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產業扶貧金融保險服務

產業扶貧金融保險服務

發布時間:2021-01-25 01:01:15

⑴ 海爾產業金融創建的精準扶貧模式具體是什麼樣的

海爾產業創建了復精準制扶貧,例如雞蛋產業,就是將飼料的供應商、養雞設備的提供商、養雞戶以及分銷渠道整合成產業鏈,在資金、物流等多方面為養雞戶提供資源,這樣不僅是養雞戶不愁訂單,養雞戶的上下游都得到了產業鏈價值的重構,這種扶貧模式在湖南湘西寧夏等貧困地區都進行了復制推廣,並取得了良好的作用。

⑵ 金融保險是不是屬於服務產業

一般來說,為工農業服務的職業都是服務行業,具體來說,學校、醫院是公益單位,政府是管理部門,不是服務行業。醫院很特殊,是公益,又是企業,還想公益化、還想企業化,是「多性人」,但成熟的社會中,它應該是公益部門。金融是流通服務工作,保險是基本生存保障工作、救濟工作,它們是服務行業,服務產業。但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時期、和將來社會高級發展時代,它們具有社會管理職能,不僅僅是服務職能。現在階段是兩種、多種社會形態交匯階段,也是社會管理職能、管理技術、管理手段、管理素質、管理隊伍不發達階段。

⑶ 如何解決農業保險扶貧的資金需求問題

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統一組織。發揮專項扶貧、生活。 (三十九)人才保障。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各項產業政策,同步實施。企業用於扶貧事業的捐贈。盡快實現貧困地區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的金融服務全覆蓋。完善有利於貧困地區。對貧困地區屬於國家鼓勵發展的內外資投資項目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項目。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推動貧困家庭婦女積極參與全國婦女「雙學雙比」活動,完善特色優勢產業支持政策、天然林保護、退牧還草、農業綜合開發。 (三十六)產業扶持。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貧困地區轉移。 (三十五)金融服務、土地整治、備件。把對少數民族,可按規定在所得稅稅前扣除,取消縣以下(含縣)以及西部地區連片特困地區配套資金。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三十八)生態建設。 (三十四)投資傾斜、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組織教育,多方面拓寬貧困地區融資渠道。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支持貧困地區合理有序開發利用礦產資源。 (四十)重點群體、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的綜合效益。各級政府都要加大對連片特困地區的投資支持力度。國家大型項目。加強貧困地區市場建設。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力度。按照國家耕地保護和農村土地利用管理有關制度規定,加大支持力度、衛生等行業人員和志願者到貧困地區服務。積極推動貧困地區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合理安排小城鎮和產業聚集區建設用地,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務。發揮創業人才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政策保障,符合稅法規定條件的。國家在貧困地區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要優先滿足貧困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建房需求、防護林體系建設和石漠化。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對貧困地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制定實施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對定點扶貧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掛職幹部要關心愛護: (三十二)政策體系、科研院所、科技、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的扶貧開發納入規劃。 (三十三)財稅支持。積極發展農村保險事業,鼓勵地方發展特色農業保險。加大貧困地區幹部和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力度,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自用設備,提高農村殘疾人生存和發展能力,幫助人口較少民族脫貧致富。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扶貧對象的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繼續開展興邊富民行動,加大村級公路建設,並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針對貧困地區特色主導產業,在項目安排上。支持貧困地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努力滿足扶貧對象發展生產的資金需求、農村飲水安全,鼓勵保險機構在貧困地區建立基層服務網點。對扶貧工作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政策和項目。實現開發扶貧與社會保障的有機結合,鼓勵開展小額信用貸款,以及按照合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及配件,向有條件的重點縣傾斜,要進行貧困影響評估。制定大專院校。中央和地方財政逐步增加扶貧開發投入、生態環境和民生工程等投入力度、水土保持。加強貧困地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妥善安排他們的工作。 (三十七)土地使用。繼續實施殘疾人康復扶貧貸款項目、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設項目、重點工程和新興產業要優先向符合條件的貧困地區安排。在貧困地區繼續實施退耕還林。中央財政扶貧資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於連片特困地區。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貧開發事業的力度。對長期在貧困地區工作的幹部要制定鼓勵政策。引導民間借貸規范發展。繼續完善國家扶貧貼息貸款政策、生態建設、農村水電建設等支持力度、小流域與水土流失治理,在規定范圍內免徵關稅。重視貧困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荒漠化治理等重點生態修復工程。鼓勵和支持貧困地區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可貸資金70%以上留在當地使用。完善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關注留守婦女和兒童的貧困問題、醫療機構為貧困地區培養人才的鼓勵政策、文化

⑷ 產業扶貧有哪些措施

產業扶貧需要做好以下的措施:

1、創新體制機制,為產業扶貧保駕護航。

注重發揮政策效應,加強政策銜接,把本次制定出台的一系列農村綜合幫扶政策用足、用活、用好,並及時加以評估完善,將實施效果好的政策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

2、因地制宜,創新開發特色產業。

我國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千差萬別,貧困戶經營能力和脫貧需求也不盡相同,精準扶貧要「因地制宜」,具體到各縣區、鄉鎮,更要「因組制宜、因戶制宜」,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人力資源等,在當地培養和集聚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帶頭人,保障薄弱地區的長遠發展。

3、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創新發展有機農業。

針對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農產品安全性評價不高、國際競爭力差等狀況,貧困地區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在退耕還林的基礎上,減輕土地負荷度,降低農葯化肥施用量,以質取勝,以有機取勝。

(4)產業扶貧金融保險服務擴展閱讀:

在產業扶貧的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產業扶貧需要遵循市場規律,讓市場主體唱主角。盡管扶貧部門對貧困戶進行「保姆式」幫扶,但並不意味著非得包攬每個環節。在百家池村,合作社在技術推廣、生產資料購買、產品銷售等環節已完全市場化。

2、產業扶貧在以入股、補貼等形式引入市場主體後,確保資金的扶貧用途乃是題中之義。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後,扶貧部門對資金的流向、使用明細實行全程監管,以保證款項能切實用在扶貧事業上。如果監管缺位,無疑將造成扶貧資金變相挪用,偏離產業扶貧的初衷。

3、選擇產業化項目,需堅持因地制宜,避免求快貪功、盲目跟風的心態,盡量選擇風險低、收益穩的項目,不能為追求高效益而將扶貧資金投入到市場風險較大的項目。只有在產業適宜、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才能像百家池村一樣實現貧困戶、合作社和扶貧部門的「三贏」局面。

⑸ 產業扶貧一領辦三參與是什麼

1、創新體制機制,保護行業免受扶貧。

我們將努力發揮政策效果,加強政策聯系。我們將使用為該項目准備的一系列綜合農村援助政策,將其生活化,良好地使用它們,並進行及時的評估和改進,將具有良好實施效果的政策制度化,以形成長效機制。

2、根據當地情況創新發展特色產業。

該國貧困地區的資源end賦差異很大。貧困戶的經營能力和扶貧需求不同。確切的扶貧應「因地制宜」。特定於所有縣,鄉鎮,有必要「適應團體制度,適應住戶」。考慮到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人力資源等,在對當地文化和聚集進行管理上的了解,將領導領導者保護起來,以保護薄弱地區的長遠發展。

3、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創新發展有機農業。

鑒於國內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農產品安全評價低,國際競爭力差,貧困地區可以通過橫向結構改革,在返鄉還鄉的基礎上節省土地負荷,減少農葯和化肥。農田成林。申請量,以質量取勝,以有機取勝。

(5)產業扶貧金融保險服務擴展閱讀:

一、注重培育「造血」機制,充分利用當地條件,因地制宜推進符合各村資源特點、符合產業導向的幫扶項目,在當地培養和集聚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帶頭人,保障薄弱地區的長遠發展。

二、注重規劃引領,做好薄弱地區規劃與整體區域規劃的銜接和適應,在鎮級層面建立「造血」單元,搭建區鎮聯合發展平台,防止走「村村冒煙」、分散低效發展的老路。

三、注重發揮政策效應,加強政策銜接,把本次制定出台的一系列農村綜合幫扶政策用足、用活、用好,並及時加以評估完善,將實施效果好的政策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

四、注重提高農民收入,確保農民土地權益,保障農民收益分配權,幫助村級組織逐步增加收入,增強村內公共服務支出能力,從多方面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五、堅持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進行,幫扶方和受幫扶方做好充分的溝通協商,統籌各類幫扶資源,細化幫扶工作方案,思想統一,責任到位,以更大的決心和工作力度,共同為經濟相對薄弱村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⑹ 建始縣金融扶貧除了產業扶貧小額信貸還有什麼

金融產業扶貧是貫徹精準扶貧戰略思路的本質要求,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是版破解產業發展資金難題的權有效途徑。為保障效果,湘潭縣明確了「三個必須、一個禁止」原則,即:小額信貸資金必須用於發展產業,貧困農戶必須自主參與項目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必須與貧困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禁止將信貸資金用於簡單的資本分成。

⑺ 金融扶貧如何推動深度貧困地區脫貧

推進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既是黨中央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地方政府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筆者認為,新時代金融業做好深度貧困地區精準扶貧工作,應當通過金融資源把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產業作為重要基礎,堅持將產業脫貧與主導產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生產經營方式轉變相結合,探索高效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戶脫貧的產業扶貧模式:一是重點支持產業扶貧。通過信貸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種養殖專業大戶等新型經濟體發展鏈式經營,帶動更多的農村貧困戶參與其生產經營鏈,從而脫貧致富。二是合力創新金融扶貧新路徑。積極與金融公司合作,創新金融扶貧產品,帶動深度貧困地區相關部門參與,共同開發針對貧困戶的資產增值產品,通過產品研發主體+合作社+擔保公司+保險公司+龍頭企業的運行模式,有效解決貧困戶無技術、無項目、貸款使用效益低下的難題。三是穩步推進就業扶貧培訓。通過信貸支持相關培訓機構,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瞄準貧困戶的勞動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性培訓和技能性培訓,提高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員技能水平,增加務工收入;通過信貸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能人帶動貧困戶勞動力外出務工,持續增加貧困戶工次性收入;通過信貸支持貧困地區企業、種養殖大戶或當地致富帶頭人,在貧困地區創辦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解除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使其長期穩定務工,促進盡快脫貧致富。

⑻ 我國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什麼金融機構

我國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農業銀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銀行充分發揮國有大行的金融主力軍作用,在「三農」、實體經濟、脫貧攻堅、小微企業、國家重大戰略和國計民生重點領域等多個方面積極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大力推進自身改革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志。作為一家以服務「三農」為使命和最大社會責任的國有控股大型上市銀行,農業銀行始終堅守面向「三農」總體定位,堅持高舉服務「三農」、做強縣域旗幟不動搖,用情、用力、用心做好「三農」金融服務。

(8)產業扶貧金融保險服務擴展閱讀

農業銀行大力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把握「大三農」「新三農」「特色三農」的發展趨勢和特徵,不斷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鄉村旅遊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農業農村新產業、新主體、新業態加快發展,助力「三農」轉方式、調結構、增收入。

農業銀行創新「政府增信+銀政共管」、特色產業帶動、光伏扶貧帶動、龍頭企業帶動等金融扶貧模式,扎實做好產業金融扶貧、精準到戶金融扶貧和定點扶貧工作,確保每年對扶貧開發重點縣新增貸款不低於700億元,新增精準扶貧貸款高於400億元,帶動100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

閱讀全文

與產業扶貧金融保險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