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業銀行信用創造的影響因素有哪些詳細回答
1、存款總額、
2、法定準備率、
3、現金漏損率。
以 K代表派生存款總額,以代表加權法定準備金率,以D代表原始存款總額,則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K=D/。
在僅考慮准備金率和存款總額的情況下,派生存款對原始存款的倍數不可能超過1/銀行客戶對現金的提取會相對削弱銀行存款與貸款的輾轉派生能力,如果以 代表現金漏損率,則商業銀行派生存款總額為K=D/( )。
此外,商業銀行中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比例也影響其信用創造能力。一般來說,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高於定期存款,因此,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比例會影響加權法定準備金率,從而間接地影響信用創造能力。
(1)能夠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主要作用:
1、派生存款在企業商品實現價值的過程中,減少了商品在市場上滯留的時間,有助於社會再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
2、加速社會資金的周轉,減少資金在企業和其他部門沉澱的數額和時間。
但是,信用創造不能超越一定的界限,如果盲目地、過度地擴張信用,就會造成經濟過熱,引起通貨膨脹,形式虛假的繁榮,導致經濟結構失衡。
中國的專業銀行和西方國家的商業銀行並不完全相同,但其業務活動的基本方面和商業銀行一樣存在著信用創造能力,因此,也需要運用正確的貨幣政策,控制其信用創造能力,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和協調地發展。
②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商業銀行通過信貸關系創造貨幣。貨幣創造過程如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A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貸款,A客戶用所得貸款進行轉帳支付,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對稱,是指由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辦理貼現或投資等業務活動引申而來的存款。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過程。
註:貨幣創造又叫做貨幣擴張,是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機構或個人)通過信貸關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銀行體系內流通貨幣量擴大的金融行為。
(2)能夠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創造貨幣的三大基本條件:
1、創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創造是指在整個銀行系統內利用超額准備金進行貸款或投資的過程中,活期存款的擴大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又稱「貨幣製造」。商業銀行收到一筆現金,除留足法定準備金外,其餘部分進行貸款或購買有價證券,但支付方式是相應增加借款人或證券賣主在該行戶頭中的活期存款進行的。
因而製造了一筆派生存款。收款人將支票存入與他往來的另一家銀行,第二家銀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貸出去,又會創造另一筆派生存款。如此類推。銀行系統可以創造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貨幣製造表現受法定準備金的影響,而實際是受客觀經濟發展的影響。
2、部分准備金制度:
准備金的多少與派生存款量直接相關。銀行提取的准備金佔全部存款的比例稱作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備金越多,銀行可用的資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應減少;反之,存款准備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備金越少,銀行可用資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應增加。
3、非現金結算制度:
在現代信用制度下,銀行向客戶貸款是通過增加客戶在銀行存款帳戶的余額進行的,客戶則是通過簽發支票來完成他的支付行為。因此,銀行在增加貸款或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存款額,即創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戶以提取現金方式向銀行取得貸款,就不會形成派生存款。
③ 貨幣創造機制的概念,幫幫忙啦
(一)現代的信用貨幣
1、最早的典型形態是銀行券;硬幣的發行通常統一於中央銀行,也屬信用貨幣
2、銀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種種不同的名稱)
3、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銀行的儲蓄存款
4、所有以銀行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除鈔票和硬幣外,IMF概稱之為「存款貨幣」
(二)信用貨幣與債權債務網
1.信用貨幣流通是與信用關系全面覆蓋經濟生活緊密相關的
2.現代經濟債權債務的網路中進行運作,用信用支付工具實現債權債務的消長和轉移勢所必然
3.債權債務是以一定的文書形式來體現並具備法律規范的形式;銀行信用文書,自然而然地成為代替貴金屬流通的理想貨幣形態
二、存款貨幣的創造
(一)現代銀行創造貨幣功能
1.銀行在調劑貨幣資金餘缺和組織互結算的基礎上,發展了發行銀行券和創造存款貨幣的功能
2.銀行券的發行逐步集中於中央銀行;現代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功能體現為創造存款貨幣
(二)原始存款與派生存款
1、原始存款,是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現金存款以及從中央銀行獲得的再貼現及再貸款資金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是指由銀行的貸款和投資活動而衍生出來的存款
3.原始存款與派生存款的區別
來源不同,原始存款屬於基礎貨幣,來源於中央銀行;派生存款由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直接創造,來源於商業銀行
與基礎貨幣的關系不同,原始存款是流通中的現金向存款貨幣轉變,不引起社會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派生存款的變動直接影響社會貨幣供應量的變化
二者的地位不同,原始存款決定派生存款
(三)鑄幣制度下存款貨幣派生過程
1.設A銀行吸收到客戶存入10000元鑄幣;根據經驗,保存相當於存款額20%的鑄幣即足以應付日常提取鑄幣需要。那麼,A銀行即可把8000元鑄幣貸給乙。A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2.乙將8000元鑄幣支付給丙,丙把鑄幣存入自己的往來銀行B,按照同樣的考慮,B銀行留下20%的鑄幣即1600元,其餘6400元鑄幣貸給客戶丁。這時,B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3.如此類推,從銀行A開始至銀行B,銀行C,…,銀行N,持續地存款貸款,貸款存款,則產生這樣的結果:
4.這里有:⑴原始存款R、⑵貸款總額L、⑶經過派生後的存款總額(包括原始存款)D、⑷必要的鑄幣庫存對存款的比率r,這四者的關系可表示
(四)現代金融體制下的存款貨幣創造
1.類似於庫存鑄幣的准備
銀行對於吸收的存款要准備一部分銀行券,以保持存款的客戶提取現金
支票結算中銀行之間的應收應付差額則已完全不需要用銀行券結清,只需要通過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賬戶進行劃轉
2.各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稱作準備存款
由國家規定,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存款對該銀行所吸收的存款總額的比率,為法定準備率
超過法定比率部分為超額准備率
3.一個無現金的支付流轉模型下,存款貨幣創造
「原始存款」來源:
存款貨幣銀行從中央銀行借款
客戶收到一張中央銀行的支票——比如由國庫開出的撥款支票——並委託自己的往來銀行收款
也可能是客戶向存款貨幣銀行出售外匯並形成存款,而銀行把外匯售與中央銀行並形成准備存款
派生存款的過程
舉例
⑴假設A銀行的客戶甲收到一張中央銀行的支票,金額為10000元;客戶甲委託A銀行收款。從而A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存款增加10000元,而甲在A銀行賬戶上的存款等額增加10000元。
⑵A銀行吸收了存款,從而有條件貸款。設法定準備率仍為20%,則A銀行針對吸收的這筆存款的法定準備金不得低於2000元。如果A銀行向客戶乙提供貸款,按最高可貸數額是8000元,則A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⑶當乙向B銀行的客戶丙用支票支付8000元,而丙委託B銀行收款後,A銀行、B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⑷B銀行在中央銀行有了8000元的准備存款,按照20%的法定準備率,則它的最高可貸數額為6400元。向客戶丁貸出6400元後,則B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⑸當B銀行的客戶丁向C銀行的客戶戊用支票支付6400元的應付款,而客戶戊委託C銀行收款後,B銀行、C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⑹C銀行在中央銀行有了6400元的准備存款,按照20%的法定準備率,則它的最高可貸數額不得超過5120元。如向客戶貸出,則C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⑺當C銀行的客戶己向D銀行的客戶庚用支票支付6400元的應付款,而客戶庚委託D銀行收款後,C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⑻如此類推,存款的派生過程如下表:
⑼存款貨幣銀行體系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4.派生存款模型
用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內的經過派生的存款增加總額,ΔR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備存款的初始增加額,rd表示法定存款准備率,則三者關系式如下:
(五)存款貨幣創造的乘數
1.存款貨幣創造的兩個必要的前提條件
各個銀行對於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備金
銀行清算體系的形成
2.存款貨幣創造的乘數
銀行存款貨幣創造機制所決定的存款總額,其最大擴張倍數稱為派生倍數,也稱為派生乘數,它是法定準備率的倒數
這里的K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夠擴大的最大倍數,實際過程的擴張倍數往往達不到這個值
3.活期、定期存款與創造乘數
仍設?D為活期存款量的增額,rd為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率;再假定?T為定期存款量的增額,rt為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率,?R為總准備存款的增額,且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之比為t(?T/?D)。則有:
4.現金與存款貨幣的創造乘數
客戶會從銀行提取現金,從而一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出現所謂的「現金漏損」。現金漏損額與活期存款總額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也稱提現率
用?C代表現金漏損額,用c代表現金漏損率,則 c=?C/?D;?C=c??D
設定包括現金的情況下,存款貨幣的創造乘數為
5.超額准備金與存款貨幣的創造乘數
銀行實際持有超過法定要求的准備金,稱超額准備金,超額准備金與活期存款總額的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以e代表。這時,銀行的初始准備為:
?R=?D?rd+t?rt??D+c??D+e??D
=?D(rd+t?rt+c+e)
完整的存款貨幣創造乘數是:
三、中央銀行體制下的貨幣創造過程
(一)現金投入流通過程
1.現金進入經濟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貨幣銀行的客戶從自己的存款賬戶提取現金。
2.存款貨幣銀行,存入的現金滿足不了提取現金的要求,則必須從准備金賬戶提取現金
3.存在於流通過程中的現金,就是存款貨幣銀行從中央銀行的准備存款賬戶上提取現金形成的
(二)現金增發與准備存款的補充
1.現金發行與現金回籠
現金發行=存款貨幣銀行提取的現金多於存入的現金,是現金發行量的增長
現金回籠=存款貨幣銀行存入的現金多於提取的現金,是現金發行量的減少
2.現金的發行都是增長的:根本原因是經濟增長
3.准備金存款必須得到補充
當現金的增發是必然趨勢時,意味著存款貨幣銀行從准備存款賬戶不斷地提取現金,准備存款相應下降
在經濟增長的條件下,准備存款必須不斷地得到補充
(三)准備存款的補充必須有中央銀行的支持
1.要使存款貨幣銀行整體的准備存款總額增加,必須有中央銀行資產業務的增加
2.存款貨幣銀行從中央銀行補充准備存款的途徑:
向中央銀行再貼現和直接取得貸款
向中央銀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債券
向中央銀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匯……
3.在補充准備金存款過程中,中央銀行一方面積累了自己的資產;而另方面則形成兩大負債項目
不斷補充、不斷提取現金的准備存款余額
由一筆筆現金漏損所累積形成的流通中現金
4.央行的支持有無限制:從客觀經濟過程來說,對央行約束則是強有力的
存款貨幣銀行不需要補充准備存款,中央銀行有能力也無從發揮
強行支持無限制的貨幣創造,則會促成通貨膨脹。
(四)貨幣乘數
1.基礎貨幣,對於創造信用貨幣來說,「存款准備」與「流通中貨幣」這兩者缺一不可。因而統稱為基礎貨幣,或稱高能貨幣、強力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之為「准備貨幣(reservemoney)」
2.基礎貨幣的構成的表達式:
B=R+C
式中,B為基礎貨幣;R為存款貨幣銀行保有的存款准備金(准備存款與現金庫存);C為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
3.貨幣乘數,貨幣供給量與基礎貨幣相比,其比值稱之為貨幣乘數。用MS代表貨幣供給,B為基礎貨幣,m為貨幣乘數,則有:
MS = m?B
4.基礎貨幣C+R與貨幣供給量C+D的關系:
5.相應的代數表達式:
四、對現代貨幣供給形成機制的總體評價
(一)最節約的貨幣制度
1.節約了貨幣材料。現代信用貨幣中的鈔票和硬幣是用紙或賤金屬製造的,存款貨幣本身只不過是銀行賬戶上的一個數字,而電子貨幣,更是極大的節約
2.節約了有關貨幣流通方面的費用
3.貨幣流通速度的加快,可以減少貨幣需要量
(二)雙層次的貨幣創造結構
1.第一個層次——創造存款貨幣的存款貨幣銀行:
創造存款貨幣是由無數銀行,在不同時點和地點上,通過自我約束機制分散地決策的
正是分散決策,才有可能針對千差萬別的需求機動靈活地供給貨幣
而自我約束機制則使它們認真地對客戶所提出的需求進行評價和篩選
2.第二個層次——中央銀行
每一筆存款貨幣的創造都合理,並不等於創造的存款貨幣總量必然符合經濟的客觀要求
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則可解決全局均衡的問題
(三)聯結微觀金融與宏觀金融的關節點
1.信用貨幣的創造機制是金融的微觀方面向金融的宏觀方面過渡和金融的宏觀方面向金融的微觀方面過渡的關節點。
2.信用貨幣創造,都是公司、公眾、政府機構為一方和存款貨幣銀行、中央銀行為另一方,環繞一筆一筆具體的貨幣存、取、借、貸,所進行的諸多微觀經濟行為的過程
3.經濟行為主體的微觀金融行為卻為經濟生活連綿不斷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貨幣。流通中的貨幣——構成貨幣供給,從而關系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對比,構成宏觀金融問題的核心,導出了宏觀經濟的結果
4.當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失衡,從而客觀經濟生活從金融的宏觀方面提出調整要求時,其實現也不能繞過信用貨幣的創造機制:即只能透過利益機制影響參與金融行為的諸多微觀經濟主體,並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改變宏觀均衡狀態的。當然,在非常時期可有非常措施。
5.只有了解信用貨幣的創造機制,才能具體理解金融微觀方面與金融宏觀方面的連結。
④ 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區別 關系
1、經營的業復務不同。
中央銀制行的主要業務有貨幣發行、集中存款准備金、貸款、再貼現、證券、黃金占款和外匯占款、為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辦理資金的劃撥清算和資金轉移的業務等;商業銀行經營的主要業務,一般均分為負債業務、資產業務以及表外業務。隨著銀行業國際化的發展,國內這些業務還可以延伸為國際業務。
2、職能不同。
中央銀行職能主要以制定、執行貨幣政策,對金融機構活動進行領導、管理和監督。是一個"管理金融活動的銀行",同時,還有其他職能;商業銀行的職能主要分別是調節經濟、信用創造、信用中介、支付中介等。
3、目的不同。
中央銀行不以盈利為目的;商業銀行已盈利為目的。中國人民銀行是銀行的銀行,商業銀行是向中國人民銀行存款和申請貸款的企業。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吸收存款,也可以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貸款,即由中國人民銀行通過貸款方式向商業銀行提供資金。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識全知道系列叢書》
⑤ A銀行吸收客戶存款10000元,存款准備金率20%,市場利率10%,計算派生存款規模,並列表說明信用創造過程
存款10000元,繳存存款准備金10000*20%=2000元,銀行實際可用資金8000元可用於發放貸款,客戶收到8000元貸款支回付給其他企業,又成為其答他企業在其它銀行的存款,這樣就新增了8000元的存款,以此類推,照此循環,實際派生存款為 10000*0.8+10000*0.8*0.8+......的等比數列,即10000/0.2-10000=40000元的派生存款。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況,實際派生情況受超額准備金、現金漏損、存貸比等情況的影響。
⑥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信用
信用創造必須具備兩大基本條件:
部分准備金制度:准備金的多少與派生存款量直接相關。銀行提取的准備金佔全部存款的比例稱作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備金越多,銀行可用的資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應減少;反之,存款准備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備金越少,銀行可用資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應增加。
非現金結算制度:在現代信用制度下,銀行向客戶貸款是通過增加客戶在銀行存款帳戶的余額進行的,客戶則是通過簽發支票來完成他的支付行為。因此,銀行在增加貸款或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存款額,即創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戶以提取現金方式向銀行取得貸款,就不會形成派生存款。
創造過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A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存款。A客戶用存款進行轉帳支付給客戶B,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