聯合實驗室,是國內公認的高水平研究機構之一。蘭州石化研究院在煉油與石油化工催化劑、合成橡膠、樹脂合成及加工、化工工程、環保等領域有較強的研發實力;蘭州石化公司技術中心是合成膠乳、精細化工產品領域的研發中心。
2007年石化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4.3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4%。
(二)裝備製造。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機械、通用機械製造、電工電器、儀器儀表等為主體,門類比較齊全、具有較強基礎和發展實力的裝備製造業體系。2007年裝備製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5億元,增長30.8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4.12%。近年通過實施或建成國債項目蘭石大型加氫反應裝置改造生產線、耐馳螺桿泵生產線異地改造、眾邦公司電線電纜生產線、長虹電焊條、環保設備廠、蘭石四方容器公司等一批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大大提升了裝備製造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和競爭力,促進了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引進了吉利汽車這一著名品牌,建成一期實現整車下線,對於整合我市裝備製造業資源,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改善我市裝備製造業整體形象、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裝備製造業加快行業整合重組,蘭州機床廠、蘭州制桶廠、量刃廠等一批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資產重組,煥發新的生機,上海寶象等戰略投資者重組蘭州建通總廠與省化機廠,組建蘭州聯合重工,實施出城入園搬遷改造,將全力打造我市石化裝備、工程機械的龍頭企業。
突出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研製開發了9000米電驅動沙漠鑽機、直升機吊裝鑽機、表面蒸發式空冷器、海墨多相流量計、高溫高壓合金閥門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奠定了蘭州依然是國家重要石化裝備基地之一;蘭州電機廠交流調速電機和變頻器填補我國空白,組建風力發電工程中心,研製成功兆瓦級風力發電裝備;510所、蘭州真空設備廠自主研發的真空獲得和應用系列設備,與國際同步,空間模擬實驗裝置及低溫液體貯運容器在保障我國神舟飛船發射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正在形成,官產學研合作, 2007年蘭州高壓閥門有限公司與蘭州理工大學聯合組建了閥門產品研發中心,有效提升我市閥門產品的整體研發能力和行業技術水平,這是我市振興裝備製造業過程中加強校企合作,推進我市產學研一體化的又一次具體實踐。國家乾燥技術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蘭州交大綠色鍍膜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先後組建成立,蘭石技術中心升格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全市裝備製造業已經建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電機廠、蘭石)、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佔全市企業技術中心的一半以上,成為我市裝備製造業研發和提升競爭力的強大平台。
⑹ 中葯產業發展存在哪些困難怎樣解決
缺少規范化,缺少量化標准,知識產權爭議,缺乏嚴謹的管理模式和生產模式
國外對中草葯專利的私自佔有
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加強專利意識,保護民族文化
⑺ 中葯的發展前景
中葯產業是我國傳統的民族產業,是當今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又是我國醫葯經濟獨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中葯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葯現代化是提升中葯產業的重要途徑。當今國際國內醫葯市場的各種變化及21世紀醫葯市場的發展趨勢,在給中葯產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的同時,也形成了嚴峻的挑戰。如何應對中國加入WTO以後的世界醫葯市場,就成了中國中葯產業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本刊記者走訪了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高新技術產業司。該司產業處處長顧大偉博士就我國中葯產業的行業前景、現狀、發展思路和近期主要工作目標作了詳細的闡述。
醫葯行業是全球經濟中的一個熱點,作為醫葯行業的分支,中葯行業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顧大偉認為,中葯行業是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的。眾所周知,醫葯行業是全世界公認的國際化產業,在國際最新標准劃分的28種產業中,醫葯品是國際交換量最大的15類產品之一,也是世界各國出口量增加最快的5類產品之一。預計未來10年裡,全球葯品銷售額每年將增長7%左右,到明年醫葯市場銷售額將達到4000億—4060億美元,2010年將達到6800億—7200億美元。與此同時,國際植物葯市場也呈現出了快速增長勢頭,在現有每年銷售額300億美元的基礎上,正以平均10%的年增長率快速增長。另據國際組織預測,今後一段時間,國際植物葯將快速增長至1000億美元,達到國際醫葯市場銷售總額的1/6—1/4。
隨著全球范圍「回歸自然」浪潮的湧起和對化學葯品副作用的深入認識,國際市場對中葯的歡迎度在逐漸增強。在一些發達國家,中葯正在走俏,這為中葯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同時,由於受生產力水平的制約,我國人均用葯水平低,僅為美國的1/40,葯品消費的空間是巨大的。
中葯產業是我國醫葯產業中獨具特色和優勢的領域,中葯在我國使用已有五千年的歷史積累,擁有系統的中醫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以現代科技手段開發中葯,與化學葯物和生物技術葯物相比,具有風險低、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的顯著優勢,是參與葯品市場競爭、擴大出口和解決12億多人口用葯問題的重要手段。
我國制葯業,特別是中成葯工業,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1999年,全國中葯工業總產值已達到384.56億元。目前,中葯產業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體系,涌現了一批中葯骨幹企業和市場龍頭品種,由於現代中葯產業巨大的市場前景和高附加值的吸引力,而且有國家強大的產業政策導向,中葯產業已成為投資者選擇的熱門行業。中葯產業必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新的經濟增長點。
但是,國外天然葯物領域競爭日益激烈。而有關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我國中葯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並不理想。在中葯行業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中國加入WTO以後,更加嚴峻的挑戰、更加激烈的競爭會隨之而來,國外企業將搶灘中國市場,對中國企業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國外企業的威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國際植物葯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中葯產品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國中葯占國際市場的份額和效益卻在下滑,1996年—1998年連續3年滑坡,1999年略有回升,但市場份額不足5%,而日韓兩國卻佔到了25%。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某些發達國家,如德國、法國、日本,他們在無傳統經驗和理論的情況下,依靠現代科技理論取得了產業化成功之路,並大舉向我國市場推進。
2、國外企業競相低價收購我國中葯材資源的情況愈演愈烈,中葯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日益突出。與此同時,國外企業憑借其資本、技術、產品優勢,設置高門檻的技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給中葯產品進入國際市場設置屏障。
3、生物技術領域的高速發展以及中國加入WTO帶來的挑戰等,都對我國中葯產業構成了全方位威脅。不過機遇與挑戰並存,從積極意義上講,機遇帶來有利於發展的外部條件,而挑戰則是激勵發展的內在功力。
我國中葯產業化發展已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條件,蓄勢待發,中葯行業正蘊育著一場即將到來的產業革命
在談到中國中葯產業的現狀時,顧大偉說,改革開放20年,我國中葯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形成了一批有實力和有需求、實施高技術改造的中葯骨幹企業;已有了一批可以產業化的科技成果和先進適用的高新技術;通過實施「中葯現代化產業行動計劃」、「九五」科技攻關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為中葯高技術產業化提供了一批可應用的成果,並初步形成了中葯產業化的科技支撐條件,擁有了良好的政策及融資投資環境。總之,中葯產業化發展已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條件,毫不客氣地講,我國中葯產業正萌動著蓄勢待發的巨大能量,蘊育著一場即將到來的產業革命。
我們不能否認,我國中葯產業家底較薄弱,相對落後,仍然存在「一小、二多、三低」(企業規模小,企業數量多、重復產品多,企業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產能力低)現象和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但主要問題是產業過程化中高科技含量低。目前,有幾個關鍵問題急需解決。一是先進適用的制備工藝、高新技術和裝備,急需推廣應用。當今醫葯工業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正朝著製造過程自動化、系統集成化的方向迅速發展,因此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內在質量和質量的穩定性。然而,作為需高度保證產品質量的中葯產業來說,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技術及其裝備卻嚴重滯後,與國外有20年的差距,尤其是中葯提取,精製工藝的科學性、先進性、嚴謹性距國際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工藝條件客觀化控製程度不高,製造技術及裝備缺乏集成化,仍有相當一批中葯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共性技術急需解決。因此,要積極地依靠官、產、學、研、金結合,研究或借鑒其他領域的先進技術,實施對中葯制葯過程中各項單元製造技術與裝備的智能化組合應用,及其關鍵工藝參數的在線檢測連續採集和程序化、自動化控制。這是中葯產業走向高技術產業化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如果能將上述過程的關鍵環節進行控制和優化,並開發出高質量的控製成套裝置和技術平台,按日前1/3的中葯企業需要改造的話,僅此一項就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二是我國可集約化、規范化生產的高技術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亟待提高,可參與國際競爭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急需發展和培育。三是符合中葯特點,並為國際社會所認可的質量標准和質量控制體系急需建立,中葯產業化創新體系亟待建立和健全等。如果這些關鍵問題能得到解決,中葯產業的市場份額必將大大提高。
在扶持壯大中葯現代化產業方面,國家計委有著明確的發展思路,也採取了不少舉措來支持中葯發展
顧大偉介紹說,計委在扶持壯大我國中葯現代化產業方面的整體發展思路是:以療效優勢突出、市場需求量大的現代中葯高技術產品為龍頭,以實力強規模大的企業為主體,組織產、學、研、金相結合的隊伍,依靠先進適用技術為支撐,在政府的扶持指導下,通過實施對中葯產業全過程關鍵環節的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全面提高中葯產品的高技術含量,形成中葯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快速提高中葯產品在國內與國際市場的佔有率,使中葯產業發展成為以高技術密集型企業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為基礎、具有強大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的大型現代產業,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國家計委決定採用「專項扶持」的形式貫徹這一戰略。通過現代中葯示範工程建設提升我國中葯工業的整體水平,促進中葯產業的結構調整,開辟新的產業領域,通過強化現代中葯產業的基礎支撐條件,為實現跨躍式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培養一批單品上規模的中葯企業,如在抗癌領域具有一定影響的哈葯慈航等制葯企業。特別是加速高技術中葯產業化發展,示範應用先進的提取、分離、制劑及生產過程系統控制技術,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葯骨幹企業在生產工藝和裝備水平上全面實現技術提升,建立對全行業進行技術輻射的示範工程和產業化基地,促進「大企業、大品種、大市場」戰略的實施。加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現代化產品的產業化,使我國中葯在中國加入WTO後具有強勁的競爭力。
現代中葯產業化專項扶持的實施,將使我國中葯產業(主要指中葯種植農業和中葯工業)規模到2005年達到年產值800億—1000億元,年均遞增16%以上;中葯產品年出口額達到100—120億元,佔中葯工業產值的10%以上,年均遞增20%;年實現利稅150億元,年均遞增10%,其中利潤50億元,年均遞增10%;產業技術水平明顯提高,高新技術產品佔中葯工業總值的比重達30%,技術進步對中葯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5%以上;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中葯工業重點依託企業50個,產值佔全行業70%,大型企業集團重點產品200個,其中年產值超5億元的30個,超1億元以上的100個,約佔中葯產品產值的30%,使中葯產業成為名符其實的支柱產業。
⑻ 中醫葯產業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隨著國家倡導研習國學之風的大環境日益加深。以及我國老齡化社會開始表現出對醫葯行業的迫切需要。我覺得中醫在未來會得到一個嶄新的發展機會。勢必會帶動中葯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