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亞洲金融機構

亞洲金融機構

發布時間:2020-11-25 17:10:57

㈠ 亞洲開發銀行的資金來源

普通資金用於亞洲開發銀行的硬貸款業務。這是亞洲開發銀行進行業務活動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普遍資金來源於股本、借款、普通儲備金、特別儲備金、凈收益和預交股本等。
普通資金是亞行開展業務活動的主要資金來源,它由股本、儲備、凈收益以及從國際資本市場的借款構成。
亞行建行時法定股本為10億美元,後來經過多次增資,截止1996年底,亞行的核定股本增至501.3億美元,其中493.68億美元已被各成員認繳。認繳股本的7.03%為實繳股本,92.97%為待繳股本。實繳股本可用於普通資金貸款的撥付,而待繳股本則作為亞行從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的後盾。日本和美國是亞行最大的出資國,其認繳股本額相等,均占亞行總股份的16.054%。中國認繳額在亞行總股份中佔6.628%,居第三位。 2000年5月23日,亞行決定建立「日本扶貧基金」,用以資助亞行的扶貧項目。
該項基金是根據日本大藏大臣宮澤喜一在亞行第33屆年會上的提議建立的。日本計劃向亞行捐款100億日元,用於幫助亞行發展中成員的扶貧項目和其他社會發展項目。
基金的重點支持那些直接向貧困人口提供經濟和社會服務的項目,幫助貧困人口獲得自我發展的能力,使亞行貧困成員的脫貧計劃能持續進行。 亞洲開發銀行所在地發放的貸款按條件劃分,有硬貸款、軟貸款和贈款三類。硬貸款的貸款利率為浮動利率,每半年調整一次,貸款期限為10-30年(2-7年寬限期)。軟貸款也就是優惠貸款,只提供給人均國民收入低於670美元(1983年的美元)且還款能力有限的會員國或地區成員,貸款期限為40年(10年寬限期),沒有利息,僅有1%的手續費。贈款用於技術援助,資金由技術援助特別基金提供,贈款額沒有限制。
亞洲開發銀行貸款按方式劃分有項目貸款、規劃貸款、部門貸款、開發金融機構貸款、特別項目執行援助貸款和私營部門貸款等。 技術援助可分為項目准備技術援助、項目執行援助、咨詢技術援助和區域活動技術援助。技術援助項目由亞洲開發銀行董事會批准,如果金融不超過35萬美元,行長也有權批准,但須通報董事會。
在1967-1996年期間,亞行批準的贈款技援項目435個,總金額達12.937億美元,受益國家達36個。 亞行不僅自己為其發展中成員的發展提供資金,而且吸引多邊、雙邊機構以及商業金融機構的資金,投向共同的項目。這是亞行所起的催化作用。這種作法對各方都有利。對受款國來說,增加了籌資渠道。而且條件優惠於純商業性貸款。對亞行來說,克服了資金不足的困難。對聯合融資者來說,可以節省對貸款的審查費用。從1967年開始聯合融資業務到1996年底,亞行共為435個項目安排了聯合融資,總金額為246.01億美元。
我國上海南浦大橋項目是聯合融資項目,亞行提供了7000萬美元的貸款,從商業渠道聯合融資4800萬美元。這是亞行在中國開展的第一個聯合融資項目。此外,亞行還為山東萊蕪鋼廠和上海楊浦大橋項目進行了聯合融資。
亞行對參加聯合融資和私營機構所提供的貸款還提供擔保服務。擔保服務可以幫助發展中成員從私營機構那裡爭取到優惠的貸款。亞行做的第一項擔保業務是在1989年。亞行為擔保收取一定的費用。

㈡ 日本在97年亞洲金融後的金融體制

日本金融業與我國不同,由於其政府的過多干預和管制,使金融業喪失了自我調節的能力,同時又與西方金融接觸過多,導致了一個畸形市場。
在政府的保護下,日本金融業風險意識較差,依賴性較強,幾乎沒有自負其責、優勝劣汰的心理准備,因為一旦金融機構出現經營困難或瀕臨倒閉,政府就會伸出援手予以保護,同時,政府往往又會採取「暗渡陳倉」的非公開手段進行救濟。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勢必導致金融系統良莠不齊,真實的資信程度下降,整體素質弱化。
受政府行業管理的限制,各金融機構的業務經營范圍被嚴格限定,未經當局許可,金融機構不得進行任何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項目的開發。同時,金融各業嚴格分工,不得跨業經營。這就使得金融機構的競爭意識淡化,開發新產品、應用新服務手段的動力減低。雖然上述限制隨著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實施有所放開,但並未得到根本改觀。同時,受政府過細管制的影響,金融機構疏於自身內部管理,人事管理過於相信「人性善說」,業務管理則更為鬆懈,以致秘密違規交易盛行。
我們常常會看到,西方股市一有風吹草動,日本也被殃及池魚。上世紀九十年代,因為日本急切要與西方金融接軌,太早的與西方基金合作,導致其資金大量外流,也是其那段時間通貨緊縮的原因之一。

㈢ 請問97年金融危機是怎麼樣產生的,國際金融機構是怎麼樣搞跨亞洲的

自1997年7月起,爆發了一場始於泰國、後迅速擴散到整個東南業井波及世界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許多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市、股市輪番暴跌,金融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經濟受到嚴重創傷,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僅半年時間,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貨幣貶值幅度高達30%~50%,最高的印尼盾貶值達70%以上。同期。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股市跌幅達30%~60%。據估算、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僅匯市、股市下跌給東南亞同家和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1000億美元以上。受匯市、股市暴跌影響。這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
這場危機首先是從泰銖貶值開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國被迫宣布泰銖與美元脫鉤。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當大泰銖匯率狂跌20%。和泰國具有相同經濟問題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迅速受到泰銖貶值的巨大沖擊。7月11日,菲律賓宣布允許比索在更大范圍內與美元兌換,當大比索貶值11.5%。同一天,馬來西亞則通過提高銀行利率阻止林吉特進一步貶值。印度尼西亞被迫放棄本國貨幣與美元的比價,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貶值了14%。

繼泰國等東盟國家金融風波之後,台灣的台市貶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機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貶值0.98元,達到1美元兌換29.5元台幣,創下近千年來的新低,相應地當天台灣股市下跌165.55點,10月20日。台幣貶至30.45元兌1美元。台灣股市再跌301.67點。台灣貨幣貶值和股市大跌,不僅使東南亞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而且引發了包括美國股市在內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國道,瓊斯指數暴趴554.26點,迫使紐約交易所9年來首次使用暫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股市分別跌4.4%、7.6%、6.6%、6.7%和6.3%。特別是香港股市受外部沖擊,香港恆生指數10月21 H和27日分別跌765.33點和1200點,10月28日再跌1400點,這三大香港股市累計跌幅超過了25%。

11月下旬,韓國匯市、股市輪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機第三波。11月,韓元匯價持續下挫,其中11月20日開市半小時就狂跌10%,創下了1139韓元兌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韓無兌美元的匯價下跌了30%,韓國股市跌幅也超過20%。與此同時,日本金融危機也進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後有數家銀行和證券公司破產或倒閉,日元兌美元也跌破1美元兌換130日元大關,較年初貶值17.03%。

從1998年1月開始、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重心又轉到印度尼四亞、形成金融危機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對美元的匯價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亞從事巨額投資業務的香港百富勤投資公司宣告清盤。同日,香港恆生指數暴跌773.58點,新加坡、台灣、日本股中分別跌102.88點、362點和330.66點。直到2月初,東南業金融危機惡化的勢頭才初步被遏制。

這次東南亞金融危機持續時問之長,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廣,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料。然而,危機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結果。從外部原因看,是國際投資的巨大沖擊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資撤離。據統計,危機期間,撤離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高達400億美元。但是,這次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這些國家和地區內部經濟的矛盾性。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是近20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這些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暴露出日益嚴重的問題:①以出口為導向的勞動密集型工業發展的優勢,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正在下降。上述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未作適時有效的調整,致使競爭力下降,對外出口增長緩慢、造成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1996年,泰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為230億美元,韓國則高達237億美元。②銀行貸款過分寬松,房地產投資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銀行呆賬。壞賬等不良資產日益膨脹。泰國金融機構出現廠嚴重的現金周轉問題,韓國數家大型企業資不抵債宣告破產,日本幾家金融機構倒閉,印度尼西亞更是信用危機加劇。以上這些經濟因素從各個方面影響了匯市和股市,③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外資,大量引進外資並導致外債加重。泰國外債1992年為200億美元,1997年貨幣貶值前已達860億美元,韓國外債更是超過15D0億美元。④匯率制度僵化。在近年美元對國際主要貨幣有較大升值的情況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率未作調整,從而出現高估的現象,加劇了產品價格上漲和出口銳減。因此,這些國家和地區貨幣貶值勢在必行。而貨幣貶值又導致了償還外債的能力進一步下降,通貨膨脹壓力加劇,從而促使股市下跌。⑤在開放條件和應變能力尚不充分的情況下,過早地開放金融市場,加入國際金融一體化,當國際游資乘機興風作浪時,一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不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處於被動地位。

㈣ 亞洲.歐洲.美洲12個國家和地區的共38家金融機構,聯合發起什麼合作平台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
首批成員共38家金融機構,分別來自亞洲、歐洲、美洲12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的成果之一,亞金協將立足亞洲,遵循區域國際性非政府組織規則運作,促進區內外金融機構信息互通,推進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業務、風險防控的合作,以提升亞洲金融機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
來源:中國經濟網

㈤ 詳細介紹一下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謝謝了!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

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

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

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5)亞洲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㈥ 亞洲地區最重要的金融機構 是什麼,行址設在哪裡

香港是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

㈦ 上海為什麼能夠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重要金融,工業

上海有地理區位優越的良好條件
上海位於太平洋的西岸,與東京、香港、新加坡相鄰或處於同一時區,也能與國際金融中心倫敦、紐約構建連續24小時的接力交易。上海又位於遠東的中心點,鄰近的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東亞地區。與國內諸多大城市相比,上海構建國際金融中心享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和交通便利的條件。
上海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的優勢
上海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具備了匯聚國內商貿並輻射全國乃至海外的作用。國內主要城市橫向比較,上海在GDP排名、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總額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上海經濟的蓬勃發展積蓄了深厚的經濟實力,這本身就為其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上海擁有規模龐大的金融機構
到目前為止,上海已建立起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期貨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貨幣經紀公司、票據業務中心等在內的類型齊全的金融機構體系,已成為我國中外資金融機構的最大聚集地,形成了多元化的國際金融機構體系。截至2008年底,上海金融機構總數已超過850家,上海已有十大類銀行機構,銀行網點數突破3000多家,成為中國銀行業機構門類最齊全的地區。外資機構紛紛落戶上海,上海是大陸外資金融機構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08年6月底,已有375家各類外資和中外合資金融機構匯聚上海,佔在滬機構總數的44%。其中,有27家外資銀行總部設於上海,佔全國外資法人銀行的2/3,並表資產佔全國外資銀行的80%以上。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和外資研發中心也分別達到154家、150家和196家。更重要的是,上海金融機構資產總額在全國金融資產總額中佔有較大比重。這是反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金融機構聚集功能的重要指標。「十五」末,上海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3.2萬億元,約佔全國的9%。截至2007年底,全國金融機構資產總額60萬億元,上海就佔了7萬億元,約為全國金融總資產的12%,增長很快。
上海有數量眾多的金融市場體系
上海已成為大陸金融產品最豐富、最集中的地方。目前,上海已經形成了以資本、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黃金、產權、再保險市場等構成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匯聚了世界上主要金融市場種類。上海已形成包括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銀行間外匯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上海黃金交易所在內的多層次市場體系。上海金融市場的成交總額和規模連續大幅度增長。2007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超過70萬億人民幣,比2001年的10萬億增加了6倍。
上海具有品種多樣的金融產品
目前,上海各金融機構開發的金融產品不僅包括票據、信用卡、資金運營、中小企業金融、電子銀行管理、零售銀行管理、汽車金融、資產託管、產品研發等市場前沿的各個方面,也覆蓋了數據處理、會計處理、國際貿易單證處理等多項銀行後台業務處理功能。2007年推出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標志著上海作為人民幣資產定價中心地位的確立,也為將來包括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提供了價格基準。目前,我國的私募證券基金、QFII、QDII以及私人銀行業務也主要集中在上海。
上海具有輻射周邊地區的巨大潛力
上海作為歷來的內外經濟接軌的重要樞紐,其周邊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流域經濟,它不僅是太湖流域經濟,而且是長江流域經濟。現代交通的發展,使它既可以輻射到周邊的蘇州、無錫、常州等長三角地區,也可以一直延伸到中西部的武漢和重慶等地區,把大半個中國帶動起來。因此,經過上海為中國發展提供的資本,要比經過中國其他城市的都多。在服務於全國經濟特別是長三角及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顯著的積極促進作用。從國外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過程看,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大都先是該國的國內金融中心,然後再進一步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現已是境內最大的金融城市,是內地當之無愧的金融中心。

㈧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一個怎樣的金融機構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簡稱亞投行,AIIB)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宗旨在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並且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總部設在北京。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

總的來說,目的是在沒有外來國家過度干涉的前提下,主要用於支持亞洲國家基礎建設的一個機構。從各個角度上看,都應該比美國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更加給力一些。

㈨ 一道邏輯推理題目

C D都錯吧
C如果不設在香港,設在了首爾,那張經理前一句錯,後一句也錯

D如果不設在倫敦,也沒在法蘭克福,說明在蘇黎世,那陳經理前一句錯,後一句也錯!

㈩ 在亞洲,那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建立最早,發展最快。

應該是日本吧。。。

閱讀全文

與亞洲金融機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