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里並沒有「金融服務」,為什麼好多公司能叫xx金融服務公司
金融服務公司是金融業服務的公司,沒有金融服務類,只有金融類,就像餐飲服務公司,沒有餐飲服務類,只有餐飲業。
⑵ 什麼叫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你好。就是金融資金來幫助公司解決流動性問題,配合公司的上市融資兼並等。從而支持企業做強。滿意請採納謝謝!
⑶ 紐約為什麼叫金融之都
紐約市位於美國東北部哈德遜河口,瀕臨大西洋,是美國和美洲最大的城市。全市由曼哈頓(Manhattan)、布魯克林(Brooklyn)、昆斯(Queens)、布郎克斯(Bronxs)和斯塔滕島(Staten Island)五個區組成。面積830平方公里。1626年荷蘭人用24美元的物品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下曼哈頓島,取名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被英國人佔領,取名紐約。1789年成為新獨立的美國第一個首都和美國最大的城市。十九世紀開始,紐約向世界性大城市發展。至二十世紀初,紐約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與倫敦、巴黎齊名。
曼哈頓區是紐約市的精華所在,在它南端的華爾街一帶高樓林立,是世界和美國的金融中心。著名的自由女神像、聯合國總部、時代廣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央公園、第五大道商業區、洛克菲勒中心、百老匯劇院區、唐人街等都在這里。
紐約是個大熔爐,它有近800萬人口,來自世界各地近百種以上民族,其中猶太人有200萬左右,黑人有200萬左右,中國人有60萬以上。
紐約也是美國的文化中心,有大大小小近200家劇場,著名的有大都會歌劇院(位於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紐約現有近百家電影院,近200家公立私立圖書館;著名博物館有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等。紐約市教育事業也很發達,有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和其他大專院校。
紐約是美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佔有全國對外貿易額的1/5。工業部門繁多,主要工業部門是輕工業。企業規模較小,但專業化,現代化水平極高。
紐約是美國運輸業最發達的地區,港口和河運、鐵路、航空構成了綜合運輸系統。大市區所屬各島間有多座橋梁和多條河底隧道。約翰·肯尼迪國際機場為世界客貨流量最大的航空港之一。
紐約是全國文化藝術的核心:名人雅士雲集;博物館巨大;全國3/4的書籍在此出版;美國最大的廣播公司和報刊出版社的總部設在這里。
華爾街(wall street)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大街的名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它是美國一些主要金融機構的所在地。
華爾街是英文「牆街」的音譯。荷蘭統治時,在這里築過一道防衛牆。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後,拆牆建街,因而得名。這條街上的聯邦廳曾是美國第一屆國會的所在地,首任總統華盛頓就是在這里宣誓就職的,如今大門前聳立著華盛頓像以紀念此事。不過華爾街作為政治中心只是短暫的一瞬,而作為金融中心卻一直輝煌奪目,經久不衰。
華爾街兩旁很早就已是摩天大樓豎立,街道如同峽谷,抬頭只能望見一線天。數不清的大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交易所都在這里駐足。每天成千上萬的白領階級涌到這里上班。而住在郊區的金融巨頭們,則不必受擠車堵車之苦。他們上下班乘飛機,直升機場就設在華爾街東端不遠的東河畔。
華爾街設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華爾街是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
第五大道 (Fifth Ave.)
這是一流精品店及高級百貨公司林立的繁華商店街。
第五大道把曼哈頓分為東西兩半,這一帶是全球知名的高級商店集中地區和商業貿易中心。起自華盛頓廣場的北邊,呈一直線至哈林區。而以高級商店街及商業區聞名的則集中於第42街至第59街之間。全長不足1.5公里的街道上集中了洛克菲勒大廈,哥特式教堂建築,蒂法那、加爾蒂等歐洲或美國的名牌專賣店,這里是名副其實的購物者天堂。
⑷ 黃奇帆 為什麼叫金融市長
黃奇帆在重慶工作長達15個年頭,由於在任期間擅長處理經濟金融問題,重慶市近年經濟發展狀況突出,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黃奇帆被坊間稱為「金融市長。」
黃奇帆簡歷
黃奇帆,男,漢族,1952年5月生,浙江諸暨人,大學普通班,工商管理碩士,研究員,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黃奇帆對重慶金融業的貢獻
一手打造了「重慶金融模式」的策劃人和指揮者,黃奇帆對重慶的金融布局胸有定見、次次出手簡而有力——資本重組、打造本土「影子銀行」、建立區域性要素市場,短期目標明確,操作性強,多步棋環環相扣,直指最終目標——讓重慶成為中國的金融結算中心。
1968.09——1974.09,上海焦化廠焦爐車間工人;
1974.09——1977.09,上海機械學院儀器儀表系自動化儀表專業學習;
1977.09——1983.07,上海焦化廠設備科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
1983.07——1983.12,上海焦化廠副廠長;
1983.12——1984.04,上海市委整黨辦公室聯絡員;
1984.04——1987.01,上海市經委綜合規劃室副主任;
1987.01——1990.06,上海市經濟信息中心主任(副局級);
1990.06——1993.01,上海市浦東開發辦公室副主任;
1993.01——1994.09,上海市浦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1993.12正局級(1988.12—1993.09,上海市第六屆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1994.09——1995.04,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兼市委研究室主任;
1995.04——1995.07,上海市委副秘書長(1994.10—1995.05借調中央辦公廳工作);
1995.07——1996.03,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政府副秘書長;
1996.03——1998.04,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體改委副主任;
1998.04——2001.10,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經委主任,市工業工作黨委副書記(1998.02—1999.12,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班學習,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01.10——2002.05,重慶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2002.05——2009.11,重慶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2002.10市政府黨組副書記,2003.07兼重慶行政學院院長,2003.09兼市國資委黨委書記;
2009.11——2010.01,重慶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副市長、黨組副書記,市政府代理市長、黨組書記,重慶行政學院院長(兼),市國資委黨委書記(兼);
2010.01——2010.03,重慶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重慶行政學院院長(兼),市國資委黨委書記(兼);
2010.03——2011.02,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重慶行政學院院長(兼),市國資委黨委書記(兼);
2011.02——2016.12,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2017.02——,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⑸ 什麼叫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互聯網金融的三大支柱:
1、第一支柱是支付
支付是金融的基礎設施,會影響金融活動的形態。在互聯網金融中,支付以移動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為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活躍在銀行主導的傳統支付清算體系之外,並且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在互聯網金融中,支付還與金融產品掛鉤,促成豐富的商業模式。最後,因為支付與貨幣的緊密聯系,互聯網金融中還會出現互聯網貨幣。
2、第二支柱是信息處理
信息是金融的核心,構成金融資源配置的基礎。在互聯網金融中,大數據被廣泛應用於信息處理,提高了風險定價和風險管理效率,顯著降低了信息不對稱。互聯網金融的信息處理是其與商業銀行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最大區別。
3、第三支柱是資源配置
金融資源配置指的是,金融資源通過什麼方式從資金供給者配置給資金需求者。資源配置是金融活動的根本目標,互聯網金融的資源配置效率是其存在的基礎。在互聯網金融中,金融產品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交易可能性邊界極大拓展,資金供求的期限和數量的匹配,不需要通過銀行、證券公司和交易所等傳統金融中介和市場,完全可以自己解決。
(5)為什麼叫金融服務公司擴展閱讀:
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幾種類型:
1、綜合性互聯網金融平台:依靠傳統金融機構的優勢和長處設計專業、多樣化的理財產品和進行嚴格的風險把控,讓專業機構依託平台提升服務品質,有完整閉合的生態系統和大量用戶的數據積累,獲取資金和資產比較容易,代表企業如螞蟻金服、微眾銀行等。
2、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通過向消費者提供以消費為目的貸款的金融服務,具備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等特點,擁有自己的風控模型,風險較為可控。「場景」+「用戶」是推動其快速發展的核心因素。以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為代表的消費金融產品與電商場景結合,讓消費金融迅速完成了用戶與資產的獲取。
3、agent model(大數金融):採用數據化的風險管理技術,生產中大金額的個人無擔保貸款,為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提供全流程的信貸外包服務。主要特點可以連接多個資產來源,不承擔風險。但費率較低,幾乎沒有產品設計能力。
4、P2P平台:是通過網路將非常小額度的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商業模型,因資金端和資產端獲取成本較高,老牌平台積累了較多客戶比較有優勢。風控主要看模型和數據,不同平台的風險控制體系差距較大。
⑹ 銀行 為什麼叫銀行
銀行是一家以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不同地區對銀行有不同的定義。 一般認為最早的銀行是義大利1580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銀行。其後,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德國在漢堡、英國在倫敦也相繼設立了銀行。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銀行得到了普遍發展。
在宋朝時期中國出現了具有高利貸性質及無利息存款業務的錢庄與票號,第一傢具有近代特徵的銀行是上海中國通商銀行,1897年清朝(光緒二十三年)成立。
根據香港的銀行監管機構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定義,在香港營運的銀行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
接受存款機構
商業銀行
一般銀行
此外,根據銀行的背景亦可作以下區分:
中央銀行
公營銀行
私人銀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銀行分為
中央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
商業銀行 (含農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
政策性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
銀行
bank
通過存款、放款、匯兌、儲蓄、信託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現代金融業的主體,國民經濟運轉的樞紐。
產生和發展 銀行的產生和發展是同貨幣商品經濟的發展相聯系的,前資本主義社會的貨幣兌換業是銀行業形成的基礎。貨幣兌換業起初只經營鑄幣兌換業務,以後又代商人保管貨幣、收付現金、辦理結算和匯兌等。這樣,兌換商人手中就逐漸聚集起大量貨幣資金。當貨幣兌換商從事放款業務時 ,貨幣兌換業就發展成為銀行業 。近代最早的銀行是1580年建於義大利的威尼斯銀行 。此後 ,1593年在米蘭 、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 、1621年在紐倫堡 、1629年在漢堡以及其它城市也相繼建立了銀行。當時這些銀行主要的放款對象是政府,並帶有高利貸性質,因而不能適應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要求。最早出現的按資本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股份銀行是1694年成立 的英格蘭銀行 。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 ,規模巨大的股份銀行紛紛建立,成為資本主義銀行的主要形式。隨著信用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干預的不斷加強,又產生了建立中央銀行的客觀要求。1844年改組後的英格蘭銀行可視為資本主義國家中央銀行的鼻祖。到19世紀後半期,西方各國都相繼設立了中央銀行。早期的銀行以辦理工商企業存款、短期抵押貸款和貼現等為主要業務。現在,西方國家銀行的業務已擴展到證券投資、黃金買賣 、中長期貸款、租賃、信託、保險、咨詢、信息服務以及電子計算機服務等各個方面。
現代西方國家的銀行結構非常繁雜,銀河系全景圖組織形式種類繁多,主要有:政府銀行、官商合辦銀行、私營銀行;股份銀行、獨資銀行;全國性銀行、地方性銀行;全能性銀行、專業性銀行;企業性銀行、互助合作銀行等。按職能可劃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儲蓄銀行和其他專業信用機構。它們構成以中央銀行為中心、股份商業銀行為主體、各類銀行並存的現代銀行體系。
20世紀以來,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在世界各地陸續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區性的銀行組織,如1930年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1945年成立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1956年成立的國際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開發銀行、1966年成立的亞洲開發銀行等,銀行在跨越國界和更廣泛的領域里發揮作用。
中國的銀行 中國在7~10世紀初期的唐朝,已經出現了辦理金融業務的獨立機構,但經營范圍比較單一。明朝中葉出現的錢庄和清朝產生的票號,實際都具有銀行的性質。這類採取封建式組織管理形式的金融機構,都是獨資或合資經營的,很少有分支機構,資金力量薄弱,業務范圍小,與股份銀行在業務經營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別。中國的第一家民族資本銀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1905年清政府成立戶部銀行是中國最早的國家銀行。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銀行業有了進一步發展。但是,由於中國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不發達和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的銀行業畸形發展。在國民黨統治的後期,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以及中央信託局、中央合作金庫等官僚資本金融壟斷體系,控制了國民經濟的命脈。
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的革命根據地,人民金融事業逐步發展壯大。1932年成立的蘇維埃國家銀行,後改組為陝甘寧邊區銀行。1948年成立了中國人民銀行。
1949年以後 ,在沒收官僚資本銀行的基礎上 ,結合組織各革命根據地的銀行,在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下,將原來的官僚資本銀行改組為新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農業合作銀行。以後,又新建和改組了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投資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1953~1955年,經過清產核資、調整業務和實行儲蓄專業化、公私合營銀行的機構和業務並入中國人民銀行,從而建立了新的集中統一的金融體制 。1983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決定,中國人民銀行成為國家統一管理金融的機構,其他專業銀行成為經濟實體。此後還建立了股份制的、按經濟區域設置的多功能的交通銀行和其他銀行以及許多非銀行金融機構,形成了以中央銀行為領導、以國家專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新的金融體系。在這種體系下,銀行既是經營貨幣、辦理信貸、結算業務的經濟組織,又是國家調節經濟、管理經濟的重要機構。
不叫金行是因為:
「銀行」的來歷
銀行=長凳
銀行最早出現於歐洲,英語稱為Bank,這個詞來源於義大利語Banco(長凳)。為什麼長凳會演變成銀行這個詞呢?原來其中有個掌故。
11世紀時,歐洲商業日漸興起,當時威尼斯和熱那亞曾經是溝通歐亞的貿易要沖,四面八方的生意人雲集,流通著各國貨幣,為了鑒別和兌換,出現了錢幣商。由於條件簡陋,辦事處只有一條長凳,所以商人們稱它Banco。
有趣的是,譯成漢語時稱做「銀行」,這里也有個掌故。原來這個詞傳入我國時,我國貨幣主要是白銀。早在西方文明來到中國之前,中國就已經有了錢庄、銀號等經營貨幣業務的商行。「銀」字成了貨幣的代詞,而「行」來自商行,所以後來稱外國人在中國開設的公司為「洋行」。
最早提到銀行一詞的是清朝咸豐六年(1856),在香港出版的一本書中談到了「銀行錢票」。我國開設的首家銀行是「中國通商銀行」(1897)。1904年清廷戶部(即財政部)奏請成立「大清戶部銀行」,1908年更名為「大清銀行」,這是我國首家國家銀行。
⑺ 做金融股票,為什麼卻叫科技有限公司呢! 而不叫投資管理,或者投資理財
這可能和社會大背景有關吧,現在的金融理財有許多都在朝線上發展,這就涉及到互聯網技術,因此,有許多的互聯網公司也在朝著金融理財發展。關注匯付天下。
⑻ 什麼叫「金融」從事金融業的人員又是干什麼的
資金的融通就叫金融。銀行,保險,證券是金融業的三大支柱。一般的從事金融業的人主要指從事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等投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