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
1、信用風險涵義:
信用風險是指由於信用活動中存在的不確定性而導致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確切地說,是所有因客戶違約而引起的風險。
比如資產業務中借款人無法償還債務引起的資產質量惡化;負債業務中的存款人大量提取現款形成擠兌等等。
2、形成原因:
信用風險是借款人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足額償還債務或銀行貸款而違約的可能性。
發生違約時,債權人或銀行必將因為未能得到預期的收益而承擔財務上的損失。
信用風險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經濟運行的周期性:
在處於經濟擴張期時,信用風險降低,因為較強的贏利能力使總體違約率降低。在處於經濟緊縮期時,信用風險增加,因為贏利情況總體惡化,借款人因各種原因不能及時足額還款的可能性增加。
(2)對於公司經營有影響的特殊事件的發生:
這種特殊事件發生與經濟運行周期無關,並且與公司經營有重要的影響。例如:當人們知道石棉對人類健康有影響的的事實時,所發生的產品的責任訴訟讓一個著名的在石棉行業中處於領頭羊位置的公司破產並無法償還其債務。
(1)金融機構信用風險擴展閱讀:
1、信用風險有四個主要特徵:
(1)不對稱性:預期收益和預期損失不對稱,當某一主體承受一定的信用風險時,該主體的預期收益和預期損失是不對稱的。
(2)累積性:信用風險的累積性是指信用風險具有不斷累積、惡性循環、連鎖反應、超過一定的臨界點會突然爆發而引起金融危機的特點。
(3)非系統性:與市場風險相比,信用風險觀察數據少且不易獲取,因此具有明顯的非系統性風險特徵。
(4)內源性:信用風險不是完全有客觀因素驅動的,而是帶有主觀性的特點,並且無法用客觀數據和事實證實。
2、信用風險的特點:
(1)風險的潛在性。很多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明知還不起也要借,例如,許多國有企業決定從銀行借款時就沒有打算要償還。據調查,目前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銀行貸款。這種高負債造成了企業的低效益,潛在的風險也就與日俱增。
(2)風險的長期性。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尤其在當前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這一過程將是長久的陣痛。切實培養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契約」規則,建立有效的信用體系,需要幾代人付出努力。
(3)風險的破壞性。思想道德敗壞了,事態就會越變越糟。不良資產形成以後,如果企業本著合作的態度,雙方的損失將會減少到最低限度;但許多企業在此情況下,往往會選擇不聞不問、能躲則躲的方式,使銀行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能彌補所受的損失。
(4)控制的艱巨性。當前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理措施,都具滯後性,這與銀行不良資產的界定有關,同時還與銀行信貸風險預測機制、轉移機制、控制機制沒有完全統一有關。不良資產出現後再採取種種補救措施,結果往往於事無補。
⑵ 當前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主要有哪些風險
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貸款業務的風險種類
(一)外部風險。
融資性擔保貸款的外部風險主要是客戶信用風險,是借款人不能履行還本付息的責任而使銀行業金融機構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既包括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又包括融資性擔保公司的信用風險。主要表現為:借款人與擔保公司惡意串通騙取貸款;借款人將貸款挪作他用;擔保公司股東虛假出資、抽逃出資,實收資本金不實、結構不合理;擔保公司經營范圍不限於貸款擔保,更有甚者發放「高利貸」,從事非法違規活動等等。
在銀行業務實際中,融資性擔保公司常需要存入一定額度的保證金,但部分擔保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借款公司的貸款提出部分作為保證金存入銀行保證金賬戶,如此一來,擔保公司未動一分一厘,既收取了借款公司的擔保手續費,又在銀行保證金賬戶存入足以使銀行信任的保證金數額,事實上降低了擔保公司的代償責任,增加了企業的還貸負擔。如某擔保公司在銀行不知情的情況下,讓借款人將貸款的百分之二十作為保證金存入擔保公司的保證金賬戶,擔保公司法定代表人攜款出逃後,借款人對自己的貸款產生抵觸情緒,要求只歸還百分之八十,其餘百分之二十由保證金償還。但保證金賬戶因涉及經濟案件被法院查封,保證金無法用於償還該筆貸款,致使銀行的資金面臨損失的巨大風險。盡管上述行為在各融資擔保管理規定中明文禁止,但擔保公司為利益鑽空子,最終破壞了金融秩序。
(二)內部風險。
首先,貸款審批制度不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存在不落實信貸審批條件,貸前調查留於形式;貸中調查審查忽視對第一還款來源調查,過於相信第二還款來源,而第二還款來源又多被融資性擔保公司轉嫁保證金,掩蓋了信貸風險;貸後檢查不到位,過於相信擔保公司的代償能力。照顧人情,發放貸款時手續、材料不真實,加大了不良貸款形成的風險,加劇了信貸資金損失的可能。
其次,銀行業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有待提升。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貸人員吃老本,不及時更新知識與時俱進;有的員工主觀故意或過失不當操作或未盡調查職責致使貸款可能受到損失的風險;有的員工不僅不學習法律法規,甚至連本單位的規章規定都不是很清楚,違規操作時有發生。
再次,銀行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有待提高。一些信貸人員存在利己思想、拜金主義等道德風險,這些敗壞工作和社會風氣的思想不去除,信貸風險中的各種風險都將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⑶ 金融機構資產質量以及風險狀況.當前銀行體系面臨的潛在風險有哪些
我國商業銀行主要面臨以下幾種風險:
(1)信用風險:即交易對象無力履約的風險;
(2)市場風險:是由於市場價格的變動,銀行的表內和表外頭寸所面臨遭受損失的風險;
(3)利率風險:指銀行的財務狀況在利率出現不利的波動時所面對的風險;
(4)流動性風險:指銀行無力為負債的減少或資產的增加提供融資,即當銀行流動性不足時,它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負債或變現資產獲得足夠的資金,從而影響了其盈利水平的情況;
(5)操作風險:主要在於內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機制的失效;
(6)法律風險: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確的法律意見、文件而造成同預計情況相比資產價值下降或負債加大的風險;
(7)聲譽風險:該風險產生於操作上的失誤、違反有關法規和其他問題。
⑷ 金融機構面臨的主要風險
最大的風險是投資失敗。
⑸ 信用風險是指什麼它分為那兩類
你好,信用風險是指債務人或交易對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或信用質量發生變內化,影響金融產品容價值,從而給債權人或金融產品持有人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的特點包括風險的潛在性、風險的長期性、風險的破壞性和控制的艱巨性。
信用風險主要分為:
(1)按授信方的不同,信用風險可被分為國家風險、行業風險、個體風險。
(2)按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信用風險可被分為道德性信用風險和非道德性信用風險。
(3)按源信用風險可控程度,信用風險可被分為可控風險和非可控信用風險。
⑹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和信用風險的區別不要百度,那個太混亂不清晰。最好詳細點,謝謝!
人們在面對紛繁的事和物時,總會從中找出他們的規律和共同的回屬性。為了找出共同的答屬性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歸納,信貸風險和信用風險就是我們對於風險事件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歸納結果。信用風險簡單的說就是交易對手違約的風險,是從交易行為角度去歸納風險事件屬性的。信貸風險是指銀行信貸業務所發生的風險事件,是從業務歸類角度去歸集風險事件屬性的。
舉個例子,你有一籃水果,有各種各樣的水果,它們壞了。從天氣角度看,我們會說氣溫高導致水果壞了;從水果品種角度看,我們會說香蕉容易壞。我們按氣溫歸類的時候會看到壞的水果中有香蕉,同樣我們在歸類水果品種時會看到氣溫的原因。
信貸風險和信用風險也像那一籃爛水果一樣,以不同角度觀察歸類時又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過信貸風險雖然包含有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國別風險等等,但只要發生最終都會轉化為信用風險。反觀信用風險,它不僅包括銀行信貸業務所產生的信用風險,也包括如賒銷行為以及其他交易行為所產生的信用風險。
有關各類風險分類的准確定義,請參考網路。
⑺ 對於金融機構,如何降低信用風險啊
避免信息不對稱,和有效的風險約束機制!
⑻ 金融機構面臨的金融風險主要有哪些
金融機構面臨的金融風險屬於哪些?首先就是貸款不能及時歸還,而且資金面臨緊張進行
⑼ 商業銀行面臨的信用風險
用風險是商業銀行面臨的一種最主要風險,信用風險一般存在於銀行的
貸款、債券投資、信用擔保、貸款承諾、場外衍生品交易等業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