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論述題:根據廣東石化產業的布局,論述惠州大亞灣石化產品發展格局和前提
規劃市域空間格局為「一區四核五軸七節點」的「核心—網路—放射」狀。
一區:惠城—惠陽(市區)為全市的城鎮核心區,核心區向北延伸至龍門形成城鎮發展副軸。
四核:惠城(城區及博羅縣城)、惠陽城區(含大亞灣)、惠東縣城為市一級主核心,龍門縣城為山區發展核心,促進核心城鎮對周邊城鎮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五軸:惠城—數碼工業園—聯想工業園—三和開發區—惠陽城鎮軸;深圳(香港)—新圩—陳江—惠州市區—楊村—河源發展軸;廣州—博羅縣城—惠城區—惠東縣城—稔平半島發展軸;深圳(香港)—惠陽—惠東縣城—汕頭發展軸;惠城—龍門城鎮發展次軸。
七節點:規劃稔山、吉隆、新圩、多祝、楊村、圓洲、石灣為輻射軸上的中心城鎮。
第28條 發展指引
全市按五條產業軸線組織產業空間:國道G324產業軸線、惠深高速——惠河高速——省道S244產業軸線、省道S356產業軸線、惠澳產業軸線和沿海及沿江產業軸線。
國道G324產業軸線由四個經濟板塊組成:福田、長寧經濟板塊——以休閑旅遊業為主;羅陽經濟板塊——以綜合服務製造業為主;惠城區經濟板塊——以信息、金融、房地產、科技教育、商業、服務業為主;惠東縣城經濟板塊——以商貿、物流業為主;稔平半島經濟板塊——以旅遊、海洋、製鞋業為主。
惠深高速——惠河高速——省道S244產業軸線由四個經濟板塊組成: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發展高新技術為主;楊村經濟板塊——以發展生態農業和綠色產品為主;新圩經濟板塊——以加工製造業為主;龍門縣城經濟板塊——以建材及山區生態產業為主。
S356省道產業軸線由四個經濟板塊組成:惠陽區板塊——以電子、商貿、金融、房地產業為主;惠東縣城板塊——以商貿、物流業為主;白盆珠板塊——以旅遊、生態經濟產業為主。
惠澳產業軸線由三個經濟板塊組成:惠城區經濟板塊;惠陽區經濟板塊;大亞灣石化產業經濟板塊——以發展石化及其下游產業為主。
沿海及沿江產業軸線:沿海產業軸線貫穿大亞灣西區製造加工業板塊、大亞灣石化工業板塊、稔平半島旅遊與海洋養殖業及臨海產業(備用)板塊、黃埠吉隆製鞋業板塊;沿江產業軸線經過沿東江中游的惠城區北部五鎮生態農業經濟板塊、惠城區經濟板塊、博羅縣城經濟板塊、潼湖生態農業經濟板塊、園洲-石灣製造業經濟板塊。
『貳』 廣東省發展石化產業的區位優勢有哪些
1、廣東省龐大的石油化工市場容量、較為完善的港口碼頭設施、發達的交通運輸體系、堅實的產業基礎和良好的商業環境構築了石油化學工業發展的巨大區位優勢。
2、廣東省所擁有的市場中心地位、較低的物流費用、快捷的信息傳遞以及高效的政府管理體制,大大提高了廣東省石油化學工業的綜合競爭力。
3、此外,廣東省向南可輻射港澳和東南亞市場,向西可通達西南地區市場,是發展石油化學工業的戰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