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國科管委傳統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是國家什麼機構
全國科管委傳統文化產業管理委員會是有全國高科技管理委員會工作委員會2010年0026號文件批准成立的。
根據黨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貫徹落實「十一五」發展計劃目標和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精神,為更好的促進科技資源的最優化利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實施,以進一步的提高全民素質和我國的就業率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決定設立「CHC全國科管委傳統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
CHC全國科管委傳統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作為CHCA系統的非獨立法人、非經營性的傳統文化產業管理工作的協作平台,主要負責CHCA系統中全國范圍內產業化過程中的傳統文化產業管理和配套服務工作,兵通過北京政達融智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實施相關領域運營協調與管理,強化CHC的產業化協作能力,有效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和高科技產業的健康發展。批准任命孟祥閣先生為該專業委員會主任,負責該專業委員會專家班子及日常協作事務的管理工作。
CHC全國科管委傳統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及其業務執行機構在開展具體工作中,要認真學習貫徹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切實做好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產業化過程中的科學技術應用管理協作工作,為我國的經濟繁榮發展和社會和諧文明事業做出積極貢獻。
❷ 中國文化部到底是干什麼的
文化和旅遊部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落實黨的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遊政策措施,起草文化和旅遊法律法規草案。
(二)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擬訂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推進文化和旅遊體制機制改革。
(三)管理全國性重大文化活動,指導國家重點文化設施建設,組織國家旅遊整體形象推廣,促進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對外合作和國際市場推廣,制定旅遊市場開發戰略並組織實施,指導、推進全域旅遊。
(四)指導、管理文藝事業,指導藝術創作生產,扶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導向性代表性示範性的文藝作品,推動各門類藝術、各藝術品種發展。
(五)負責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旅遊公共服務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
(六)指導、推進文化和旅遊科技創新發展,推進文化和旅遊行業信息化、標准化建設。
(七)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普及、弘揚和振興。
(2)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委員會擴展閱讀:
文化和旅遊部設下列內設機構:
(一)辦公廳。負責機關日常運轉工作。組織協調機關和直屬單位業務,督促重大事項的落實。承擔新聞宣傳、政務公開、機要保密、信訪、安全工作。
(二)政策法規司。擬訂文化和旅遊方針政策,組織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協調重要政策調研工作。組織擬訂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承擔文化和旅遊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工作。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承擔機關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三)人事司。擬訂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機關、有關駐外文化和旅遊機構、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及隊伍建設等工作。
(四)財務司。負責部門預算和相關財政資金管理工作。負責機關、有關駐外文化和旅遊機構財務、資產管理。負責全國文化和旅遊統計工作。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內部審計、政府采購工作。負責有關駐外文化和旅遊機構設施建設工作。指導、監督直屬單位財務、資產管理。指導國家重點及基層文化和旅遊設施建設。
(五)藝術司。擬訂音樂、舞蹈、戲曲、戲劇、美術等文藝事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並組織實施。扶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導向性代表性示範性的文藝作品和代表國家水準及民族特色的文藝院團。推動各門類藝術、各藝術品種發展。指導、協調全國性藝術展演、展覽以及重大文藝活動。
(六)公共服務司。擬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政策及公共文化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承擔全國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公共服務的指導、協調和推動工作。擬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標准並監督實施。指導群眾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和老年文化工作。指導圖書館、文化館事業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指導公共數字文化和古籍保護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化部
❸ 中國應如何發展文化產業
(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1.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2.扶持中小文化企業
(二)轉變文化產業發內展方式
1.鼓勵容集聚發展
2.促進產業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強引導調控
(三)優化文化產業布局
1.加強文化產業區域布局
2.統籌城鄉文化產業發展
3.培育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
(四)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
1.堅持正確創作生產方向
2.鼓勵文化創新
3.完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五)擴大文化消費
1.培育文化消費習慣
2.改善文化消費條件
3.促進文化消費升級
(六)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1.加強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
2.加快推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
3.發揮科技項目的支撐引領作用
4.推進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七)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
(八)健全投融資體系
1.推進銀行業全面支持文化產業
2.發揮資本市場作用
3.促進文化產業投資
4.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配套服務
(九)強化人才支撐
1.加強培訓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
1.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2.鼓勵文化企業開拓境外市場
3、加強國際文化產業交流合作
❹ 請問:中國文化信息協會文化傳承發展專業委員會下屬的模特職業藝術認定中心發的資格證書有效嗎
感覺這個模特培訓班非常不正規,尤其所謂考試環節,沒有什麼依據評判,純粹靠二三個拼湊來的老師,憑借與學生關系的好壞和直覺判斷,沒有透明度。不知道收費那麼高,只開收據,是否符合國家要求。
❺ 簡述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之路
中國的文化產業伴隨改革開放產生,發展壯大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推進第三產業發展的九十年代。
八十年代中期,一些文化單位在以文補文工作中開展經營活動,部分單位試行企業化經營管理,使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商品屬性顯露出來。進入九十年代,鄧小平視察南方的談話發表,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頒布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方針政策,對文化產業發展提出挑戰也帶來了機遇。文化產業開始進入加速發展時期。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1990年至1998年全國文化系統文化產業的增加值由12.1億元,增加到83.7億元,增長了6倍;文化產業機構由6.8萬個,增加到9.2萬個,增長了35%;從業人員由49.5萬人,增加到72.1萬人,增長了46%。與此同時,社會所辦的文化產業發展更為迅猛。1990年,社會所辦的文化產業在總量上還遠遠小於文化系統,但到1998年,社會所辦文化產業,的機構總數已經是文化系統的2.7倍,從業人員為1.5倍,所創增加值為1.5倍。初步形成了由文藝演出市場、電影電視市場、圖書音像市場、文化娛樂市場、文化旅遊市場、藝術培訓市場、廣告傳媒市場等門類構成的文化市場框架體系。
在看到文化產業加速發展的同時,必須看到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還不充分,總量規模偏小、社會化、產業化程度低、結構不合理,尚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據目前掌握的材料,1998年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26%,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0.8%。而一些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1997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部分項目合計)僅占其經常性消費支出的2.35%,這種狀況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一般的發展中國家。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國民收入水平將逐步提高,閑暇時間增多,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會有大幅度提高文化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效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把它塑造成下一世紀的經濟增長點。
❻ 中日韓文化產業發展委員會主要的職責
為促進中日韓文化經貿交流與合作,促成中日韓在文化產業,創意產業,設計,藝術等多項領域的全面發展,由外交部直屬中日韓經濟發展協會正式設立了中日韓文化產業發展委員會,該委員會旨在搭建中日韓三國文化產業與經貿交流的全方位平台,整合文化產業領域資源,推動三國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日韓經濟發展協會多年來致力於三國的經貿合作發展,協會執行會長權順基先生表示在文化產業領域對於地緣相近、文化傳統相似的中日韓三國有著天然的合作基礎,近年來深入發展經濟全球化和方興未艾的區域合作潮流,為三國的多邊文化合作提供了機遇。中日韓三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優勢互補,三國文化產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著極大的開發潛力和美好的發展前景。為此中日韓文化產業發展委員會日後將開展多種文化交流活動,真正實現資源共享的可持續發展。
❼ 中國文化產業對經濟的影響
1、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科學技術、語言文字等非意識形態部分.
2、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產生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經濟、文化是社會生活的是哪個基本領域.其中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應.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4、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掌握強大的文化軟實力,促進我國的經濟的發展,提高國際地位,共建和諧社會. 對文化這個慨念,在不同環境、不同對象,有著許多不同的解釋.就經濟方面而言,在聯合國世界文化與發展世界委員會的報告里,既把文化看成是一系列的活動,如文化產業,又把文化看做是一系列的態度、實踐和信念等.
❽ 中國文化產業的《中國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和主創團隊
專家委員會主任:齊勇鋒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丁俊傑王育濟 尹欣 尹鴻專 劉承萱 祁述裕屬 李炎 李懷亮 張曉明 張勝冰 張淼 李向民 陳少峰范周范建華 金元浦 胡惠林胡智鋒賈磊磊 顧江 梅松 蔣祖煊 魏鵬舉 傅才武 熊澄宇 歐陽友權編委會主任:范周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卜希霆齊勇鋒 齊驥 劉江紅 朱敏 張春河 陸政品 陳小申 趙自芳 趙瑩 靳斌 郭貴領 謝倫燦 蔣多總編輯:范周執行總編:齊驥編輯部主任:儲鈺琦責任編輯:劉文傑 何聖捷視覺編輯:視覺傳達工作室 視覺總監:劉翔法律顧問:王四新訂閱聯系人:楊潔
網路支持:文化產業學術網 中國文化產業網
❾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文發集團致力於建設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投資運營平台。多年來,中國文發集團在文化產業領域積極探索,堅持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在印刷出版領域中,已成功打造了「新華印刷」「科印傳媒」、「全印展」、「科印網」、「漢儀字型檔」等知名品牌。
法定代表人:陳彥
成立時間:2003-04-15
注冊資本:218431.431669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0000000003781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翠微路2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