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湖南師范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
1、漢語言文學專業
我們學校文學院的師資力量不錯。湖南師大漢語言文學在文學院是很好的,這個專業在全國排名比較靠前,反正是給師大爭光的啦!文學院在我們學校是歷史最久的學院之一。而漢語專業又是我們學校歷史最久的,王牌專業之一。而且文學院的師資力量很好,老師教授有修養,還有教授上百家講壇講過課。你要是很喜歡漢語的話,你還可以考慮在開學的時候參加中文基地班的選拔考試,這個班的人都相當厲害你只要文學功底深厚,善於表達,估計能夠進去。個人覺得,文學院很強。文學院的環境還好,在本部,基本處於我認為的我們學校最幽靜的地方之——樟園。
最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還是想推薦一下本專業。從今年開始,我們好像招了免費師范生,我們專業的力量還是比較強的,為學生考慮,為學生的就業還是鋪墊了不少技能。師資力量也還比較可以,工作就業方向也比較明確,在湖南省競爭應該算可以的。
⑵ 廣東開放大學和國家開放大學有什麼不同 都是國家承認學歷嗎
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國家承認學歷。
但一個是是全國六個開放大學之一的省教育大學,一個是教育廳的,而廣東開放大學作為全國僅有的六所開放大學之一,這種教育資源可謂稀缺獨有。
(2)文化產業管理培養計劃實施擴展閱讀:
國家開放大學是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地方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組建,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辦學網路立體覆蓋全國城鄉,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並重,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沒有圍牆的新型大學。
目前,注冊在學生359萬人,其中本科學生105萬人,專科學生254萬人,包括近20萬農民學生,10萬士官學生,6000多殘疾學生。國家開放大學的組建成立,標志著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踏上了新的征途。
廣東開放大學是廣東省人民政府舉辦、省教育廳直屬,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面向社會全體成員開展遠程開放教育並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新型高等學校。學校服務於廣東學習型社會建設,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行業、面向社區、面向農村,為學習者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
廣東開放大學的前身為成立於1978年11月的廣東廣播電視大學,與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2012年12月,教育部批准廣東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廣東開放大學,是全國六所開放大學之一。
學校擁有全國最完整的辦學體系,包括89所市縣分校,23所與行業企業及學校合作辦學的二級學院和分校,辦學網路遍布廣東城鄉,是一所老百姓身邊的大學。在全國44所省級電大系統中,廣東開放大學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三,師資隊伍全國第二,資產設備全國第三。
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在校生約26.7萬人,其中國家開放大學廣東分部開放教育和成人教育21.2萬人、自開辦開放教育本專科生3.4萬人、高職高專生1.2萬人、中職教育0.9萬人。
廣東開放大學始終堅持以終身教育理念為先導,以服務全民學習、終身學習、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實現教育觀念、教育對象、培養模式、學習資源、師資隊伍和方法手段的開放,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致力於滿足廣大學習者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發展能力的、適應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學校本部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其中正高職稱35人、副高職稱105人、博/碩士生導師4人、博士/碩士學位417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1人、全國和廣東省優秀教師24人、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18人。
同時聘請了一批國內外專家學者、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領軍人物,指導和推進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
廣東開放大學現有法律與行政管理學院、信息與工程學院、經濟管理與標准化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和直屬學院5個學院,開設標准化工程、文化產業管理、法學(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信息安全、土木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6個本科專業和電子商務等16個專科專業。
廣東開放大學同時是國家開放大學分部,目前開設開放教育本科專業15個、專科專業26個。40年來,學校累計培養各類畢業生約114.4萬人,為普及廣東高等教育、提升全民素質做出了重要貢獻。
廣東開放大學堅持「以人為本、靈活多樣、合作共建、質量卓越」的開放辦學理念,走「協調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特色發展」之路,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建立中高職融通、專本銜接的示範性人才培養基地。
致力於成為「開放、卓越」的高等遠程教育機構、全民終身學習的服務平台,建設遠程開放教育新型大學,打造終身教育領域的「南方教育高地」,促進教育公平,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美好願景,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接軌」的開放大學。
⑶ 上海交通大學有什麼專業
上海交通大學作為「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學,無論是從學校的名氣還是實力有或者是地理環境的原因,都能吸引眾多優秀的考研人。作為一所世界名校,上交大每個專業其實都很值得我們去讀研,之前學姐也從學科實力分析過上交大的專業情況,
上海交通大學的實力與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很多的專業在國際上都有排名。那麼在考研中,上海交通大學有哪些值得就讀的專業?是什麼呢?學姐給大家分析一下!
01生物學
上交大的生物學學科實力在全國排名第一,和清華北大並列。在國際上地位也不弱。並且生物學專業招生人數多,除方向不同外有兩個學院都招生物學專業。生命科技學院招生25人,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招生7人。在上交大生物學招生人數算是比較多的了。不過生命科技學院的分數要高是379,報錄比15:1,比生物醫學院要難上岸很多。
02工商管理學
上交大的工商管理學專業同樣在世界排名前50名,在全國學科排名中獲得A+。上級大工商管理學一直是上交最熱門的專業之一,可以跨考。不過學碩招生比較少,2020年計劃招7人,分數線是365,2019年的報錄比是95:14,今年的學碩有縮招現象,比起學碩,大家更熱衷於報考上交大安泰學院的MBA,畢竟MBA只考兩門,適合畢業三年以上,有工作經驗的人去考,上交的MBA在2020年中全日制招生85人,非全日制含EMBA招生755人,分數線是175,報錄比是2142:840。
其實上海交大有安泰和高金2個MBA項目,熱門報考率高學院一般是安泰MBA,上交大的在職MBA錄取人數非常多,對經濟學方面有決定有能力的話選擇上交大肯定不會錯。
03馬克思主義理論
上交大這個專業要超級推薦,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學科排名是B。因為上交招馬克思主義專業招生人數相對較多,2020年招生45人,(今年又多擴招了16)。這個專業也比較好容易跨考。今年分數是350分,也不是特別高。根據報錄比情況來看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是49:26,這個專業競爭對手少,比較容易上岸。
04土木水利工程專碩
這個專業招生特別多,2020年分數線分數線330、350、264,這個專業是2020年新增改的。
05生態學
上交大的生態學的19年報錄比是19:10,推免5人,整體來看報錄比不高,生態學今年招生11人,分數線是315。對於農學專業的學生來講很適合報考交大的,學科實力是B+
06材料科學與工程
上海交通大學是中國最早建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高校之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世界排名前50,全國學科排名獲得A級,這個專業今年招生17人,其中新增一個分析測試中心交叉學科名額,2020年分數線366,報錄比是229:40。
07法學
上交大的法學專業也是歷史比較久了,上交大的法學是學科排名是A-,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cation)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最新的2020法學排名中,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位列第30位,成為中國大陸排名最高的法學院。法學2020年招生16人,分數線是369,19年的報錄比是247:16。依照上海交通大學的發展規劃,法學的定位是交大的未來優勢學科和強勢學科,是交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很值得報考的。
08新聞傳播學
&
新聞傳播學在這兩年還是很熱門的,全國學科排名是A-,但是上交大的學碩招生比較少,2020年新聞傳播學(文化產業管理)招生4人。其他方向只招推免,分數線是415,非常高了。19年報錄比是172:3。考上交的新聞傳播學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建議大家報考專碩:新聞與傳播。
上交大新傳專業也是分成兩個學院,一個是媒體與傳播學院,也是大多數考生選擇的學院。
另一個則是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這個學院的新傳專碩是全英上課,第二年在南加大讀,並且學費很高。
傳播學院一共招生28人,分數線369,報錄比448:33,南加州學院招生33人,分數線355,報錄比是117:29。
除了兩個學院研究生方向不同外,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在初試方面壓力較小一點。
09葯學
上交大葯學專業除了葯學院招生11人比較多外,其他醫學院各專業招生數量都很少,葯學的學科排名是A-。上交大這個專業含金量還是很高的,學碩招生13人,分數線385,報錄比是170:12,專碩招生24人,分數線365,報錄比是186:27。學碩和專碩都很值得選擇。
10公共管理
上交大的公共管理學科排名是A-。學碩報名人不算多,今年招生6人分數線是409。和專碩相比,大家更喜歡考專碩。學碩的報錄比整體偏高,是83:9。一般管理類專業要盡可能的選擇好地區的名校報考。這類院校的管理學專業體系成熟,實力強勁,而上交大也是屬於其中。
⑷ 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哪些變化
1、經濟方面
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2、思想方面
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面貌帶來的歷史性變化,還不僅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巨大轉變。3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打破了過去那種單調、統一的帶有個人崇拜和違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趨多樣化,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
3、教育方面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規模世界第一、博士生數量世界第一、大中小學生數量世界第一;政府先後在農村和城市推廣了免費義務教育,中國在實現教育公平上邁出了第一步。中國教育不斷的進行改革,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方面穩步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是當下的大勢所趨。
當我國的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之時,我們必須順應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以及黨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情況,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堅定改革方向,完善改革舉措。
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動力,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⑸ 廈門理工學院文化產業管理(閩台合作項目)
2010年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簡介
來源:招生辦-廈門理工學院 作者: 最後更新:2010-6-26 9:33:46 閱讀次數:3407 查看許可權:普通文章
「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是根據福建省政府辦公廳《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實施計劃》(閩政辦[2008]50號)及《關於實施閩台教育交流與合作工程的意見》(閩政辦〔2008〕176號)等有關文件精神而設立的。該項目通過閩台兩岸高等院校專業合作及分段對接,引進台灣著名高校的優質課程體系、教學管理經驗和國際化師資,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我校與台灣名傳大學、台灣中央大學等台灣著名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首批選定的五個閩台合作項目專業,既是廈門理工學院優勢專業,也是台灣合作大學的強項專業。
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採取「分段對接」,本科學生採取「3+1」方式,專科學生採取「2+1」方式,可選派學生到台灣高校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著眼於引進台灣優質教育教學資源,閩台高校合作的每個項目專業課程將有1/3引進台灣高校的優質課程,由台灣高校教師承擔的專業課不少於1/4。此外,在台灣大學中已經成為通行做法的「跨系選課」、「多元化培養人才」等。課程取代專業,
在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開展過程中,學生通過2-3年在我校學習,綜合素質好、成績優良、經自願報名、我校與台灣合作院校考核,組織學生赴台灣,與台灣高校的學生共同學習、生活。學生畢業後除學校頒發學歷學位證書外,台灣高校將出具課程學習成績證明或結業證書。
2010-2011學年赴台灣銘傳大學學習1年的項目已經啟動,該校共有3個學院、13個專業接收我校相對應系部專業的學生,目前公開選拔已經開始,吸引了眾多同學踴躍申請。
經福建省教育廳批准,2010年我校開設閩台合作項目專業,
本科專業:
美術類:藝術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藝術設計(數碼動畫設計)
音樂類:文化產業管理(音樂工程)
普通文理類(本科):文化產業管理(媒體創意)
專科專業: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公估與理賠方向)。
⑹ 山東煙台有哪些大學
煙台大學名單:
1.煙台大學
煙台大學(Yantai University)簡稱煙大,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類大學,是國內距海最近、擁有海岸線最長的濱海大學。學校位於煙台萊山區,創建於1984年7月。
2.魯東大學
魯東大學坐落在山東省煙台市,是一所以文理工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綜合性大學。2012年,成為首批「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單位。
3.山東工商學院
山東工商學院(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簡稱山商,原名為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坐落於山東煙台,是山東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的省屬財經類大學。
4.濱州醫學院
濱州醫學院是山東省省屬普通高等醫學院校,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60餘年來,幾代濱醫人艱苦奮斗,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學校各項事業獲得長足進步,已發展成為一所醫學學科齊全,辦學條件完善,辦學特色鮮明,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的省屬本科醫學院校。
5.煙台南山學院
煙台南山學院(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是教育部批準的普通本科高校,由南山集團投資興辦。學校地處海濱城市山東煙台龍口,建有南山和東海兩處校區。
6.煙台大學文經學院
7.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
8.海軍航空工程學院
9.濟南大學泉城學院
濟南大學泉城學院於2005年經國家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由濟南大學和大眾報業集團按照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實施本科層次學歷教育的綜合性獨立院校。
10.煙台職業學院
煙台職業學院(Yantai Vocational College)位於山東省煙台市,是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項目試點院校、國家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第二批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山東省高等職業教育示範院校、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院校 、第一批山東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立項建設單位。
11.煙台黃金職業學院
12.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
13.煙台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煙台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是一所以培養汽車產業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公辦高等職業院校,具有專科生培養資質,2006年4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在煙台汽車工業學校的基礎上,成立煙台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是山東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設單位。
14.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Shandong Business Institute)是2006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國家教育部備案的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 ,是「山東特色名校工程」支持建設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高校,在煙台、濟南兩地辦學。
15.山東中醫葯高等專科學校
16.煙台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6)文化產業管理培養計劃實施擴展閱讀:
1.煙台的教育事業:
2016全年,煙台市研究生招生1012人,比2015年增長8.0%;在學研究生2468人,增長7.6%;畢業生825人,增長11.5%。普通高校11所,本專科招生6.06萬人,比2015年增長3.1%;在校生19.55萬人,增長7.0%;畢業生4.87萬人,增長2.0%。
中等職業學校33所,招生2.02萬人,增長3.1%;在校生5.92萬人,下降7.1%;畢業生2.32萬人,下降5.3%。普通高中48所,招生3.03萬人,增長1.7%;在校生9.29萬人,下降4.8%。普通初中213所,招生5.62萬人,增長22.2%;在校生20.28萬人,增長1.0%。
小學291所,招生5.20萬人,增長1.6%;在校學生26.27萬人,下降1.7%。特殊教育學校9所,招生73人,在校學生1012人。幼兒園940所,招生4.29萬人,在園幼兒15.21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初中應屆畢業生升學率均為100%。
2.文化事業
2016年末,煙台市文化系統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0個,藝術表演場所8個,公共圖書館14個,文化館14個,博物館和紀念館26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5個。年末擁有縣級以上廣播電視電台10座,廣播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2座,煙台市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100%。
3.科學技術
2016年,煙台市全年財政性科技投入23.31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3.4%。全年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4家,其中國家級2家。年末累計達到125家,其中國家級24家;
新增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5家,年末累計達到28家,其中國家級6家;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年末累計省級以上達到99家,其中國家級5家;年末累計省級以上企業重點實驗室18家,其中國家級1家。新增備案山東省院士工作站10家。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獎15項,其中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人,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
2016全年,煙台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5777件和1268件,分別比2015年增長42.6%和11.1%。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出的國際專利申請量(PCT專利)40件。
截止年底,煙台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4762件,比2015年增長22.5%,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8件,比2015年提高1.24件。年內煙台市共引進各類人才3.3萬人,其中博士170人、碩士3015人、本科1.64萬人、外國專家695人次。
新增千人計劃專家49人、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專家9人、泰山學者和泰山學者產業領軍人才22人、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齊魯首席技師9人、齊魯和諧使者10人、市雙百計劃人才46人。
年末煙台市擁有兩院院士3人、千人計劃專家92人、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專家15人、泰山學者和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20人、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2人、齊魯首席技師86人、齊魯和諧使者14人、市雙百計劃人才166人。
4.體育事業
2016年內,煙台成功舉辦全國氣排球聯賽、全國帆板錦標賽、全國蹼泳錦標賽、全國乒乓球巡迴賽、乒乓球百團大戰全國大獎賽、中國乒乓球精英賽、
全國沙灘藤球錦標賽、全國青少年女子足球精英賽、全國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U15女子籃球賽等22個國家級賽事和山東省帆船帆板錦標賽、省射擊(飛碟)錦標賽、省跳水錦標賽等34個省級賽事。
成功舉辦第六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參與人數達100多萬人次。煙台籍9名體育健兒出征第31屆奧運會,參加7個項目比賽,獲得1銀1銅。組隊參加省錦標賽、冠軍賽等省級各項比賽,共獲得175枚金牌、143枚銀牌、140枚銅牌。全年體育彩票銷售10.9億元,籌集體彩公益金7000萬元。
5.郵電通信
2016年,煙台市全年郵政業務總量23.1億元,增長78.8%;電信業務總量147.9億元,增長48.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66.76萬戶,下降10.6%;行動電話用戶817.92萬戶,下降2.5%,其中3G和4G行動電話用戶401.46萬戶,增長8.8%。
年末計算機互聯網用戶達181.16萬戶,比2015年增長12.5%,其中寬頻用戶達181.11萬戶,增長12.4%。
參考文獻:網路-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