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要發展牧草產業
為什麼要發展牧草產業
可以帶動畜牧業的發展,帶動農業發展
目前優質高產牧草品種有:
增潤草,甜象草,皇竹草等。
㈡ 如何將本土傳統文化融入雁江的經濟,產業發展的思考
本文從傳統文化的角度闡釋了現代工業設計應如何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設計之中應該充分體現文化元素,以此提升工業設計的品質與內涵。現代設計中需要融合本土文化的精髓,這樣的設計才能永葆青春。
㈢ 我國牧草生產的意義及發展前景
發展牧草正當時 選擇品種更重要
全省科學大會表英才
我所草業成果譜新章
夕陽笑迎朝霞美
優化環境上項目 狠抓落實促發展
我國牧草業發展的趨勢1 2
數字農業自主創新成效顯著
發展牧草正當時 選擇品種更重要
貴州省草業所與貴州大學「共建教學實習基地」舉行簽約掛牌儀式
我所2項科技成果獲獎
院領導到我所慰問離休老幹部
牧草是經濟、重要的飼料資源,享有「綠色黃金」美譽。實行牧草產業化,是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畜牧業的重中之重,也是生態環境建設、發展生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綠色產業。特別是我國西部是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盡快恢復和發展牧草植被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結合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退耕還草,封山綠化,重點建設大型優質牧草飼料生產基地,將是我國今後產業結構調整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戰略。實施草業產業化不僅可以給農民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目前我國草業已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但是我國幅員廣大,自然氣候和資源環境差異懸殊,加之牧草品種繁多,品質優劣不等,將是制約牧草產業化健康發展的關鍵症結。因此,在草業工程序幕拉開之際,著力做好品種選擇這篇基礎性文章,使品種和資源相配套,以期達到優質高產高效,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1 辯證信息,重在實驗
目前,全國各媒體從不同角度對諸多新品種牧草做了詳盡的介紹和報道。但同一品種的生物學特性,營養和利用價值差異很大。例如:俄羅斯飼料菜確是一種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抗性強、消化率高的高產高效優質牧草,畝年產鮮草北方一般為2~2.5萬kg,南方2.5~3萬kg。有報道稱俄羅斯飼料菜畝產鮮草可達6~8萬kg,這與實際產量相差甚大。另如串葉松香草,也有報道稱種植1畝串葉松香草相當於1公頃糧田,而且適口性好。串葉松香草抗性較強,生長也較快,栽培和管理簡便,但該草粗纖維含量高,有異味,適口性差,畜禽均不喜食。這種報道欠妥。
牧草業是一項系統農業工程。我國的牧草業處於發展階段,或處於不完善的產業化階段。適地適宜選擇品種,對全面實施牧草產業化,以草興牧,以草富民至關重要。在品種選擇上宜堅持信息與科學實驗相結合,實驗與推廣相結合,以達到好種出好苗,高產出高效。
2 優選品種,高產高效
我國地域廣闊,牧草品種繁多。近幾年又相繼引進推廣了一系列高營養、高產量牧草品種,呈現出新品種即優質品種,新品種即可取代傳統品種的發展態勢。對經過試驗適合本地自然環境的優質新品種,宜加大宣傳力度,並推向專業化,但是對傳統的優質品種也亦加以新品種選育並同步開發。吉林省集安市園藝特產研究所自1990年開始,先後引進了俄羅斯飼料菜、雜花苜蓿、雜交胡枝子、籽粒莧、飼用莧菜、魯梅克斯、串葉松香草等50餘個牧草新品種。經近10年引種和區試、擴繁及規模示範,初步摸索出品種特性以及分區栽培的品種。俄羅斯飼料菜種根經過脫毒處理後,不僅抗病,而且產量和品質亦明顯提高。建設牧草基地應根據建設目標,選擇適應性強、產草量高、適口性好、飼用價值大的品種。
東北、華北、內蒙古栽培區,可選用俄羅斯飼料菜、苜蓿、胡枝子、蛋白草、草木樨、串葉松香草、魯梅克斯等。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栽培區,可選用俄羅斯飼料菜、苜蓿、沙打旺、白三葉、胡枝子、葛藤等。華南、西南、新疆栽培區可選用俄羅斯飼料菜、苜蓿、黑麥草、白三葉等(以上分區僅供參考)。
建設牧草基地還應注重低投入、高產、優質、高效。在降低投入的前題下,實現當年栽植、當年利用、當年見效。目前我國新推廣的牧草種籽(種根)價格相差懸殊,種植戶宜多方搜集種源信息,在確保種籽(種根)質量的前題下,盡量選擇價低或價格適中的種根(種籽)。同時還應考慮季節牧草平衡,照顧近期和長遠的牧草生產能力,牧草品種與自然社會條件相適應。隨著牧草產業化的推進,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可以預測牧草產業廣闊的美好的發展前景。草業產業人也一定會獲得新的生機和活力。
㈣ 關於企業發展戰略與對策的思考
孟漢華
1.企業發展基本情況
武漢新世界珠寶金號有限公司專營「新金」品牌珠寶首飾,公司創立於1983年,是集原料采購、設計、生產、零售服務於一體的專業經營企業,擁有30年卓越服務經驗,是新中國成立後武漢市成立的第一家專業金店,上海黃金交易所綜合類會員單位,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武漢金飾珠寶行業協會會長單位,湖北省最著名和規模最大的珠寶首飾品牌。
「新金」品牌主要經營珠寶首飾零售、批發和製造業務,在武漢市江漢經濟開發區擁有一個佔地1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0多平方米的首飾文化產業園,在市中心擁有一個8000餘平方米的珠寶首飾信息物流中心,在湖北省內及中部地區擁有100餘個連鎖(加盟)店及600餘家經銷商,產品銷售遍布湖北、河南、江蘇、北京、安徽、上海、天津、山西、內蒙古、湖南、四川成都、陝西西安等地區,更在香港設立子公司,使國際最前沿、最時尚的珠寶首飾設計和經營理念源源不斷與公司對接。
自2001年起,公司先後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計量保證能力等認證,使得「新金」品牌擁有堅強的品質保證。「新金」牌首飾先後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湖北名牌產品」、「湖北著名商標」,公司榮獲武漢市「文明單位」、「百強企業」,「優秀企業」,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守合同重信用單位」,被中宣部和商務部等6個部委授予「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優秀示範店」,被中國黃金協會命名為「全國黃金行業明星企業」,被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優秀企業」、「科技創新企業」和「品牌創建優秀企業」。公司更擁有一批工藝美術師、工程師、經營師以及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勞動模範、優秀企業家,武漢市質量貢獻獎,湖北省優秀民營企業家、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優秀營業員、全國黃金行業優秀企業家、全國黃金行業勞動模範等卓越員工及精英管理團隊。
2012年,在廣大幹部員工的團結奮力拚搏下,企業克服了經濟減緩和市場乏力的影響,取得了較好的經營實績:預計可完成工業生產總產值73.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76.79億元。
2.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企業經濟建設進入了新階段、發展進入了新時期,但也存在一些長期困擾企業發展的問題:
(1)品牌市場定位不清晰:沒有與競爭對手形成較大差距,時時被對手緊盯甚至超越的風險無時不在;品牌發展與市場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
(2)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組織和產業結構亟待優化;產品技術支撐市場的抗風險能力不強。
(3)缺乏政策上的寬松環境:政府扶持力度不夠,尤其表現為缺乏廣泛和靈活的融資渠道,資金成本較高。
(4)招工難與用工成本高制約和影響企業發展:既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又加重了企業生產經營的困難。
2012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年鑒
㈤ 中國草坪業的發展
解說詞:中國草坪業的發展曾經歷過兩次高峰:一次是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亞運會內的舉辦為契機出現的;容第二次是1995年至2000年,由香港、澳門回歸和國慶50周年大慶等重大活動帶來的。預計2005年以後,中國草坪業將迎來第三個發展高峰。目前,中國從事草坪及其相關產業的企業已超過5000家,其中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50多家。據介紹,草坪不僅能美化生活環境,還能減少太陽輻射,調節小氣候,凈化大氣,保持水土等。今後幾年,城市園林綠化、運動場建設、草坪養護、草坪機械、灌溉設備、葯劑的生產與貿易等發展空間巨大。
㈥ 草場與畜牧資源產業發展戰略措施
一、功能區劃與空間布局
(一)草原功能區劃
結合全國和新疆主體功能區規劃,根據阿勒泰地區草原資源承載力、人為及自然災害對草原的破壞程度等,進行草原功能區劃。阿勒泰地區可具體將草原劃分為:禁牧區、限牧區和允許放牧區。在阿勒泰山地等地區,堅持保護、建設和利用並重,加大建設力度,全面推行休牧和劃區輪牧,實現草畜平衡。
1.禁牧區
將嚴重退化、沙化、鹽鹼化、荒漠化的草原和生態脆弱區、重要水源涵養區的草原分布區域劃定為禁牧區。禁牧區實施禁牧。地區行署、各縣市根據劃定的草原禁牧區,發布禁牧令,在草原禁牧區域的主要出入口、圍欄區域、人畜活動區域設立界樁、圍欄、標牌等設施。實施禁牧的農牧民可以享受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規定的禁牧補助。
2.限牧區
將退化、沙化、鹽鹼化、荒漠化比較嚴重的草原,以及生態較脆弱區、一般水源涵養區的草原分布區域,劃定為限牧區。禁牧區內限制開展畜牧養殖活動。實施限牧的農牧民,可以比照禁牧區的補助標准,適當享受限牧補助,補助標准低於禁牧區標准。
3.允許放牧區
將禁牧區和限牧區以外的草原,劃定為允許放牧區。區內不享受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規定的有關補助。但應加強對草原承載力的監測,防止草原退化、沙化、鹽鹼化和荒漠化。
(二)畜牧業生產力布局
根據阿勒泰地區畜牧資源分布特點、畜牧業在不同縣市的發展狀況及趨勢等,提出如下生產力布局。
1.優質牛羊肉產業布局
在阿勒泰市、福海縣、富蘊縣集中優先發展優質牛羊肉業,進而輻射帶動全區牛羊肉業發展。積極開展以新疆褐牛、阿勒泰羊等地方良種為主、各具特色的肉類生產,努力構建地方良種與進口肉用牛羊之間經濟雜交為核心的現代肉類生產體系,建設一批良種化程度和飼養水平較高的商品肉生產基地。
2.奶業空間布局
在阿勒泰市、福海縣、布爾津縣、哈巴河縣重點發展奶業,帶動吉木縣馬奶業和駱駝奶業的發展。城郊以養殖荷斯坦高產奶牛為主,農區以養殖荷斯坦、西門塔爾牛為主,牧區以養殖新疆褐牛為主。
3.毛絨業布局
在青河縣集中發展山羊絨業,以此帶動全區絨山羊改良,提高羊絨細度、長度和個體產絨量。
二、戰略措施
(一)完善草場管理體制,依法管理草地資源
進一步完善草地承包責任制和有償使用制度,使草地使用者都明確認識到不僅對已劃分的草地享有使用權利,更有對草場保護、管理、建設的責任。對於那些破壞草地和由於管理不善造成草地嚴重退化者要進行嚴肅處理,用法律的手段來保障草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開發,充分發揮草場監理人員保護草地、管理草地的積極作用。
要實現以草定畜,嚴格控制草地載畜量。超載過牧是全區內牧區都存在的問題,控制載畜量,保持草畜生態平衡是防止草地進一步退化的最重要措施。阿勒泰地區普遍存在冬春超低超載,利用時間長,而夏秋草地有剩餘,利用時間短。為此應當充分挖掘潛力,延長夏秋草地放牧利用的時間,減輕冬春地的負擔;同時,要把牧業稅和執行草地載畜量標准緊密結合起來,鼓勵牧民有效合理使用草場資源。對已超載的地區,要壓縮牲畜的頭數和加快非生產畜的出欄,對已經基本飽和的地區,不要再盲目地發展,要控制現有存欄數,並提高對邊遠草地的利用,防止草地植被被浪費,做到分片輪牧,制止對草地的掠奪式經營。
(二)加強草場與畜牧資源開發利用管理
阿勒泰地區的草場資源具有牧草生長周期長的特點,但是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尤其是「白災」,不利於草地畜牧業的發展,使其發展的風險偏高,草場的分布也較為散,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完善,限制草場畜牧資源的開發利用。在阿勒泰地區草場畜牧開發利用與保護過程要吸取其他地區開發利用的經驗教訓,借鑒國外草地開發的成功模式。主要對策包括:將全區的草地列為加大開發力度的一項後備農業自然資源,並以草地利用為主要區域對象,編制草地資源總體開發規劃;設立阿勒泰地區草地開發專項基金,推動地區草食家畜生產示範基地的發展;加強草地資源管理,依據地區土地利用規劃,完善對草山草坡權屬的劃定,完善草地承包使用制度,推進游牧民定居工程的進一步實施,實現保護草場資源與保障牧民生活相協調的發展主旨。
畜牧業作為阿勒泰地區重要產業,在開發過程中應該繼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緊緊圍繞畜牧業增產和牧民增收,加強牧業基礎設施建設。以調整結構、發展生產為重點,提高牧業綜合生產能力。調整和優化畜牧業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牧業。堅持農區畜牧業、城郊畜牧業和草原畜牧業協調發展。加強以牧民定居、牧區水利、飼草飼料基地為重點的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畜禽疫病防控體系建設,著力推進牲畜品種優良化、畜群結構合理化、生產經營產業化、產品營銷市場化和動物疫病防治網路化;突出抓好優質牛羊肉、奶、皮革三大主導產品,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建設飼草飼料基地,培育養殖大戶,發展養殖小區,提高牧業生產的保障能力。
(三)落實草原保護獎勵補償機制
落實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堅持保護草原生態和促進牧民增收相結合,實施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保障牧民減畜不減收,充分調動牧民保護草原的積極性。從2011年起,在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對生存環境惡劣、草場嚴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按照劃定的禁牧區,區內實行禁牧封育,中央財政按照每畝每年6元的測算標准對牧民給予禁牧補助,5年為一個補助周期;對禁牧區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根據草原載畜能力,確定草畜平衡點,核定合理的載畜量,中央財政對未超載的牧民按照每畝每年1.5元的測算標准給予草畜平衡獎勵。
阿勒泰地區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以各縣(市)牧業辦公室為基礎,增加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職能,將其改擴建為禁牧區管護站,使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落實工作有序推進。
(四)積極發展牧區特色優勢產業
發展特色畜牧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延長畜牧業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在保護草原生態的前提下,根據草原承載能力,有序開發礦產資源,整頓開發秩序,提高開發利用水平。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有序開發建設水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加強牧區畜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和商業零售網點建設。進一步發掘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草原文化和民族民間傳統體育,發展以草原風光、民族風情為特色的草原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加強重點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精品旅遊線路,形成一批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通過發展畜牧業等特色優勢產業,促進阿勒泰地區的牧區經濟發展。
支持有條件在牧區發展的清潔能源和不破壞生態環境的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優先布局建設並審批核准。對設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牧區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時適當向牧區傾斜。鼓勵外資參與提高礦山尾礦利用率和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新技術開發應用項目。
(五)在牧區大力發展公共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強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牧區飲水安全工程,盡快解決牧民飲水安全問題,優先解決游牧民定居點供水,進一步提高供水保證率和水質合格率,同步解決牲畜飲水困難問題。
加快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近年來,阿勒泰地區加大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設投入力度,加快了游牧民標准化定居步伐。截至2012年底累計實現游牧民標准化定居14421戶、6.1萬人,分別占牧民總戶數、總人口的41%和42%。隨著地區游牧民標准化定居的不斷推進,為切實保障和改善牧民的民生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