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方縣鳳山鄉郵政編碼是多少
郵編查詢
551613 貴州省畢節地區大方縣鳳山鄉
551613 貴州省畢節地區大方縣鳳山鄉店子村
551613 貴州省畢節地區大方縣鳳山鄉杉坪村
551613 貴州省畢節地區大方縣鳳山鄉銀川村
Ⅱ 作為大學生如何在脫貧攻堅和新興產業發展中尋找自己的就業和創業機
作為大學生在脫貧攻堅和新興產業發展中找到自己的上級。
Ⅲ 扶貧的六個規范是什麼
六核對一規范即核對基本信息,核對識別程序,核對識別結論,核對政策依據,核對脫貧措施,核對扶貧責任和精準扶貧檔案統一規范。
Ⅳ 中央提出了扶貧工作六個精準是什麼
在扶持對象識別上下功夫,確保「扶持對象精準」
認真學習借鑒威寧「四看」識貧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有沒有讀書郎)進村入戶認真調查和甄別貧困戶,抓好貧困農戶精準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創新「三公示一公告」( 鄉、村、組三級公示評議和縣公告)的工作程序,確保扶持對象精準。識別出貧困村175個54664戶貧困戶,貧困戶人口18.16萬人;縣委、縣政府於6月4日印發了《大方縣縣鄉村幹部遍訪貧困村貧困戶工作方案》;並於6月4-5日帶頭到鳳山鄉白雞村開展遍訪活動。完成精準扶貧工作手冊的印製;完成2015年減少4萬貧困人口任務的責任分解落實。
在扶貧項目決策上下功夫,確保「項目安排精準」
根據資源優勢,把產業項目與農民意願相結合,「造血式」扶貧與「輸血式」救濟相結合,近期脫貧與長遠致富相結合。根據市場,把貧困戶吸入產業,實施短期、中期、長期項目配套措施,以短養長,長短結合,使近期脫貧與長遠致富一脈相承。因地制宜制定了《貴州省大方縣扶貧開發十二五綜合規劃<2011-2015年>》、《貴州省連片特困地區大方縣扶貧特色優勢產業試點項目規劃》、《大方縣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大方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級產業扶貧規劃》和《大方縣2015-2018年扶貧攻堅產業培育行動計劃》等產業扶持發展規劃。
在扶貧資金管理上下功夫,確保「資金使用精準」
一是貫徹執行《貴州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報賬制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有關規定,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監督跟著資金走」的原則,建立完善扶貧項目立項、審批、實施、驗收、評估等管理制度。二是扶貧項目管理實施嚴格執行項目公開制、管理責任制、考核獎懲制,做到項目審批有實施方案和資金使用預算,項目實施有技術指導、規定標准和工程進度報表,項目竣工有質量驗收登記和後續管理措施。三是把扶貧資金安排與減貧成效掛鉤,加大按扶貧成效分配資金的比重。四是完善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發揮好12317扶貧監督舉報電話作用,對扶貧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安全、規范運行。今年上半年,完成對2014年下達的8703.98萬元資金項目的督促指導;完成對2014年第二批財政扶貧資金項目(312個項目,4155.99萬元)的實施方案評審工作;完成2015年下達全縣第一批財政扶貧資金4567.32萬元的安排工作。
在落實好「六個到村到戶」上下功夫,確保「措施到戶精準」
以結對幫扶到村到戶促和諧。創新「54321」結對幫扶措施,要求幫扶幹部對照精準扶貧工作手冊,把戶主和幫扶責任人聯系電話、貧困現狀、貧困原因、幫扶措施、幫扶成效、每次幫扶內容等認真填寫完善,做到戶有冊、村有冊、鄉(鎮)有簿、縣有檔。完成幫扶單位選派共896個、7511人,已與貧困對象35689戶、122562人結成對子,實現全縣290個行政村的扶貧對象結對幫扶全覆蓋。
以產業扶持到村到戶保增收。圍繞草地生態畜牧業、中葯材、核桃、獼猴桃等特色產業,讓土地種出「搖錢樹」,產出「金元寶」。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技人員+村集體+農戶(土地流轉戶)+貧困戶」發展模式。在充分發揮政府協調主導作用,依託專業合作社信息、市場等優勢,用活、釋放農技人員技術紅利,激活村集體資產,整合土地流轉戶、貧困戶、縣金融部門、保險公司等相關資源,以大山鄉為試點,規模化、規范化、市場化種植生態天然有機反季節蔬菜,實現各投資、參與方利益雙贏和貧困戶增收。
以教育培訓到村到戶拔窮根。牢固樹立「扶智就是挖窮根」理念,大力實施「9+3」計劃、「雨露計劃·圓夢行動」和勞動力轉移培訓,提升勞動力綜合素質,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完成農業勞動力轉移培訓37224人,「雨露計劃」培訓2560人,小城鎮建設農村人口轉移就業3146人。
以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改窮貌。2015年農村危房改造計劃2373戶,計劃投資4997萬元,目前累計開工314戶,開工率13%,竣工79戶,竣工率3.3%。
以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挪窮窩。對2012至2013年的扶貧生態移民工程信息系統數據進行清理、核實、整改;完成2014年扶貧生態移民安置點指標工作;2015年實施的鳳山鄉和星宿鄉方案已上報發改部門審批;完成2016年扶貧生態移民工程項目申報相關材料,做好項目的申報工作。
以基礎設施建設到村到戶富農村。大力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電、小康房、小康訊、小康寨等「6+2」行動計劃,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今年上半年,小康路:完成村級以上通村水泥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631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95.5%;村以下通組(寨)道路和人行步道建設完成投資2425.75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9%。小康房:建設開工290戶,竣工65戶,累計完成投資1294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44.6%。小康水:累計完成投資6908.19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77.7%。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0.0893萬人,發展農村耕地灌溉面積完成2.4234萬畝,新增機井2口。小康訊:累計完成投資586.32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1.9%。完成8個新增自然村通電話,7個行政村通寬頻。小康電:2015年計劃投資2507萬元,目前,全部項目正處於招投標階段。小康寨:累計完成投資2598.50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8.9%,完成7809戶三改及庭院硬化工程、18個便民設施、18個文體活動設施、53個污水處理設施和360套照明設施。小康校:累計完成投資14387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50%。小康醫:2015年計劃投資2119.8萬元,完成268萬元人才建設投資、11個醫用輔助用房建設、14個特殊科室建設、2個醫院基礎設施建設、15個醫院信息化系統建設、完善20個村衛生室建設。任務正按規劃進度穩步推進。
在選派貧困村第一書記上下功夫,確保「因村派人精準」
選派優秀幹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主要從優秀大學生村官、創業致富能手、復退軍人、返鄉農民工或各級機關優秀年輕幹部、後備幹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優秀人員中選派。第一書記任職考核結果作為評選先進、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2015年,從縣直以上單位遴選175人到行政村掛職「第一書記」,共組建31個工作分隊和247個駐村工作組1355人幫扶全縣31個鄉鎮。選配、培育好村支兩委及農村致富帶頭人,夯實農村基層基礎。在注重選派優秀年輕黨員幹部到村任支部書記的同時,對種養業能手、農村經紀人、專業技術人才、知識型人才給予項目、技術、信息、資金等扶持,精準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發揮「領頭羊」作用,帶動貧困戶致富。推行駐村幹部「一月一述評」,探索「駐村幹部互評」機制,每月評選20名縣級優秀駐村幹部,激發駐村幹部工作活力。
在落實「扶貧對象退出機制」上下功夫,實現精準脫貧,確保「脫貧成效精準」
通過建立貧困戶脫貧和貧困村、退出工作機制,嚴格退出程序和標准,對扶貧對象進行動態管理,做到貧困戶有進有出。對貧困鄉村實行「摘帽不摘政策」,鼓勵早脫貧,形成「早脫帽子早有好處,不脫帽子還有約束」的導向。目前,我縣已實現重點縣和8個鄉鎮「減貧摘帽」。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堅決打贏扶貧開發這場攻堅戰。
Ⅳ 如何發展綠色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發言稿
在這個社會中,有層出不窮的好人好事,我們也時刻不忘雷鋒叔叔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車。自小受到優良教育的我們將來會發揚雷鋒精神,爭做最美嘉興人。
感人事跡
平時大家出門在外,有許多事需要別人幫助,點滴關懷,如陽光直入心間。有一次我走在興趣班放學的路上,看見很多老人在排隊,走近一瞧原來一家名叫「阿松理發店」在做公益活動,我發現凡是年歲已高或行動不便的老人來理發,他們一律免費,每一位老人的臉上都掛著欣慰感激的微笑 。理發店的店員全員出動,有的為老人洗頭,有的為老人圍脖子,有的則根據老人的想法幫他們修整著發型,還有的在拿著吹風機為老人吹乾頭發,忙得不亦樂乎,那些幹完活的員工一有空騰出手來為他們捏肩捶背,還和排隊等侯的老人一起說說笑笑,談天論地,彷彿是老人的兒孫一般。 沒有一個人嫌棄老人。我還看見一位老人站得累了,他們馬上搬來椅子端來茶水,看來老人們對這家理發店的手藝十分滿意,看著鏡子中的自己笑不攏嘴。店裡溫馨的氣氛引來了不少路人的目光,每一位老人都帶著笑容歸去。有幾位老人還議論著,對面小區有一位腿腳不便的李奶奶,理發店的店長了解她的狀況後,定期上門為她服務,風雨無阻,聽完後,我頗為感動。一股朴實的暖流讓我對這群忙碌的哥哥姐姐產生了敬意。
點滴奉獻
其實他們並不是純商業的賺錢,而是在用自己的善心幫助那些老人,抽出幾天時間 回報給社會,教我們如何學會關愛老人,多點愛心灑向人間。小小的舉動,小小的免費服務,老人們會心生溫暖,享受著兒孫般的親昵。現如今現實生活中應該多立愛心的標桿,所謂的商家都應該深思。在獲得利的基礎上,是不是都應該毫無怨言為社會,為我們的明天奉獻點滴的愛。
美德感悟
如今的社會有不少大愛讓人潸然淚下,做一件善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善事,雷鋒叔叔淳樸的微笑不散,他的英雄事跡我們永不忘記,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口號從每個人嘴裡喊出,在別人有困難時,我們伸出援助之手拉他一把,別人就不會忘記你當日之恩。
最美,這個詞有著一定的分量,善良就是一個平凡的舉動,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我們將簇擁再溫馨的花蕊中。大愛與共,善意長存。
Ⅵ 脫貧攻堅中,各地應該如何發展特色產業
脫貧攻堅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我國對於脫貧攻堅已經持續很多年了。在各單位各群眾的不斷努力下,脫貧攻堅,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每個地區都有當地的美食特色,以及每個地區的民族文化。以及每個地區特有的地質特徵。在當今互聯網發展的時代。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形式,通過一些社交平台。專門組織一些人員發布當地的美食以及民族文化。或者是當地的地質特徵。
現如今大棚產業發展的比較好,有的地區土質特別的優良。種出來的蔬菜水果特別的香甜。因此當地政府應該配合土管局的人,一起調查當地土地資源,看看當地的土質如何,適合種什麼樣的水果,或者是蔬菜。有的地區做得比較好,在政府的鼓勵下,農民種起了草莓,櫻桃,獼猴桃等多種水果。這些水果都是人們愛吃的。所以當這些水果成熟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慕名而去。這些都是能給當地帶來很好的發展。
Ⅶ 請問大方縣鳳山鄉鄉鎮人口是多少
大方縣鳳山鄉鄉鎮人口是1.46萬。
鳳山村位於貴州省大方縣城東19公里處,是鳳山鄉人民政府所在地,326國道縱貫全境,每個村民組都有一條以上村級公路通過,交通便利,有較強的區位優勢。全村總面積3011畝,耕地面積1808畝。
大方縣鳳山鄉在大方縣中部。面積84平方公里。其中彝、蒙古等民族佔36.3%。轄10村委會。1953年置鳳元彝族鄉和白雞、渣坪鄉。1958年改建公社,隨即並入六龍公社。1963年析設鳳山彝族鄉和白鶴、杉樹坪公社。1984年置鳳山、白鶴2彝族鄉和渣坪鄉。
1991年合並置鳳山彝族蒙古族鄉。有煤礦,產生漆,地區馬干山牧場在鄉境,有小學15所。鄉人民政府駐地鳳山場,在大方東北15公里,公雞山東麓。人口620,有彝、漢等民族,海拔1740米,村以山得名,326國道經此。
(7)大方縣鳳山鄉產業發展推動脫貧攻堅擴展閱讀: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851729人。大方縣轄10個鎮、26個鄉。
其中各鄉鎮人口數目如下:大方鎮78268人、雙山鎮34912人、貓場鎮29332人、馬場鎮36256人、羊場鎮23342人、黃泥塘鎮31402人、六龍鎮23525人、達溪鎮24141人、瓢井鎮29315人、長石鎮32841人、東關鄉21262人、竹園鄉19458人、響水鄉28102人、文閣鄉24378人。
綠塘鄉12268人、鼎新鄉33717人、牛場鄉29348人、高店鄉21666人、小屯鄉21108人、理化鄉38100人、雞場鄉28458人、鳳山鄉14826人、安樂鄉12114人、核桃鄉26927人、八堡鄉26691人、興隆鄉21629人、果瓦鄉12736人、大山鄉12886人、雨沖鄉9865人、黃泥鄉13042人。
大水鄉11413人、沙廠鄉11918人、普底鄉16181人、百納鄉15705人、三元鄉15087人、星宿鄉9510人。
Ⅷ 跪求!!貴州省大方縣鳳山鄉很窮嗎我要到那裡支教……有圖片嗎
鳳山在大方縣不算是很窮的鄉鎮,距離縣城距離不遠。以下是區情介紹:
鳳山鄉地處大方縣東部,距縣城2 0公里,總面積84.1 2平方公里,是黔西北連接黔北326國道線上的一個重要鄉鎮,西接大方、畢節,與貴畢高速公路相連,東連金沙、遵義,直出重慶,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全鄉轄9個行政村64個村民組,人口1 67 01人,漢、彝、蒙古等民族人民聚居雜居,和諧相處,是彝族文化發源較早的地方,鄉境內彝文墓碑隨處可見,也是全省唯一的蒙古族鄉。鄉內民風純朴,雄奇秀麗的黔西北名山一一公雞山和享有「小蒙古』』草原風情的馬干山萬畝草場,構成了黔西北高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彝家酒味美淳厚,杜鵑花綿延百里……
在鳳山這塊「水西秘境、蒙古之鄉、杜鵑王國」地上,有著太多的神奇、典雅和動情。無論是「一把傘」的小家碧玉、公雞山的莊重雄奇,還是馬干山草原的遼闊大度、「轎子垮』』杜鵑的艷麗撩人;無論是彝族水西文化的淵遠,還是蒙古族強勁驃悍的遺風,都會令人心曠神怡,駐足回首。
鄉域平均海拔1740米,處於高海拔低緯度地區,主要氣候條件適宜於農作物夏秋兩熟,有利於農、林、牧業的綜合發展。農作物種植主要以玉米、水稻、洋芋、春秋蕎、大豆為主,鄉黨委政府依託科技興農業,2 006年末糧食產量達7 8 38噸;鄉現有林地面積5 7 5 4 8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 5.6%,林地內遍植杉樹、杜仲、漆樹、核桃、板粟、桃、李子等經濟林木,輔以種植天麻、首烏、黨參、續斷、龍膽草等,群眾有了自己的綠色銀行,森林覆蓋率為4 4.6%;畜牧業發展方興未艾,形成「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聯興村肉牛養殖基地、店子村野豬養殖基地、銀川村黑山羊養殖基地初具規模。 、
鄉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分布較廣,量多質好,現已發現的有:煤、硫鐵礦、石灰岩、黃鐵礦、玻縷石、瓷土、高嶺土等。全鄉煤炭資源尤為豐富,有合法煤礦1 O個,其中:國營礦1個,在建煤礦5個(設計年生產能力全為9萬噸)、資源整合擴能2個(設計年生產能力1 5萬噸)、生產煤礦2個(年生產能力3萬噸),因量多質優,以低硫、中灰、高發熱為特色的「渣坪煤」遠銷省內外,煤炭產業已成為鄉域經濟的支柱產業,鳳山是全縣的重點產煤鄉鎮之一,如1 O個煤礦全部投產,年生產原煤可達8 O多萬噸,僅煤炭稅收收入就可達6 0 0 0多萬元;硫磺質量上等,境內銀川村高家寨若建成「硫磺開發』』小區,年冶煉硫磺可達1 5 0 00噸;硫鐵礦石遍布全鄉,豐富的玻縷石資源還埋藏地下,瓷土可供大面積開發,此外,尚有硅、砂岩等礦藏有待探明。
礦業經濟拉動全鄉經濟的發展,2 006年末,全鄉生產總值達5 7 46萬元,與「十五』』期末相比,同比增長1 5%;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1 024 0萬元,同比增長1 3%,完成鄉鎮企業營業收入1 0 35 O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9 22 O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3 9 5 5萬元;完成財政稅收1 2 08萬元,與「十五」期末相比同比增長9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