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都的經濟產業支柱是什麼
成都的經濟來產業是電子信自息、汽車製造、食品飲料、裝備製造、生物醫葯五大支柱產業。
政府大力支持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優勢產業領先發展、規模發展,超前布局人工智慧、精準醫療、虛擬現實、感測控制、增材製造等未來產業。
成都經濟總量、工業增加值、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占重慶的69%、75%、84%,而增速還分別低3個、3.5個、1.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差距仍在擴大。
成都為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目前在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葯產業,化學化工產業,傢具和鞋業製造產業,動漫和傳媒產業,會展產業,旅遊業等取得巨大成就。
成都是中國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人數上1000人的有回族、藏族、滿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家族、朝鮮族等十個民族。
《2016年世界城市評級報告》中,成都進入全球城市百強,排名僅次於北上廣深;《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成都以98.97的高分位居新一線城市榜首。
Ⅱ 成都主要以什麼產業為主
成都是一個多元化發展的新星一線城市,其主要產業
旅遊業:旅遊景區
IT業:因特爾
醫葯產業:地奧、康弘等
白酒產業:水井坊、全興大麴
Ⅲ 四川省是如何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
一、四川簡介
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國"之美譽,是中國西部門戶,大熊貓故鄉。
四川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工業、農業、軍事、旅遊、文化大省。省會成都在199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第四大航空港。
二、發揮特色產業,助推經濟發展
四川將傳統農業轉型,發展成為特色農業,比如四川蒼溪縣瞄準“中國紅心獼猴桃第一縣”這一金字招牌,多措並舉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並將這一產業進行深加工,發展了獼猴桃罐頭、飲料、走出了‘大園區+小庭院’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之路,以產業興旺引領鄉村振興,助推縣域經濟加快發展。
在各級政府努力下,四川經濟不斷發展,我們相信“天府之國”會更加繁榮!
Ⅳ 成都的主要幾個產業
2006年提出來的……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其實主要還是服務業
Ⅳ 成都加快發展的五大優勢產業是哪些
成都要大力扶持,加快發展的五大優勢產業是:電子信息,汽車製造,食品飲料,裝備製造,生物醫葯。
Ⅵ 成都的支柱產業是什麼啊
可能是服務業吧,因為成都的娛樂休閑性太強了!呵呵!
Ⅶ 成都八大支柱產業有哪些
哪有什麼八大,現在是全國都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名字叫房地產,生產的產品叫房奴。
就一大
Ⅷ 四川成都特色有什麼
四川為多民族聚居地,有55個少數民族,490.8萬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為省內世居少數民族。四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全國第二大藏區。
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被譽為「中國第二藏區」、「中國唯一羌族聚集區」、「中國第一彝族聚集區」。
彝族是四川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歷法。農歷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語和嘉戎語,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漢語。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語,其中約60%的人兼通漢語。
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語,其中70%兼通漢語。世居的少數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語言。洛帶古鎮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湧入的粵、贛、閩客家人後裔,他們至今仍完整地沿襲著客家風俗,說著有「古漢語活化石」之稱的客家方言。
四川是西部客家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以來,逐步形成了以龍泉驛區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東山客家方言島,客家人口總數達50萬,較好保留了客家語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目前約有70萬人會講客家話。
語言文化:
四川話是流行於四川省、重慶市(巴蜀地區)及周邊省份臨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成渝話(成渝片)是川劇和各類曲藝的標准音,同時由於四川話內部互通度較高,各方言區交流並無障礙。
走人戶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年節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況。都要到親戚家串門探望,稱為走人戶。屆時,一般要帶上豬肉、點心、酒等禮物,穿上平時捨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買酒,熱情款待。春倌說春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時間在春節前後。
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裝束與普通人一樣,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一地,便編一些吉利的歌謠演唱。說唱完畢,將一張紅紙印製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後,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拜把子
舊時漢族社會交際習俗。又稱結盟、結拜、換帖等。流行於四川各地。基於共同利益的個人或集團,以磕頭換帖、同飲血酒、對天盟誓的方式結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來約束和維護共同的利益關系。
送節禮
漢族交際習俗。流行於四川和地。民間凡遇春節、端午、中秋等重大節日,嫁出去的女兒攜女婿,分家另過的兒子攜媳婦,帶上禮物回家拜望父母。親朋好友之間也在上述節日期間互相拜節送禮。
學三年跟三年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舊時投師學藝一般需三年時間。按習俗,三年之中,師傅只管徒弟伙食,會給少量衣鞋錢和剃頭錢,不給工錢,徒弟出工得的工錢也歸師傅。
川劇文化: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Ⅸ 成都市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數字娛樂產業、第三產業:經濟金融產業、旅遊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葯產業、化學化工產業、傢具和鞋業製造產業、動漫和傳媒產業、會展產業、航空航天產業。
截至2018年,成都市實現進出口總額4983.2億元,比上年增長26.4%。其中,出口總額2746.9億元,增長33.0%;進口總額2236.3億元,增長19.2%。貿易結構持續優化,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2231.9億元,增長32.1%。
截至2018年,成都市新批准外商投資項目494個,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87個。實際利用外資502.9億元,比上年增長17.5%。世界500強企業落戶285家,駐蓉外國領事機構17個 。
(9)成都特色產業發展重點擴展閱讀:
科學技術
2018年,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071.5億元。新建成創新創業載體36家,面積51萬平方米。獲得市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252項、國家級科技獎勵29項。
完成科技攻關935項、成果推廣495項,完成火炬計劃491項。全年共申請專利107801件,其中發明43013件,實用新型47891件。專利授權57370件,其中發明8304件,實用新型32885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2件,比上年增長15.8%。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成都市在蓉普通高校64所,在校學生91.3萬人,研究生9.9萬人,專任教師5.2萬人。
中等職業教育學校86所,在校學生19.9萬人,專任教師9453人;普通中學校609所,在校學生60.0萬人,專任教師5.2萬人;普通小學校590所,在校學生99.2萬人,專任教師5.4萬人;幼兒園2528所,在園幼兒56.5萬人,專任教師3.9萬人。
Ⅹ 成都市的經濟主導產業是什麼
電子信息、機械(含汽車、航空航天)、食品(含煙草)、醫葯、冶金建材、石油化工六大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