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我國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

我國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

發布時間:2021-03-16 04:59:12

❶ 中國政策性銀行是哪幾個

根據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及其他文件,我國也於1994年相繼建立了國家開發銀行(1994年3月17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1994年11月8日)、中國進出口銀行(1994年7月1日)三家政策性銀行。

所謂政策性銀行( policy bank / non-commercial bank )系指那些多由政府創立、參股或保證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專門為貫徹、配合政府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工具的金融機構
政策性銀行是指由政府發起、出資成立,為貫徹和配合政府特定經濟政策和意圖而進行融資和信用活動的機構。
1、政策性銀行的產生和發展是國家干預、協調經濟的產物。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相比,有共性的一面,如要對貸款進行嚴格審查,貸款要還本付息、周轉使用等。但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也有其特徵:一是政策性銀行的資本金多由政府財政撥付;二是政策性銀行經營時主要考慮國家的
整體利益、社會效益,不以盈利為目標,但政策性銀行的資金並不是財政資金,政策性銀行也必須考慮盈虧,堅持銀行管理的基本原則,力爭保本微利;三是政策性銀行有其特定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發行金融債券或向中央銀行舉債,一般不面向公眾吸收存款;四是政策性銀行有特定的業務領域,不與商業銀行競爭。
2、 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建立有政策性銀行,其種類較為全面,並構成較為完整的政策性銀行體系,如日本著名的「二行九庫」體系,包括日本輸出入銀行、日本開發銀行、日本國民金融公庫、住宅金融公庫、農林漁業金融公庫、中小企業金融公庫、北海道東北開發公庫、公營企業金融公庫、環境衛生金融公庫、沖繩振興開發金融公庫、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

❷ 請問;中國有哪四大政策性銀行

沒有四個,只有三個政策性銀行。

1994年中國政府設立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三大政策性銀行,均直屬國務院領導。

  1. 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於1994年3月成立,直屬國務院領導。目前在全國設有32家分行和4家代表處。成立以來,開行始終認真貫徹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發揮宏觀調控職能,支持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在關系國家經濟發展命脈的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重大項目及配套工程建設中,發揮長期融資領域主力銀行作用。

  2. 中國進出口銀行(以下簡稱進出口銀行)成立於1994年,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府全資擁有的政策性銀行,其國際信用評級與國家主權評級一致。進出口銀行是我國外經貿支持體系的重要力量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及對外承包工程及各類境外投資的政策性融資主渠道、外國政府貸款的主要轉貸行和中國政府援外優惠貸款的承貸行。

  3.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中國唯一的一家農業政策性銀行,[1]1994年11月掛牌成立。主要職責是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籌集資金,承擔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代理財政支農資金的撥付,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2)我國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政策性銀行是指由政府創立,以貫徹政府的經濟政策為目標,在特定領域開展金融業務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專業性金融機構。實行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相分離,組建政策性銀行,承擔嚴格界定的政策性業務,同時實現專業銀行商業化,發展商業銀行,大力發展商業金融服務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參考資料:政策性銀行_網路

❸ 政策性銀行有哪些

沒有四個,只有三個政策性銀行。
1994年中國政府設立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三大政策性銀行,均直屬國務院領導。
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於1994年3月成立,直屬國務院領導。目前在全國設有32家分行和4家代表處。成立以來,開行始終認真貫徹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發揮宏觀調控職能,支持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在關系國家經濟發展命脈的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重大項目及配套工程建設中,發揮長期融資領域主力銀行作用。
中國進出口銀行(以下簡稱進出口銀行)成立於1994年,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府全資擁有的政策性銀行,其國際信用評級與國家主權評級一致。進出口銀行是我國外經貿支持體系的重要力量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及對外承包工程及各類境外投資的政策性融資主渠道、外國政府貸款的主要轉貸行和中國政府援外優惠貸款的承貸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中國唯一的一家農業政策性銀行,[1]1994年11月掛牌成立。主要職責是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籌集資金,承擔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代理財政支農資金的撥付,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3)我國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擴展閱讀:政策性銀行是指由政府創立,以貫徹政府的經濟政策為目標,在特定領域開展金融業務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專業性金融機構。實行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相分離,組建政策性銀行,承擔嚴格界定的政策性業務,同時實現專業銀行商業化,發展商業銀行,大力發展商業金融服務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參考資料:政策性銀行_網路

❹ 我國農業金融體制主要由哪三大塊構成

農業金融制度有四種基本類型:以合作金融機構為主體的農業金融制度(合作金融型)、以商業銀行等商業性金融機構為主體的農業金融制度(商業金融型)、以國家銀行和國家農業銀行為主體的農業金融制度(國家集中型)、以合作金融、商業金融和國家政策性金融等多種性質的金融機構為主體的農業金融制度(復合信用型)。 在這里說是農業金融,但一般都是提農村金融。 農村金融制度是指有關農村資金融通系統的一套制度安排或規則體系。它包括構成這一制度的基本要素(個人、機構與市場);各類金融組織在這一制度中的地位、作用、職能、行為規范以及相互關系;整個農村社會資金的運行機理,以及確保農村資金良性運行的金融監管機制安排等等. 構成中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主體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三大金融機構。 作為主要面向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的金融機構,它們共同形成了一種政策金融、商業金融與合作金融分工協作的農村金融格局。政府對農業的資金供給和信貸支持政策,主要是通過這三個金融機構實施的。 中國農業銀行是中國最大的涉農商業銀行,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信貸業務一直是農業銀行的業務重點。農業銀行涉農貸款,包括專項農業(扶貧、農業綜合開發及糧棉油附營)貸款、常規農業(農林水牧漁及農產品加工)貸款、鄉鎮企業貸款、農村供銷社貸款、農副產品收購貸款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貸款。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政策性銀行,主要承擔辦理國家規定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資金來源除國家財政核撥注冊資本金外,主要靠向中央銀行借款,並發行一定數量的金融債券籌措信貸資金。農業發展銀行承擔政策性收購資金供應與管理工作,90%以上的貸款是糧棉油等國家重要農副產品的收購、儲備、調銷等流動資金貸款,負責糧棉油收購資金的供應和管理,實現收購資金的封閉運行。 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中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在農村最基層的組織機構,它直接面對農戶和農村各種不同的金融需求主體,在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始終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己經成為中國農業貸款的主要金融機構。發放農業貸款對象以農戶為主,重點支持農戶的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和運銷業以及農戶子女教育和消費支出等,同時支持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SPAN></SPAN></SPAN></SPAN> 由於農村金融的特殊性,還存在監管困難、執行低效等各種情況。尤其在農村信用社改革後,有關合作金融方面還沒有專門法律進行規范,主要還是靠行政辦法進行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監管機制,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採取多種模式改造農村信用社,在農村無法形成多種產權形式相互競爭和功能互補的金融機構體系,例如居民能否依法自願組建新的合作金融機構,以滿足弱勢群體對合作金融的需要成為未知數。另外,中國的農業政策性金融運行機制還不夠靈活。農發行除了支持糧食品種保護價收購資金的需求外,還支持糧食企業商業性收購資金的需求,但卻沒有支持農業結構調整的資金需求。因此,需要較大比例地提高對農業開發、生產、產業化服務等的貸款比重,對經濟與生態能協調發展的農、林、漁業等一些獲利能力較低的生產經營項目給予低息貸款的支持。 所以在2008年1月,第十個「三農」問題一號文件發布,文件指出,要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這就決定了農村金融改革的目標與指導思想必須以新農村建設為中心不斷推進。 改革的主要內容如下: 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把農村信用社辦成產權清晰、管理科學、約束機制強、財務上可持續發展、堅持商業性原則、主要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繼續完善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明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國家政策性銀行的職能定位,形成農村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共同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格局。盡快停止對新增郵政儲蓄實行利差補貼政策,並結合郵政儲蓄體制改革,解決存量部分的利差補貼問題。參考有關國家在社區發展與再投資的立法及實際經驗,要求有關存款類金融機構對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信貸支持。發展農業保險、大宗農產品期貨等,分散農村信貸風險。探索建立農村存款保險機制,保障農戶存款與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逐步放開縣及縣以下貸款利率,確保農村金融機構的利差能抵補成本和風險。實事求是地認識民間借貸的作用,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積極探索新的農村金融組織形式和金融產品。</SPAN></SPAN></SPAN></SPAN> </SPAN>

❺ 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國際發展趨勢

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國政策性銀行紛紛改革,主要有三種方式:Ⅰ類是轉型為整體市場化運作的開發性銀行,如德國復興信貸銀行;Ⅱ類是轉型為業務主體市場化運作、政府指令性業務專項管理的開發性銀行,如韓國產業銀行;Ⅲ類是繼續維持原有定位,但調整、規范和限定業務范圍,並要求其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如日本政策投資銀行。
從國際上看,農業政策性銀行轉型為完全市場化運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的情況比較少見,通常是更多地保留了政策性銀行的基本特徵,並根據需要重新調整職能定位和業務范圍,優化政策支持措施和外部環境,不同程度地增強支農功能,並按市場機制運作構建可持續發展模式,以應對經濟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農業競爭加劇的挑戰。欠發達國家尤其如此。

❻ 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職能和作用

農業政策性金抄融機構應具備扶持性、倡導性、輔導性和調控性四大職能,其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作用大致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支持農產品價格,防止「谷賤傷農」,為農業生產和經營提供必要的流動資金貸款;二是支持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業現代化,如為興修水利、土壤改良、道路建設、購買農業機械、技術開發與培訓等提供中長期開發性貸款。

❼ 農業政策性銀行的農業政策性銀行的職能定位

從世界各國的實踐看,一個完善的政策性金融體系包括四個要素,即開發性金融、支持性金融、補償性金融和福利性金融。
從我國具體情況看,這四大要素的定位應有所區別:開發性金融著眼於彌補「市場失靈」,主要應定位於關系經濟曾長、國計民生與社會進步的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發展、城市化與市政融資、居民住宅市場發展、科技發展、技術創新及其產業化等方面;
支持性金融立更多地考慮進出口業務和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經濟活動、高新科技產業化和中小企業發展等領域;
補償性金融強調對因產業結構的非均衡造成的效率損失進行彌補,並以此促進弱勢產業的發展,如利用各種手段來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等;
福利性金融強調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平問題,即政府通過政策性金融手段來彌補追求效率的市場競爭帶來的社會福利損失,如為特定人群,包括失業下崗人員、退伍軍人、傷殘者等弱勢群體的再就業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其創業,以緩解社會保障體系的壓力。相對於我國的「三農」問題,農業政策性金融應包括上述四個部分,以滿足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政策性資金需求,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終實現我國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政策性銀行的職能定位從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應是在堅持支農這一政策性目標的前提下,按照市場化原則來運作農業政策性銀行,使之成為自主經營、自擔風險的獨立法人。從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農業政策性銀行應在繼續做好糧棉油儲備貸款業務的基礎上,適當擴大業務范圍,逐步把農業政策性銀行轉變為從事農村中長期項目融資和其他農村政策性業務的金融機構。另外,各地應因地制宜,針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和金融發育狀況的不平衡性,堅持一省一策,在職能定位上要與各地的特點相適應,突出重點,不搞「一刀切」,做到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

❽ 政策性金融機構有哪些(舉例說明)

什麼是政策性金融機構 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那些由政府或政府機構發起、出資創立、參股或保證的,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的,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以貫徹和配合政府的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的金融機構。

❾ 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都有哪些

以成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開發銀行為標志,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建立和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顯現。但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規模偏小,在經濟發展中的杠桿作用偏弱,因定位不清、職責不明造成工作被動的事件時有發生。筆者以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成熟,政策性金融機構在宏觀發展戰略中的地位應該進一步明確;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它的作用應該有針對性地增強。同時,政策性金融機構本身的組織結構亦應該進一步完善和明確,它的經營和管理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也需要在經營內容、方式和監管程序上與時俱進,避免落後於市場變化。
經濟發展需要政策性金融機構
本來,金融機構(以銀行為主體)是典型的盈利機構,以嫌貧愛富為主要特徵,要求還本付息是根本手段。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經濟社會生活中人們對於公平的訴求越來越強烈;而且,市場競爭的不足--如過度的殘酷性造成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對於有潛力的行業或企業而缺乏創業階段的基本支持而影響發展,暴露得越發明顯;從社會整體看,需要一種條件較好、有一定財政背景支持、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扶助弱勢產業和企業的金融機構。這些理念似乎與商業性金融機構背道而馳。但正是這種理念,共同構成日臻成熟的市場體系。
不容忽視的是,政策性金融機構在世界各國有所發展,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已經建立了多種多樣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以銀行、基金甚至政府機構名稱出現的這類金融機構,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特定領域,如外貿,特別是大型工程和項目,需要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已經成了國際慣例,甚至成為這方面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擁有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各國經驗看,政策性金融機構設立和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總體上說,它應該以援助援助弱勢產業為戰略目標,但決不是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它以強化造血功能為宗旨、有時需要進行必要的輸血,但不能成為扶貧和救濟的取款機;它雖然由政府財政支持的背景,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方向,但又要求還本甚至付息,一般要遵守好借好還,下回不難的銀行鐵律。因此,把握好政策性與市場規律之間的關系,協調好扶助與保本甚至盈利之間的矛盾,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政策性金融機構需要優化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依然很低,特別是作為一個資源相對貧乏、人口基數很大、農業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在長期發展中會不斷出現許多新的問題,地區不平衡、產業之間不平衡、特定人口群之間的不平衡會長期存在,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到整體經濟的發展、拖累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同時,對處於創業階段、有巨大市場盈利潛力的行業或企業,需要一定的政策性支持,解決融資難是其中最重要的扶助內容。反過來說,由於支持得當、扶助及時,幼稚產業可以迅速成長,甚至成為國民經濟的新亮點、新的支柱產業。還有一些對國民經濟有重要作用,但周期長、利潤低、見效慢的產業,主要是基礎設施、原材料和農業等,也需要條件優惠的金融支持。
在市場經濟進一步成熟的條件下,今後國家的傾斜政策要更多地要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金投放來體現,而直接注資、撥款和各種形式的無償援助等,將會減弱。不過也要清醒地看到,雖然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總體上仍有規模潛力,但是,金融業的經營主體應當、也必須是商業性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更多的是要進行結構優化而不是量的無限制擴張。
增強針對性 提高管理水平
雖然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展速度較快、在經濟生活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最近有關部門對違規事件的調查中,政策性金融機構也有一些案例。應該承認,對這類金融機構的地位作用和管理經營特點的認識,尚在起步階段,有待我們進一步提高。
從結構上看,需要進一步提高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針對性,盡量避免出現與民爭利、與商業性機構同在某些高回報領域搶業務的事件。因而,經營領域的界定要更明朗、更清晰。同時,也可以逐步把受益主體作為業務考慮對象。從目前看,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是以行業選擇為主要出發點。在國外,除了在行業上的政策傾斜之外,以受益主體--企業或自然人為主要扶助對象,也是較為普遍的做法。比如,就企業而言,中小企業往往是政策性機構傾斜的對象,而農民、創業人員、婦女等群體,也常常在政策性機構的考慮范圍,或者以這些特定的群體為對象單獨設置機構。
還需注意的是,有些重大政策的變化,也將影響到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業務內容和結構,者不僅需要決策者事先整體的謀劃,也需要經營者在戰術上進行調整。比較典型的如糧食收購政策的調整,對農發行的業務內容、運作方式都有較大的影響。如何在促進農業發展中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就需要上下努力,尋找更有力的支點。
經營管理是永恆的主題,這一點,對政策性金融機構也不例外,不能因為政策性特點而忽視效率原則,忽視管理在運作中的決定性作用。在這方面,考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的進一步成熟非常重要。同時,在微觀層面也需要各級機構的工作人員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風險意識,提高貸款質量,管好用好來之不易的政策性資金。

閱讀全文

與我國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