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韓文化產業貿易逆差數據

中韓文化產業貿易逆差數據

發布時間:2020-12-26 08:11:05

Ⅰ 中韓建交以來,山東和韓國的進出口貿易,韓國的投資轉移

近幾年,隨著中韓兩國貿易的不斷擴大,中國對韓國的貿易逆差也在持續增長。從1999年前的每年不到100億美元,擴大到2000年後的100多億美元,2003年一舉突破200億美元,達230億美元,2004年1-11月又突破300億美元,再創新高達318.4億美元,韓國成為中國對外貿易逆差最多的國家。

根據韓國的統計,自2003年起,中國已經成為韓國僅次於美國的最大貿易順差國。中國對韓國貿易逆差不斷增加的原因在於:

一、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從韓國的進口大大增加,而對韓國的出口增長則趕不上進口的增長,如1-11月對韓國出口增長40.4%,而進口在去年大幅增長的基礎上,又增加了46.6%;

二、 韓國企業只注重向中國出口,而對從中國進口卻不積極,中國商品物美價廉,很多都是韓國市場所需要的,也會受到韓國消費者的歡迎,但是在對韓國出口時遇到很多困難,既有關稅方面的原因,也有非關稅的人為限制等,很難進入韓國市場與消費者見面。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國內市場廣闊,但是與某些國家貿易逆差的形成始終是影響雙方經濟貿易的進一步發展,事實上,目前中韓貿易中的製成品比率已經逐年增加,這些產品比原材料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中國在調整出口配比,擴大出口的同時,也需要韓國方面積極配合,注重進口,實現互補的均衡發展。

後記

有位兄台的鄉親在韓國打工做手機外殼,由此產生感慨,中國人在外國打工,生產出來的東西賣到中國賺中國人的錢,不如中國的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在國內生產,滿足內需的同時還可以外貿出口,勞動人民也少了飄洋過海的奔波之苦。

對於這位兄台的觀點我非常贊成,不過,從韓國企業近年來在中國的操作看,基本都是直接投資,根據中國商務部2004年1-10月的全國引進外資的統計,中國從韓國企業引進的直接投資的實際使用金額達58.7億美元,居各國企業對中國直接投資之首。分別高於迄今為止對中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日本的47.2億美元、美國的37億美元的水平。

而韓國企業對中國投資選擇的條件首先是節約成本和服務好的工業園地,其次是建立了流通和銷售網路,三是容易獲得勞動力的省份。

這樣看來,情形就非常清楚了,韓國人在中國的直接投資,有效地利用了中國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優勢以及廣闊的市場消化能力,「肥水不流外人田」,在中國的農民用汗水種出玉米發往韓國的時候,韓國人在中國用科技開田種地,運「糧」回家。

當我們的人民看著韓國的電視,聊著韓國的電影,吃著韓國的食品,穿著韓國的時裝,唱著韓國的歌曲,聽著韓國的音響和MP3,開著韓國車的時候,中國的高附加值商品卻在艱難地叩著韓國的國門。++

Ⅱ 過去二十年的中韓貿易對比分析~~急求

1993-1999年,韓國服務貿易總額略高於中國,但相差不多。1999年以後中國服務貿易發版展迅速,總額權超過韓國,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是韓國的1.54倍。1993-2005年中韓兩國在服務貿易上均表現為逆差,但可以看出韓國的貿易逆差遠小於中國。1993年韓國服務貿易逆差是中國的3.9倍,而到了2003年中國的服務貿易逆差卻是韓國的1.11倍,2005年韓國逆差明顯加大,為中國逆差的1.53倍。1993-2005年中韓兩國服務貿易占總貿易的比重表現為韓國高於中國。1993年韓國為14.08%,中國為10.33%到了2005年韓國為18.6%,中國為11.7%。
中國服務貿易增長的速度快於韓國,所以中國在服務貿易總量上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要想在未來的世界貿易中取得突破,必須加快服務貿易的發展,提升其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發展地位,提高服務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

Ⅲ 中韓建交以來,我國一直逆差,近年來雙方合作加強,想問問專業認識,中韓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韓兩國自1992年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得到了快速、穩定的發展,出現了進出口貿易、相互投資、承包工程、產業合作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局面。中韓貿易盡管起步較晚,但是發展步子較大,呈現出全面、深入發展的態勢。隨著中韓雙邊貿易的迅猛發展,貿易結構中不平衡問題日漸突出。近年來,中方出現較大逆差,且逆差額呈持續擴大趨勢。一、中韓貿易逆差趨勢初步分析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對韓國自1992年出現貿易逆差,當年為2.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額,占當年雙邊貿易額的4.4%,2000年中國對韓國逆差為119.1億美元,占同期雙邊貿易額的34.5%,2005年中國對韓國逆差為417.1億美元,占同期雙邊貿易額的37.2%,可以看出從1992年到2005年中韓貿易逆差呈明顯的遞增趨勢;從1992到2005年底,中國貿易逆差13年間竟然激增了191倍,累計達到了1732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同期的對韓累計出口額。與中國近幾年的貿易逆差國別(地區)比較顯示,中國對韓國貿易赤字僅低於台灣地區,位次一直列第2位。隨著雙邊貿易額絕對數量的增長,逆差額同步增加,呈明顯增大趨勢。 二、韓國對外貿易出口與對中國出口量之間的因果檢驗中韓貿易逆差的持續擴大起因於韓國對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從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分析,出口的增長會帶動經濟增長,反過來經濟增長也會帶動出口增長。由此推論,如果韓國對中國出口增長是韓國對外貿易出口增長的原因,那麼,伴隨著韓國經濟的增長,韓國的出口要增加,那麼對中國的出口也隨之增長,在韓國從中國進口保持不變或者增長速率小於對中國的出口量時,將會導致中韓貿易逆差的持續擴大。本文把韓國對中國出口與韓國總出口量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求證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數據運用1992年到2005年的數據。這里用HDZ表示韓國對中國出口量,HCZ表示韓國對外貿易出口量。經濟外交作為外交學的一支,在各國的外交領域逐漸得到重視。隨著經濟全球化,經濟外交更是凸顯出其在外交領域中的優勢。中韓兩國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來,兩國的經濟飛速發展,貿易總額逐漸增長,為兩國進行經濟外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冷戰以後,中韓兩國都極力推動本國的經濟外交,改善兩國的經濟環境,達到兩國經濟的互利雙贏。本文在介紹了中韓兩國經濟外交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對兩國經濟外交的外部效應進行了分析,並針對兩國的貿易不平衡以及美國對兩國經濟外交的影響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及建議。從長遠看來,中韓經濟外交將會為兩國的經濟、政治及安全等各領域合作均帶來積極影響。研究中韓兩國的經濟外交將對促進兩國關系的發展和東北亞地區的穩定有著重要意義。

Ⅳ 中韓貿易逆差數據在哪裡找

據韓知識經濟部發布數據顯示,2011年中韓貿易總額為2139.2億美元,同比增長13.5%,占韓國全年貿易專總額的19.77%。其中,屬韓對華出口1298.1億美元,同比增長15.7%,占韓國出口總額的24.2%;韓自華進口841.1億美元,同比增長21.6%,占韓國進口總額的16.6%。韓對華順差457.0億美元,同比增長1%。我繼續保持韓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出口對象國以及進口來源國地位。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j/201201/20120107915095.html

閱讀全文

與中韓文化產業貿易逆差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