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自信

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自信

發布時間:2020-12-26 09:06:48

A. 洋務運動給我們什麼啟示

洋務運動給後人留下了太多的教訓,從洋務運動的失敗中,我們能夠得到許多啟示。今天我們講技術引進,不單單是指生產技術上的引進,還要引進先進的現代企業制度、管理制度,以及先進的、有利於社會進步的思想。

新的生產力是同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及其上層建築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義的制壓下充分地發展起來的,故要發展近代企業,要維護民族資本,要想培養洋務人才,要改變封建制度。

西方國家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起來,他們擔心有一天中國會超過他們。所以我們不可以一切都仰賴外國,需要自己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新式企業需要新的管理體制,給予商人一定的發言權,政府幹預不易過多。委派技術人員,以營管理,對現代企業也有一定的幫助。

我們說要向西方學習,但這並不等於說什麼都要學習人家的。我們必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結合自己的國情,總結出一條適合我國的發展模式,這才是正確的道路。這就要求我們對現狀不斷進行反思和剖析,並及時、果斷地做出改革,必要時還應進行革命,這樣才能救中國。

(1)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自古以來,中國人輕商思想極為嚴重,建國後,受蘇俄的影響,中國人普遍認為商人不義。

但改革開放改變了這一切,中國人逐漸意識到商業文明的力量,這實際上是將中華文明的勤勞、踏實與英美文明的商業崇拜結合起來,形成了新型的中華文明。

這實際上中國的一大進步。文明的發展、技術的進步離不開競爭,商業競爭就是最能促進人類進步、且代價最小的競爭。改革開放後,中國人一改以往的觀念,變得熱愛商業,是中國之福。

事實上,今日中國企業稱霸全球,得益於改革開放後觀念的巨大改變。相比之下,洋務運動對中國人的觀念影響非常有限。

B. 如何在游戲產業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可以在游戲產業中加入一些民族特色的元素,這樣才能夠慢慢地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C. 下,如何才能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

隨著來經濟和武力的強盛,文化復興也源是必然,有文化做後盾的強盛,才是真正的強盛。那麼,我們應該復興哪些文化?鄙人認為下面幾項是比較緊要的。

第一,教育產業:包括線上線下的國學培訓、書法練習、古箏古琴等等。

第二,文化娛樂產業:小說綜藝、電影電視、漫畫動畫、包裝設計等等。

第三,中醫產業:保健養生、推拿按摩、國葯開發、針灸艾灸等等。



一個民族的自信心最終靠的是文化自信,各行各業都需要培養文化自信,如此國產品牌才能真正強大起來,才能讓更多的人不再迷信外國品牌,轉而成為國貨的粉絲。

D. 文化自信如何增強文化產業發展

一、增強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內生產總值由年的3678.7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685505.8億元,年均增速為9.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85元上升到2015年的49992元①。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的貢獻率達到了33.2%,居於世界首位。除此之外,基礎設施建設、高速鐵路、分享經濟、移動支付等已經成為代表中國發展成就的亮麗名片,高端裝備製造、生物制葯、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方面也已經躋身世界前列。可以說,經過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中國在硬實力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政治運轉、社會治理方面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然指日可待。然而,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卻沒有與硬實力增長保持同步,國人的文化迷茫,價值觀混亂扭曲,道德失范,文化媚外主義與文化自卑心理普遍存在,迷茫與混亂在物質條件豐裕的情況下更加凸顯。另外,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加深,各國之間的交往也日益頻繁,處理他者與我者的關系成為調整民族心態的重要內容。更進一步說,文化成為各國之間競爭的核心要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歸根到底是文化的復興,而價值觀自信則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價值觀的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推進文化發展的進程中有所依循、知所趨止、頑強進取的定力與韌性所在,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面對各種文明創造和文化滋養擇善而納、從容吞吐的氣度與尺度所在」。[1]近代以來的歷史境遇割裂了數千年傳統文化為國人提供的文化歸依和價值觀歸屬,價值真空下,西方價值觀伴隨著槍炮、器物、資本、技術湧入中國,在從物質層面改造中國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影響了中國人的價值取向。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對西方價值觀念、政治制度、社會治理以及發展水平盲目崇拜,對於中國的發展成就嗤之以鼻,對於目前存在的問題戴著有色眼鏡批判。此外,更加重要的是物質豐富之後國民心態在文化上的迷失,當下社會一系列道德失范問題以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娛樂至上等已經限制了中華民族真正強起來。目前我國正處於由大轉強的關鍵階段,物質的發展與超越已經必須要有文化的支撐,國民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歸屬與定位,因而增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E. 文化產業和信息產業都屬於第四產業嗎

鑒於文化產業在新時代的全行業屬性,亟待補足對「文化產業應當作為主導產業」這一概念的「短板」,將文化產業從現代服務業中剝離為「第四產業」,凸顯文化產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征程中的主導價值。
近年來,文化自信成為備受關注神肆的熱點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希肯國際文化藝術集團董事長安庭日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文化自信」是當代中國經濟社會前進的內在驅動力,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最深厚的基石。而文化產業,是踐行「文化自信」理念,實施「文化自信」戰略,取得「文化自信」碩果最直接、最有力的抓手,是「文化自信」覆蓋社會經濟、各行各業的原創點與出發點。

安庭說,在經濟價值認知上,文化產業產生的「1元錢」,經過復制、裂變、衍生、覆蓋到其它產業鏈條時,往往能夠呈幾何級數增長。特別在互聯網技術空前普及的當代社會,文化產業搏瞎友「1元錢」的權重,遠大於其它行業,甚至是其它行業及鏈條每一個新的「1元錢」的開始。

根據目前國內通行的產業分類,文化產業被納入現代服務業(即第三產業)的范疇。與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基槐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等行業同為一個大的產業類別。

對此,安庭認為,這一現狀已不適應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變革的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應當將文化產業單獨列出,與目前的第一、二、三產業(農業、工業、服務業)並列為第四產業,確立文化產業輻射所有產業的主導地位,確保我國文化自信國策的實施與影響。

安庭表示,鑒於文化產業在新時代的全行業屬性,亟待補足對「文化產業應當作為主導產業」這一概念的「短板」,將文化產業從現代服務業中剝離為「第四產業」,能夠體現其影響第一、二、三產業的全行業屬性,能夠凸顯文化產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征程中的主導價值。

在具體建議上,安庭認為,首先,對文化產業從現代服務業中剝離,成為獨立的「第四產業」這一命題進行系列專題研究。

其次,建議設置「文化產業GDP配重大數據」的研究機構。機構應由政府相關部門或事業單位指導,採取PPP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將政府計劃統計部門的權威發布與互聯網端的大數據相結合,能夠把握及應用、引領大數據為文化配重指標進行更新與服務。

F. 現在做什麼行業前景比較好呢

進入新時代,最火的行業肯定是網紅直播和視力康復機構:
網路的興起,我國近視患者人數已達6億 ,《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指出,學生視力不良問題突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為36.5%和65.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研究報告,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其中我國初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已高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美國青少年的近視率約為25%,澳大利亞僅為1.3%,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巨大的護眼需求,必將引領下一個新經濟風潮,加盟德致堂,事業更輝煌。

G.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A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B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C文化產業和文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回活力。答選B。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鼓勵全民族積極進行文化創造,對於充分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7)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於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

這次大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胡錦濤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大會作了報告。

十八大報告是回顧成就、總結經驗的報告,是高舉旗幟、科學發展的報告,是解放思想、推進改革的報告,是制定藍圖、引領未來的報告,是凝聚力量、增強信心的報告。

報告對鼓舞和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十八大報告」全稱《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是胡錦濤同志在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所進行的演講。

「報告」催人奮進、鼓舞人心,指引了未來五年或更長的中央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H.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要做到哪「五個方面」

一是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二是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堅持全民行動、幹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三是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後文化侵蝕。推進誠信建設和志願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
四是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文藝創新。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
五是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I. 為什麼明星的收入那麼高,合理嗎

經濟學角度來認識和分析,明星屬於特殊商品,其價格應該符合價值規律並受供求定理影響。福布斯明星榜排名第一的姚明年收入達3億8千8百萬人民幣;而中國內地大中型城市人均GDP最高的克拉瑪依市,因為擁有特殊能源才使得人均年收入達到34901元。明星排行榜上末尾的非一線明星年收入已達408萬人民幣;而中國內地大中型城市人均GDP最低的蘭州市只有3681元,至於較為落後的中小城市、甚至是更為貧困的西部農村地區,人均收入水平可想而知。從這兩組數據的對比中,我產生諸多疑問:明星為何主要集中在體育和娛樂行業,而木匠和管道工等行業為何不存在超級明星?明星的收入為何如此之高?明星的勞動力價格是否偏離了明星創造的價值?是否違背了價值規律?

綜上所述,明星的高收入是由其供求關系決定的。從市場供給與需求的角度考慮,一方面明星這種要素其供給極為稀少,供給曲線缺乏彈性;另一方面,社會對明星這種要素的需求是無限擴大的,明星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供需兩方面共同導致明星的價格(收入)不斷上升,因此明星的高收入從理論上來講是合理的,沒有違背價值規律。但是這種供求關系的背後讓我看到的不是明星有多努力,而是看到了目前大眾對於此類需求的畸形和瘋狂。《人民的名義》中近40位的資深戲骨總片酬只有4800萬元,占成本不到40%,遠低於一些「小鮮肉」的價格。而圈內當紅演員的片酬動輒一部戲就要4000萬起價,有的甚至達到億元。在今日頭條近日公布的《2017年中國名人收入榜單》上,100位名人去年一年的總收入達到70億9530萬元——雖然這份榜單是針對兩岸三地的所有名人,但是,上榜的100位名人中,僅有林丹、朗朗兩人不屬於影視歌行業。所以,這份名人收入榜幾乎就是一份影視歌明星收入榜。10個人,一年,賺了17億。榜單前10位名人的收入總和近17億元,前三十名的收入超過了35億元,前五十名的收入近50億元。入選的門檻是2500萬元,其中收入過億元的名人共有14位,他們的收入總和(21億4810萬元)占榜單總收入的30.27%。范冰冰以2億4400萬元拔得頭籌,鹿晗收入1億8160萬元位居第二,周傑倫以1億8150萬元收入排名第三。

J. 文化自信英文怎麼說 行業英語英語外語愛好者網站

文化自信_有道抄詞典
文化自襲信

cultural self-confidence更多釋義>>

[網路短語]

文化自信 cultural confidence
文化自信力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文化的自信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詳細用法>>

閱讀全文

與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自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