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理解三大戰略引領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千字論文
近年來,黃石市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一主三化」的要求,深入實施「三大戰略」(發展大產業、打造大園區、建設大城市),堅持用區域發展理念謀劃縣域經濟,立足市域全局統籌縣域經濟,加快推進市域資源優化配置、要素共建共享,使全市經濟呈現出協調並進、統籌發展的良好局面。今年1―8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完成205億元,增長25%;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295億元,增長45.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43億元,增長29.27%。
一、區域定位功能化
在區域競爭中,黃石市既樹立武漢城市圈內「經濟傳動力越來越強,同城化步伐越來越快」的機遇意識,又強化「不能功能化,就會邊緣化」的危機意識,千方百計確立其在國家和全省區域發展格局中的戰略性功能地位。一是著力在實施國家戰略上發揮示範作用。以黃石、大冶被國家列為資源枯竭轉型等6個國家級試點和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契機,在「中國特色」公租房建設管理模式、工礦廢棄地與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接續替代產業培育和地質災害治理等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奮力將黃石建設成為全國資源枯竭轉型示範城市。二是著力在產業發展上發揮引領作用。圍繞「打造2個千億元產業、培育10家百億元大企業、發展15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目標,打造全國重要的特鋼和銅產品精深加工基地、中部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目前,已有2家企業進入全國500強,2家企業全國產能和銷量第一,3家企業進入全國同行業前三名,4家企業進入全國同行業前十位,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7家,擁有中國名牌9個、馳名商標8件、出口名牌1個,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三是著力在區域發展中發揮輻射作用。依託已開工的大廣和杭瑞高速、即將開工的黃咸高速、與深圳鹽田港合作開發的黃石新港(物流)工業園、與新興鑄管合作開發的沿江重化工物流中心,加快建設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構築輻射鄂東南、皖西、贛北的現代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二、產業布局集群化
緊緊抓住國家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湖北省實施「千億元產業計劃」的機遇,大力推進產業延伸及配套,發展「八大產業」集群。一是挖潛升級強集群。圍繞調結構、促轉型,積極引導骨幹企業提檔升級、做大做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黃石市先後實施94億元的新冶鋼特種鋼管和重冶鍛造、16億元的新興管業擴建、16.8億元的有色20萬噸陰極銅改造、21億元的中鋁華中銅業高精度銅板帶、30億元的100萬噸山力薄板等項目,促進特鋼和銅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發展;實施10億元的1600萬台東貝高效無氟壓縮機、與比利時LVD公司合作投資6億元的1200台(套)大型精密數控機床等項目,促進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二是招商引資興集群。近三年,實際利用外資88122萬美元,實施了1億美元的寶成3000萬雙品牌運動鞋、15億元的合興50萬錠高檔精梳紗、11.6億元的安達5.5億片汽車軸瓦等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汽車零部件、輕紡等項目,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三是互補發展促集群。圍繞黃石市「八大產業」集群的發展,積極支持大冶市創建湖北省城鄉統籌發展排頭兵,陽新縣創建湖北省承接產業轉移、脫貧致富的示範縣。在產業布局上,按照功能分區、互補發展的原則,使大冶市依託利達、合興紡織、茂晨鋁業、山力板帶、武漢重冶、宏力重型數控機床等項目,形成紡織服裝、新型建材、食品加工、機電製造等四大產業集群;使陽新縣依託寶成製鞋制衣、安達汽配、華新「雙千萬噸」水泥骨料、遠大制葯等項目,形成輕紡、機械製造、新型建材、醫葯化工四大產業集群;使黃石市依託中糧、雨潤、永大、勁牌、富川油脂等龍頭企業,形成兩個產值過百億元的農業產業化產業集群。
三、園區開發多元化
深入落實湖北省委、省政府「兩圈一帶」的發展戰略,著力構築起黃石與武漢城市圈對接融合、中心城區與大冶、陽新對接融合的大園區,形成依託「一圈」(武漢城市圈)開發「一帶」(黃石沿江經濟帶)、依託「一帶」發展「三園」(黃金山工業園區、大冶城西北工業園、陽新城區工業園)、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培育黃石新的經濟發展增長極。一是積極探索「融合驅動」的發展模式。按照「傳統產業互補、新興產業共建、協同配套發展」的要求,積極承接武漢產業轉移,先後引進武漢重冶投資20億元在大冶靈成工業園建設特鋼模具、武漢日新能源在黃金山工業園建設30兆瓦光伏發電、遠大制葯投資4.2億元重組陽新富池化工等項目。近年來,黃石市與圈內城市實施重點合作產業項目30多個,總投資達60多億元,加快了黃石融入武漢城市圈的進程。二是積極探索「託管帶動」的發展模式。由黃石經濟開發區對大冶市150平方公里的區域進行託管,三年多來,起步區「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基本完工,機械工業園、科技產業園等10多個投資10億元以上的產業園相繼開工,通過「託管帶動」加速了黃石市區與大冶城區的對接融合,依託開發區帶動縣域發展的效應初步顯現。三是積極探索「共建互動」的發展模式。在陽新棋盤洲新港物流園探索市縣共建、利益共享機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區域性的物流中心,以此帶動陽新、黃石港、西塞山沿江72公里經濟帶的發展。四是積極探索「飛地聯動」的發展模式。黃石市突破行政區劃,通過規劃引導、稅收分成等辦法,推進市縣聯動、市區聯動,積極支持黃石港、鐵山到黃金山工業園區創辦工業園。三年來,黃金山工業園區投入近30億元,建成區達50平方公里;陽新城區工業園投入2億多元,建成區達4.5平方公里;大冶城西北工業園投入20億元,建成區達20平方公里,在2009年湖北省113個縣(市)區開發區考核評比中綜合排名第一。
四、城鄉發展一體化
以建成區面積過百平方公里、人口過百萬的區域性大城市為目標,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推進中心市區與大冶、陽新的全面對接和融合,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是推進城鄉規劃和建設一體化。堅持大規劃的理念,按照「南向對接、東向開拓、環湖開發、沿江發展」的發展思路,著力構建「1111」市域城鎮發展體系,形成以市區和大冶城區為中心、陽新城區為副中心、以10個中心鎮為紐帶和以100個中心村為支點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一方面,以「雙迎」(迎接中國黃石首屆國際礦冶文化旅遊節和建國、建市60周年)活動為契機,兩年來共實施了217個,總投資334億元的工商、城建、民生等項目,城市功能明顯提升、宜居水平明顯提高。另一方面,堅持「以工哺農、以城帶鄉」,按照「同城化」的要求,統籌城鄉產業發展、交通設施、安全飲水、文體事業、廣播電視、村鎮建設等,按照重點突破、整鎮整村推進的原則,建立新農村建設聯系點110個。三年來,市級累計投入10多億元,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2009年城鎮化率達到50.55%,力爭到2015年達到56%。二是推進交通設施一體化。著力打造外聯內聚的路網體系,實施了鄂東長江大橋、大廣和杭瑞高速黃石段等20多個重大交通設施項目,特別是隨著武黃城際高鐵和黃咸高速的開工建設,黃石承東啟西、貫南通北的交通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現;新開通和在建3條隧道,啟動了3個物流中心建設,使黃石城區與大冶、陽新和長江黃金水道公鐵、水陸聯運實現「無縫」對接,黃石城市發展也由「環磁湖」擴展到「環大冶湖」。三是推進生態建設一體化。全面啟動涵蓋市域范圍總投資近100億元的生態環保項目,重點實施轄區內湖水生態、327個開山塘口和5.56萬公頃石漠化荒地等修復治理項目,關停「五小」企業1000多家,建成污水處理廠5座,實施了29個、60多億元的重大節能減排項目,城鄉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四是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按照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著力在生活垃圾處理、公共交通、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進行重點突破。引進香港創冠集團投資4.6億元建設的黃金山垃圾焚燒發電廠,被國家住建部評為科技示範工程項目,年底建成後,可解決黃石城區和大冶、陽新30公里半徑內的生活垃圾;將大冶城區公交納入市區大公交系統,實現「同城化」發展;與農發行合作為縣(市)區擔保融資1億元,大力實施「學安工程」和「鄉鎮醫院達標工程」,力爭兩年全面完成農村學校D級危房改造和鄉鎮醫院達標任務。
五、發展環境最優化
黃石市始終注重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破解制約發展的瓶頸和難題,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一是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發展提速。黃石市從2008年開始全面推行「兩集中一代辦」,將部門審批服務事項向一個科室集中,該科室向市行政服務中心集中,並授予服務窗口收發權、初審權、組織協調權和相對審批權,全程代辦所有審批服務事項,目前全市24個職能部門已全部成立了審批科;同時,依託3G(TD-SCDMA)電子政務應用國家級試點,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推行審批項目和服務事項網上辦理,進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二是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為發展添力。近幾年,黃石市狠抓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先後引進了3家金融分支機構,使全市金融機構達到15家;成立了4家小額貸款公司,壯大市擔保公司,資本金由1億元擴充到今年的3億元,為300多家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近30億元,同時,創新「采礦權質押貸款」、「銅單質押貸款」、「專利權質押貸款」等多種新型信貸品種,1―8月份全市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貸款增幅高於其他貸款11個百分點;做大做實城投公司等市級融資平台,為縣(市)區擔保融資4億多元。三是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為發展減壓。搶抓黃石被確定為城鄉建設用地和工礦廢棄地增減掛鉤試點的機遇,近年來實施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115個、2.7萬畝,新增耕地面積1.6萬畝,爭取增減周轉指標5025畝;2009年7月,《黃石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2006―2020年)》正式獲批,可為黃石市新增建設用地規模21.3萬畝,制約其發展的用地難問題得到緩解。
近年來,黃石市在抓市域帶縣域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與兄弟市州比還有很大差距。黃石市將深入貫徹羅書記和李省長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學習兄弟市州的好作法和好經驗,努力把黃石市縣域經濟發展推上一個新台階。
⑵ 大冶市的總體消費水平,收入總體水平,經濟發展方向
大冶,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黃石市下屬縣級市,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武漢、鄂州、黃石、九江城市帶之間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地跨東經114°31′—115°20′,北緯29°40′—30°15′。西北與鄂州市為鄰,東北與蘄春、浠水縣隔江相對,西南與武漢市、咸寧市毗鄰,東南與陽新縣接壤。距省會武漢僅90公里,由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黃石市代管。全市總面積1566.3平方公里,不設市轄區,轄1個鄉、10個鎮、3個街道、1個國有農場。全市通行贛語。
大冶市在2001年以來,連續被評為湖北省綜合實力十強縣(市)、經濟效益目標考核十佳縣(市);先後被評為金融信用縣(市)、文明城市、園林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
1、經濟報告經濟持續較快增長。截止2009年,經初步測算完成地方生產總值200.2億元(含黃金山5.1億元),增長17.8%(可比價);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0.18億元(含黃金山2.25億元),增長33.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9.74億元(含黃金山6億元),增長55.6%;農林牧漁總產值33.4億元,增長9.9%;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18.5億元,增長2.5%,一般預算收入7.01億元,增長12.5%;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34億元,增長22.7%;貸款余額57.9億元,增長76.3%。
2010年製造業稅收連續4年超過采礦業,已成為大冶市的第一大產業;採掘業占工業的比重由51%降到32.5%;製造業占工業比重由49%上升到67.5%;養殖業占農業比重由40.2%上升到58.8%。2010年,大冶地方生產總值突破245億元,同比增長約17.1%;財政總收入25.96億元,同比增長40.2%;一般預算收入11.84億元,同比增長6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11元,增長14.9%;農民人均收入6673元,同比增長19.1%。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實際利用市外資金46.1億元,增長33%;引進項目183個,其中合同投資億元以上項目55個。利用境外資金1172萬美元,外貿出口總額1225萬美元。
節能減排取得新成效。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重點耗能企業產值能耗分別下降5.1%、6.2%和7.8%;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削減5742噸、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削減565噸;關閉2家小水泥廠、1家小鋼鐵廠。
城鄉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億元,增長24.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5元,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5604元,增長12.2%。
「十件實事」、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十件實事」共有子項目26個,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5個,全民健身中心擴建工程因方案爭議較大未落實,落實率96.2%。重點工程共有子項目18個,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15個,正在抓緊落實2個,因方案調整延緩建設1個,落實率83.3%。
2、投資環境大冶交通十分便捷。大冶是武漢城市圈中的一個重要支點,京珠高速、滬蓉高速、武黃高速離市區只有15分鍾車程,106國道、武九鐵路、山南鐵路和正在建設的阿深高速公路、滬漢高速鐵路貫穿全境,羅橋二級火車客、貨運站位於城北,長江流經市境東隅。市域內已形成半小時交通網路。秉承輝煌的歷史文明,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冶市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戰略選擇,全力為國內外客商提供良好的創業平台和發展環境,近3年已累計利用外資50多億元。
生產要素齊全充沛。人力資源方面。眾多中央、湖北省企事業單位駐冶發展,在大冶儲備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國有企業的改制改組,積淀了一大批專業技術工人;大冶市每年對外輸出勞動力3萬多人,市政府免費提供就業培訓,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理想的人才人力支持。供電供水方面。大冶是湖北省首批擴權縣(市)。三峽水電為我市提供了較好的用電保障,黃石電廠及興建中的西塞山電廠將進一步滿足我市的電能需求。市區企業已全部使用長江水,長江供水工程正在向陳貴、靈鄉、還地橋等鄉鎮及其工業園區延伸。工業能源方面。北京通寶天燃氣公司投資的日供氣10萬立方米燃氣工程已投入使用;大冶市內可年產100萬噸優質煤。
⑶ 中國有多少銀行
2018年2月9日,銀監會首次披露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數據顯示,截止回2017年12月底,各類答銀行業金融機構共4549家。
「最常見的銀行是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又可以分為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其中國有銀行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國有股份制),它們涵蓋的業務比較廣泛,而且網點數量非常多。股份制銀行有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等,這些銀行網點相對國有銀行較少」。
(3)大冶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銀行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產生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出現了貨幣兌換業和兌換商。
第二階段:增加了貨幣保管和收付業務即由貨幣兌換業演變成貨幣經營業。
第三階段:兼營貨幣保管、收付、結算、放貸等業務,這時貨幣兌換業便發展為銀行業。
銀行的產生和發展是同貨幣商品經濟的發展相聯系的,前資本主義社會的貨幣兌換業是銀行業形成的基礎。貨幣兌換業起初只經營鑄幣兌換業務,以後又代商人保管貨幣、收付現金等。這樣,兌換商人手中就逐漸聚集起大量貨幣資金。當貨幣兌換商從事放款業務,貨幣兌換業就發展成為銀行業。
⑷ 湖北省大冶市如何辦理港澳通行證
【事項名稱】公民辦理《內地居民往來港澳通行證》。
【辦理程序】
1、申請人可直接到市行政服務中心網站下載(可復印使用),或到各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前台領取申請表格。
2、申請人持相應申請材料到各地出入境部門辦證窗口提交申請並接受民警詢問。
3、窗口受理民警接受申請,對申請材料給予審查,對符合要求申請給予受理並提供回執;對不符合要求申請作出補充材料或不予受理的決定。
4、公安機關出入境部門對申請材料在15個工作日內進行核查審批,並作出批准或不予批準的決定。
5、申請人可接受郵政速遞送證服務,或憑受理回執和繳費發票到出入境部門領取證件。
【申報材料】
1、交填寫完整的《內地居民往來港澳地區申請表》1份,申請人近期正面免冠白底光面彩色照片1張,及湖北省出入境證件數碼相片檢測回執。持有效往來港澳通行證再次申請簽注的,提交照片1張。
2、提交申請人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復印件,交驗原件;持有效往來港澳通行證再次申請簽注,提交身份證、戶口薄復印件,交驗原件。
3、各級黨政機關、人大、政協、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團體及參照、依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在職幹部;非參照、依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在職中層以上行政管理人員及部門重點部門(如涉密、財務等崗位)在職人員;各級金融機構、國有企業中從事公務的中層以上人員,國有控股、參股企業中由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該企業從事公務的中層以上人員;各級部門認為應納入國家工作人員管理的人員按照幹部或者工作單位按照人事或幹部管理許可權出具意見。
【收費標准】往來港澳通行證:100元/本。
【承諾時限】15個工作日。
【辦理地點】大冶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
【資料來源】
平安大冶網http://dy.hsga.gov.cn/
黃石市公安局網站http://zxbs.hsga.gov.cn/default.php?mod=bs&do=detail&tid=636
⑸ 大冶1992年搶劫案大冶1992年刑事立案的搶劫案
【搶抄劫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