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金融,金融在經濟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金融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
金融(FIN)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專業的說法是:實行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狹義的可以理解為金融是動態的貨幣經濟學。)在金本位時代,黃金是世人公認的最好價值代表。金,指的是金子,融,最早指固體融化變成液體,也有融通的意思,所以,金融就是將黃金融化分開交易流通,即價值的流通。如今黃金已很大程度上被更易流通的紙幣、電子貨幣等所取代,但是黃金作為價值的流通並沒有變。離開了價值流通,金融就成為"一潭死水",價值就無法轉換,經濟就無法運轉。同許多其它學科一樣,金融學的本質是研究探索金融的客觀規律,然而由於人類進入金融社會的時間還非常短,因此人類仍處在金融洪荒時代,距發現金融規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因如此,金融危機頻發!
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 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或金融經濟,它的運行表現為價值流導向實物流,貨幣資金運動導向物質資源運動。金融運行得正常有效,則貨幣資金的籌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會資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對國民經濟走向良性循環所起的作用也就明顯。
Ⅱ 公允價值變動對企業的影響
按照新會計准則的要求,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以及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衍生工具、套期保值等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金額應計入當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本文就該科目的具體運用對利潤表中其他有關損益類項目和企業凈利潤的影響展開討論與分析,同時針對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與「投資收益」兩個科目的確認與計量的爭議進行分析。
一、「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一)交易性金融資產與交易性金融負債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二)以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三)衍生工具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四)套期保值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由於以上五類資產、負債中確認、計量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企業利潤的影響有一定的相似性,筆者就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運用及對利潤的影響進行詳細探討。
二、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對企業利潤表的影響
(一)「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具體運用及對企業利潤總額的影響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將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負債時,把該項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負債以前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轉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而處置收入價款與金融資產最初取得成本的差額確認投資收益。
例:
因此,本文認為,每個會計期末「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企業利潤總額的影響本期末該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本期末該資產賬面余額的差額;資產處置時「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企業利潤總額的影響為以前期間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金額,而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無直接聯系,它相當於初始投資成本與處置時取得的價款的差額。所以,處置該項金融資產對本年的利潤總額影響為:投資收益金額加上以前年度確認的未實現損失或是減去以前年度確認的未實現收益。
(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公允價值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於某一會計期末的賬面價值為公允價值;而稅法規定在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待處置時一並計算應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金額。該類金融資產在某一會計期末的計稅基礎為其取得成本,從而造成在公允價值變動下,該類金融資產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必然引起所得稅費用變動,從而對凈利潤產生影響。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由於公允價值變動為未實現的收益或是損失,在資產處置前,稅法上雖然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但是在所得稅會計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卻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相應增加或者減少所得稅費用,從而對凈利潤產生影響。
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賬戶運用中的爭議與分析
在前例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我們看到,把前期的公允價值變動金額2萬元轉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賬戶,而未直接計入「投資收益」賬戶,兩者都是損益類賬戶,期末結轉余額後, 對本年利潤的影響是相同的。因此, 有人建議將該項投資取得的價款與金融資產賬面余額全部記入「投資收益」賬戶, 賬務處理更為簡便。其實不然。採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單獨核算的理由如下:
(一)看似賬務處理麻煩,實則更能真實反映企業利潤的構成情況
(二)便於計稅查賬,且會計核算有理可尋
Ⅲ 公司的價值計算公司金融
1、根據MM資本自結構理論,公司不負債時的價值=公司負債時的價值減去債務的稅上利益。
50-70*10%*(1-34%)=45.38萬元
2、不負債公司的EBIT=45.38*0.2=9.076萬元
由於預期的EBIT不變,所以負債公司的EBIT也是9.076萬元,則負債公司的稅後盈利為9.076*(1-34%)=5.99016萬元
Ⅳ 大學題目公司金融股票價值
戈登股利增長模型又稱為「股利貼息不變增長模型」、「戈登模型(Gordon Model)」,在大多數理財學專和投資學屬方面的教材中,戈登模型是一個被廣泛接受和運用的股票估價模型,該模型通過計算公司預期未來支付給股東的股利現值,來確定股票的內在價值,它相當於未來股利的永續流入。戈登股利增長模型是股息貼現模型的第二種特殊形式,分兩種情況:一是不變的增長率;另一個是不變的增長值。
不變增長模型有三個假定條件:
1、股息的支付在時間上是永久性的。
2、股息的增長速度是一個常數。
3、模型中的貼現率大於股息增長率。
應用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上式可以簡化為:
Ⅳ 我是做金融的,想問一下大數據對金融行業有什麼價值
當然有數據支持,可以說所有的行業,都能夠很大幅度的提高精準率,無論是從成本還是從效果,都是大有裨益的。
要了解大數據優勢有哪,對我這個行業有哪些突出性的優勢。
誰是准確的目標受眾?如何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以合適的方式傳達給消費者正確的信息?隨著數據搜集、存儲、管理、分析、挖掘與應用的技術體系的發展,這些問題的答案已經可以顯現於眼前。
怎麼獲取數據:網民通過C2C的互動,C2B的互動,B2B的互動,實時生產數據。這些數據匯聚在一起,就能夠獲取到網民當下的情緒、行為、關注點和興趣點、歸屬地、移動路徑、社會關系鏈等一系列有價值的信息。原本分散的信息通過分析、挖掘具有了關聯性,了解用戶真實的態度和需求。
利用數據獲客:利用大數據做精準營銷的人群定向投放,根據人群的行為軌跡,再結合其他關聯數據,如社交屬性等數據來對投放人群進行標簽化管理。這樣才能使得廣告投放有千人千面的效果。
對於營銷來說,了解用戶、分析用戶尤為重要,而每年花在數據分析上的人力物力更是數不勝數。對於營銷來說,大數據更多的是支持,可以將更多的人力物力節省下來。
做數據精準獲客營銷,要找對獲客系統運營商大數據,需要了解請留言。
Ⅵ 公允價值變動對企業的影響
按照新會計准則的要求,交易性
金融資產
、
交易性金融負債
以及用
公允價值
模式計量的
投資性房地產
、衍生工具、
套期保值
等資產或負債的
公允價值變動
金額應計入當期的「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科目。本文就該科目的具體運用對
利潤表
中其他有關損益類項目和企業凈利潤的影響展開討論與分析,同時針對交易性金融
資產處置
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與「
投資收益
」兩個科目的確認與計量的爭議進行分析。
一、「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
企業利潤
的影響
(一)
交易性金融資產
與交易性金融負債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二)以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三)衍生工具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四)套期保值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由於以上五類資產、負債中確認、計量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企業利潤的影響有一定的相似性,筆者就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運用及對利潤的影響進行詳細探討。
二、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對
企業利潤表
的影響
(一)「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具體運用及對企業
利潤總額
的影響
資產負債表日
,企業應將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與其
賬面價值
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負債時,把該項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負債以前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轉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而處置收入價款與金融資產最初
取得成本
的差額確認投資收益。
例:
因此,本文認為,每個
會計期末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
企業利潤總額
的影響本期末該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本期末該資產
賬面余額
的差額;資產處置時「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企業利潤總額的影響為以前期間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金額,而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無
直接聯系
,它相當於
初始投資成本
與處置時取得的價款的差額。所以,處置該項金融資產對本年的利潤總額影響為:投資收益金額加上以前年度確認的未實現損失或是減去以前年度確認的未實現收益。
(二)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下公允價值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於某一會計期末的賬面價值為公允價值;而稅法規定在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不計入
應納稅所得額
,待處置時一並計算應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金額。該
類金融
資產在某一會計期末的
計稅基礎
為其取得成本,從而造成在公允價值變動下,該類金融
資產賬面價值
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必然引起
所得稅費用
變動,從而對凈利潤產生影響。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由於公允價值變動為未實現的收益或是損失,在資產處置前,稅法上雖然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但是在
所得稅會計
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卻產生
遞延所得稅資產
或
遞延所得稅負債
,相應增加或者減少所得稅費用,從而對凈利潤產生影響。
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賬戶運用中的爭議與分析
在前例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我們看到,把前期的公允價值變動金額2萬元轉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賬戶,而未直接計入「投資收益」賬戶,兩者都是
損益類賬戶
,期末結轉余額後,
對
本年利潤
的影響是相同的。因此,
有人建議將該項投資取得的價款與金融資產賬面余額全部記入「投資收益」賬戶,
賬務處理
更為簡便。其實不然。採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單獨核算的理由如下:
(一)看似賬務處理麻煩,實則更能真實反映企業利潤的構成情況
(二)便於計稅查賬,且會計核算有理可尋
Ⅶ 哪些金融因素影響股票價值
從金融因素來講,各種利率政策調整,杠桿的使用,通過對上市公司財務費用的影響,而改變了股票價格。但股票內在價值仍與公司的營運相關。
Ⅷ 研究金融危機的目的,意義和實用價值,寫的多點,最好是學術用語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
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並蘊含著難得的機遇。
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那麼,在我國經濟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哪些影響,又會蘊含哪些機遇呢?
第一個層面,海外投資。一方面,危機發生後,海外資本市場出現暴跌,對我國較多海外投資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的風險也不可忽視,一些項目可能面臨著資產價格縮水、投資收益下降、投資回收期延長等一系列風險。
另一方面,國際金融風暴使得海外許多股市大幅縮水,資產價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歷史低位;一些公司為了渡過目前的難關,賤賣公司資產或控股權;一些國家大幅降低了外資進入門檻。這些都為我國相關企業、機構創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間接投資的潛在機會。國際金融危機延續時間越長,破壞程度越大、經濟恢復越慢,我國海外投資的潛在機會就會越多。
第二個層面,進出口貿易。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而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的目標地也主要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因此這次危機對我國進出口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對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將會帶來沖擊,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著資金回收困難、訂單減少的風險。我國一般性貿易出口收入、貿易順差、外匯收入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指標可能都會發生重要變化。
就我國進口而言,一些國家基於生產自救可能會出台一些有利於產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關稅、降低出口價格、放鬆技術封鎖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銅、鐵礦石等價格大幅調整降低了我國進口相關商品的成本,這些都有利於相關商品的進口。我國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擴大技術類、資源類、短缺類、價格優勢類商品的進口。
第三個層面,金融證券保險業。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聯動、匯率波動及其對金融機構經營的影響;金融環境的變化對銀行貸款業務可能產生重要影響;海外金融機構的風險可能傳導到其設置在我國的分支機構上來。對我國證券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股價波動及其對證券機構經營、業績和對投資者投資收益的影響;股價波動對市場融資功能的影響及其對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資的影響。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波動對保險業經營及業績的影響;資本市場波動對保險業投資收益的影響。
就影響程度而言,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對外有所開放但尚不充分,這就決定了此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程度相對有限。一方面,在國際金融、證券市場沒有穩定之前,我國金融、證券市場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單邊行情。另一方面,影響我國金融、證券市場未來走勢的主要因素仍是國內的市場環境和運行機制。今後我國仍會堅持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的發展路徑,但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會進一步加強。
第四個層面,房地產業。這次危機從源頭上看是房地產市場危機。因此,由房地產市場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房地產業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首先,我國幾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有可能面臨一些海外投資客拋售房產、抽離資金的情況;其次,基於美國這次房地產市場危機的深刻教訓,我國未來會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會控制房地產虛假需求的擴大和價格的暴漲暴跌,以避免房地產市場的劇烈波動引發金融業系統性風險。
第五個層面,旅遊業。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受危機影響較深的國家,基於發展本國經濟、增加就業的需要,可能會出台促進本國旅遊業發展的舉措,以吸引更多境外遊客。因此,我國居民出國旅遊可能會更加便利,國內旅遊業面臨著旅遊人數分流的潛在壓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影響,海外入境的人數可能會明顯減少,這對涉外旅遊會產生較大影響。
第六個層面,勞動就業。此次危機對我國勞動就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放緩,新增就業機會可能相對減少。因此,未來一定時期可能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二是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等金融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失業金融從業人員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少的國家和地區。因此,我國面臨著引進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機遇,國內金融業也可能面臨著更加嚴峻的人才競爭的態勢。但從長遠來看,這種人才競爭對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個層面,經濟增長。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會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基礎、方式與西方發達國家明顯不同。同時,我國經濟仍是投資推動型經濟,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電網、城市基礎實施、新農村建設等領域仍有巨大的投資空間。一旦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深而出現GDP增速下降較多時,我國投資型經濟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八個層面,經濟地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恢復經濟的復雜程度、困難程度會比我國大得多。因此,在未來幾年增速趨緩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總量與發達國家的相對差距將會縮小,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將會上升。具體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價可能會考慮「中國企業談判因素」,而不是過去那種我國「需求什麼」國際市場「炒什麼」、「漲什麼」的格局。
Ⅸ 公司的價值計算公司金融
1、根據MM資本結構理論,公司不負債時的價值=公司負債時的價值減去債務的稅上內利益。
50-70*10%*(容1-34%)=45.38萬元
2、不負債公司的EBIT=45.38*0.2=9.076萬元
由於預期的EBIT不變,所以負債公司的EBIT也是9.076萬元,則負債公司的稅後盈利為9.076*(1-34%)=5.990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