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互聯網金融協會舉報電話
互聯網金融協會是沒有舉報電話,互聯網金融協會是不負責處理舉報事宜的,只有聯系郵箱,具體郵箱為:[email protected]。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NATIONAL INTERNET FINANCE ASSOCIATION OF CHINA,英文縮寫NIFA)是按照2015年7月18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由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信部、公安部、工商總局等10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銀發〔2015〕221號)要求,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國家有關部委組織建立的國家級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
2015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通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准予成立。2016年3月25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上海黃浦區召開成立會議暨第一次全體會員代表大會,上海市市長楊雄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共同為協會揭牌。
(1)金融機構要宣傳黨的政策和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職責包括:
1、組織、引導和督促會員貫徹國家關於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政策方針,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監管部門發布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規范經營行為。
2、制定並組織會員簽訂、履行行業自律公約,提倡公平競爭,維護行業利益。溝通協商、研究解決互聯網金融服務市場存在的問題,建立爭議、投訴處理機制和對違反協會章程、自律公約的處罰和反饋機制。
3、協調會員之間、協會及其會員與政府有關部門之間的關系,協助主管部門落實有關政策、措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4、組織開展行業情況調查,制定行業標准、業務規范,提出本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咨詢建議。收集、匯總、分析、定期發布行業基本數據,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綜合統計監測和風險預警,並提供信息共享及咨詢服務。研究互聯網金融行業創新產品和創新業務。
5、積極收集、整理、研究互聯網金融服務領域的風險案例,及時向會員和社會公眾提示相關風險。
6、制定互聯網金融領域業務和技術標准規范、職業道德規范和消費者保護標准,並監督實施,建立行業消費者投訴處理機制。
7、根據行業發展需要,對從業人員進行持續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的素質。
8、發揮行業整體宣傳推廣功能,普及互聯網金融知識,倡導互聯網金融普惠、創新的理念。
9、組織會員業務交流、調解會員糾紛、檢查會員業務行為。
10、代表中國互聯網金融服務組織參與國際交往,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2. 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三者有何區別
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三者在機構、職責、任務方向上都不同,從地位上講,中央政策研究室地位高一些。從權威上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裏面的專家較多 。
一、機構不同
1、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室,簡稱中共中央政研室,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直屬機關,是專為中共中央研究政治理論、政策及草擬文件的直屬機關。
2、國務院研究室是承擔綜合性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任務、為國務院主要領導同志服務的國務院辦事機構。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是直屬國務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詢機構。
二、職責不同
1、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室主要職責:
(1)負責起草全國黨代會中央委員會的工作報告;根據中央領導同志指示,單獨或組織、協同有關方面起草、修改中央的有關重要文件;起草中央領導同志部分重要講話。
(2)對黨的建設、思想理論重要課題和中央重大決策的可行性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政策性建議。
(3)參與中共中央大型會議的文件起草。
(4)對全國經濟形勢跟蹤、收集、分析、整理,以及報送黨建和思想理論的重要綜合信息、動態,為中央決策提供建議和咨詢。
(5)承辦中共中央交辦的其他事項。
2、國務院研究室機構職責:
(1)負責組織或參與對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和決策咨詢,提出政策性建議和咨詢意見。
(2)負責起草《政府工作報告》,牽頭組織國務院重要會議的文件起草,參與黨中央重要會議的文件起草工作。
(3)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指示,單獨或組織、協同關方面起草、修改國務院有關重要文件,起草國務院領導同志部分重要講話等文稿。
(4)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各主要國家經濟政策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政策建議。收集、分析、整理和報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信息、動態,為國務院決策提供參考建議。
(5)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要職責
研究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的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長期性、前瞻性以及熱點、難點問題,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政策建議和咨詢意見。是從事綜合性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的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2)金融機構要宣傳黨的政策和發展擴展閱讀:
一、國務院研究室設8個內設機構(正司局級):
1、秘書司(人事司、外事司)
負責機關文電、會務、機要、檔案、政務公開、安全保密工作;承辦機關人事和機構編制工作;承辦機關外事工作,組織實施國際交流合作項目;承辦機關後勤服務和離退休幹部工作;承辦機關黨委的日常工作。
2、綜合研究司
承辦中長期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建設、可持續發展以及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議;起草、修改綜合性講話和報告等文稿;起草、修改有關新聞稿和宣傳材料。
3、宏觀經濟研究司(國際研究司)
承辦經濟運行、財稅、金融、物價、投資、消費、國際收支等宏觀調控方面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跟蹤分析宏觀經濟形勢,提出政策建議;承辦國際經濟形勢、各主要國家經濟政策和社會發展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可供參考、借鑒的政策建議;起草、修改有關重要講話和文件等文稿。
4、工交貿易研究司
承辦工業、交通、內外貿易、市場管理、產業政策、企業改革、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對外開放等方面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議;起草、修改有關重要講話和文件等文稿。
5、農村經濟研究司
承辦農村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農業、林業、水利、農民收入、扶貧開發、糧食安全、生態文明等方面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議;起草、修改有關重要講話和文件等文稿。
6、社會發展研究司
承辦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自身建設、公共安全、就業與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社會穩定、廉政建設、外交、國防、港澳台、民族、宗教、僑務、民政、殘疾人事業等方面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議;起草、修改有關重要講話和文件等文稿。
7、教科文衛研究司
承辦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人口計生、體育等方面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議;起草、修改有關重要講話和文件等文稿。
8、信息研究司
承辦收集、整理、分析、編輯和報送重要綜合信息動態,為國務院決策提供咨詢服務;編輯和印發有關內部刊物;匯編、整理領導同志有關講話和摘編報刊、互聯網資料等。
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要內設機構
1、學術委員會、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
2、辦公廳(人事局)、宏觀經濟研究部、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農村經濟研究部、產業經濟研究部、技術經濟研究部、對外經濟研究部、社會發展研究部、國際合作局;
3、信息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企業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機關服務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 、中國發展出版社、管理世界雜志社、中國經濟時報社、中國經濟年鑒社、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
4、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城鄉發展國際交流協會、中國企業評價協會、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世界發展研究所、亞非發展研究所、民族發展研究所、港澳研究所。
3.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就業方向是什麼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業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1:
營銷人員
職業概況:只要有產品和服務在出售,就會有銷售的職位在招聘。對於以技術為背景的行業裡面,例如電訊、軟體等,銷售的需求仍然會持續走高。即使在非技術領域,銷售職位也一直是市場需求最旺盛的職位類別之一。
薪酬水平:在銷售這個職位上,報酬的差別很大,不少職位的基礎工資很少,因為報酬完全建立在銷售業績的基礎上,每做成一筆生意都可以得到傭金。對於工資建立在銷售業績上的銷售人員來講,壓力是巨大的。但同時,回報也是巨大的。
就業方向2:
市場/公關
職業概況:企業通過媒介的介紹、傳播,和觀眾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在公眾面前樹立並強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而在這一系列活動安排中,專業公關是企業的好幫手。
就業方向3:
金融/保險/投資
職業概況:工作內容廣泛,報酬差距較大,收入多半與業績掛鉤。薪酬水平:職位薪酬差距較大,不少職位的基礎工資很少,因為報酬完全建立在業績的基礎上,每做成一筆生意都可以得到提成。對於工資建立在業績上的人員來講,壓力是巨大的。但同時,回報也是巨大的。
就業方向4:
行政/後勤
職業概況:行政/後勤部門就是協助好上級行政領導施政行政,當好助手。關鍵是要為領導分憂和服好務,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
(3)金融機構要宣傳黨的政策和發展擴展閱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率指數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中,94%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5%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9.5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於中等偏上。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前景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很好和比較好的比例為32%,29%的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發展前景指數為6.32,與其他專業相比,發展前景指數為中等偏上。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工作舒適度
40%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認為工作「非常舒服」或「比較舒服」。14%的畢業生認為工作不太舒適或很不舒適。按照十分制進行計算,舒適度指數為6.64,與其他專業比較起來,該專業的舒適度指數為中等。
參考資料:國際經濟與貿易(大學專業)_網路
4. 武漢的簡介
武漢市,簡稱「漢」,別稱江城,中國超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中國中部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中國三大「內河航運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客運量最大的鐵路樞紐和航空、公路樞紐之一。
「黃金水道」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塊區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統稱之為「武漢三鎮」。
清中後期至民國,武漢經濟發達,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國際大都市,繁榮程度位居亞洲前列,被稱為「東方芝加哥」,而武漢也繼承了這一美稱。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生在這里,中華民國誕生於此。
1927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武漢三鎮合並為京兆區(首都),並將其設為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
同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遷到武漢,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也搬到武漢,使其一度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在內遷伊始將武漢定為臨時陪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點城市。
1949年以後,武漢轉型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4)金融機構要宣傳黨的政策和發展擴展閱讀
武漢位於中國的中部地區,地理位置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西距最大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為155公里。紫金山天文台將該台於1980年11月13日發現的小行星3206命名為「武漢」。
武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在中國經濟地理圈層中,處於得天獨厚的優越位置,其內層與湖北省的宜昌、襄陽以及中部長沙、南昌、株洲等城市相距300公里左右。
中層與省內的十堰以及鄰省的鄭州、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600公里左右,外層與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天津、重慶、成都、青島、西安、貴陽等主要城市均相距1000公里左右。中國大陸80%以上的城市和人口都在以武漢為中心,1000公里為半徑的這個圓圈內,所以武漢也被公認為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
武漢處於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江漢平原東部,東與黃岡市的團風縣、鄂州市的華容區、梁子湖區、黃石的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的嘉魚縣、咸寧市區相連,西與荊州的洪湖市、仙桃省轄市、孝感的漢川市毗鄰,北與孝感市的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黃岡的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