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資產負債表裡最主要的指標是什麼
資產負債表裡沒有什麼最主要的指標!
主要看的是整體的一種狀態,資產總額、負債總額,然後再看指標!
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產權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現金比率等等,這些指標都是幫助所有者決策的重要性指標!
❷ 資產負債表所表示的指標有哪些
(1)資產的橫向和縱向結構比率
(2)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X100%
(3)速動比例=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4)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❸ 資產負債表相關的財務指標
財務指抄標有: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等,對投資項目的清償能力進行分析。
資產負債表分析,是指基於資產負債表而進行的財務分析。資產負債表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時點的財務狀況,是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結果的集中體現。通過分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能夠揭示出公司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公司經營穩健與否或經營風險的大小,以及公司經營管理總體水平的高低等。
❹ 以下關於國民資產負債統計分析指標中,屬於反映資產使用效果的指標是()
B 資金產值率 是 假設一年期初到期末這段時間內投出去的資金所獲得的收益與本金的比值,這個值大通常說明投資回報效率高,資金的到了有效開發利用,否則資金就浪費了。
C 國民財富增長速度 與 資產使用效果沒有任何關系,因為與 國民財富增長速度 並列的還有政府和各種公司機構的財富增長速度, 就像中國大陸的GDP年高速增長,但國民財產增長速度並不高速,大部分人中低速甚至倒退更窮,是因為大部分成果被並列的政府、公司機構給佔取了, 國民財富增長速度 不夠全面;
B比較全面,c僅是部分
❺ 關於資產負債表的幾個指標
凈資產收抄益率和總資產報酬率相等襲,說明沒有負債,如果屬實的話,說明企業不但不借款,而且沒有應付款項類,說明企業信譽度不高,在產業鏈中處於弱勢地位;
但資產負債率表明公司有負債,這是很奇怪的!
前兩個指標為負,說明盈利能力很差!
速動比率高本來是好事,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高,但根據前面的分析,說明企業負債過低或為0,顯示企業自身質量不高。
現金比率為負,雖然企業經營現金流為負,很差,公司有大量的應收款,更顯示對下游的控制力很差。
收入增長高,但凈利率為負,不合理。
綜合,企業提供的財務數據不可信,企業質量差
❻ 資產負債表有幾個重要的指標怎麼通俗易懂的理解
資產負債表的核心公制式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意思就是你的資產來源一部分是對外舉債借來的,一部分是你們公司股東的資金,加起來是你們公司的所有資產來源。比如你買房子花300萬,自有資金為150萬(所有者權益),還需對外舉債150萬。房子就相當於你們公司資產,它等於自有資金150萬加上對外籌資150萬。不知道這樣說你能不能明白
❼ 評價資產負債率指標的標准以多少為好
100%負債率是風險很大復的,具體制資產負債率的評價是根據行業不同指標不同的,一般80%就是一個警戒線了,過高的話運營風險就過高了。對於一般企業來說也不是越低越好,畢竟一般企業資金是沒有那麼充裕的,一般50%屬於較為正常吧。當然也有零負債經營的例如華為、和黃。
❽ 資產負債表裡各項指標的正常值應為多少合適
資產負債表的各個指標為資產總額、負債總額,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產權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現金比率等等。指標正常值為:營業利潤率,該指標表示全年營業收入的盈利水平,反映企業的綜合獲利能力。
一般來講,該指標應大於8%,當然指標值越大,表明企業綜合獲利能力越強。凈資產收益率,目前對中小企業來講應大於 5%。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回報越高,股東們收益水平也就越高。
(8)金融機構資產負債統計指標擴展閱讀:
資產負債表為簿記記帳程序的末端,是集合了登錄分錄、過帳及試算調整後的最後結果與報表。就性質言,資產負債表則是表現企業體或公司資產、負債與股東權益的的對比關系,確切反應公司營運狀況。
就報表基本組成而言,資產負債表主要包含了報表左邊算式的資產部分,與右邊算式的負債與股東權益部分。
而作業前端,如果完全依照會計原則記載,並經由正確的分錄或轉帳試算過程後,必然會使資產負債表的左右邊算式的總金額完全相同。而這個算式終其言就是資產金額總計=負債金額合計+股東權益金額合計。
賬戶式資產負債表分左右兩方,左方為資產項目,大體按資產的流動性大小排列,流動性大的資產如「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等排在前面,流動性小的資產如「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等排在後面。
右方為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項目,一般按要求清償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等需要在一年以內或者長於一年的一個正常營業周期內償還的流動負債排在前面,「長期借款」等在一年以上才需償還的非流動負債排在中間,在企業清算之前不需要償還的所有者權益項目排在後面。
❾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指標有哪些
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形成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國有企業預算約束的軟化。首先,在企業登記注冊開始就存在預算約束軟化的問題。長期以來國家創辦企業沒有資本金注入或注入嚴重的不足。而且大多數國有企業缺乏資本金補償機制,隨著企業的發展,資本金比重越來越低。在 國實行不同項目差別利率的條件下,那些取得國家重點項目的國有企業就可以得到國家優惠貸款,使預算約束軟化。而這些國有企業又以重點項目為名拖延、抵賴和逃廢銀行貸款,銀行也沒有辦法。其次,在經營過程中國有企業受到各個方面的干預,無法成為獨立的法人,從而使得預算約束軟化。主要表現為產權主體缺位、企業承擔的社會保障責任過多、受到的政府幹預過大和過多地負擔了體制轉軌時期的改革成本。 (2)企業資本充足率嚴重不足。銀企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不良資產的債權人國有銀行和債務人國有企業都是「國有」的。國家可以指令國有銀行延期收款或追加貸款,致使效益不好的企業債務越滾越大。這時的企業主要靠信貸資金運營,這就在事實上造成了企業資本金的嚴重不足,同時造成國有銀行的信貸資金長期沉澱,從而形成大量的不良資產。 (3)金融監管不力。由於監管體制缺陷和經驗不足等原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人民銀行側重於金融機構的發展和金融市場的培育,而在金融監管方面的力度則不夠。成立不久的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也存在著只注重合規性的監管,不注重風險監管的傾向。 (4)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也是不良資產形成的重要原因。它主要體現在:法律不健全,使得作為社會經濟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的銀行業務活動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宜粗不宜細」的立法指導思想,使得已有的法律規定無法具體實施;銀行與企業間的大量業務活動依照政策辦事,而政策與法律相矛盾,損害了法律的權威,為不良資產的形成埋下伏筆。 2.內部原因 (1)國有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上認識不足。長期以來商業銀行沒有樹立起風險和效益意識,沒有把銀行看作自負盈虧的實體。對已經形成的不良資產認識不足,對一些負債累累的國有企業仍然給予貸款支持。對於某些企業利用改制、改組等機會逃廢銀行債務,沒有依法保護自己的權益,有效地阻止不良資產的發生。 (2)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管理制度不健全。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經營管理體制不盡合理,資金與規模脫節,信貸人員素質低,不利於風險防範。國有商業銀行的管理體制中缺乏一套有效的風險預警系統,短期貸款的長期化,增加了銀行貸款回收的風險。 (3)信貸投向缺乏科學定位國有商業銀行在選擇貸款客戶方面缺乏細致的市場調研,信貸投向缺乏前瞻性、主動性,導致一方面對市場前景好、業績優良、守信用企業的投放力度不夠,影響銀行的經營效益。另一方面又給業績不良、沒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注入了資金,最終無法收回而形成不良資產。 (4)審貸分離不徹底。貸款的發放部門與評審部門在分工上是各有側重的,既互相協作,又相互制約。貸款發放部門主要是拓展客戶並對項目進行初評;審查部門則對貸款進行後續評審決策。但長期以來,銀行審貸合一,缺乏必要的內部制約機制。在審貸合一的情況下,政府指令授信使得執行暢通無阻,人情貸款,工作失誤與偏差屢見不鮮,極易造成銀行不良貸款。 (5)國有商業銀行沒有成為真正的獨立法人。缺乏真正的經營自主權,在貸款問題上不能自主,在地方政府行政干預下造成大量貸款死滯。 3.體制原因 (1)體制改革對不良資產形成的影響。體制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二十多年的改革進程使得收入向個人傾斜,但是 國資本市場仍然欠發達,企業所需資金難以靠直接融資來取得,這樣就形成了一批幾乎完全靠貸款創辦和經營的國有企業,而絕大多數企業經營業績欠佳,從而造成銀行的不良資產。 (2)國有企業過低的固定資產折舊率對不良資產形成的影響。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率偏低,而且多數企業還未足額提取,這些過低的固定資產折舊率還被國家以各種形式全部或部分收繳,成為政府預算。自「撥改貸」以後,企業要擴大再生產只好靠向銀行借款來實現,隨著國有企業在「七五」、「八五」期間的大規模改造,多數企業變成了高負債經營,這就增加了其歸還貸款的難度,從而加劇了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 政府部門違背經濟規律,直接干預銀行和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動,這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經濟制度,對於銀行不良資產的產生和積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國家政策的變動加大了投資的風險,經濟體制改革不到位,經濟運行忽冷忽熱,投資決策隨意性大,投資結構難以改善,投資效益低下,最終導致銀行資產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