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珠海市文化產業現狀
目前,珠海市文化產業的產業基礎已經初具規模,而且正在發展中;從此次在珠海舉辦的2005年文化產業論壇來看,珠海的文化產業也具備了良好的大環境。接下來就看珠海能否帶頭將珠三角地區發展成一個文化產業群。
就珠海目前在珠三角地區所處的態勢來看,要發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產業,珠海就必須通過整體創新,加大市場拓展,增強成本控制能力,加強文化產業之間的聯動努力發展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加快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多我優」的強勢型文化產業鏈。
文化產業需要創新意識(清華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博士後皇甫曉濤)
我國現在不僅缺乏客觀的產業資本載體,更為缺乏的是文化資本主體的創造性。我國文化產業缺乏創新意識,比如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只注重故事情節,而很少對文化符號的外延的擴展。現在文化體制改革中,我們不僅只追求知識經濟的文化技術,還要吸取歐洲創意文化觀念,轉變傳統文化產業。
有些地區的居民存在著這么一種觀念:文化產業發展是富裕地區的專利,在不發達地區搞文化產業過於奢侈。但實際是,文化產業是時代大勢所趨,不是局部環節,不是早為晚為的事情。對於欠發達地區,文化市場開拓和文化產業裝備可以從基礎設施開始進入資本市場,或者轉變成為文化符號,以符號運營進入資本市場。
盜版是對版權的毀滅性打擊(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沈仁干)
在中國,版權在促進文學、藝術、文化與教育事業方面作用逐漸被人們認識,但作為無形產業權的版權可轉為現實生產力,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則尚未得到普遍的認同和受到應有的重視。
我國當前版權市場潛力巨大。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與受教育程度提高了,但文化產品與服務遠遠不能滿足廣大公眾的需求。
我國版權法律法規逐步健全。國家已於2001年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其相關條例,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版權法律制度,提高了保護水平,強化了執法手段。同時,我國於2001年成為WTO的成員,《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也在我國生效。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廣大公眾的版權意識仍然淡薄。從政府官員到企業的管理人員,其版權產業的觀念以及對版權產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認識都有待進一步增強與提高。為侵犯版權者提供保護的部門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存在。
外國版權產品於服務大量流入,特別是盜版製品的走私入境。在目前我國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盜版問題顯得特別突出,這對版權是毀滅性的打擊,嚴重阻礙了我國版權產業發展。
媒體品牌戰略創造產業價值(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范以錦)
范以錦曾經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媒體多品牌戰略形象地稱為「龍生龍,鳳生鳳」的滾動發展模式,在昨天論壇上的主題演講中,范以錦將媒體的品牌戰略與文化產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指出創新的媒體品牌戰略為文化產業創造價值。
范以錦指出,從報刊媒體背後可以看出產業升級、技術革命進步的影子,同樣,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創新,只有把握改革創新的潮流才能最終領跑市場。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報刊媒體要作為其中的產業支柱發揮重要的作用。
要是報刊媒體的品牌戰略能更多地創造產業價值,應該主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從單一的新聞競爭轉到塑造媒體品牌的競爭上來;二是從單一媒體品牌的競爭轉到媒體多品牌的競爭上來。與珠三角的產品一樣,珠海本地的報刊媒體品牌的樹立、品牌的識別都沒有問題,現在就是要看其在品牌戰略發展中如何走得更好,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其文化產業價值。
珠海適合發展「活動經濟」(北大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文化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陳少峰)
珠海適合發展「活動經濟」
珠海市是以休閑娛樂活動為主要特點的城市,其定位恰好符合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主流的新趨勢:活動經濟。活動經濟應該成為珠海今後文化產業的核心。
活動經濟是之人為組織的,能帶來經濟上的規模消費收益的各種交流、展覽、演出、體育、觀光和娛樂體驗活動。活動經濟的主要收入是運輸公司、旅遊、餐飲和區域性的規模消費。最大的收益者是區域。
應發展數字娛樂設備產業
現在的趨勢是「娛樂無邊界」,人們希望隨時隨地可以娛樂。珠海必須對原有文化產業進一步梳理,進行新的產業布局。珠海可以發展數字產業,來提升製造業。
具體來說,我建議珠海大力發展手機內容產業和數字娛樂設備產業。
應發展中小型、密集型會展活動
珠海過去工業發展規模不大,正好為文化產業的發展留下了一個空間。
我建議珠海應大力發展中小型、密集型會展活動;發展特色主題活動和特色休閑活動。
從珠海現有的環境,加上港珠澳大橋投建等大項目帶來的巨大的區位優勢,珠海的文化產業發展在珠三角具有獨特的競爭魅力。
⑵ 中國大都市社區文化產業是什麼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前者依據實體,具有可感性;後者則只有抽象性,必須從理性上去把握。因此可以說前者只是對社區的淺層分析,而後者則是對社區的深層分析。 1.社區的結構 社區的結構是指社區內各要素的內部及其相互間形成的相對穩定的關系或構成方式。社區是一個由各種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機系統。經濟要素、政治要素和文化要素是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自身又具有一定的結構,互相之間也形成一定的結構,從而形成不同的社區類型。我們這里講的社區結構既包括各要素的內部結構又包括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社區是一個功能完整的相對獨立的生活共同體,必然具有復雜的結構。我們僅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 1)社區的經濟結構 經濟結構包括生產力結構和生產關系結構,它是社區生活中起主導作用的系統,它制約著其他方面的發展。合理的經濟結構是社區人們共同生活的物質保證。經濟結構失調不僅給社區成員生活帶來諸多困難,而且影響整個社區的發展。社區的經濟結構主要包括產業結構,即第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不夠發達,影響群眾生活,也影響第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此外,還有企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職業結構以及所有制結構、交換結構、分配結構、消費結構;還有社區經濟的空間分布結構、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構成等等。其中產業結構是基礎。這幾年,國家從宏觀出發,強調調整產業結構就是這個道理。產業結構的調整必然引起企業結構、產品結構、職業結構、交換結構、消費結構等等的變化。 ( 2)社區的人口結構 人口結構是反映一定地區、一定時點人口總體內部各種不同質的規定性的數量比例關系,又稱人口構成。依據人口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的、社會的、地域的特徵,可以將人口結構分為人口的自然結構、人口的地域結構、人口的社會結構三大類。 人口的自然結構是依據人口的生物學特徵來劃分的。由於人口的生物學特徵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具有自然性,因此稱為人口的自然結構。它主要指人口的性別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的社區年齡結構會使社區生機盎然,合理的社區性別結構會帶來婚姻家庭的穩定。而非常態的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卻會帶來一系列社區問題。常態社會的人口結構應呈金字塔形,即人口金字塔,男女人數基本相等。而非常態社會人口結構,如老年人社區就是一個倒金字塔。老年人數最多,中青年數反而較少。社區年齡結構不同,社區服務的項目和建設項目就會有所不同。如果是老年人社區,就必須增加為老年人服務的設施,如醫院、療養院、敬老院、老年人活動中心、老年大學、老年人婚姻介紹所等等。如果是一個人口結構年輕化、嬰幼兒較多的社區,那麼相應的婦幼保健站、幼託事業、兒童公園、小學等設施就必須增加。 如果社區的性別結構失調,婚姻家庭就可能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如礦區、新型工業區的人口結構呈男多女少型,而軍隊駐地則更突出;紡織社區的人口結構呈女多男少型。在男多女少的工礦社區單身男性增多,在女多男少的紡織社區單身女性增多。聯合國規定性別的比例是 104:100(男:女),超過這個比例都會造成社會問題。在現代城市社區,特別是大都市,大齡女青年增多;而在偏僻的農村,大齡男青年增多。這會給社區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社區性別結構是否正常對社區建設非常重要。 人口的社會結構是依據人口的社會特徵劃分的。人口的自然結構是自然形成的,而人口的社會結構則是社會化的結果。如果說前者是先天的,那麼後者則是後天獲得的,如職業結構、婚姻家庭結構、文化結構、語言結構、階級結構、民族結構、種族結構等。職業是後天培養獲得的,文化更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習得的。至於民族和種族雖有著先天的一面,但形成民族歧視、種族歧視則是後天社會化的結果。人口的社會結構是由社會的生產方式決定的,社會生產方式的變化會引起人口社會結構的變化。人口的社會結構對人口再生產會發生重要影響。不同階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教育、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職業的人們,其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會不同,平均壽命也表現出差異。在我國人口爆炸的今天,一般地來說,願意多生、超生的都是文化程度較低的人和一些體力勞動者,特別是農民。 人口的地域結構是依據人口的居住地區劃分的,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地理結構、人口的行政區域結構和人口的城鄉結構。人口的自然地理結構與地理環境、自然資源有關。在我國大西北,由於地勢險要、環境惡劣、資源缺乏,所以人口稀少。而東南沿海由於交通方便、資源豐富,故人口密度大。人口的地域結構既與地理環境、自然資源有關,又與經濟發展有直接關系,而經濟發展歸根到底與地域結構有關。合理的人口地域結構有利於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推進社區經濟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現的幾次大的人口流動就是力圖調整人口的地域結構。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今天,提出的中國人口城鎮化的道路就是改變人口的城鄉結構。人口的地域結構也會影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平均壽命。 ( 3)社區的區位結構 社區的區位結構是指社區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各個部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分布狀況。社區的區位結構是由社區的生產經濟活動和社區成員生活活動決定的,反過來又促進或阻礙這些活動的發展。合理的社區區位結構會促進生產、生活活動的發展,而不合理的社區區位結構會阻礙社區經濟發展和使社區成員生活發生諸多困難。如果服務設施不健全,就會影響社區居民的生活;如果缺乏娛樂場所,就會影響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社區的建設要根據人們生產、生活以及各種活動的需要,在空間位置上將社區劃分為不同部分。最簡單的社區也必須劃分為生產區和生活區,復雜的社區還要劃分出娛樂區、文化區、科技區、療養區、生活服務區、商業區、工業區等。一般說來農村社區區位結構比較簡單,而城市社區則比較復雜。社區的區位結構可以是自然形成的區位結構,可以是被經濟活動決定的。但是如果人們有意識地劃分社區的區位結構,也就是制定社區建設規劃,會更有利於社區的生產和生活活動。西方一批社會學家提出了城市區位結構的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它既是對已有城市社區區位結構實際分析的結果,又是對城市區位結構規劃的理論指導。
⑶ 中國傳統文化創意產業有那些城市在尋找項目
應在大城市,上海。北京。廣州
⑷ 中國帶「州」的3個城市,經濟一個比一個發達,你更看好誰
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很快,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中國就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隨著中國總體經濟的增長,中國各個城市的經濟也都有所發展,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因此各個城市的發展速度也不一樣,有的城市發展速度非常快,比如深圳,曾經的小漁村,如今已經是中國的一線城市。
每天分享更多各個國家的小知識和奇聞異事,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者分享給更多的人,也可以關注看到更多文章!
⑸ 在中國哪個城市的文化產業最為發達
北京第一;
上海第二;
深圳第三;
杭州廣州爭第四名。
⑹ 我國城市文化產業有哪些主要新業態
文化產業新業態有助於完善產業的組織管理結構、拓展產業鏈、開拓商業運營模式、促進資源的創新整合,而不必局限於傳統的發展思路。鑒於此,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需要開拓思路,運用高新的技術手段、完善的組織結構,來帶動文化產業新業態不斷創新,獲得持續的、穩定的科學發展。
⑺ 2020中國表現最佳城市名單出爐,蘭州為何能一舉奪魁
蘭州新區營業總收入從世紀初的1.21億元增加到現在的1300億元。新區還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186項,獲得國家和省市各類創新基金項目196項;建成國家級實驗室8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4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1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6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2個。
正是有了蘭州新區的強力引擎般的發展,帶動了蘭州其它區域的聯動發展,也帶動了基礎建設、文化旅遊事業等方面的進步,才會被米爾肯研究所將蘭州評估為中國最佳表現城市。
⑻ 如何開發中國城市文化產業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雖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有強勁的發展勢頭,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缺乏相應的政策法規支持;各城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特色定位不強,與城市資源特點聯系不夠密切;缺乏高層次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等等。
針對這些可提出以下發展對策:
對策一:加強文化傳創意產業的集群發展與規模效應。產業集群化發展是當今產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作為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其較強的產業融合性決定了其發展過程中需要整合各種資源,集群化發展趨勢非常明顯。如美國聞名於世的曼哈頓「蘇荷(SOHO)藝術聚集地」、好萊塢影視娛樂業及群等,都是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成功範例。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剛剛起步,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聚集區建設初具規模,但特色還不明顯。未來發展需要加強對特色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培育,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園區,打造較為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鏈條,實現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和產業規模效應的充分釋放。
對策二:注重文化創意產業的本土化,打造優勢品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由於受經濟、科技等條件的制約,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好相對較弱。加之我國文化創產業發展中,來自國外的資本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投資佔有重要地位,對我國本土文化創意產業構成了威脅。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過程中,我國要著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品牌,注重文化創意產業的本土化發展,避免出現由跨國公司引領、控制甚至壟斷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局面。
對策三: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的培養。人才是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資源,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還相對缺乏,創意人才總量、結構、素質還不能夠適應產業快速發展的要求。今後應調整人才教育結構,加強對創意產業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復合型人才、營銷人才的培養;積極舉辦各種大型創意設計展覽,打造設計師們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發創意人才創造原創文化產品的激情和動力。
對策四:重視政策法規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作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雖然是以市場為基礎作用的,但政府通過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和政策法規的制定,為文化創意產業營造一個適宜發展的外部環境,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⑼ 「2020中國表現最佳城市」榜單公布,蘭州奪魁是否為眾望所歸
米爾肯研究院公布其最新的《中國最佳表現城市》報告,報告指出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城市,甘肅省蘭州市成為2020年中國最佳表現城市。廣東省深圳市保持去年的第二名。作為中國創新型經濟體的成功例子,深圳從過往的低成本代工製造中心發展為全球創新重鎮。四川省成都市位列第三,從2019年的首位回落,結束過往「三連勝」的佳績,今年亦是成都第六次進入十大城市組別。在經濟、文化、運輸及通訊方面,成都仍然是中國西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蘭州是歷史悠久的黃河文化名城、古絲綢之路重鎮,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截至2015年,蘭州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文物點50多處、古遺址50處、古城12處、古建築15餘處。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徐家山、吐魯溝、石佛溝;市區有五泉山、白塔山、白雲觀等名勝古跡,蘭山公園、西湖公園、濱河公園、水上公園等風格各異的景點。
米爾肯研究院指出,蘭州市堪稱中國「十三五規劃」綠色發展戰略的理想典範,提升了全國經濟增長。蘭州市在城市基建現代化及改善生態可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因此在公布的米爾肯研究院第六版《中國最佳表現城市》報告中位居榜首,較2019年的第四位顯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