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北美油氣產業發展展望

北美油氣產業發展展望

發布時間:2020-12-27 10:23:48

1. 美國油氣地質背景

美國油氣資源的分布是受北美石油地質條件所控制的。按照板塊學說的觀點,美國在大地構造上位於北美板塊的南部,其西部大陸邊界為北美板塊邊緣,由於北美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北美西部邊緣形成了著名的北美科迪勒拉山系及火山活動帶。美國北部與加拿大接壤,地質構造與加拿大相連。美國東臨太平洋,南瀕墨西哥灣並部分與墨西哥毗連,東部大陸邊緣為板塊內部大陸邊緣,其活動性較西部大陸邊緣差。

根據地殼的性質和一般構造特徵,美國的大地構造可以劃分為三種主要單元:①克拉通,即板塊內部地殼穩定、構造平緩的地區,為美國中部和北部地區;②褶皺帶,即圍繞克拉通分布的地殼活動及構造強烈變形的地帶,為環美國大陸東部、南部和西部延伸的褶皺山系;③海岸平原和陸棚,即褶皺帶與洋殼之間的地帶,為美國東海岸、墨西哥灣和西海岸地區。

根據地表地質的差異,北美克拉通可以進一步分為加拿大地盾和中央穩定地台。加拿大地盾位於北美克拉通的北部,缺乏沉積蓋層,結晶基岩已出露,岩石古老,構造穩定,地盾區全為火成岩和變質岩,沒有含油遠景。地盾區以南廣大的內部穩定區為中央穩定地台,由火山岩和變質岩結晶基底和較年輕的沉積蓋層組成。結晶基底從地盾區向外呈波狀下降,沉積蓋層覆蓋其上。在基底隆起處沉積層較薄甚至缺失,在基底沉降形成的盆地中沉積較厚,隨著結晶基底向地台外圍下降,沉積蓋層逐漸加厚。沉積蓋層主要為古生界,部分帶有中生界。

按以往「槽台學說」的大地構造觀點認為:在北美地台的東西兩側,發育有經不同時期造山運動而回返的地槽系統。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地槽,發育於早古生代,經加里東和海西運動回返,形成強烈的褶皺帶,呈北北東走向,地槽區內早古生代和前寒武紀變質岩、岩漿岩褶皺變形強烈、斷裂發育。西部的科迪勒拉褶皺帶為元古宙和古生代的地槽,加里東運動時回返,以後又重新沉降成為沉積區。中生代時,地槽中部隆起,將原有地槽分為性質不同的兩個部分。美國的含油氣盆地均與這一基本的構造格局有關[15]

與油氣分布有關的北美洲大地構造輪廓是:在大陸內部為相對穩定的地殼部分,東、西、南三面均為高度變形的岩石所環繞。加拿大地盾為大地構造穩定的古老岩石露頭區,主要由火成岩和變質岩組成,沒有含油遠景。在中部穩定的內部區域,於與地盾相類似的結晶岩石之上,有一系列受寬闊的凸起所分隔的不太復雜的盆地,其中充填了不厚的沉積蓋層。在科羅拉多高原和部分落基山系中,發生了區域變形。包圍著中部穩定內部區域的邊緣盆地則沉陷較深,構造也較為復雜。幾條強烈褶皺和斷裂的岩層強烈變形帶夾持著穩定的中央地塊,它們是:從阿拉斯加一直延伸到墨西哥的科迪勒拉沖斷帶、阿巴拉契亞沖斷帶、沃希托沖斷帶和馬拉松沖斷帶。

褶皺帶向海岸一側發育有海岸平原和陸棚,阿巴拉契亞沖斷帶以東為皮德蒙特山前帶的結晶岩隆起,大西洋沿岸平原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積岩超覆其上,形成沉積岩楔形體,沿大西洋邊緣分布,向海的方向變厚,從幾百米逐漸增至12192米。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積岩也超覆於沃希托和馬拉松沖斷帶上,並形成墨西哥灣沿岸平原。科迪勒拉沖斷帶以西為盆地和山脈地區、落基山脈的一部分和太平洋邊緣系統。這一帶的構造活動在地質史中相當活躍,因而形成了比較復雜的構造體系。

阿拉斯加位於科迪勒拉山系的北端,地質特點類似於該山系的其他地區,具有許多中、新生代盆地。阿拉斯加可以分為兩個主要構造層單元,北部包括布魯克斯山脈以及到北冰洋的整個北坡,布魯克斯山為整個科迪勒拉沖斷帶向北延伸的一部分;南部單元包括布魯克斯山脈以南的所有地區。北部單元的地質歷史比南部單元的更為復雜。

2.  北美地區典型國家的油氣工業發展概況

北美地區的天然氣和石油在世界油氣資源分布的比例分別是19%和18%。2002年(估計值)北美地區的石油產量為55725萬噸,佔世界產量的16.88%,天然氣產量為8234.98億立方米,佔世界總產量的32.96%。美國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加拿大的油氣資源較豐富,是美國油氣的最大供應國。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又是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員國,現已成為美國石油進口的主要來源之一。

一、美國油氣工業發展概況

1.美國油氣的產儲量

美國是世界油氣資源大國,到目前為止,美國探明的石油儲量大體佔世界總量的2.8%,天然氣探明儲量佔3.2%。2003年1月1日美國的天然氣估計探明儲量為5.19萬億立方米,比2002年同期的估計探明儲量5.02萬億立方米增加了3.39%。2002年底石油的剩餘探明儲量為30.75億噸,比2001年底的剩餘探明儲量30.07億噸增加了2.26%。2002年其石油產量為2.89億噸(實際值),比上年的2.90億噸減少了0.34%。2002年天然氣的產量為5703.87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5758.48億立方米下降了0.95%。

美國一次能源生產結構變化趨勢為:從1950年到1999年水電在能源生產中所佔的比例逐漸增加,天然氣從1950年到1980年在美國一次能源生產結構中所佔的比重逐年增加,但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天然氣所佔比重先是忽然急劇減少,然後在90年代之後基本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石油在美國一次能源生產結構中所佔比重從1950年到1999年穩中有降(見圖6-1)。

圖6-1美國一次能源生產結構變化

2.美國的油氣貿易

美國不但是油氣資源大國,而且也是油氣消費大國。其國內的油氣生產不能滿足消費,需要進口大量的油氣。據英國BP《2003年6月世界能源統計述評》統計,美國2002年石油進口為11357千桶/日,比2001年減少了2.2%。天然氣的進口量為1089.1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量為6675億立方米,比2001年增長3.9%。美國的石油進口量巨大,其進口量佔世界總進口量的26%。油氣對外依賴程度非常大。

隨著美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據預測,美國的石油進口量在未來將穩步增長(見圖6-2)。

圖6-2美國未來石油生產與進口趨勢

(美國石油消費,百萬桶/日)

美國進口石油的地區主要是西半球(指美洲地區)、中東地區和非洲地區(見下圖)由於地緣政治和一體化管網的自由貿易協定、能源部門相互投資、分擔的安全義務以及可靠的供應關系等原因,2000年美國石油總進口的55%集中來自四個國家:加拿大(15%)、沙烏地阿拉伯(14%)、委內瑞拉(14%)和墨西哥(12%)(見圖6-3和圖6-4)。

圖6-32000年美國石油進口的地區分布

(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01)

圖6-42000年美國石油進口的10大供應國(單位:千桶/日)

(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01)

除了繼續鞏固與美洲國家的關系外,中東將首先成為美國全球能源政策的焦點。

3.油氣消費

(1)美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預測

美國近20多年的經濟增長,使美國消費的石油就佔全世界石油總消費量的25%強。從1973~1998年間,美國的能源消費量增長了22.42%,而1998年美國的GDP是1973年的1.93倍。

美國是世界上的頭號經濟大國,雖然近期美國經濟增長有趨緩的態勢,但美國的經濟在未來將繼續緩慢增長,因此,其能源消費在未來也將繼續增長,見圖6-5。

圖6-5美國石油總需求量趨勢(百萬桶/日)

(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00)

(2)美國油氣消費量

美國每年平均消費石油8.97億噸,天然氣6544億立方米。見表6-1和表6-2。

表6-1美國1987~2000年石油消費(單位:億噸)

(據BP.2001)

表6-2美國1985~1998年世界天然氣消費(單位:億立方米)

(據BP,2001)

(3)美國油氣消費結構

從總體上看,美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趨勢基本相同,從1950年到1980年,美國的煤炭消費量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逐漸下降。而石油所佔比重變化不大,天然氣消費量所佔比重卻不斷上升。1980年後,石油所佔消費比重還是基本未變,而天然氣所佔消費比重在突然下降後逐步回升,煤炭所佔比重在1980年之後穩中有升。

美國1999年能源消費總量為8533.6百萬噸油當量,其中石油所佔比重為40.6%,天然氣所佔比重為25.2%,二者合計佔美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64.8%。

二、加拿大油氣工業發展概況

1.加拿大油氣的產儲量

加拿大的油氣資源量也比較豐富。2002年加拿大的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246.60億噸,比2001年的石油探明儲量6.63億噸增加了3619%。2003年報道天然氣的估計探明儲量1.70萬億立方米,比2002年1月1日的天然氣估計探明儲量1.69萬億立方米增加了0.59%。

加拿大2002年底的石油產量為10975.0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5%。2002年的天然氣產量為2074.20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產量2057.72億立方米增加了0.80%。

2.加拿大的油氣貿易

加拿大是石油凈出口國,1998年其進口原油為3830萬噸,進口油品為860萬噸,出口原油6350萬噸,出口油品為1570萬噸。1999年加拿大的天然氣商品量為1780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1695億立方米增加了5%,其中輸往美國的天然氣上升8.5%,達到了947億立方米,佔美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15%,這主要是1998年末投入運營的管輸能力擴容工程已開始發揮作用。

加拿大是美國天然氣、石油和電力最大的供應國。2000年加拿大石油貿易增長了4%,對美增長了10%。2000年加拿大出口天然氣1016.6億立方米。

3.油氣消費

加拿大1998年的石油消費量為8320萬噸,比1997年的消費量8210萬噸增加了1.3%(見表6-3),1999年加拿大的天然氣消費量為842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833億立方米增加了1.1%(表6-4)。

表6-31990~1998年加拿大的石油消費量(單位:百萬噸)

(據BP,2001)

表6-41985~1999年加拿大天然氣消費量(單位:億立方米)

(據BP,2001)

在加拿大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1999年石油所佔比重為36.4%,天然氣所佔比重為28.2%。

三、墨西哥油氣工業發展概況

1.墨西哥的油氣產量和儲量

截止到2001年底,墨西哥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7.29億噸,比上年同期的36.75億噸減少了52.95%。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原油產量年平均約為1.55億噸。2002年墨西哥的石油產量為1.59億噸(估計值),比2001年的1.56億噸(實際值)增加了1.69%。

截止到2003年1月1日,墨西哥的天然氣證實儲量為2485.10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8354.93億立方米減少了70.26%。2002年墨西哥的天然氣產量為456.91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減少了約1.94%。墨西哥的天然氣儲量在拉美僅次於委內瑞拉,在美洲居第四位。墨西哥開採的天然氣大部分是伴生氣,只有不足25%的天然氣產自非伴生氣田。由於墨西哥在天然氣勘探開發上投資很少,所以產量近5年一直不高。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估計,今後十年墨西哥對天然氣的需求將增長9%,而天然氣產量卻會不斷下降(王錫華、焦震衡,2003)。

2.墨西哥的油氣貿易和油氣消費

墨西哥國土面積為192萬平方公里,人口有9860萬,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4000億美元,人均GDP為4000美元,石油消費量為178萬桶/日,人均石油消費量6.6桶/年,成品油需求量為165.1萬桶/日,其中汽油佔三分之一。1998年汽油消費量為50.7萬桶/日,其中國內煉廠供應量為45.3萬桶/日。目前該國每日進口的13.5萬桶高辛烷值汽油大部分來自殼牌的帝爾帕克合資煉廠,同時也從歐洲進口汽油。該國汽油出口量為8.1萬桶/日,通常銷往美國。另外該國天然氣的消費量也有所增加。一些以燃料油為動力的電廠已經改用天然氣為燃料,新建電廠全部採用天然氣為燃料。

1999年墨西哥的天然氣商品量為35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2.3%。2000年墨西哥向美國出口石油為1359千桶/日。1999年墨西哥出口天然氣16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出口量4億立方米增加了300%。2000年墨西哥向美國出口1.7億立方米,而從美國進口31.1億立方米。

閱讀全文

與北美油氣產業發展展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