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郵政金融業務有哪些
郵政儲蓄銀行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批准,可以經營下列部版分或全部金融業務權。①吸收本外幣儲蓄存款。②辦理匯兌。③從事銀行卡(借記卡)業務。④代理收付款項。包括代發工資和社會保障基金、代理各項公用事業收費和代收稅款等。⑤代理發行、兌付政府債券。⑥代理買賣外匯。⑦代理保險。⑧代理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特定業務。⑨辦理政策性銀行、中資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大額協議存款。⑩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中央銀行票據。承銷政府債券和政策性金融債券。提供個人存款證明服務。提供保管箱服務。辦理網上銀行業務。經銀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如發放貸款、小額信用貸款。
B. 中國郵政金融網點怎麼樣,主要是做什麼的,不是郵儲銀行是金融網點
中國郵政金融網點就是中國郵政的辦理金融業務的網點,達不到郵政儲蓄銀行的網點成立條件,可能會同時開辦郵政業務和金融業務。
C. 郵政儲蓄銀行總部聯系方式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儀式3月20日在京舉行。這是繼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成立後,中國郵政儲蓄體制改革邁出的又一實質性步伐。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董事長一職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劉安東擔任,行長為陶禮明。郵政儲蓄銀行在北京設立總行,按行政區劃建立省級分行,省級以下機構,根據各省不同的情況和實際需要,設立精簡的分支機構。
據介紹,郵政儲蓄自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已建成覆蓋全國城鄉網點面最廣、交易額最多的個人金融服務網路:擁有儲蓄營業網點3.6萬個,匯兌營業網點4.5萬個,國際匯款營業網點2萬個。其中有近60%的儲蓄網點和近70%的匯兌網點分布在農村地區,成為溝通城鄉居民個人結算的主渠道。
截至2006年底,全國郵政儲蓄存款余額達到1.6萬億元,存款規模列全國第五位。持有郵政儲蓄綠卡的客戶超過1.4億戶,每年通過郵政儲匯辦理的個人結算金額超過2.1萬億元,其中,從城市匯往農村的資金達到1.3萬億元。在郵政儲蓄投保的客戶接近2500萬戶,占整個銀行保險市場的1/5。
郵政儲蓄本外幣資金自主運用規模已接近1萬億元。郵政儲蓄計算機系統運行安全穩定,跨行交易成功率位居全國前列,交易差錯率保持全國最低水平。
但由於此前的郵政儲匯局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機構,資金運用渠道難以得到靈活拓寬,隨著新增儲蓄存款快速增加,資金運用難的問題突出;郵政儲蓄機構作為金融機構的主體不清,財務與郵政混合,管理責任難以落實,監管難以深入查處。經國務院同意,銀監會正式批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開業。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以全資方式出資組建,它將依託郵政網路,按照公司治理架構和商業銀行管理要求,致力於建設資本充足、內控嚴密、營運安全、競爭力強的現代銀行。將不斷豐富業務品種,向城鄉居民提供小額信貸、消費信貸、信用卡、投資理財、企業結算等更豐富的金融服務,進一步致力於建設溝通城鄉、覆蓋全國的金融服務網路。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後,將完全繼承郵政儲蓄及各項郵政金融業務的資產和負債,客戶不必因改制而辦理任何變更手續。(記者 原國鋒)
D. 郵政儲蓄屬於什麼郵政服務還是金融服務
中國郵政儲蓄全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於2007年3月20日正式掛牌成立,是內中國第五大銀行,[1][2]是在改革郵政儲容蓄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承繼原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經營的郵政金融業務及因此而形成的資產和負債,並將繼續從事原經營范圍和業務許可文件批准、核準的業務。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是中國領先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定位於服務社區、服務中小企業、服務「三農」,致力於為中國經濟轉型中最具活力的客戶群體提供服務。郵儲銀行在全國31個省(市 、自治區)全部設立了省級分行,在大連、寧波、廈門、青島、深圳設有5個計劃單列市分行。 2012年2月27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於2012年1月21日依法整體變更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截止2018年11月初,郵儲銀行擁有近4萬個營業網點,服務個人客戶達5.65億戶。
E. 郵政儲蓄銀行開展哪些業務
郵政儲蓄銀行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批准內,可以經營下列部分或全部金容融業務。①吸收本外幣儲蓄存款。②辦理匯兌。③從事銀行卡(借記卡)業務。④代理收付款項。包括代發工資和社會保障基金、代理各項公用事業收費和代收稅款等。⑤代理發行、兌付政府債券。⑥代理買賣外匯。⑦代理保險。⑧代理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特定業務。⑨辦理政策性銀行、中資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大額協議存款。⑩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中央銀行票據。承銷政府債券和政策性金融債券。提供個人存款證明服務。提供保管箱服務。辦理網上銀行業務。經銀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如發放貸款、小額信用貸款。
F. 郵政局代理金融網點可以辦理哪些業務萬分感謝
首先,明確代理金融網點是郵政儲蓄銀行的代理,代理的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金融業務。2007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繼承了原中國郵政的金融業務,因分家並未完全徹底,中國郵政仍然控制著一半多的郵政金融網點,用郵政儲蓄的盈利補貼普遍服務的虧損,與銀行對外統一使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標示,繼續發展郵政金融業務。因郵政金融業務全全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繼承,中國郵政管轄的金融網點只能成為代理網點。
其次,業務范圍。因為代理的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金融業務,所以開展了部分金融業務板塊,主要是:存取款,代收代付、開戶、掛失、匯款等一般性的業務都能辦理,另外理理財、保險等表外業務也可以。但是信貸業務、公司業務以及國際金融業務是不辦理的。這些業務都由郵政儲蓄銀行辦理。
G. 郵政儲蓄銀行卡都有哪幾種
郵政銀行卡共有種,分別是綠卡(借記卡)、綠卡通卡、綠卡通IC卡金卡、綠卡(淘寶聯名卡)、區域聯名卡、生肖卡、綠卡、金暉卡。適合學生用的主要是淘寶卡和生肖卡。
拓展資料:
綠卡(借記卡):是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發行的,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金融支付工具。綠卡為借記卡,不允許透支。
10.郵政儲蓄卡(簡稱綠卡),是國家郵政部門為儲戶提供金融服務而發行的一種金融交易卡。郵政儲蓄卡向郵政儲蓄卡城鄉居民個人發行,凡在郵政儲蓄電腦聯網郵局(或郵政儲蓄點)開立活期儲蓄帳戶的城鄉居民均可憑本人身份證申請使用郵政儲蓄卡。它的主要功能是能在聯網ATM和郵政儲蓄所存、取款及在聯網的POS上進行消費。
11.郵政儲蓄POS業務:是郵政儲蓄為推進電子貨幣的實現,減少現金流通,減輕商戶勞動強度,為儲戶提供的一種消費服務工具。在銀行卡網路已設有POS終端的商場、酒店、娛樂場所、公共服務場所等,郵政儲蓄卡用戶都可憑戶頭則不用現金進行消費,用戶消費、繳費金額不受限制,免收手續費。但帳戶不能透支。
H.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多少個網點
截至抄2016年一季度末,郵儲銀行擁有營襲業網點超過4萬個,網點覆蓋中國全部城市和近99%的縣域地區。
根據國務院金融體制改革的總體安排,在改革原有郵政儲蓄管理體制基礎上,2007年3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2012年1月21日,經國務院同意並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依法整體變更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已成為全國網點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服務客戶數量最多的商業銀行。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郵儲銀行擁有營業網點超過4萬個,網點覆蓋中國全部城市和近99%的縣域地區;個人客戶數量超過5億戶,服務中國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存款總額超過6.7萬億元,貸款及墊款總額近2.7萬億元。這使得郵儲天然具備了普惠金融的優勢,也正因為此,郵儲銀行確立了大型零售銀行的戰略定位。
在2016年7月1日最新公布的英國《銀行家》雜志「2016年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榜單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2015年末總資產近7.3萬億元位居第22位;以一級資本近2690億元排名第39位,進入前40名。
I. 郵政儲蓄的發展
2006年12月31日,銀監會同時要求,郵政儲蓄銀行籌建工作六個月內完成。
自此,這家未來中國第五大國有商業銀行,正式進入了「臨盆」的緊張准備階段。
特殊「異象」
郵政儲蓄業務從誕生之日起,就蘊藏了諸多「異象」——說它不是銀行,但它吸納存款;說它是銀行,但它只存不貸。
始於1986年的郵政儲蓄最初被央行界定為只存不貸,其吸收的存款有65%以上來自農村。1990年,郵政儲蓄存款由代辦改為全額轉存央行,由央行支付利息;該利率遠高於郵儲系統支付給儲戶的利率,郵政系統據此坐享著一筆穩賺不賠、毫無風險的利差收益。
自1996年至2002年,央行連續8次降息 ,但郵政儲蓄的轉存利率仍遠高於同期商業銀行交存央行的准備金利率;譬如,僅僅2002年當年,央行就向郵政儲蓄支付了180億元的轉存利息,成了郵電分拆之後中國郵政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2003年8月1日,央行提出,郵政儲蓄的轉存應該實行新老劃斷,准予此後新增的存款可以由國家郵政局自主運作,但放貸獲利仍為禁區;原有的存款(約8290億元)繼續按4.131%的利率轉存在人民銀行;央行的郵儲「包養」政策至此終結,轉存款利率下調,甚至比商業存款的一年期利率還低,郵政儲蓄當年因此一項就減少了45%左右的收益。
郵政儲蓄資金的增長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到2005年末,郵政儲蓄存款余額達到1.3萬億元,存款余額居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及中國銀行之後,列第五位。郵政儲蓄存款余額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9.56%。
2003年,國家郵政儲匯局新增存款1496億元;2004年新增1750億元,也就是說當年能真正走向市場的郵政儲蓄資金已經高達2000億元左右。截至2006年8月,中國郵政儲蓄存款余額達1.54萬億元,其中,郵政儲蓄資金自主運用資產余額突破8000億元。
相對於其他商業銀行,郵政儲蓄的優勢在於縣域金融的網點優勢,郵政儲蓄銀行擁有2.5億儲戶和3.7萬個營業網點,其中縣及縣以下農村網點佔到2/3以上。且其絕大部分網點已經實現計算機聯網,可以實現全國通存通兌。
先天三道坎
在溫室里成長的郵政儲蓄能否在銀行競爭中站穩,很多人提出質疑。
業內專家表示,定位模糊、信貸經驗缺失與農村金融市場的特殊性這三道「坎」,將考驗郵政儲蓄真正變身商業銀行的實際進程。
銀監會在籌備成立郵儲銀行時的市場定位是,充分依託和發揮網路優勢,完善城鄉金融服務功能,以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為主,為城市社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居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與其他商業銀行形成互補關系,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
但多位業內專家表示,銀監會給出的上述郵儲銀行市場定位不夠清晰,並沒有切實解決郵儲銀行將來「如何生存」的關鍵問題。另外,在目前沒有對郵政普遍服務的公益角色與盈利角色進行科學的劃分與量度的情況下,把目前具有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的郵儲貿然推向市場,存在風險隱患。
與此同時,如何控制信貸風險也是缺乏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經驗的郵儲銀行必須跨過的一道檻。
「郵政儲蓄變身郵儲銀行,最重要的條件是具備商業銀行的信貸能力,但信貸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養建立的,制度、人員、經驗都需要時間與市場檢驗。」一位金融學者表示,由於缺乏審貸經驗,又有放貸壓力和沖動,郵儲銀行在無市場經驗的情況下大量放貸,很難避免出現大量壞賬的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認為,從郵政儲蓄的現有人員構成、知識結構以及運作方式來看,郵政儲蓄部門根本不具備對貸款風險的識別和控制能力,一旦開展零售業務,必將帶來極大的經營風險。
資深銀行業內人士陳德沛則表示,銀監會剛剛出台了《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對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門檻進行大幅度調低。同時,隨著內地金融市場對外之門漸開漸大,外資銀行早已對農村金融市場這塊蛋糕虎視眈眈。
「現在再加上郵政儲蓄銀行的成立及其服務於『三農』的政策導向,農村金融市場在資金面上勢必形成明顯的『賣方市場』,在整個農村金融市場監控機制尚未成熟,或有關部門並未足夠重視的時候,會不會造成混亂的局面呢?」陳德沛表示,郵政儲蓄銀行的成立須防止欲速則不達。
後天三大難
然而,從原先「只存不貸」的儲蓄機構轉變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業銀行也並非易事。
沒有了旱澇保收的轉存利息,郵政儲蓄開始被迫為自己吸收的存款資金苦尋出路。郵政儲匯局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在存款業務、中間業務方面,郵政儲蓄和其他商業銀行並無差別,「就像一個商業銀行」,真正讓郵政儲蓄擔心的是資金運用。
雖然定期存單小額質押貸款業務的開展拓展了郵政儲匯局的資金運用渠道,但目前還只是局限在小范圍試點。郵政資金的運用渠道依然十分有限,目前主要包括購買債券和協議存款。近兩年銀行業資金充裕,郵政儲蓄資金運用的收益情況並不十分理想。
而專家們普遍認為,如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場找準定位是郵儲銀行面臨的首要問題。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談儒勇博士表示,我國的金融市場仍主要為大銀行所壟斷,亟待建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讓中小銀行可以展開錯位競爭,為其生存尋找一個合適的環境。對於郵政儲蓄銀行來說,由於現有網點很多分布在農村地區和城鄉結合部,商業銀行撤出後,這一市場出現空白,郵政儲蓄銀行可以在這里謀求發展。但是,其在經營模式上,一定要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上海銀行發展研究部張吉光則通過分析郵政儲蓄銀行的比較優勢,提出充分利用現有的資金優勢和網路覆蓋優勢,走「城市批發+農村零售+中間業務」的道路。
雖然郵儲銀行的未來定位還不是完全清晰,但目前看來,監管部門無意使郵儲銀行成為類似「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第五大國有銀行。按照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的說法,新組建的郵儲銀行將在保留利用郵政網路基礎功能的基礎上,完善城鄉金融服務功能,以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為主,與其他商業銀行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真正的難題在於內部控制、風險管理以及市場化經營時所面臨的機制和人才的瓶頸。
據不完全統計,銀監會去年派出郵政儲匯局檢查組1284次,檢查機構12425個,僅次於農信社及農商行、國有商業銀行。讓監管部門頭痛的是,郵政儲蓄資金運用中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難以防範;郵政儲蓄機構內控薄弱,資金案件不斷發生,並且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郵政儲蓄機構作為金融機構的主體不清,財務與郵政混合,管理責任難以落實,監管難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