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論中國文化產業的崛起
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㈡ 人大經濟論壇:為什麼學文化產業管理在職研究生
前景分析(包括節薪水、職業發展空間、競爭狀況、專業人才的供求關系等):總體來看,我內國文化容產業還處於發展初期,產業規模較小,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佔GDP的份額不到3%,同時,由於傳統文化體制「條塊分割」的制約,我國文化產業完整的產業體系還沒有完全形成,各地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還存在著較多的行政行為。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文化建設的新高潮,對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提出了新要求。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潛在文化市場,如何使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融合,把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轉變為巨大的文化財富,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尊重文化生產力的發展規律,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進行持續的改革和探索,為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和政策環境。
㈢ 怎樣用經濟學的理論來分析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是產業的一個特殊形式,文化從經濟學的角度,涉及到文化產品的價格,市場佔有率,文化消費,文化生產等一系列問題,但由於文化產業的本質是產業,以創意為核心的,滿足人們精神消費需求的朝陽產業,這導致了文化生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進而產生的商品具有雙重屬性(商業屬性,意識形態屬性)。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文化產業才能使產品的生產,營銷,價格制定等適應市場的需求,才能使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㈣ 淺談電影產業與當代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
提起電影文化產業,大家耳熟能詳的都是美國、好萊塢之類的概念,美國擁有全球最強的電影製片公司和發行院線,好萊塢匯集了全球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和電影人。電影早已成為美國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向全球推廣。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在中國不斷推進,中國也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電影公司,中國導演也不斷的推出令人滿意的影視作品。中國作為世界歷史文明大國,擁有十分濃厚的文化底蘊。現代中國也在努力開拓進取,逐步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一員。一方面,電影作為現代最流行的視聽娛樂方式,其傳播速度和影響力愈來愈大。另一方面,電影也已成為展示地域人文形象和傳播區域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中國的發展壯大除了依靠物質文明的建設和輸出外,離不開精神文明建設既文化的支撐,中國文化必將和世界文化交融在一起,互相認識、交流和學習。電影文化產業是中國文化產業的重要部分,是整合、包裝和推廣中國文化的優良平台,是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中國,讓中國文化、中國形象「走出去」的便捷窗口。
國家提出要將文化產業做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做為文化產業的重要部分,電影文化產業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發展規模和速度不斷提升。隨著影院建設的日新月異,電影票房的突飛猛進,國產影片的被世界認可,中國電影文化產業正在不知不覺中強勢崛起。
㈤ 淺談我國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動畫的哎 ,命苦啊
㈥ 以馬斯洛人的五種需求層次理論解釋文化產業發展在社會經濟發展浪潮的必然性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
生理需求:對食物、水、空氣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這類需求的級別最低,人們在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之前,總是盡力滿足這類需求。一個人在飢餓時不會對其它任何事物感興趣,他的主要動力是行到食物。即使在今天,還有許多人不能滿足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管理人員應該明白,如果員工還在為生理需求而忙碌時,他們所真正關心的問題就與他們所做的工作無關。當努力用滿足這類需求來激勵下屬時,我們是基於這種假設,即人們為報酬而工作,主要關於收入、舒適等等,所以激勵時試圖利用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給予更多的業余時間和工間休息、提高福利待遇等來激勵員工。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樣,在安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之前,人們唯一關心的就是這種需求。對許多員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現為安全而穩定以及有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退休福利等。主要受安全需求激勵的人,在評估職業時,主要把它看作不致失去基本需求滿足的保障。如果管理人員認為對員工來說安全需求最重要,他們就在管理中著重利用這種需要,強調規章制度、職業保障、福利待遇,並保護員工不致失業。如果員工對安全需求非常強烈時,管理者在處理問題時就不應標新立異,並應該避免或反對冒險,而員工們將循規蹈距地完成工作。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社交需求就會突出出來,進而產生激勵作用。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這一層次是與前兩層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層次。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員工的精神,導致高缺勤率、低生產率、對工作不滿及情緒低落。管理者必須意識到,當社求需求成為主要的激勵源時,工作被人們視為尋找和建立溫馨和諧人際關系的機會,能夠提供同事間社交往來機會的職業會受到重視。管理者感到下屬努力追求滿足這類需求時,通常會採取支持與贊許的態度,十分強調能為共事的人所接受,開展有組織的體育比賽和集體聚會等業務活動,並且遵從集體行為規范。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別人按照他們的實際形象來接受他們,並認為他們有能力,能勝任工作。他們關心的是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這是由於別人認識到他們的才能而得到的。當他們得到這些時,不僅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同時就其內心因對自己價值的滿足而充滿自信。不能滿足這類需求,就會使他們感到沮喪。如果別人給予的榮譽不是根據其真才實學,而是徒有虛名,也會對他們的心理構成威脅。在激勵員工時應特別注意有尊重需求的管理人員,應採取公開獎勵和表揚的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別強調工作的艱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頒發榮譽獎章、在公司的刊物上發表表揚文章、公布優秀員工光榮榜等用段都可以提高人們對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自我實現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的目標是自我實現,或是發揮潛能。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提高,善於獨立處事,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要滿足這種盡量發揮自己才能的需求,他應該已在某個時刻部份地滿足了其它的需求。當然自我實現的人可能過分關注這種最高層次的需求的滿足,以致於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棄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點支配地位的人,會受到激勵在工作中運用最富於創造性和建設性的技巧。重視這種需求的管理者會認識到,無論那種工作都可以進行創新,創造性 並非管理人員獨有,而是每個人都期望擁有的。為了使工作有意義,強調自我實現的管理者,會在設計工作時考慮運用適應復雜情況的策略,會給身懷絕技的人委派特別任務以施展才華,或者在設計工作程序和制定執行計劃時為員工群體留有餘地。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假定,人們被激勵起來去滿足一項或多項在他們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進一步的說,任何一種特定需求的強烈程度取決於它在需求層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層次需求的滿足程度。馬斯洛的理論認為,激勵的過程是動態的、逐步的、有因果關系的。在這一過程中,一套不斷變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著人們的行為,這種等級關系並非對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這樣的中層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順序因人而異。不過馬斯洛也明確指出,人們總是優先滿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實現的需求則是最難以滿足的。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闡明人們究竟會重視那些目標,也說明了那些類型的行為將影響各種需求的滿足,但是對為什麼會產生需求涉及得很少。這些理論也指出,大多數人都存在著較高層次的需求,而且只要環境不妨礙這些較高層次的出現,這些需求就能激勵大多數人。
許多的研究表明,高層管理人員和基本管理人員相比,更能夠滿足他們的較高層次的需求,因為高層管理人員面臨著有挑戰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們能夠自我實現,在另一方面,基本管理人員更多地從事常規的工作,滿足較高層需求就相對困難一些。而且需求的滿足根據一個人在組織中所做的工作、年齡、公司規模以及員工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生產指揮系統的管理人員在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方面比科室人員感到更大的滿足,雙方在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上的差距最大。
在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方面,年青員工(25或以下)的要求比較年長的員工(36或以上)更強烈。
低層次的管理部門和小公司的管理人員比在大公司工作的管理人員更易感到需求得到滿足。
事實表明,個人和組織中的事件能夠而且確實能改變需求。組織中的習慣做法會強烈地影響許多高層次需求的產生並給予滿足。例如,根據過去勝任工作而給予的晉升能夠激發員工的尊重需求。而且,隨著管理人員在組織中的發展,安全需求逐漸減弱,而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則相應增強。下面是需求層次理論的主要研究發現的概括:
需求可以認為是個人努力爭取實現的願望。
只有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高層次需求才能發揮激勵作用。
除了自我實現,其它需求都可能得到滿足,這時它們對於個人來說,重要性就下降了。
在特定時間內,人可能受到各種需求的激勵。任何人的需求層次都會受到個人差異的影響,並且會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㈦ 經濟學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寫文化產業方向的可以嗎
文化部的文化產業司招人就只要經濟學的,可見你完全可以寫文化產業的。最好以你的專業知識來分析文化產業會更好,我的題目「探析文化產品之電影「隱性廣告」開發」你可以到我空間看看!僅供參考···
㈧ 文化產業發展的必要性 請從不同角度論證拜託了各位 謝謝
目前各個國家都很重視文化產業,都想把文化產業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產業來扶持,為什麼呢?21世紀,文化上的強國將成為經濟強國。如果一個國家不能創造出自己的文化內容而使本國的內容資源不足的話,將遭遇嚴重的文化獨立性危機。這是比經濟上或政治上的依附更為嚴重的問題。 當今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文化產業在經濟上非常重要。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經濟以製造業為中心;上個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以服務業和知識為基礎;21世紀則是以知識產權為基礎的內容產業經濟。文化產業是投入少、產品附加值高的產業。文化產業范圍內的各產業相互聯結,其「波及效果」會帶動其他類別的產業。從全球看,文化產業的附加值和生產效率等比製造業和服務業要高得多,文化產業內的很多行業的規模超過了製造業,比如動畫產業比造船業規模還大。 再者,目前整個世界市場的增長率約為3%,而文化產業的增長率近6%。現在美國是世界第一文化產業強國,文化產業在其國內產業結構中位居第二(首位是軍事工業),在出口方面則是第一大產業。日本僅次於美國,其文化產業的規模比電子業和汽車業還要大。日本的動畫產業佔世界市場的62%,游戲領域則佔世界市場的1/3。 發展文化產業可以對增加人才的培養、搞活投資與流通體系、地區文化產業發展以及進入外國市場。我們的政策目標不單純是維護文化獨立性和保護本國產業發展,而是超越這一消極的層次,要培育在世界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如果我們國內生產出來的東西無法達到國際標准,在國際上就一錢不值。 國家和社會對文化產業的正確認識對文化產業的發展也非常重要。文化產業的特點是潛在性,有很多東西在發展過程中並非顯而易見。1998年,當韓國政府決定把文化產業作為有潛力產業進行重點培養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現在的事實很好地消除了大家的懷疑。 文化產業是一個沒有污染而創造的高附加值新行行業,勢必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