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葯要如何發展
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海外市場需求不斷上升
中葯企業經營現狀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葯收入增速始終維持在10%以上,2017
年開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響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葯利潤增速維持在10%-30%,業績穩定。
而非品牌中葯17年開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潤有所下滑。17年開始,品牌與非品牌中葯凈利率水平呈現分化趨勢,品牌中葯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我們預計到2018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78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04%,2022年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80億元。
中國中葯材市場規模分析
2010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僅為232億元。到2016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670億元。
2017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約746億元,同比2016年的670億元增長了11.3%。
1、政策支持
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醫葯特點的重大制度創新,奠定未來中醫葯發展基礎。《「十三五」中醫葯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中醫葯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中醫葯事業振興發展,並提出「完善中醫葯國際標准,形成不少於50項葯典標准和100項行業標准,實現20-30個中成葯品種的葯物注冊以及5-10個中成葯品種在歐美的葯品注冊;加強中醫葯研究的國際合作」等戰略目標,為中醫葯產品的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市場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老齡化人口結構使得國民對醫葯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疾病譜的變化也造成了醫葯消費結構的變化,過去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葯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已被不斷的實踐驗證,因此國內對中成葯的需求在未來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強中醫葯的國際貿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醫葯的海外市場需求也會逐步上升。
3、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
近年來,智能葯房開始進入大中型醫療機構,在中西醫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葯安全。智能中葯房系統的出現,更是解決了中醫醫療機構葯房需要「確保中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葯湯劑的葯效一致」、「提升配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葯與提升用葯依從性」等痛點和棘手的問題。
4、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
在中醫葯產業領域,從六大方面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葯服務無論是質和量都產生了「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徵日益明顯;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主要提供葯事服務和醫療服務向提供融葯事、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葯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形勢來看,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葯,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
未來,國家將著力推進中醫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B. 中國醫葯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醫葯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97年5月8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批發中成葯、中葯材、中葯飲片、化學葯制劑等。
法定代表人:高渝文
成立時間:1997-05-08
注冊資本:106848.5534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000011645011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國有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光明中街18號
C. 大健康產業都包括什麼
大健康產業包括醫療服務,葯品、器械、以及其他耗材,應用為主體的醫療產業,以保健食品,健康理療為中心
D. 中國醫葯集團是國企么
中國醫葯集團是央企。
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即中國醫葯集團,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醫葯健康產業集團。以預防治療和診斷護理等健康相關產品的分銷、零售、研發及生產為主業。
醫葯集團擁有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醫葯流通配送網路和與國際水平接軌的30個配送中心,是國內最大的生物醫葯研發、生產企業,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免疫規劃用疫苗的生產任務。
(4)中國醫葯城大健康產業擴展閱讀:
中國醫葯集團建立了生物制葯、麻醉精神葯品、抗感染葯、抗腫瘤葯、心腦血管用葯、呼吸系統用葯等生產基地和葯材基地,以及通過美國FDA、歐盟認證, WHO預認證的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產線。
其中,生物醫葯研發生產企業,可生產中國法定的所有免疫規劃疫苗品種,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免疫規劃用疫苗的生產任務,也是全球排名第六的疫苗供應商。
中國醫葯集團打造了一條包含中葯種植、科研、生產、銷售的完整中葯健康產業鏈,生產900多個成葯品規,15個中華老字型大小品牌以及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使傳統中醫葯得以發揚光大。
中國醫葯集團培育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等26個展會品牌,覆蓋整個人類健康產業鏈及各細分領域,成為中國醫葯醫療健康領域合作交流平台,帶動了整個醫葯行業的發展。
中國醫葯集團成功探索「大健康概念店」的新型模式,組建了包括「國大」、「金象」、「大德生」、「天益堂」等品牌在內的4500餘家零售連鎖葯店。
建立了醫療服務網路,形成河南、湖北、遼寧等多個區域醫療集群,擁有包括3家三級醫院、6家二級醫院在內的23家醫療機構,總床位數近10000張,讓更多人享受到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
中國醫葯集團已與國際著名醫葯企業建立26家合資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60餘個國家開展了貿易往來,與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系,合作渠道進一步拓展。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乙型腦炎活疫苗,成為我國首個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的疫苗產品,並被納入聯合國機構采購,整個世界因此受益。在越南、馬來西亞建立海外實業基地,在緬甸、柬埔寨援建醫院和流動診所,為提升當地人民健康福祉和促進就業等社會責任做出積極貢獻。
E. 中國遠大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醫葯健康產業
在醫葯健康產業領域,中國遠大集團已形成以華東醫葯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的發酵技術產業發展平台,以遠大醫葯(中國)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的化學合成葯產業發展平台,以擁有近三百年歷史的雷允上葯業集團公司為龍頭企業的現代中葯產業發展平台,以遠大蜀陽葯業為龍頭企業的血液製品、生物疫苗及生物制葯產業發展平台;提供化學制劑、中葯制劑、以血液製品及疫苗為基礎的生物制劑等三大類近千品種的成葯制劑品種;生產多種大宗原料葯和甾體激素類、腎上腺素類等多種特色原料葯、精細化工中間體和保健品等多個類別的醫葯相關產品;已形成各專業領域的營銷體系,多項產品通過歐洲COS認證和美國FDA認證。
中國遠大集團一直將醫葯新產品研發作為戰略重點,持續投入專項資金,通過構建自主研發平台,產學研相結合和國際合作等多種方式,不斷成功開發出新產品投放市場;已經形成了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中西葯並舉,國際和國內市場共同發展的醫葯健康產業模式。
F.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需要做好哪十個方面工作
1、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健康是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條件,因此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整合健康資源、健康產業,建設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國。
2、弘揚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保障人民健康: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
3、堅持公平公正原則,保障全民共享健康成果:
建設健康中國,要讓所有人共享健康成果,讓所有人都能夠健康生活。
4、擴展健康內涵,加大心理健康問題等基礎性研究:
我國傳統的健康服務以病患為服務對象,「大健康、大衛生」的理念要求將尚未患病的老人、兒童、亞健康人群等疾病易感人群也包含進服務范圍中來,以健康與否的判斷標准來選擇服務對象。
5、從全局的角度統籌各部門的工作,規劃更符合人民健康發展規律的發展路徑: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堅持問題導向,抓緊補齊短板」,各級省、市委和各個部門都應該主動協調配合,積極完成共同的健康戰略任務。
G. 中國醫葯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紡新材料有限公司什麼關系
這兩家公司是有著合作的關系。
H. 未來中醫如何發展
我國中醫葯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據悉,由屠呦呦團隊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廖福龍等專家撰寫的青蒿素等傳統中醫葯科研論著,有望首次納入即將再版的國際權威醫學教科書《牛津醫學教科書(第六版)》。其中,題為「傳統醫葯的典範——中醫葯」的章節已完成定稿,分為「什麼是傳統醫葯」、「青蒿素等中葯發現史、作用機理和臨床應用」、「中醫葯整體觀與辨證論治」和「傳統醫葯便廉可及」四大部分。
此次,屠呦呦團隊的重大創新突破不僅具有重大成研究成果的意義,對於中國中醫葯行業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近年來,我國中醫葯行業不斷發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前景十分廣闊。中醫葯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葯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葯的統稱。即中醫所用的葯物,以植物為最多,也包括動物和礦物。
因此,中醫葯的產業鏈也是從上游的動物養殖、礦物採集、中葯材種植,經過一次列的採收和粗加工後,我們的中葯材材料便流入中葯材專業市場或葯材批發市場,由倉儲、物流、貿易等來到中成葯企業和中葯飲片企業;後進入我們的下游醫院、葯房、超市等,從而到達消費者手中。
未來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萬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2011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已達6658億元,同比增長13.3%。2014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截止至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增長至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預測至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可見,未來我國中葯行業具有強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2011-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1年市場規模增速為13.3%)
中國中醫葯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屠呦呦團隊在「青蒿素」領域研究的突破不僅能夠推動瘧疾防治的進展,對於中國中醫葯行業來說也具有重大的影響。未來,中醫葯行業在世界的影響將加深,對於業內的研究也具有示範意義。總體來看,我國中醫葯行業發展前景入如下:
1、市場空間將持續擴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農村城鎮化進程提速,總體健康需求顯著提高,人民群眾保健意識普遍增強,對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另一方面,我國進入人口快速老齡化階段,大量有消費能力的老年人群也必然拉動醫療保健市場的需求。
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根據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至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可見,未來我國中葯行業具有強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2、政策助力,進一步提升中葯產業發展活力
中醫葯是我國重要的衛生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有潛力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發展中醫葯產業。《「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充分發揮中醫葯獨特優勢。提高中醫葯服務能力,推進中醫葯繼承創新。
而根據《中醫葯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制定的中醫葯行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中葯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823億元,年復合增速15%,中葯企業收入占整體行業比重從29.26%上升到33.26%。事實上,隨著中醫葯產業的巨大市場空間進一步激發,相關企業也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3、「互聯網+中醫葯健康產業」將成未來發展熱點
隨著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進入了新時期,新時代、新形勢下老百姓健康需求的變化,醫改攻堅帶來的醫療服務格局調整,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潮流的涌現發展,必將為醫療服務提升優化釋放出巨大空間。
目前互聯網+中醫葯領域的發展來看主要有幾種模式:中葯材電商、在線問診、O2O送葯、O2O推拿保健,以及通過互聯網進行健康管理、中醫媒體、中醫教育及智能化設備等。從投資數量上看,中醫O2O、在線問診、中醫連鎖獲投數量最多。未來隨著5G的快速發展,中醫葯行業市場前景可觀。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葯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