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縣做十三五旅遊產業規劃應注意哪些方面問題
旅遊目的地的系統整合,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是市場的吸引核,也是系統的核心要素。圍繞市場需求,形成完整遊憩與接待的要素配置與配套,形成系統的功能構架。目的地系統,需要一個整合發展的過程,並且應該形成可以根據市場變化,進行自動修正,可以持續發展的自組織系統。
1、目的地核心吸引力打造
目的地的形成,需要有獨特的,強大的旅遊吸引力。無論是自然資源、人文資源,還是新的游樂景觀創造,都必需具備對遊客需求的高程度滿足,才可能成為旅遊的目標。
2、遊憩方式設計與項目策劃
旅遊目的地之所以吸引遊客不斷到來,不僅僅因為吸引物本身的獨特性,還必需形成最大程度滿足遊客遊憩需要的具體的觀賞、游樂、體驗方式,即:遊憩方式設計。遊憩方式,落地為具體的項目和游線安排,成為可以實現的目的地內涵。
3、目的地要素配置與配套
旅遊目的地的運作,需要圍繞吸引核及遊憩過程進行要素配置,形成旅遊功能的完整組合,並通過空間結構的安排,形成功能布局。一般而言,按照「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進行配置,又可以按游覽項目與配套服務實施兩個方面進行功能配置,功能配置結合空間結構,形成布局安排。
4、旅遊目的地及旅遊產業的運作戰略
戰略是目的地運作的綱領。目的地戰略是以目的地的合理建設、持續發展、有效營銷為目標,形成目的地的高效率推進;旅遊產業的運作戰略,不局限於目的地系統,還著眼於分行業的整合與發展,對於旅遊產業帶動與富民等效益發揮更加側重。運作戰略的內容,包括目標定位、主題定位、市場定位、重點選擇、路徑選擇、順序選擇以及配套構架。
運作戰略的核心,是發展路徑的選擇。
總體規劃中的發展戰略,往往偏重於定位與市場,對於通過何種途徑實現目標,由於實際操作經驗的限制,都沒有進行深度的挖掘與策劃,這是造成規劃不實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在商業策劃中,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找到實現目標的現實途徑。對於旅遊產業及旅遊目的地來說,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通過一兩個項目的投資就達到長期目標。我們必需找到一種「動力機制」和「帶動機制」,通過「龍頭突破」、「薄弱突破」、「聯動互動」等等方法,形成整合運作的動力鏈,實現整體目標。
❷ 宜賓高縣縣城未來規劃
產業布局
高縣的發展布局是:「一心兩線」、「兩園三帶」即以縣城為經濟發展中心,以川雲中路、宜珙路兩線為重點;加快建設月江工業園區、慶符工貿園區;山區建立以茶葉、生態林、中葯材和草食畜牧為主的經濟帶,淺丘平壩地區建立以蠶桑、特色水果、蔬菜、優質糧油和特色養殖為主的經濟帶,建立以南廣河、宋江河、二夾河沿岸為主的竹業經濟帶。全面推進縣域經濟超長跨越式發展。
(1) 農業生產布局
高縣應遵循自然規律,以市場為導向,發揮優勢,圍繞林竹、畜牧、茶葉,桑蠶主導產業,加快形成城郊和平壩、山區不同區域、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促進大宗農產品生產的專業化、基地化、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十五」期間。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同時,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產品,逐步形成區域特色農業。
種植業:在穩定糧食生產總量前提下,挑戰傳統農業,注重糧食結構優化和品質提高,擴大傳統農業,注重糧食結構優化、高產、畜牧業。
(2) 工業生產力布局
根據現狀工業分布情況及發展條件,規劃重點發展能源、輕化、食品工業。主抓電力和煤炭能源工業。
電力工業:保持適當超前發展,重視內涵可持續發展,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優化電力結構,實現產業升級,走出一條速度適宜、效益較好、整體素質較好的電力發展路子。支持和鼓勵電力總公司通過參股、控股、兼並、收購、合資等形式,實現資本擴張和高效益的資本經營,成為跨地區、跨行業、多元發展的現代企業集團和上市公司。
煤炭工業:扶持大煤礦,關閉小煤窯,取締私挖亂采,依靠科技挖掘潛能,走規模化發展的路子。
輕化工業:突出五個重點:一是以昌宏集團為龍頭,擴大規模,發展電石乙炔,使產量達到2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電石乙炔化工基地。二是以金嶺公司為龍頭,使合成氨達到7萬噸,碳胺16萬噸,發展成為天原化工集團磷銨生產線配氨基地。三是以蜀慶化工、恆德化工為依託,大力發展醫葯中間體,開發中醫葯化工、精細化工,形成新的醫葯化工基地。四是絲綢工業,突出科技,加強管理,加快絲綢兩廠技術改革。五是林化工,擴大現有松香規模,新加「歧化松香」生產,搞好林紙結合,開發新興產品,生產中高檔紙及紙製品,提高林業經濟效益。
食品工業:發揮優勢,突出主力。一是以高州酒為龍頭,擴大白酒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佔有率,力創四川「六朵金花」。同時,大力發展配套產業、相關產業和上下游產品,真正成為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高州酒業集團。二是以畜牧產業為支柱,搞好肉食品加工,開發系列品牌,培植新的龍頭,打入國際國內市場,爭創良好效益。三是以茶葉公司為龍頭,現有加工企業為骨幹,搞好茶葉精深加工,發展綠色產品,爭創國際名牌,拓展銷售市場,帶動基地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大力發展水產、水禽、家禽等食品基地,搞好深度開發,生產名優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經濟效益。五是努力搞好農副土特食品加工,特別是大豆、花生、薯類,蔬菜等,堅持走公司加農戶的路子,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格局和規模生產,以名、優、特、新佔領市場,取得最佳效益。
與此同時,抓好建築建材工業:到2005年,建築業增加值翻一番,工程質量一次交換合格率達100%。建材工業以調整結構,節能、節水、節地、減少污染為重點,加快老企業技改,提高單位生產線規模水平,增加優質產品,開發推廣新型建材製品。
(3) 第三產業布局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水平和科技含量。加快信息、金融、保險、會計、法律、社區服務等新興行業,大力培育中介機構和要素市場,帶動服務業整體水平提高。著重發展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市政服務等新興行業,提高服務質量和經營效益,為旅遊業的發展服務。
加快農村商業零售網點建設,完善農副產品、工業消費品和生產數據批發市場,積極發展配送中心,產需間的直達供貨、代理制、連鎖經營等新型現代營銷方式,加強重要商品儲備庫、糧食流通通道等設施建設,形成購物中心、百貨商場、小型零售商品相結合,綜合商場與專賣相結合的服務網路。
加快發展旅遊業:①加快紅岩生態、宗教旅遊開發,努力建成以生態觀光、宗教朝聖為特色的省級森林風景名勝區。②加快荔枝湖水體旅遊開發,將荔枝湖風景區建成以水體旅遊為重點的省級風景名勝區③加快雙河溫泉、籟棚溶洞旅遊資源開發。經五年發展,著力建成由宜賓—雙河溫泉—荔枝湖—籟棚溶洞—李碩勛故居、紀念館—七仙湖—沙河—紅岩山—宜賓並集水上旅遊、溫泉渡假、洞穴探險、愛國主義教育,生態觀光和名食品嘗為一體的特色品牌旅遊環線。④開發旅遊產品,發展旅遊文化,實現旅遊與經濟緊密結合,達到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發展新興第三產業:積極發展信息咨詢、技術服務、社區服務業,強化社區功能,以居民住宅為重點,發展社區服務及物業管理。圍繞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積極發展農業服務業,以信息網路為基礎,大力發展信息咨詢、電子商務和資產評估、業務代理、行業協調等中介服務業。規范發展金融保險業、引導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進一步發展信息市場和信息服務,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推進信息社會共享。
綜合經濟區劃
(1) 綜合經濟產業帶
依據產業分布現狀及產業發展建設,確定沿南廣河、川雲路、金筠鐵路為主要綜合經濟產業帶。重點發展慶符、文江等鄉鎮。
(2) 綜合經濟分區
根據全縣土地、人口、水利、資源、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等因素及發展需求,將縣域分為五個綜合經濟區。
① 慶符—文江中心經濟區
包括騰龍、白廟、仁愛、趲灘、四烈、可久、翻身、賈村。本區以工業、文化、服務、生態保護為重點,主抓能源、化工、釀造、絲綢、美陶及農副產品加工,輔之以蔬菜、花卉、林果、葯材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發揮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成為二三產業的重點經濟園區。
② 羅場中心經濟區
包括羊田、落潤、嘉樂、蕉村等鎮鄉。本區充分發揮農業發展條件良好,物產豐富,交通便捷,農業基礎雄厚的優勢,以蠶桑、茶葉、蔬菜、油料、煤炭、建材為主攻方向,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成為農業重點產業經濟園區。
③ 來復中心經濟區
包括雙河、大窩、慶嶺、瀠溪等鎮鄉。本區依託荔枝湖和雙河溫泉特色資源,大力發展休閑、觀光、運動、療養等旅遊業,輔之抓好園藝、蠶桑、水產養殖、林果、勞務輸出等新興產業,適度開發建築建材,成為旅遊業為主,農工為輔的綜合經濟區。
④ 沙河中心經濟區
包括復興鎮。本區充分發揮交通方便、三縣交界,商貿雲集的區位優勢和飲食、水產等地方特色,搞好招商引資,發展飲食、娛樂、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發展城市替代工業、食品加工業、建築業等新興工業,成為重點工業經濟園區。
⑤ 月江中心經濟區
包括勝天鎮。本區充分發揮水力資源豐富、離市較近、交通方便、植被較好、旅遊環線等獨特經濟優勢,突出抓好集鎮發展、招商引資、工業發展、電力開發、旅遊朝聖,輔之以食品加工、家禽家畜、園藝花卉、飲食娛樂、旅遊工藝等新興產業,成為工業旅遊經濟園區。
❸ 如何促進縣城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
1、鼓勵企業提高本地市場佔有份額,積極拓寬縣外市場。
一是積極引導本土建築企業抓住我縣城鄉建設大發展的契機,大力提高自身實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積極進取,不斷擴大本地市場的佔有份額。二是制定相應政策,讓縣外來榮的開發企業給予縣內施工企業參與競爭的機會,鞏固和提高原有建築市場佔有率,增加我縣稅收。同時,全力開拓縣外市場,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在建設工程招投標環節推行「扶強扶優」政策,對信譽優良、業績顯著的建築企業可適當在招標投標資格預審定性或定量評審標准中提高相應分值。由建築業協會定期或不定期評選出管理優、技術強、信譽好的優秀建築業企業,在建設工程交易場所及信息網顯著的位置予以公示,推薦給招標的建設單位。政府性投資項目招標,應優先在上述單位中選擇。四是切實維護本土建築企業承攬本地工程業務的權利。相關單位不得人為設置障礙、抬高門檻,限制本地建築業企業參加工程投標。
2、政府出台優惠政策扶持企業發展。
一是整合信息資源,為企業承攬業務「穿針引線」。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強與外地建築業主管部門和大型業主單位的聯系與溝通,並收集相關的業務信息,由建築業協會將信息及時進行發布。為企業搭設承攬工程項目的信息平台;二是引導企業資產重組、「抱團」發展和聯合投資,進一步做大做強。以投資帶開發,以開發帶施工,不斷鞏固和提高市場的佔有率。同時企業在聯合、兼並、重組過程中涉及的土地、房產、車船等變更費用地方實得部分全額返還;三是在企業所得稅的徵收方面,財稅部門應考慮建築業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情況,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適當調整核定徵收「應稅所得率」。建築業企業5年內首次在縣外建築市場承接的建設項目,且該項目企業所得稅回本縣繳納的,該項目產生的企業所得稅地方所得部分全額獎勵。同時,對於從事建築節能改造服務的企業,也應按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綠色建築的發展。稅務部門加大指導力度,幫助企業繼續享受西部大開發稅費優惠政策。四是有針對性地培育重點企業。對企業主項資質晉升為一級資質的以及年實繳稅金首次超 1000 萬元的建築業企業,授予「突出貢獻獎」,分別給予一定資金獎勵。同時在相關政策上給予傾斜。五是建立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的評價體系,評選出一批先進企業,通過各級新聞媒體宣傳,不斷提升企業美譽度和知名度。
3、設立各種獎項激勵企業發展。
除優質工程獎外,設立企業升級獎、財稅貢獻獎、建築企業十強獎。企業升級獎,給予升級成功的企業一定的一次性獎勵;財稅貢獻獎,對在縣級年完成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多的企業按照稅收額度不同,分梯次給予一定獎勵;建築企業十強獎,按照企業年產值、誠信度等各項指標,對企業進行排名。獲獎企業由縣委、縣政府予以通報表彰,頒發榮譽獎牌並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同時,對於獲獎的企業納入誠信考評加分,並與企業招投標及執業掛鉤。
4、降低信貸門檻,拓寬融資渠道。
一是政府採取對金融機構進行獎勵的方式,鼓勵對建築業企業加大貸款支持力度;二是金融部門可以合理設定建築業龍頭企業、重點骨幹企業的信貸額度。三是銀行及建築行業協會對一些重點企業進行資信評價。對資信等級高的,優先滿足其生產經營對信貸額度的需求,根據實際情況為其提供技改、固定資產等中長期貸款品種,可採用抵質押、保證、信用等多種形式組合的擔保。四是建立健全建築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如餐飲行業3家企業聯合擔保可以無抵押各貸款300萬,類似政策可以運用到建築行業。五是簡化信貸程序,進一步優化結算服務。企業可以土地使用權、廠房、設備等實有資產及經評估的品牌、專利等無形資產作抵押,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抵押率和期限可按金融監管部門相關規定的上限予以受理。
5、加大行業人才培育引進力度。
實行縣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建築業協會、職業教育學校、企業內部五方聯動的機制。一是縣政府牽頭搭建人才引進平台,為建築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牽線搭橋,幫助企業引進人才提供渠道,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根本保障;二是建築業協會不定期舉辦多種形式的講座,使建築企業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三是縣城鄉建委繼續每年定期舉辦建築崗位人員、職業技能人員近1000名技術人員的培訓,切實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與管理能力;四是縣職業教育中心要以增加建築相關技術教學班以及開展農民工夜校等形式培訓一線操作工人,增強實作能力,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五是縣人事人才部門應針對我縣建築企業發展需要,加大職稱評定支持力度;六是要求企業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員工培養、繼續教育和人才引進,並將此作為企業誠信評價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多方聯合配合,使我縣建築行業隊伍管理層、職業資格人員以及一線工人素質得以提升,梯次人才隊伍結構更趨合理。
6、幫助企業依法管理。
一是在合同風險防控、證據管理和公司內部制度管理方面,要求各建築企業至少配備一名法律顧問。有針對的幫助企業梳理公司法人管理機制,保全證據,規避公司風險。並在合同簽訂環節幫助企業梳理風險點,避免訴訟糾紛。二是在化解糾紛保障農民工權益方面,建設主管部門、信訪辦應加大對農民工的依法維權教育,減少因過激方式維權給企業、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應。三是相關部門、鎮街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渠道,公示法律咨詢熱線,簡化程序,減少或免除其服務費用。四是縣人社局、公安局建立勞資糾紛協調機制,對於民工請求追討勞動工資的案件及時立案、及時受理、及時調處,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❹ 河北出台政策:各市縣要開展被動式建築示範項目建設
河北省出台政策支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產業發展
各市縣要開展被動式建築示範項目建設
河北日報記者潘文靜)河北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支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即日起到2025年底前,通過加大推廣力度、保障土地供應、開發和銷售激勵政策、完善產業鏈條、創新金融服務、加強科技支撐和人才培養、強化標准引領和監管服務等若干政策,促進河北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產業高速度高質量發展。
發展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是推進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是帶動建築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若干政策提出,加大推廣力度,政府投資或以政府投資為主的辦公、學校等公共建築和集中建設的公租房、專家公寓、人才公寓等居住建築,原則上按照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標准規劃、建設和運行。超低能耗建設成本可按程序計入項目總投資,或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承擔。
若干政策要求,各市、縣要開展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示範項目建設,以點帶面,加快形成規模化推廣格局。2020年和2021年,石家莊、保定、唐山市每年分別新開工建設8萬平方米、20萬平方米,其他設區的市每年分別新開工建設3萬平方米、12萬平方米,定州、辛集市2021年分別新開工建設2萬平方米。2022—2025年每年以不低於10%的速度遞增。到2025年,全省竣工和在建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面積合計達到1340萬平方米以上。
保障土地供應。依據相關規劃,在規劃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或者掛牌階段,明確將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和一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等有關要求納入規劃條件和土地出讓合同。各市要統籌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等,保障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重點項目用地。單宗土地面積達到100畝的出讓、劃撥居住建築地塊或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及以上的項目,在規劃條件中明確應建設不低於10%的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
開發和銷售激勵政策。在辦理規劃審批(或驗收)時,對於採用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方式建設的項目,因牆體保溫等技術增加的建築面積,按其地上建築面積9%以內給予獎勵,獎勵的建築面積不計入項目容積率核算。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在辦理商品房價格備案時,指導價格可適當上浮,比例不超過30%。利用省級大氣污染防治(建築節能補助)專項資金,對單個項目(以立項批准文件為准)建築面積不低於2萬平方米的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示範項目給予資金補助。
完善產業鏈條。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優先用於「一區三基地」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產業發展;對高性能門窗、環境一體機、保溫系統、專用特種材料等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專有部品部件生產企業,採取適當形式給予重點傾斜;支持提升設計、建造、運維等全產業鏈發展質量。
創新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融資、上市支持力度,積極探索支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和綠色建築發展的新模式。對符合規定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投放到超低能耗建築和綠色建築領域中小企業的創新信貸產品,省級財政按不超過季度平均貸款余額3‰標准給予直接獎勵。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達到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標準的新建被動式超低能耗自住住宅的,貸款額度上浮5%—20%,具體上浮比例由設區的市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