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到底什麼是智能製造呢
廣義而論,智能製造是一個大概念,是先進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貫穿於產品設計、製造、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及相應系統的優化集成,旨在不斷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效益、服務水平,減少資源消耗,推動製造業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發展。
數十年來,智能製造在實踐演化中形成了許多不同的相關範式,包括精益生產、柔性製造、並行工程、敏捷製造、數字化製造、計算機集成製造、網路化製造、雲製造、智能化製造等,在指導製造業技術升級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眾多的範式不利於形成統一的智能製造技術路線,給企業在推進智能升級的實踐中造成了許多困擾。面對智能製造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有必要歸納總結提煉出基本範式。
智能製造的發展伴隨著信息化的進步。全球信息化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從20世紀中葉到90年代中期,信息化表現為以計算、通信和控制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數字化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互聯網大規模普及應用,信息化進入了以萬物互聯為主要特徵的網路化階段;當前,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集群突破、融合應用的基礎上,人工智慧實現戰略性突破,信息化進入了以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為主要特徵的智能化階段。
綜合智能製造相關範式,結合信息化與製造業在不同階段的融合特徵,可以總結、歸納和提升出三個智能製造的基本範式(圖1),也就是:數字化製造、數字化網路化製造、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新一代智能製造。
(一)數字化製造
數字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第一個基本範式,也可稱為第一代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的概念最早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但是由於當時應用的第一代人工智慧技術還難以解決工程實踐問題,因而那一代智能製造主體上是數字化製造。
20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製造業對於技術進步的強烈需求,以數字化為主要形式的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製造業,推動製造業發生革命性變化。數字化製造是在數字化技術和製造技術融合的背景下,通過對產品信息、工藝信息和資源信息進行數字化描述、分析、決策和控制,快速生產出滿足用戶要求的產品。
數字化製造的主要特徵表現為:第一,數字技術在產品中得到普遍應用,形成「數字一代」創新產品;第二,廣泛應用數字化設計、建模模擬、數字化裝備、信息化管理;第三,實現生產過程的集成優化。
需要說明的是,數字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基礎,其內涵不斷發展,貫穿於智能製造的三個基本範式和全部發展歷程。這里定義的數字化製造是作為第一種基本範式的數字化製造,是一種相對狹義的定位。國際上也有若干關於數字化製造的比較廣義的定義和理論。
(二)數字化網路化製造
數字化網路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第二種基本範式,也可稱為「互聯網+製造」,或第二代智能製造。
20世紀末互聯網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互聯網+」不斷推進互聯網和製造業融合發展,網路將人、流程、數據和事物連接起來,通過企業內、企業間的協同和各種社會資源的共享與集成,重塑製造業的價值鏈,推動製造業從數字化製造向數字化網路化製造轉變。
數字化網路化製造主要特徵表現為:第一,在產品方面,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得到普遍應用,產品實現網路連接,設計、研發實現協同與共享;第二,在製造方面,實現橫向集成、縱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打通整個製造系統的數據流、信息流;第三,在服務方面,企業與用戶通過網路平台實現連接和交互,企業生產開始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型。
德國「工業4.0戰略計劃」報告和美國GE公司「工業互聯網」報告完整地闡述了數字化網路化製造範式,精闢地提出了實現數字化網路化製造的技術路線。
(三)新一代智能製造——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
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是智能製造的第三種基本范範式,也可稱為新一代智能製造。
近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強烈需求以及互聯網的普及、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涌現、物聯網的發展等信息環境急速變化的共同驅動下,大數據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加速發展,實現了戰略性突破。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形成新一代智能製造——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新一代智能製造將重塑設計、製造、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環節及其集成,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深刻影響和改變人類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新一代智能製造將給製造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將成為製造業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智能製造的三個基本範式體現了智能製造發展的內在規律:一方面,三個基本範式次第展開,各有自身階段的特點和重點解決的問題,體現著先進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融合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另一方面,三個基本範式在技術上並不是絕然分離的,而是相互交織、迭代升級,體現著智能製造發展的融合性特徵。對中國等新興工業國家而言,應發揮後發優勢,採取三個基本範式「並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
思想價值決定企業命運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日益全球化和移動互聯、人工智慧技術日趨普及的趨勢下,優勢企業之間的最高階段的競爭,不能局限於硬技術的競爭,而是體現在企業軟實力的競爭,亦即思想的競爭。面對今天的市場格局及為未來趨勢,你的企業應該有什麼樣的價值判斷,應該有什麼樣的思想基礎,應該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這才是關鍵。
巴黎高科路橋大學秉承法國精英式高等教育體系,針對工業發展需求,將技術、人文與管理相結合,教學內容具有更新快,目的性強的特點,在學術科研上以項目為主線,擁有強大的企業合作背景和資源。學校注重全球發展和國際合作,在四大洲共有67個合作夥伴院校。
ENPCDBA(IM)項目關注學員成長,更關注學員背後企業和行業發展,旨在為學員提供前沿的學術思想,科學的理論支持,同時結合中國當前製造業發展,為學員提供理論與實踐之間科學轉換的視角、方法和工具。
更多招生簡章、項目信息,歡迎私信了解詳情~~~~~~
❷ 樹脂製造屬於什麼行業是屬於化學原料及化學製造業還是屬於塑料製造業
這個是屬於化學原料及化學製造業
原因:塑料製作行業分指以合成樹脂(高分子化合物)為主要原料,經採用擠塑、注塑、吹塑、壓延、層壓等工藝加工成型的各種製品的生產;以及利用回收的廢舊塑料加工再生產塑料製品的活動。◇包括:-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EVA、聚氨酯等各種塑料原料生產的塑料製品;-混合原料生產的改性塑料製品;-廢舊塑料回收生產的塑料再製品。
主要產品:塑料密封件,塑料制絕緣零件、機器和儀器塑料零件,塑料配件,塑料頭帶聽筒,電子產品用塑料零件,燈具、照明設備用塑料零件。,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單向拉伸聚丙烯薄膜(OPP),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聚酯薄膜(PET)。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造業主要產品:初級形態的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烴樹脂,
初級形態的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
初級形態的聚氯乙烯樹脂、其他聚鹵代烯烴及鹵代烯烴共聚物,
初級形態的聚縮醛、其他聚醚和環氧樹脂,
初級形態的聚碳酸酯、醇酸樹脂、丙烯酸酯樹脂、酚醛樹脂及塑料,
初級形態的聚醯胺樹脂、氨基塑料和聚氨酯塑料,
初級形態的呋喃樹脂和耐高溫雜環聚合物,
初級形態的元素有機聚合物,
初級形態的天然聚合物和改性天然聚合物等。,1、通用合成橡膠:,(1)順丁膠(BR):主要用做輪胎胎面,常與天然橡膠(NR)並用。,(2)異戍橡膠(IR)用途:與NR基本相同。,(3)丁苯橡膠(SBR):由於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常與NR與BR並用製造胎面。,(4)丁腈橡膠(NBR):耐油性好,耐熱耐老化、導電性好。,(5)丁基橡膠(IIR):由於具有優異的氣密性,主要用於製造內胎,膠囊等。,(6)氯丁橡膠(CR):主要用於製造膠管、膠帶等。,2、特種合成橡膠:,(1)硅橡膠(Q):耐熱耐老化耐寒。
❸ 什麼是大數據時代
在大數據與深度學習中蝶化的人工智慧。當代人工智慧離不開大數據和深度學習演算法。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大數據,大數據的本質是什麼,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當我們談論數據的時候我們在談什麼?在大部分人的日常印象中,數據代表的可能是每月水電煤賬單上的數字,股票k線圖上的紅綠指數,還有可能是電腦文件里那一堆看不懂的源代碼。
人工智慧眼中的數據遠比這些廣泛。數據的存在形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斷改變,從最初的聲音,文字,圖畫,數字,到電子時代的每一張圖片,每一段語音,每一個視頻,再到如今互聯網時代人類每一次的滑鼠點擊,用手機時每一次的手指滑動,乃至每一下心跳和呼吸,甚至經濟生產中的一切人機動作,軌跡,都已融入數據流。今天的人類已經能夠將各種或大或小的事物轉化為數據記錄,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數據已經浸染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就如生物學家所說人體組織的一半是由微生物組成,在數字時代,我們生活的一半已然是數據。在日常生活中,數據的概念對於我們即親近又陌生。親近它是因為我們從小就會接觸加減乘除這些最基本的數據和演算法。步入社會後也在與各種文件報表賬單打交道。與此同時,當面對高科技產品中各種關於內存,解析度等時髦又復雜的數據是,我們又覺得不了解它們甚至沒意識到它們的存在。隨著大數據,機器演算法和人工智慧的理念相繼到來,這種陌生感會越發加深。
那麼數據生活距離我們遙遠嗎?正相反,數據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聯系從未如此緊密過,從沒有像今天如此活躍,具體的記錄著人類與世界。從最初的計算機,攝像頭到家用計算機,智能手機,再到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我們不斷升級採集和利用數據的方式。而現在,從一輛車的每日碳排放量統計到全球氣溫的檢測,從預測個人在網上喜好分析到總統選舉時投票趨勢的預測,我們都可以做到。數據將人與人,人與世界連接起來,構成一張繁密的網路,每個人都在影響世界,又在被他人影響著。傳統的統計方法已經無法處理這種相互影響的數據,這么辦?答案是讓機器自己來處理數據,從數據中習得知識。這便是當代人工智慧的本質。與傳統的數據記錄定義不同,這種數據是有「生命」的。它更像是我們身體的一種自然延伸:聆聽我們的聲音,拓寬我們的視野,加深我們的記憶,甚至組成一個以數據形式存在的「我」。
自工業革命以來,數據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爆發,何以近年來才出現大數據的概念?什麼是大數據?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從概念中可以得知大數據技術的關鍵 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從技術上看,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台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布式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和雲存儲、虛擬化技術。
大數據包括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越來越成為數據的主要部分。大數據必須具有幾大特徵:
一,大數據的「大」。與傳統數據的儲存方式相比是幾何量級的差距。
二,多維度。表示大數據可以對一個事物進行多方位的描述,從而更准確。
三,處理非結構數據的能力。未來10年新生數據總量的90%為非結構化數據。大數據通過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分析等技術計算,分析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大大提升數據維度。
四,大數據是生生不息的「流」,具有時間性。一是因為數據量巨大,無法全部儲存。另一方面是大數據和人類生生不息的行動相關,瞬息萬變。
五,最重要的是,大數據的大表現為無盡的重復。量變促成質變,在機器智能領域,數據量的大小和處理速度的快慢可以直接決定智力水平的高低。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❹ 你是如何認識數字經濟的
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專信息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信屬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我們該如何成長為「數字化人才」:1、改變老派的思維模式與工作方式數字化領導力需要一整套全面而復雜的技能,包括人際關系、分析和技術能力。工作場所必須轉變成為一種學習場所。HR 的角色必須轉變得更靈活,以數據為基礎、精通技術,並與業務需求緊密聯系。
2、以數據為工作抓手未來,企業將利用大數據進行高效的人員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戰略。擅用數據,基於數據做規劃將成為TD未來發展的重要抓手。
3.滿足現代學習者的需求為了響應「數字原生代」的需求,TD必須思考如何適當地將以技術為中心的學習方法與高觸感的學習方法(正式培訓、輔導)結合起來,以及如何將所學應用到工作領域等。
❺ 求中美貿易論文一篇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與美國的經貿關系得到了迅速發展,中國已成為美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美國也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但是,由於中美兩國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風土人情和價值觀念上都存在著重大差異,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磨擦。近年來,兩國在諸如紡織品貿易、市場准入問題、反傾銷問題、知識產權問題、對華最惠國待遇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問題上都發生過糾紛。加深對美國貿易政策和立法的演變歷程及其經濟背景的理解,有助於正確認識中美貿易關系和糾紛,為改善兩國經貿關系、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1、正確看待中美貿易爭端
(1)中美市場准入爭端
市場准入問題是中美貿易的本質問題,也是中國加入多邊貿易體系的核心問題。美國經濟實力的相對衰落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是導致該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近幾十年來,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的經濟貿易飛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和活力的地區之一。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有著巨大的潛在市場,這對美國拓展出口意義重大。因此,美國近年來把很大的精力放在打開中國市場,為美國公司佔領中國市場創造良好的條件。美國多次指責中國對美國產品封閉市場,批評中國的貿易制度和貿易中存在的許多「障礙」和「壁壘」,如繁瑣和復雜的進口管理和許可證制度、進口限額管理的不公開、貿易管理和法規透明度不夠等。此外,美國還指責中國對服務行業過度保護,特別是在美國特別具有競爭力的金融、保險和會計師事務所、運輸等領域中國的開放度太低。美國在市場准入方面做文章,並頻繁地向中國施加壓力,充分體現了美國貿易政策及策略由追求競賽規則的公平合理轉為追求競賽結果的對等性,由單純限制進口轉變為限制進口與積極擴大出口相結合,通過增加出口,改善貿易狀況,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和解決失業問題。
(2)中國加入世界貿易體系與美國的阻撓
我國根據通行的國際標准和自己的國情,堅持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多邊貿易體制,這是我國的一個根本立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改革外貿管理體制和開放市場方面有了很大的進展,進口關稅水平大大降低。而美國無視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已取得的成績,以成熟發達國家市場開放標准和經貿管理的做法來要求中國,要求中國承擔與自己的國力和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的過高的義務和責任。美國還抬出其國內的貿易立法單方面給我國施加壓力,以貿易制裁和報復主義的措施相威脅,力求迫使中國作出更多的開放和自由化的減讓,擴大美國從中國發展中所獲取的份額。
(3)中美知識產權爭端
中美近年來在知識產權領域屢有爭端。早在1989年和1990年美國就根據美國特殊301條款,把中國列入「重點觀察國家」名單。1991年4月26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又以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沒有採取有效措施為由將中國列為特殊301條款「重點國家」之一,並以價值28億美元的貿易制裁和對中國某些出口產品徵收高額進口關稅相威脅,要求中國與之簽訂旨在制止對計算機軟體和音響製品的盜版行為的貿易協定。此後,美國又於1994年和1996年多次在知識產權問題上做文章,並以高額的貿易制裁相威脅。美國的做法其實質是將知識產權同貿易利益、經濟實力掛鉤,利用貿易問題和貿易手段外交手段將一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和法規強加於其它國家,其實質是一種美國利益至上的帶有保護主義色彩的貿易政策。從表現上來看特殊301條款執行一套嚴格的程序,但是它的實際執行往往取決於美國當年的貿易狀況和對因貿易夥伴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而損害的美國利益進行的判斷。對此,美國貿易代表有較大的自由裁定權。
2、採取正確的策略對付美國的貿易政策和貿易立法
(1)堅持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增強我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和經濟技術競爭力,這是提高我國的政治經濟地位,加強同貿易對手談判和協商中的力量,以便更好地維護我國經濟利益。只有經濟強大了,外國才會以更加平等的態度來處理雙邊的經貿磨擦。
(2)進一步改革我國的貿易管理體制,積極向國際標准靠攏。改善進口管理體制,增強貿易政策的透明度,促進貿易自由化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大勢所趨。當前,我們應該加強對國際經貿管理和規則的學習,認真地分析和研究我國現行的貿易制度和貿易管理模式,對於那些已經過時的和不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的做法要下決心進行改革和創新,對於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可以做到的我們應該有計劃、有步驟的逐步實現,然而,對於危害我國基本經濟利益和屬於原則性和立場性的要求和做法我們要堅決頂住壓力,維護我國基本的經濟利益。
(3)爭取早日加入到多邊貿易體系中,利用多邊機制的約束來抵制霸權主義的貿易,爭取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現階段所應得到的適當保護的權力和我國正當的經濟利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大勢所趨,我國應積極利用多邊機制來妥善解決同其它國家的貿易爭端,更好地協調對外經貿關系。依靠多邊規則和爭端解決機制有效地限制和約束個別國家的貿易單邊主義和貿易制裁的泛濫。
(4)積極推進市場多元化的戰略。在中美貿易中,由於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遠遠大於美國對中國的依賴,美國常常憑借其強大的政治和經濟實力,在對華政策上表現出強烈的進攻性,它不僅在談判中態度強硬,而且常常訴諸單邊行動,以貿易制裁威懾中國,給中國提出過高要求。針對美國的做法,我國應該加強貿易的宏觀監督和管理,合理調控貿易流向,避免出口過於集中於某些市場,特別是發達國家市場。進一步探索同其它亞洲國家、拉美和非洲國家的多種形式的經貿往來,減少對某單一市場的過份依賴,分散貿易風險,盡量減少和避免在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為我國經貿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5)完善知識產權立法和保護制度,加強知識產權執法的力度。
中美貿易摩擦由來已久,目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美國對華反傾銷問題
美國是世界上對我國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最多、力度最大的國家。自1980年起,共對我國出口產品實施了100多項反傾銷措施,涉及的中國產品范圍非常廣泛,包括紡織品、自行車等多種產品,涉及的金額呈擴大趨勢[2]。
2.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
關於紡織品貿易的摩擦問題,一直是困擾中美貿易的重大問題。紡織品一直是中國對美出口的重要產品,紡織業在美國已經是夕陽產業,加上中國紡織品的沖擊,近年來,美國紡織業的失業率逐年上升,美國對我輸美紡織品一直實行嚴格的配額管理制度,限制我紡織品輸美。
3.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中美在知識產權領域屢起風波。多年來,中美之間圍繞知識產權的爭端此起彼伏。美國對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努力始終感到不滿意,多次揮舞301條款,對我國進行制裁和指責。
二、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
聯系加入WTO前中美貿易爭端的起因,不難發現,加入WTO後雙邊貿易平衡問題仍是導致中美經貿摩擦的症結所在。日益擴大的貿易逆差是如何形成的?美方認為,主要來自中國的不公平競爭,比如以低廉的價格進行商品傾銷、對出口商品進行補貼、非法轉運與盜版的猖獗等。而中方認為,美對華貿易逆差實際上被大大的高估了,根據中國海關統計,1987—1992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是逆差,到1993年才出現順差,其後的貿易順差差額也完全不像美方統計的如此之大。雙方統計上的偏差主要是由於統計口徑的不一,剔除這一因素,近年美對華貿易逆差不斷擴大主要來自以下原因:
第一,美國對高科技出口的管制政策。中國的低工資使得中國的產品成本低、價格低,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低技術產品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美國科技發達,勞動生產率較高,在高新技術產品上有很強的競爭優勢。然而,美國對華卻實行高新技術出口管制政策,這是影響其貿易平衡的關鍵。
第二,在華外資企業出口的增多。這是今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迅速擴大的重要原因。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經濟持續、穩定高速增長的勢頭,吸引著愈來愈多的跨國公司進入到中國。在華外國公司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進行生產,將產品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返銷到本國或其他國家,使得中國的出口猛增。
第三,世界經濟不景氣導致美國出口的下滑。美國的統計數據表明,美國貿易逆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出口貿易額的下滑,而不是進口貿易的激增。據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透露,在過去兩年中,美國製造業的出口貿易額減少了850億美元,主要原因在於海外需求的疲軟。相反,中國對美國的進口卻在增加。
第四,中國企業像海爾這樣一批優秀的企業,其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從而推動了中國對外出口和投資、國際收支順差的擴大。
另外,導致中美經貿摩擦頻繁發生的還有政治因素。即美國想「通過全球商業協定輸出它的自由市場價值觀念」[3],利用與中國的經貿交往來促使中國政治發生變化,這是典型的以經濟手段促「和平演變」的表現。
當然,在中美經濟關系中,中國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中國對外經濟貿易體制和對外經濟貿易政策的某些問題的確也是造成中美經濟摩擦的一個原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這些不完善的地方正在通過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加以改進。近年來,世界貿易組織針對中國的「年度過渡審議機制」的審議結果表明,中國在經濟體制上的改善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4]。
三、中國應採取的對策
1.妥善處理中美雙邊經貿關系
妥善處理中美經貿關系,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實事求是、有理有據地說明發展中美貿易關系是中美多方面合作的經濟基礎;雙方互贏,且美國是巨大收益者,造成美中逆差的主要原因是美過度限制對我技術出口;美國在貿易問題上對我發難,既不符合WTO規則,也有損於美國經濟發展和美國人民的利益,中美多方面合作,應從加強和發展中美合作關系的大局來處理貿易問題。其次,在美國重點關心的貿易問題上,採取靈活方式,通過雙邊協商,適當擴大美國具有代表性產品的進口,同時,敦促美國放鬆對華出口限制。再次,注意發揮在華美資企業的積極作用,中美貿易關系一旦緊張,在華美資企業也將成為直接受害者,應當勸說美國政府懂得維護中美經貿關系是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最後,維護對美出口的良好秩序。我國要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商會和大企業的作用,加強對美出口秩序的協調,避免造成內部惡性競爭及引發出口貿易糾紛。
2.積極應對中美貿易糾紛
為解決貿易不平衡帶來的貿易糾紛問題,從出口產品來看,我國應當在勞動力密集的低檔次產品方面採取必要措施進行調整。例如,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淘汰一批運作不規范、加工增值少、管理漏洞大的加工貿易企業。通過自主限制,我國可以主動地、有步驟地推動產業升級和出口產品的升級。但是,在資本密集的高檔次產品或高技術產品的出口方面,應依據WTO規則,積極採取措施應對,推動出口[5]。
3.大力發展「內需型經濟」,逐步改變過度依賴外需的局面
在我國經濟進入結構戰略調整階段時,擴大內需是我國發展的基本立足點。發展內需型經濟要求建設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國內市場的對內和對外開放,國際市場的擴大和不斷深化,既是建設開放型經濟的題中之義,也是發展內需型經濟的重要內容。因此,要大力推動內外經貿一體化、全球物流的綜合運作能力以及全球供應鏈管理。發展內需型經濟要求結構深化,變投資和出口為消費、投資(包括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凈差額)。不斷深化內需,尤其是培育和擴大包括住宅、汽車等耐用品消費、信用消費、負債消費、農村最終消費、休閑服務消費、人力投資等新內需結構,是十分必要的。以內需為主逐步延伸擴展到外需,並努力促進滿足外需能力的不斷轉型升級。
4.加快「走出去」步伐
鼓勵我國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和企業「走出去」。可以通過對外投資在當地設立企業和機構,把國內過剩的生產能力、原材料及零部件出口到國外市場。可以考慮分幾個階段來進行:一是未來五至十年的起步階段,主要目標是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和建立適合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對外投資模式、地域、途徑和管理體制。投資企業以改制後的國有企業、外向型企業和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為主體,投資領域主要是國內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以及為國內企業跨國經營相配套的研發、銷售和生產環節。二是未來20年的穩步發展階段,主要目標是初步建立國際化的生產體系,形成一批中等規模的跨國公司和企業,逐步培育起國際化的綜合物流和金融運作能力。三是在更長時期內發展全球生產體系,形成一批有全球競爭實力的大型的跨國公司和企業,這些企業具備在全球市場上配置供應鏈和技術創新能力。
5.慎重應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與匯率機制問題
增加反映市場供求變化的靈活性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更好地發揮匯率在國際收支調節中的作用,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必然要求。但是,人民幣匯率制度調整必須慎重,應選
擇就業壓力較小、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市場相對平穩的時機改革。增加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增加外匯交易工具、培育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匯率風險意識等,為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整積極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http://zhs.mofcom.gov.cn/aarticle/Nocategory/200702/20070204344141.html,2007-02-02.
[2] 李月芬.中國何以成為世界頭號反傾銷目標[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4):73-80.
[3] 諾姆·喬姆斯基.對自由市場的狂熱:通過世界貿易組織輸出美國的價值觀[J].中國與世界,1999(29).
[4] 李雙元,蔣新苗.世界貿易組織的法律制度[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
[5] 賈海基.我國對外貿易摩擦頻繁爆發之合理性研究及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6,(7):9-14.
❻ 如何看待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及其本質
資本主義從原始積累時期到現今的500多年間,一直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特別是戰後50多年來,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下,資本主義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各方面都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這些變化不僅改變了東西方政治力量的對比和世界格局的走向,而且對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及其對社會主義的影響進行科學分析,才能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堅定我們對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
資本主義國家科技仍在進步,經濟發展水平有較大提高。戰後以原子能和電子技術為主要標志的新科技革命,推動核能、半導體、合成化學、航空航天等行業的誕生和發展,促使資本主義國家的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第一產業即農業在國內經濟總產值中所佔比重下降到不足3%;第二產業即製造業所佔比重也有所下降,大多保持在30%—40%之間;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比重則迅速提高到60%以上,美國更是高達72%。新科技革命在促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結構更加現代化和「高級化」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
資本組合方式在變化,資本社會化趨向進一步增強。生產資料的資本家個人佔有,是傳統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典型實現形式。現在,資本主義國家生產資料私人佔有的本質雖然沒有改變,但在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下,私有制的實現形式卻在不斷變化。這主要表現為如下三種所有制形式的發展和演化。
❼ 樹脂製造屬於什麼行業是屬於化學原料及化學製造業還是屬於塑料製造業
這個是屬於化學原料及化學製造業
原因:塑料製作行業分指以合成樹脂(高分子化合物)為主要原料,經採用擠塑、注塑、吹塑、壓延、層壓等工藝加工成型的各種製品的生產;以及利用回收的廢舊塑料加工再生產塑料製品的活動。◇包括:-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EVA、聚氨酯等各種塑料原料生產的塑料製品;-混合原料生產的改性塑料製品;-廢舊塑料回收生產的塑料再製品。
主要產品:塑料密封件,塑料制絕緣零件、機器和儀器塑料零件,塑料配件,塑料頭帶聽筒,電子產品用塑料零件,燈具、照明設備用塑料零件。,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單向拉伸聚丙烯薄膜(OPP),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聚酯薄膜(PET)。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造業主要產品:初級形態的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烴樹脂, 初級形態的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 初級形態的聚氯乙烯樹脂、其他聚鹵代烯烴及鹵代烯烴共聚物, 初級形態的聚縮醛、其他聚醚和環氧樹脂, 初級形態的聚碳酸酯、醇酸樹脂、丙烯酸酯樹脂、酚醛樹脂及塑料, 初級形態的聚醯胺樹脂、氨基塑料和聚氨酯塑料, 初級形態的呋喃樹脂和耐高溫雜環聚合物, 初級形態的元素有機聚合物, 初級形態的天然聚合物和改性天然聚合物等。,1、通用合成橡膠:,(1)順丁膠(BR):主要用做輪胎胎面,常與天然橡膠(NR)並用。,(2)異戍橡膠(IR)用途:與NR基本相同。,(3)丁苯橡膠(SBR):由於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常與NR與BR並用製造胎面。,(4)丁腈橡膠(NBR):耐油性好,耐熱耐老化、導電性好。,(5)丁基橡膠(IIR):由於具有優異的氣密性,主要用於製造內胎,膠囊等。,(6)氯丁橡膠(CR):主要用於製造膠管、膠帶等。,2、特種合成橡膠:,(1)硅橡膠(Q):耐熱耐老化耐寒。
❽ 怎樣理解「智能製造」
所謂智能製造,就是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實現泛在感知條件下的信息版化製造。智能製造權技術是在現代感測技術、網路技術、自動化技術、擬人化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的感知、人機交互、決策和執行技術,實現設計過程、製造過程和製造裝備智能化,是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裝備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與集成。
❾ 中國十大名牌衣服都有什麼
十大品牌服裝有太子龍男裝,波司登,杉杉,羅蒙,報喜鳥,七匹狼男裝,鄂爾多斯,庄吉,才子男裝和柒牌,這些服裝品牌都是在中國內地口碑和銷售量不錯的男裝,不僅質感和價格都很友好,而且布匹之類的都是頂尖的,下面分別介紹一下這些服裝品牌。
1、太子龍男裝
太子龍是一個以服裝為主導的大型多元化民營企業集團,為全國服裝行業百強企業之一。生產基地位於西施故里浙江諸暨。
現品牌營運涉足太子龍服飾、出口外貿、金融投資等領域,擁有國際先進的智能化服裝生產基地,公司新規劃進的一流生產線及先進的工藝技術,專業生產「太子龍」中高檔服飾,主要品種有夾克、西服、西褲、職業裝、風衣、休閑裝、襯衫、T恤等。現已具備300萬件(套)的年生產能力。
2、波司登
波司登集團1976年創立於江蘇省常熟市。2016年8月,波司登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436位。
波司登創始於1976年,是全國最大、生產設備最為先進的品牌羽絨服生產商,員工兩萬餘人。主要從事自有羽絨服品牌的開發和管理,包括產品的研究、設計、開發、原材料采購、外包生產及市場營銷和銷售。
9、才子男裝
才子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1983年。才子股份主營業務為服裝設計、製造、銷售。產品涉及襯衫、西服、夾克、T恤、毛衫、西褲、休閑褲及男裝配飾品等系列,年生產能力近千萬件(套),在冊員工3016人,擁有各類技術人員252人。
自1995年開始,才子以其優勢榮躋中國服裝行業百強之列,並成為全國服裝行業重點生產企業。「才子」商標是全國服裝行業的馳名商標,在國內享有盛譽。才子男裝以中國精英族群為群體定位,以中國五千年文化精髓為產品創作靈感源泉,目標在於打造中國文化原創第一品牌。
歷經25年的艱苦創業,才子品牌成功完成戰略轉型、品牌體系構建,走出了一條個性鮮明、獨具特色的品牌之路。
10、柒牌
柒牌男裝(seven),於1979年在晉江市英林鎮創立,全稱福建柒牌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服飾研發、製造和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集團公司。
柒牌是福建柒牌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服飾品牌,始創於1979年,總部位於中國晉江。 公司產品包括五大系列:商務系列、都會系列、戶外系列、柒系列和中華立領系列。
衣服選購技巧:
1、看布邊
布邊整齊,則料子本身的織法也整齊。
2、看紋路
較好的織物的縱橫紋路應呈垂直交叉。
3、對光照
可以清楚地看出線結的多少及有沒有脫線處。用此法觀察毛料最為可靠。
4、聞氣味
毛料不應有油味,化纖面料不應有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